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揚明》第603章 叛軍的末路
夏天南越想越覺得可行,一拍大腿叫道:“多虧你們提醒了我,我想到辦法了。”一邊說著,一邊就往外走,留下謝文君和島津千代面面相覷。

 中軍大帳,朱大典望著去而複返的夏天南,嘴裡重複著:“把炮架高了和城內對射?”

 “沒錯。”夏天南興奮地解釋,“咱們軍中也有紅夷大炮,射程和威力不比叛軍的遜色,只是苦於在城下無法攻擊城內,而叛軍則可以利用城牆的高度優勢,肆無忌憚地攻擊我們。如果我們能夠把炮架到高處,與城牆平齊,就能與賊人的大炮對射,甚至直接攻擊城內,極大地打擊賊人的士氣。”

 朱大典忍不住點了點頭,捋須說道:“言之有理。”正是因為叛軍大炮的威脅,讓明軍攻城時畏手畏腳,登州城才遲遲不能拿下,如果能夠遏製對方紅夷大炮的威脅,那麽攻城戰就容易多了。

 “不過紅夷大炮的長度和重量不是十幾步寬的土石圍牆可以容納的,必須在合適的位置建造安置大炮的炮台,夯實、加固地基,免得一開炮就把牆震塌了。”夏天南繼續完善這個提議。

 “甚好,如此一來,賊人的囂張氣焰就可以打下去了。”朱大典歷來喜怒不形於色,這次忍不住笑得很開心。也難怪,平叛之戰到了尾聲,就差最後這一哆嗦,只要順利收復登州,整個平叛戰役就圓滿了,作為主帥的自己自然能夠功成名就。要是被叛軍擋在城外耗上幾個月,皇上怪罪下來,之前的功勞只怕都要付諸東流。

 看著獻上良策的夏天南,朱大典越看越順眼,這人懂得孝敬上官,練兵打仗也是把好手,會做人也會做事,就算不是自己的直屬手下,也值得用心栽培,就當結個善緣。大明如今狼煙四起、天下不太平,這種能打仗的武將很吃香,也許哪天自己做個督師之類,去剿流寇或者打韃子,就可以調撥這支軍隊了,憑借這次平叛的交情,指揮起來也順暢些。

 秉持這種思路,朱大典正準備把建造炮台的任務交給夏天南,把這份功勞給他,剛開口說:“建造炮台就由……”,卻被高起潛打斷了。

 “朱大人,打仗的事交給武將,這種瑣事就交給咱家好了,咱家保證把這事辦得妥妥的。”

 朱大典和夏天南瞪大雙眼,雙雙看著高起潛,這是要搶功勞的節奏啊!按說建造炮台是夏天南提出來的計策,由他執行別人也無話可說,但是堂堂監軍太監放下了身段來搶,夏天南還真的搶不過。

 朱大典看了半天,發現高起潛是認真的,隻好捏著鼻子答應:“既然高公公願意屈尊做這些瑣事,那就有勞了。”

 高起潛得意地回答:“都是為皇上辦差,差使不分高低貴賤,咱家也是想為平叛做些事情嘛!”高起潛自詡“知兵”,經常在崇禎面前營造自己懂軍事、會打仗的形象,可是都停留在嘴炮階段,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打過仗。如今建造炮台這種事情,沒有打仗那樣的風險,是個現成的功勞,到時候再炮轟登州城,等登州收復後就可以往臉上貼金,這就叫“高公公炮轟登州城、孔有德兵敗把城獻”。

 夏天南無奈地笑了笑,雖然這份功勞對他只是錦上添花,但是誰也不會嫌功勞多,被一個死太監截胡的感覺還是很不爽的。不過又有什麽辦法呢,目前他的實力根本動不了這個級別的太監,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吞了。

 有了功勞和名利的動力,高起潛乾勁十足,經過查看和比較之後,建造炮台的地點選在了登州南門附近的掛榜山(今蓬萊市城南),並且十天就建造了一座高度和寬度不亞於登州城牆的炮台,底座全是青石壘製,異常堅固。高起潛對自己的傑作很得意,將炮台命名為“銃城”,把軍中十來門紅夷大炮全部運了上去,與城內對轟。

 從此之後,隆隆的炮聲每日響徹雲霄,片刻不停,有了“銃城”之後,原本高枕無憂的登州城也處在了紅夷大炮的射程內,多處軍營、民房都在炮火下垮塌,傷亡無數,城中軍民陷入了恐慌,在叛軍高壓下敢怒不敢言的本地百姓漸漸開始騷動不安,內憂外患之下,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籠罩了整個登州城。

 登州巡撫衙門。

 在隆隆的炮聲中,叛軍首腦人物聚在一起,商議下一步該怎麽辦。

 李九成之死,對叛軍是個沉重的打擊,不僅普通士兵士氣受挫,叛軍的核心圈子更是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孔有德根本無法掌控局面,除了王子登等遼東老人支持之外,李九成之子李應元等人完全不服他的管束。 這種情形下,叛軍每作出一個決策,都必須所有人商量,無人能夠直接發號施令。

 本來叛軍利用堅城利炮的優勢,還能撐下去,矛盾也沒有爆發出來。可是“銃城”一建,大炮齊發,叛軍最後的依仗也沒有了,加上城中日益乏食,繼續固守已經不現實了,也沒人願意與登州城共存亡,擺在叛軍諸將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獻城投降,二是從北門逃走。

 第一條投降之路風險很大。叛軍自起兵以來,數次利用招撫的借口將朝廷玩弄於股掌之間,先是利用孫元化招撫的想法兵不血刃進逼登州,然後裡應外合攻陷了登州城,後來又在萊州城下謊稱接受招撫,誘殺萊州知府朱萬年和時任登萊巡撫謝璉,差點攻進萊州城。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也就沒人信了。

 王子登更是說得直接:“之前三番五次戲弄朝廷,就算現在我們願意受撫,恐怕也沒有人敢冒這個險。朱大典不是謝璉,老奸巨猾的很,不會拿自己的仕途冒險,更何況現在他勝券在握,絕不會選擇招撫。”

 這一點不管是孔有德還是李應元等人都無法否認,於是,眾人一致認定此路不通,那麽只剩下一個選擇了:棄城出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