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揚明》第620章 久違的捷報
與文武官員依次辭行後,夏天南把蘇粗腿叫過來,叮囑道:“初圖,這次把你留在山東編練新軍,既要服從朱巡撫的安排,又要記得不能忘本……”

 蘇粗腿用力點點頭:“請將軍放心,屬下永遠是將軍的兵。”夏天南早就和他講明了這次留下他的安排,蘇粗腿雖然鐵匠出身,當兵之後才識字,但是表面粗獷,內心明白得很:將軍這是信任自己才安排去給山東巡撫練兵,而且這些兵要牢牢掌握住,不能變成巡撫的標營,將來有機會仍然回歸瓊州營,就當借朱大典的地盤和人力、物力給瓊州營練兵了。

 夏天南滿意地點頭:“我信得過你。來,跟我去見朱大人。”

 來到朱大典面前,夏天南介紹道:“撫台,這是我軍中最出色的軍官之一,鐵匠出身,從小兵一步步做到了軍官,原本除了一把力氣什麽都不會,現在能打仗、懂練兵,還會識字算數,現在就讓他跟著撫台,幫撫台編練新軍。”

 蘇粗腿跪下行禮:“小人見過撫台。”

 朱大典聽了夏天南的介紹,眼睛一亮。草根出身,家境貧寒,說明容易拉攏,許之以利即可;從小兵做到了軍官,還在軍中練就一身本事,居然還能識字算數,說明其上進心很強,悟性、資質也不錯。這樣的人才,比起那些世襲的武官子弟要強多了,起碼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更不是離開祖輩萌蔭就一無是處的草包。

 再看看對方健壯的體魄,憨厚的面孔,朱大典越看越欣賞,主動問道:“站起來回話。你叫什麽名字?”

 蘇粗腿站了起來,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杓,咧嘴笑道:“原本我阿爸給我隨便取了個名字,叫蘇粗腿。後來將軍覺得我大小也是個官身了,再叫這名字有點不好,便給我新取了個名,叫蘇初圖。”

 “蘇粗腿?可是粗壯的粗,腿腳的腿?”朱大典撫須笑道,“這名字倒是接地氣,不過你家將軍給你取的名字很雅致,以後本撫就叫你初圖吧!以後我治政,你領兵,一起在山東做一番事業,呵呵……”

 夏天南、蘇粗腿兩人很配合的陪著朱大典一起笑了起來。蘇粗腿的笑容看上去憨厚老實,但是眼角卻露出了一絲狡黠。他聽出了巡撫大人話中的賞識和抬舉,日後也免不了要表表忠心做做樣子,可是底線是要守住的,說不得,該蒙騙巡撫的時候,還是要蒙騙的。

 與眾人辭行後,夏天南率人登船,踏上了歸途。龐大的船隊離開了登州碼頭,揚帆起航。與來時相比,這次多了近萬饑民。饑民需要一個安居樂業的樂土,臨高也需要這些勞動力和兵源,船隊承載著饑民們的期待和夢想,駛向了早已準備迎接這一切的博輔港。

 與此同時,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正在翻閱幾份內閣轉呈上來的奏章。

 崇禎仔細翻看著手中的奏章,原本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臉上也慢慢出現了笑容。一旁的太監王承恩關注著崇禎的表情變化,心想,這多半是一份捷報,否則這段時間被各地的壞消息折騰得寢食難安的皇爺不會有什麽好心情。

 事實證明他的推測是正確的。崇禎看完奏章後,拍案而起,大喊了一聲“好,痛快!”,然後離開了椅子,在殿中來回踱步,顯然難以掩飾心中的興奮。

 王承恩適時發問:“皇爺為何如此高興?奴婢可是有些日子沒見皇爺這麽開心過了。”

 說相聲也需要捧哏的,崇禎看完捷報,正需要與人分享喜悅,聞言笑道:“王伴伴,最近朕聽到的都是壞消息,朝中的大臣們又拿不出什麽好主意,現在好不容易聽到了一次捷報,你說朕該不該高興。你不妨猜一猜,是哪個地方報的捷?”

 王承恩想了一會,斟酌著回答:“大同、宣化那邊一時半會不會有什麽好消息,河南的流寇那邊眼下只有壞消息,還在打仗而且有進展的只有山東了……奴婢大膽揣測,是山東的平叛有了結果?”

 崇禎哈哈大笑,原本蒼白的臉上因為興奮而呈現出一種病態的潮紅,他指著王承恩笑罵:“你怕是屬狗的,鼻子跟狗一樣靈。確實是山東來的捷報:朱大典稱,登州已經收復,山東境內的叛軍已經全殲,賊首李九成授首,孔有德在戰亂中不知所蹤,極有可能葬身大海,其余王子登之流被生擒,這一戰大獲全勝!”

 王承恩又驚又喜,趕緊回答:“恭喜皇爺,賀喜皇爺,山東兵亂平息,算是解決了腹心之地的隱患,河北、遼東的兵馬就能騰出手來對付韃子和流寇了。”

 崇禎歎道:“是啊, 李九成、孔有德之流作亂已有兩年之久,又是在山東這麽要緊的所在,牽製了北直隸的太多兵力,連遼東都派出了精銳,導致邊關空虛,才會讓韃子乘虛而入。如果山東戰事還不見好轉,朕已經打算拿下朱大典治罪了,幸好他還算爭氣,取得大捷,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崇禎所說的韃子乘虛而入,說得是今年七月後金皇太極親率大軍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帶為主攻方向,分別破關口而入,深入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這已經是韃子第二次入關,第一次是崇禎2年,皇太極率軍號稱10余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直逼京師,稱之為“己巳之變”。當時後金軍隊一直打到了京師,數萬明軍戰死,名將滿桂、孫祖壽陣亡,最後揚長而去,給崇禎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好在這次入關,韃子並有沒有大舉進攻各地城池,也沒有攻擊京城的跡象,按各地官員的奏報來看,韃子“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目的主要是財物和丁口,這讓崇禎和朝中大臣都松了一口氣。但是聽任韃子劫掠總不是個事,於是崇禎調了在河南征剿流寇的曹文詔等將領率軍北上大同抗擊韃子,直接後果就是讓本已陷入官兵包圍圈的高迎祥、張獻忠等人趁機突圍,大好形勢毀於一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