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揚明》第936章 收復遼南
金州衛,硝煙四起。

 “轟轟轟”,炮聲連綿不絕,離海岸不到兩裡的衛城成了瓊海軍艦隊最好的靶子,劈天蓋地的炮彈讓城內守軍感覺如同末日來臨。

 雖然直接死於炮火之下的人並不多,可是這種前所未見的高強度炮擊徹底摧毀了守軍的抵抗意志。等到陸戰隊在炮火的掩護下登陸發動攻擊後,線膛槍的射程讓守軍喪失了最後一絲堅守城池的決心。戰鬥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隨著城門被陸戰隊故技重施用炸藥包炸開後,金州衛宣告失陷。

 慕容龍城進城後,博爾忽請示:“主人,是否放棄駐守金州衛?”

 “當然,既定計劃不予改變。”

 博爾忽有些惋惜:“第一次打下來容易,如果再次落入韃子手中,他們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來攻,恐怕就沒這麽容易了吧?”

 “博爾忽,你不要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要把目光放遠一點,領會將軍的意圖。”慕容龍城說,“將軍派我們來遼南襲擾,而不是派出主力部隊逐個攻佔據點,就是不願把精力都耗費在這裡,只是要牽製住韃子,然後騰出手對付明國皇帝和中原的流寇。如果你執意一個個佔領這些據點,並派兵駐守,就與將軍的想法背道而馳了。”

 博爾忽慚愧道:“屬下資質愚鈍,想得不夠長遠。”

 慕容龍城安撫道:“你是個領兵的將才,打仗是一把好手,又何來資質愚鈍一說?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行,瓊海軍比朝廷官兵要公平的多,不會因為你是我帶過來的人就不予重用,好好乾,將來必有個好前程。”

 他頓了頓,又說:“不過你的說法也有道理,既然金州衛都打下來了,總不能完好無損地交還給韃子,該做點什麽才是。這樣,你帶人將韃子的屍體丟幾具到城內的水井中,把水源汙染,再一把火燒了糧倉。這地方離韃子的老巢盛京有點遠,補給不便,遼南又是十室九空,搶都沒地搶去,沒水沒糧的,韃子就算重新派人過來,一時半會也很難站住腳。”

 博爾忽抱拳作揖:“主人英明,屬下這就派人去辦。”

 輕松拔掉了金州衛這個據點後,艦隊繼續北上,繞過長興島,放棄了遠離海岸的複州衛,馬不停蹄奔向了蓋州。蓋州衛的防禦並不比旅順口和金州更出色,在艦炮和線膛槍的火力面前,也是一鼓而下。

 慕容龍城和他率領的陸戰隊表現極其出色,在艦隊的火力掩護下,半個月內連續攻陷了旅順口、金州衛、蓋州衛等重要據點,整個遼東半島只剩下一個複州苟延殘喘,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的努力幾乎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解決側後方的隱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先後五次攻打金州、旅順一帶,歷經天啟、崇禎兩朝,死傷無數才將這些地方全部佔據。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樣飛向各個方向,引發了種種連鎖反應:盛京震怒,據說一向沉穩的皇太極連桌子都掀了;大明京城則悲喜兩重天,百姓歡呼雀躍,慶幸又出了一支能與戚家軍媲美甚至更強的軍隊,能夠屢次擊敗號稱無敵的建州韃子,而自崇禎帝以下文武百官則哀歎不已,這支軍隊再能打,不受自己控制,就是一把隨時都能反過來插自己一刀的雙刃劍,是福是禍,誰也不能保證。

 京城,金鑾殿。

 本來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早朝,可是因為遼南傳來的消息,讓大殿內的氣氛很壓抑。按理來說,所有人應該高興才對:瓊海鎮以一己之力攻打遼南,大獲成功,幾乎將韃子佔據的據點連根拔起,從蓋州到旅順,一夜之間改旗易幟,遼東都司南路重回大明旗下。雖然這次行動沒有兵部的命令,屬於擅自行動,可是封夏天南為大將軍時,已經授予了他對建虜的軍事行動自主權,從官面流程上來看,沒有任何問題,“收復遼南”這樣的戰績完全可以給朝廷和皇帝臉上貼金。

 可是瓊海軍發動兵諫,悍然圍困皇城的一幕還歷歷在目,朝廷和皇帝的臉被打得啪啪響,這份戰績成了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去碰,也不敢碰。

 崇禎疲倦地用手揉著太陽穴,詢問:“諸位愛卿,對於瓊海鎮攻打遼南一事,有何看法?”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似乎人人都有話說,但是沒人願意先開口,分析這個棘手的話題。

 最終還是履新不久的兵部尚書楊嗣昌打破了沉寂,他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臣認為,縱觀夏天南的所作所為,雖然無法斷定這次攻打遼南究竟是何目的,但絕不會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而是包藏禍心,陛下不得不防。”

 首輔溫體仁閃身出列, 反駁他的說法:“陛下,文弱此言,未免聳人聽聞。不管夏天南有何居心,為朝廷收復遼南各衛所驛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這對朝廷有利無弊,又何來包藏禍心一說?”

 本來文武百官有各自的看法,都在心中醞釀著說辭,等到大佬們把基調定下來,再站出來表個態,在皇帝面前露個臉,以顯示自己不是碌碌無為的庸才。但兩個重量級人物旗幟鮮明亮出完全相反的論點,準備陸續站出來的人臉色一變,都悄悄把腳縮回去了——開玩笑,一個是簡在帝心正、當紅的寵臣,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兩個人看法南轅北轍,無論讚同誰,都會得罪另一方,這不成了站隊了嗎?這兩個人,都得罪不起啊!還是再觀望觀望更保險。

 崇禎想了想,好像兩個的說法都有道理,於是問楊嗣昌:“長卿的話也有道理,不管夏天南出於何種目的,遼東都司南路各衛所驛城,陷落韃子手中已久,如今被水師收復,不是很好嗎?”他還有些話沒說出來:朝廷四處用兵,根本沒有精力顧及遼南,同時也沒有能力擊退盤踞金州、旅順等地的韃子,現在借夏天南的手把這些地方收回來了,難道不是好事嗎?當然這話不能當眾說,說了就是承認自己沒用,大明百萬官兵都做不到的事情,瓊海鎮隨便派一支偏師就做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