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揚明》第961章 富可敵國
見識過臨高的婦女能頂半邊天后,一行人繼續前行。

畢竟常年在皇宮裡打轉,方正化很少長距離步行,走了一會以後腿腳有些酸痛,忍不住伸手錘了錘腿。劉全看在眼裡,朝身邊的人吩咐了幾句,過了一會,“叮鈴鈴”的鈴鐺聲響起,一輛沒有乘客的有軌馬車停在了他們面前。

“公公,若是走累了,上車坐坐吧。”劉全指了指有軌馬車,介紹道,“這種馬車是在平地上跑的,穩當得很,一點也不顛簸。”

方正化好奇地打量了一番馬車,除了輪子是架在兩道鐵軌之上,車廂也比普通的馬車長了很多,輪子多了一對,另外也看不出多少異常。等他進去後,才發現別有洞天,長長的車廂異常寬敞,桌椅都有,桌子上甚至還擺放了茶水點心,看起來就是一個大戶人家的房間。

他嘖嘖稱奇:“聽說萬歷爺那時候,張太嶽的轎子是32人抬,裡面臥房、廚房、茅廁一應俱全,還有兩名小廝伺候,聽的咱家羨慕不已,想必這馬車也和他的差不多了吧?”

劉全笑道:“小人見識少,張首輔的轎子是什麽樣不知道,但是在臨高,製作這樣規模的馬車並不難,也不需要幾十人來抬,一匹馬不夠,加一匹馬便是。”

臨高的有軌馬車技術逐漸成熟,從最開始實驗性質的幾輛馬車增加到了二十幾輛,鐵軌的長度也從幾裡的總長度慢慢增加到十幾裡,把碼頭和城區的交通時間縮短了一大半,構建了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原本從博輔碼頭到臨高主城區步行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乘坐有軌馬車只需要半小時。

為了更好地發揮這種新式交通工具的作用,在林偉業的建議下,夏天南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管理所,人員編制暫時掛靠在“臨高技術研究院”的名下,由專人負責馬車、鐵軌的維護、保養,並調度整個鐵軌路線的運行,保證不同時段的馬車不會出現“撞車”的窘迫——雖然以馬車的速度,即使撞上了也不會發生重大事故,但也會讓整套系統陷入停滯甚至癱瘓。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有軌馬車已經成了博輔與臨高城區之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雖然和真正的鐵路無法相提並論,但總算是正兒八經的軌道交通系統了,在裝載量、運行速度和平穩性上把本時空傳統的交通工具甩出了十幾條街。隨著百姓對這種新玩意的適應,還發展出了不同的衍生車型,有客運型,也有貨運型,前者運人,後者專門運貨——海運回來的貨物、商品用有軌馬車運回城區,效率比肩挑手提要高得太多——甚至為了滿足高層出行的需要,還出現了vip車型,拆掉了部分座椅,打造出一個明朝版的“豪華”房車,也就是方正化看到的這種。

方正化雖然貴為司禮監隨堂太監,放在整個大明政治地位也不低,好歹也是紫禁城中央辦公廳的重要人物了,但終究是個宦官身份,又是在天子身邊——這位爺的龍袍都是打補丁的,你在他眼皮底下揮霍享受不是找死嗎——就算撈了一些銀子,可是起居哪敢觸碰奢靡逾製的紅線,所以日子過得算是比較樸素了。現在看到這種能和傳說中的32人抬大轎相媲美的玩意,方正化心裡自然是躍躍欲試,很想坐一坐,過過癮,但是又有些忌憚。

他糾結地問:“本朝乘坐肩輿、軟轎、八抬大轎,都有定製,咱家坐這樣的馬車,會不會逾製?”

劉全嘿嘿一笑,回答:“朝廷規定的是轎子,可不是馬車,再說了,公公將來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宮中數一數二的人物,

何來逾製一說?再說公公身邊的隨行人員都被我支開了,這天高皇帝遠的,你不說我不說,誰又知道呢?”方正化見對方安排得妥妥帖帖,放下心來,踏上了馬車,劉全跟著上了車。

馬車緩緩啟動,果然如劉全所說,這車極為穩當,比起出京時乘坐的馬車強上百倍。方正化是個閹人,從京城到天津出海,一路上馬車顛簸,吃了不少苦頭,是身體正常的男子所無法體會的,所以對於這樣的舒適感格外受用。

沒過多久,馬車到達了“終點站”博輔碼頭。方正化掀開窗口的布簾往外望去,港口船帆蔽日,碼頭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他忍不住問:“咱家有個疑惑,下船時便想問,只是找不到人解答:這些五湖四海的海商齊聚臨高, 據說是來交銀子,到底是個什麽章程?另外,朝廷在運河沿途設立鈔關,那是因為運河是船舶必經之路,可大海茫茫,不可能設卡阻擋,你們又怎麽讓這些海商乖乖地來臨高呢?”

劉全咳嗽幾聲,解釋道:“公公,其實臨高設立了一個稅關,用意和朝廷的鈔關是一樣的,就是對往來船舶征收貨稅。至於海商為什麽乖乖地來臨高繳稅嘛,其實也簡單:瓊海軍水師縱橫四海無敵手,海上是咱們的天下,誰敢不繳稅,幾炮下去就搞定,連船帶貨全部沒收,讓他們血本無歸。這樣一來,誰敢逃稅?”

方正化瞪大了眼睛,這種法子簡單粗暴,毫無顧忌,可見瓊海軍在海上比陸上更肆無忌憚。作為盟友,他也沒有提出私自設卡收稅的“非法性”,而是對收稅的效果更感興趣。

“那麽,這樣收稅到底歲入幾何?朝廷的幾大鈔關歲入也算不少了,從成華年間十幾萬兩白銀,到天啟年間五十余萬兩,總數一直在增加,海商比內河的商賈更闊綽,只怕也不會低於這個數吧?”

劉全有些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說:“這個……實不相瞞,這運河鈔關一年的進帳,和臨高稅關一個月差不多……”

“一個月……”方正化被真正震撼到了,朝廷花費無數人力物力,在運河設立重重關卡,一年下來,居然隻相當於臨高稅關一個月的收入?只知道瓊海鎮和夏天南有錢,卻沒想到有錢到了這種地步,這就是所謂的富可敵國吧?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瀏覽閱讀地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