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揚明》第632章 “剿倭”進行時
雖然沒有一步到位,直接達最終的目的,但是夏天南還是比較滿意。讓他發兵去打紅毛和倭寇,說明崇禎認可了他的實力,只要成功“驅逐”了普特曼斯和島津光久,說不定總兵的職位就會落在自己頭上。

 就在夏天南準備出發,遠赴福建和浙江“作戰”時,謝三賓的信第二天到達了臨高。

 溫體仁從乾清宮出來後第一時間寫了信給謝三賓,因為不像公文還要走流程,所以這封信發出的時間還在兵部的調令之前。但是兵部的調令可以八百裡加急,溫體仁雖貴為首輔,但私信不敢動用公器,路上耗費的時間就多了些,加上信箋到達登州後,再由謝三賓另寫一封信一並轉給臨高,導致提前了好幾天的信,最後還比調令後到。

 謝三賓的信言簡意賅,轉述了首輔透露的消息:皇帝願意調瓊州營解福建和浙江之困,但是對於慕天顏請求開鎮的奏折,不置可否,最後留中不發。另外,關於紅毛與倭寇,皇帝明顯更重視後者,因為江南是朝廷最大的賦稅來源,遠比福建重要。

 夏天南叫來孫元化,問道:“皇帝說的這個留中不發到底是什麽意思?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孫元化官至巡撫,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門道,篤定地回答:“就是說,聖上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這個不算同意,也不算否定,多半是難以抉擇的時候,先擱置起來,以後再看後續發展如何。”

 原來是這麽回事,看來“倭寇”還不能急著“剿滅”,得想辦法拖一拖,繼續向崇禎施加壓力。夏天南心想。

 “剿倭”的兵力部署完畢後,瓊州營登船出發,趕赴浙江。這次由夏天南自己一手策劃的“作戰”,定性為演習可能更為準確,原本只需象征性地派出一部分兵力即可,夏天南本人都不必前往。但是為了根據朝廷的態度及時調整策略,夏天南選擇親自趕赴一線指揮,免得因為通訊傳遞不便而造成決策的滯後,影響整個計劃。另外,夏天南把所有的軍事指揮和參謀人員都一並帶上了——這次深入江南內地進行“軍事行動”,可以借助這個幌子的掩護近距離觀察江南的地形地貌和軍隊部署情況,掌握最準確的第一手材料,將來總要北上的,江南是必須掌控的地區,早做點功課,將來無論做什麽都方便些。

 台州,臨海縣。

 島津光久帶領手下武士攻佔了縣城外的一座當地豪族的府邸,鳩佔鵲巢,把這裡作為臨時駐地。這座府邸佔地極寬,容納幾千人都不成問題。

 島津光久一邊指揮著部下從地窖中搬運著金銀珠寶等財物,一邊對旁邊心腹感歎道:“明人真是富有,尤其是江南這地方,光是這個鄉下地主的院子,就不比天皇陛下的皇宮小多少,府中聚集的財富更是讓人羨慕,都快搬了一上午了,都還沒搬完。”

 “正是正是。多虧主公帶我們來到江南,這段時間我們獲得的財富,是我們這輩子都不曾想象過的,恐怕到了我們孫子那輩,都花不完吧?”

 島津光久乾笑了一聲,沒有接這句話。這次行動是他帶頭沒錯,可是沒有瓊州營的允許,他們又哪會這麽順利深入江南腹地?他偷偷看了遠處的瓊州營士兵一眼,這些人穿著日本武士的服裝,正在清點盤查浪人們搬運出來的財物。

 按照雙方的約定,金銀等貴重金屬由瓊州營所有,其余珠寶字畫則交給薩摩藩,各取所需,皆大歡喜。日本盛產白銀,黃金的產量也不算低,對於金銀不是特別感冒,但是對於名貴的珠寶首飾和名人字畫垂涎三尺,這些東西不僅價值連城,而且可以作為回國後炫耀的資本。島津光久日後也可以挺著胸膛面對其他的大名了,有了這些字畫附庸風雅,應該不會有人再譏笑薩摩藩是九州島的鄉巴佬了吧?

 島津光久又轉頭看了看角落裡被捆成粽子一樣的一群男女老少——這是宅邸的主人及其家眷——不由搖了搖頭。如果說江南之行有什麽遺憾的話,就是瓊州營死死盯著自己,不準亂殺人,導致他乾起活來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麽,刀鞘中的武士刀可是饑渴難耐呢。

 這時瓊州營的一名軍官走過來,詢問道:“島津閣下,現在已經到了臨海城下,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麽?是繞過縣城繼續打劫大戶,還是攻打縣城?”

 島津光久恭敬地鞠躬致意,誠懇地問:“不知道貴部的意思如何?”

 軍官回答:“臨行前上面交代過,只要你遵守我們之間的約法三章,你的行動和路線如何安排,我們統統不干涉。不過我可以告訴你:臨海縣是台州府的府城,防禦比其他縣城要嚴密一些,城內也比其他縣繁華一些。”

 島津光久聽懂了,府城比一般縣城難打些,但是城中的財富也更多,難度與好處成正比。他權衡一番,下定了決心:“那就攻打臨海!”

 臨海縣內,知府衙門裡熱鬧非凡,城內文武官員齊聚一堂,商議如何對付城外的倭寇。

 知府徐士鑾憂心忡忡地問:“如今倭寇兵臨城下,各位可有退敵良策?”

 當地衛所的千戶譚爭回答:“府台,倭寇勢大,不可力敵,只有穩守城防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

 臨海知縣馮甦反駁道:“譚千戶此言差矣,倭寇肆虐鄉間,禍害臨海百姓,所到之處,百姓家破人亡,我們怎麽能龜縮於城內,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

 譚爭眼皮子一翻,抬頭望天,哼唧道:“誰有本事打敗倭寇誰去,反正我不去送死。”開玩笑,自己曾祖父是世襲的台州衛所千戶,當年就是跟著戚繼光、俞大猷打倭寇,死在倭寇的刀下,現在千戶位置傳到了自己手裡,兒子還小,可不能這時候逞匹夫之勇,斷送了譚家的未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