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我是無名氏》四百五十七、曹操借刀殺狂士 孔融作表薦知己(下)
孔融清楚禰衡的脾氣,所以對禰衡的話,不怎麽放在心上;既然禰衡來到了下邳,他就決心向吳立仁推薦禰衡。

 “吳銘小兒,不過一浪得虛名之輩,不足以為我所怒;我所怒者,我原以為文舉不屑於世俗之人為伍,而今竟然甘心在吳銘手下,豈不是如朽木爛泥一般!”

 禰衡頓時如連珠炮般地說了這番話,孔融依然沒有往心裡去,繼續說道:“我主有識人之明,任人唯賢,舉世皆知,我意有心舉薦正平,共輔明主,如何?”

 禰衡搖了搖頭,“吳銘視我,猶鼠之視貓,避之唯恐不及,何敢稱明主?與那曹阿瞞和漢室諸多庸庸之輩無甚不同,哈哈,文舉,汝以為然否?”

 孔融知道禰衡的性格,所以從禰衡的話中,他猜到禰衡一定是在許都得罪了曹操,所以才被曹操派到下邳為使。

 “吳公與曹賊決然不同;曹操,奸雄耳;吳公,仁主也!”

 孔融據理力爭,禰衡哈哈一笑,“如此說來,文舉是以為,吳銘遠不如那曹操了?奸雄可立業,仁主卻只能得虛名!”

 孔融默然不語,和禰衡爭辯,他是注定爭不過的;但是兩人性格,卻十分相似,惺惺相惜,所以孔融也不想和他爭太多。

 “正平,若是你真有心安定下來,我主便是最合適的;我回去便會寫一封推薦書表。否則這四海之內,恐怕無主能再入正平之眼。”

 孔融撂下這句話,就回去了,而禰衡依然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連見我都不敢見,吳銘不過如此,孔北海竟然想讓我認此人為主?實乃笑話!估計區區數言便可以讓他吳銘七竅生煙,到時候看文舉有何顏面讓我侍奉此等庸人為主!”

 孔融回到府中,立刻令人準備筆墨,開始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薦禰衡表》,其文曰:融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賢俊……

 今平原處士禰衡,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之口……

 …………

 乞令衡以褐衣召見,如無可觀采,融甘願領罪。

 這份推薦表,歷史上應該是孔融將禰衡推薦給天子用的,只是如今孔融奉吳立仁為主,所以如今便寫來推薦給吳立仁。

 寫完之後,孔融馬不停蹄,再次直奔州牧府上。此時門外守衛還是上次的那個,看到孔融又來了,他有些不解問道:“孔從事,莫不是沒有尋到許都來使?他真不在州牧府裡。”

 孔融呵呵一笑,“我此次來並不是為了禰衡,而是有奏表想要面呈主公,還請小兄弟通報一聲。”

 守將一聽,連連擺了擺手,“主公剛剛下了命令,現在府中有事,任何人來求見都不得放入,還請孔從事暫且回去吧!”

 孔融聽到這,不由得心裡咯噔一聲,心中暗道:“莫非正平已經得罪了主公了?主公這樣閉門不見,顯然是不給我推薦禰衡的機會。”

 看著孔融站在原地發愣,那守衛好心地說道:“孔從事,這天寒地凍的,你還是趕緊回去吧!不然凍壞了,主公可會責怪小的辦事不利的。”

 孔融無奈,歎了一口氣,看著守衛,從懷裡掏出準備好的竹簡,遞到了守衛的手中,“小兄弟,這是融寫好的奏表,既然主公不願見屬下,那就請將這奏表轉交給主公。”

 守衛點了點頭,上奏表自然不在禁止之列,他也沒有必要為難孔融,於是點了點頭,接了過來,“孔從事請放心,小的一定會交到主公手上。”

 孔融回到家中之後,連續等了幾天,可是仍然沒有聽到吳立仁那邊有什麽動靜,一沒有傳喚自己,而沒有召見禰衡,這讓孔融十分著急,於是他又專門拜訪了王守仁,想讓王守仁帶著自己面見吳立仁。

 王守仁自然也不知道吳立仁到底在怕什麽即使再不濟,直接將禰衡“驅除出境”不就可以了,至於為了一個禰衡這樣躲著孔融嗎?

 王守仁便和孔融一起來求見吳立仁,然而守衛再次重申了吳立仁的命令:沒有主公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見。

 這讓王守仁也迷茫了,這和他認知中的吳立仁完全不一樣,莫非吳立仁是出了什麽事情了?

 王守仁這樣猜測著,可是也不敢明言,隻好小聲地問那守衛:“主公最近飲食如何?有沒有什麽異常的表現?”

 守衛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道:“主公飲食正常,只是每天將自己關在書房中,還在背著什麽文章,反正小人也不太懂。”

 主公在讀書?這個時候,怎麽有閑情逸致讀書?王守仁自然想不通,但是只要吳立仁沒事,他就放心了。

 “孔從事,看來主公是鐵了心的不肯見我們了,真不知道那禰衡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會讓主公如此忌憚。”

 孔融也想不通,這個時候禰衡大鬧許都丞相府的事情還沒有傳出來,所以一時間,下邳眾文武猜測紛紜,許多人也想去拜訪禰衡,想從他那裡得到一些消息。

 然而每個人去見到他沒半柱香的功夫,都一臉怒氣的衝了出來,這中間包括劉墉、陳近南、施世綸、孫乾、糜竺等下邳重要官員。這個時候,所有拜訪過禰衡的人下意識地好像理解了吳立仁避而不見的原因——這要是見到禰衡,就是神仙也得被氣掉半條命。

 孔融聽說後,想了很久,便決定再上奏表,其文曰:融聞武王欲伐紂,伯夷叔齊罵於道,將士欲殺之,太公阻之,是以其敢言;武王罪不加其身,則天下之士多附之。今有處士禰衡,言辭犀利,聽之則身心俱惡,眾人皆欲殺之而後快。我主仁慈,胸懷大志,若能容之,則四海皆頌主公之德,名士皆讚主公之望,英雄雲集,大業可成。若避而不見,則天下皆以主公心胸促狹,無容人之量。融竊以為,我主聖明,胸懷四海,豈不能容區區一狂士乎?願主公以四海宇內之望為重,召見禰衡,示之以誠,動之以理,禰衡必俯首而拜。融誠惶誠恐,書及肺腑,願主公明鑒!禰衡幸甚,主公幸甚,天下幸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