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宰執大宋》第23章 科考
鍾浩這次也要隨平西軍中營南下的。

 平西軍如今沒有正副都指揮使,連都虞候如今都調去平戎軍了,帥司行文讓鍾浩暫代平西軍都指揮使一職。

 雖然文官很少有任一軍將主的,但鍾浩如今有銀城縣男的爵位,權領平西軍都指揮使一職倒也算合理。

 富弼對鍾浩隨狄青平叛大軍南下也是讚成的。大宋的武人雖然沒地位,但是文官若是通軍事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在大宋,若是文官通軍事,仕途會比不通軍事的文官升遷順利得多。

 遠了不說,就如剛剛去世的夏竦和范仲淹,之所有如此威望,就跟他們頗通軍事,長期主持對夏作戰有關。而如今的宰相龐籍、樞密使韓綺,也都是在西北領過兵的。在大宋,文官想要做到相公級別的高位,不懂些軍事,還真不好辦!

 所以富弼對鍾浩隨軍南下,還是很是讚成的。不管怎樣,鍾浩去了最少還能鍍鍍金,得一個頗通軍事的名號。再說在富弼看來,此次狄青帶西軍南下平叛,對付的是在大宋眼中不怎麽能成事的南蠻猴子,應該還是能手到擒來的。富弼也經略過西北,如今又在河東,對西軍的戰鬥力還是頗為了解的。

 但是富弼囑咐鍾浩一定不要誤了明年開春舉行的“鎖廳試”。在富弼這樣的文官心中,科考才是這才是大事。他覺得以鍾浩的文采,考個“鎖廳試”還是手到擒來的。

 是以富弼囑咐鍾浩明年一定要及時回京,趕上明年的“鎖廳試”。富弼覺得狄青帶西軍去對付儂智高,應該是能脆勝的,費不了多長時間。但萬一西軍和儂智高打成持久戰,鍾浩到時也要想辦法離去去京城參加科考。反正鍾浩隨軍南下,怕是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明年大宋的省試科考會在二月份舉行,而如今八月正是各州舉行解試取解的時候。當然,鍾浩如今有官身,自然是參加“鎖廳試”的,不用再去參加解試。

 大宋的科舉和後世明清的科舉有很大的不同。

 明清時期的科考,過了縣試、府試就能考取童生的功名,便算是有終身的功名了,步入有身份的讀書人行列了。

 若是再過了院試考取秀才功名,這輩子已經算是邁入特權階級的門檻了。

 若是再考中舉人便已經絕對算是進入特權階級了,就算一輩子考不上進士,這輩子也基本不用為吃喝等俗事發愁了。明清的舉人不但有權利可以為官,而且還有許多免稅賦和徭役的特權,到時只是吃來投獻和賣身為奴的人的田租等,就已經足夠日常的生活用度了。

 但在大宋這取中了解試的舉人,若是考不中進士,依舊只是個窮措大。大宋的舉人頭銜,只是個一次性的消費品,只是當科有效,過期則就作廢。

 這點對大宋的讀書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謂的“窮文富武”在大宋很難成立,若是沒有一定的家底做物質保證,很難培養一個讀書人,支撐到這個讀書人考中進士。

 在大宋,就是一個小康之家,若是這個讀書人遲遲考不中進士,估計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變成赤貧戶。讀書科考日常所費的開銷,可是著實不小的。書籍、筆墨和紙張等,在如今這個年代可是很貴的。

 若是像後世明清那樣的科考方式,便可以吸納更多的人走讀書科考的路子。畢竟一個寒門子弟只要考中秀才,便可以有一些免稅賦和徭役的特權,若是成績好點,成了府縣學宮裡的廩生,每月還有一些錢糧發放,基本可以保證日常生活了,可以讓學子們安心去讀書了。

 大宋的科考比起後世明清來,對應試的學子們來說有很多缺點,但是也是有一些優點的。

 比如大宋的科考中考中後,覺得名次不滿意,可以放棄這次名次和進士頭銜,幾年後再來考。畢竟一甲、二甲和三甲的排名,對以後的仕途來說,區別還是很大的。當然,這樣的人都是對自己的水平有絕對的自信的。能舍得放棄好不容易考到手的進士身份的人並不多,但在大宋絕非沒有。

 像王安石變法時作為主將之一的章惇便曾經乾過。

 嘉佑二年,章惇入京參加科舉考試,連過省試和殿試,最終高中二甲第十八名。按說這個名次絕對不低了。要知道嘉佑二年的龍虎榜,可是號稱千年科考史上最閃耀的一榜。這一榜可是有無數大家的,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王韶等一個個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大宋史冊上都留下自己濃重的印跡。光是後來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就有蘇軾、蘇轍、曾鞏三人。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就有三個是出自嘉佑二年的龍虎榜,佔了半數。

 無疑,嘉佑二年的這次科考含金量是相當高的。章惇能在這歷史上最牛的一科中高中二甲第十八名,這個名次已經著實不算低了。但是在發榜之際,章惇看見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而且還是高中狀元。心高氣傲的章惇恥於在其下,所以拒絕接受二甲進士的身份,丟下到手的二甲進士身份,飄然回家準備讀書再戰一次去了。等到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參加考試,這次名列第五名。

 當然,像章惇這樣敢於放棄到手的進士身份,回去重考的並不多。但大宋科舉在這方面,總歸還是比明清那種“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好一些,給那些確實有實力卻因為一次發揮不好的學子們更多的機會。

 而且大宋的科舉和明清的科舉不同之處便是,即使有品級的官員對目前的處境不滿意,可以參加“鎖廳試”,以期考取進士身份,畢竟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員和非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員,在仕途上還是有很大不同。

 而明清時的科舉,這種情況也是不允許的。在明清,只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職,便再沒有機會參加科考了。當然,若是典史、驛丞等還不入品流的官員或是各種經製吏,還是有機會參加科考的。

 所謂鎖廳試,是宋代科舉中專門針對有官人的特殊考試。

 參加鎖廳試的有官人,大都是靠父輩恩蔭、以軍功、薦舉或者通過非進士科考試取得官職的,總之一句話,就是那些沒考中進士,就當上官的。當然,除了有官職的,有爵位的也可以參加鎖廳試。

 按說,考進士也是為了當官,當了官何必再考進士?然而在宋代官場,進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聲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而這些參加鎖廳試的有官人則大都是雜途出身,多半被閑散置之,或者困頓於底層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現問題,背黑鍋的總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不是正途出身呢!所以這些雜途出身有官人紛紛參加進士考試,以求提高政冶地位,獲得更好的發展。

 這些參加鎖廳試的有官人以父輩恩蔭和以軍功出身的為最多。以父輩恩蔭的有官人,是想通過鎖廳試考取進士,消除身上靠父輩恩蔭出身這種無能的標簽,而以軍功出身的有官人,則是想通過鎖廳試考取進士,消除身上的武人印跡,畢竟在大宋文官更有前途。

 像鍾浩這種薦舉出身去參加鎖廳試的,算是相對較少的。大宋通過薦舉出身的官員地位並不低,雖然沒有進士頭銜,但是能被薦舉為官的,大都是有真本事的,而且還有薦舉人做靠山,所以仕途並不算差。但是被薦舉的官員,頭頂沒有進士頭銜,終究是個遺憾,偶爾還是會被人看不起,是以富弼力勸鍾浩去參加鎖廳試,以期考取一個進士頭銜。

 大宋朝廷對有官人參加進士考試的態度,是經過一個從禁止到限制、到允許直至放任的很長的過程。

 大宋開國之初,太祖朝君臣總結唐末五代以來,武將專權所造成的政權更迭、民不聊生,開始有意識的用文人治國。作為廣納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開科取士便成為重中之重。為了以避免權勢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樹立科舉考試的公平形象,大宋一改前唐科舉考試的政策,開始禁止“有官人”參加科舉。

 這在當時比起前唐的科舉來,是一個很大改革。前唐時的科舉基本都是被門閥控制,科舉成為世家大族恩蔭為官的有官人獲取進士,改頭換面的重要手段,寒門子弟是基本沒有可能考中的。而大宋開國之初禁止有官人參加科考,是科舉史上的一個大進步,讓科舉徹底向寒門子弟敞開了大門,也徹底讓門閥世家走向了末路。

 然而隨著大宋的統治的徹底穩定,這個政策開始與大宋的官員們的利益相悖。因為大宋朝廷為了籠絡人心維護統治,對官員的恩蔭之濫,前無古人,當官的只要別犯錯誤,再不濟,到末了總能蔭上一子。至於那些位高權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蔭上好幾個子弟。所以歷代官員前赴後繼,一點點的慢慢撬動了這項祖製,直至將其變為新的權貴們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開始可以鎖廳應試。不過有官人需要在單獨的考場考試,考完後由禮部單獨批閱,並呈皇帝過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當時合格後只能遷轉官階,並不能獲賜科名,以表示朝廷對科名的珍惜,不輕授與的態度,和後世的在職官員為了晉升,大都去弄個碩士、博士文憑差不多。而且太宗朝時,鎖廳試應試不第者還將被取消本身的官職。而且推薦保送他們的長官,也要受到懲罰,顯然朝廷對“有官人”參加科舉,還是持消極態度的。

 在這樣苛刻的規定下,許多官員都不敢要求應舉,即便願意冒險一試,地方的解試官及舉薦官也不敢輕易同意。這樣的規定顯然對官員應舉不利,自然遭到反對。後來到了真宗朝。才對及第者一視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狀元,以示朝廷對寒門士子的愛護。

 到了本朝,趁著孤兒寡母好欺負,在官員們不懈的呼籲下,對鎖廳應舉的限制開始放松,先是不再處罰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取消了不第者會被取消本身的官職的政策,而後將有官人應舉的次數,從一次增加到兩次,直至無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單獨考試、且不能中狀元之外,已經與普通士子沒有任何區別了。

 當然,若是沒有這些政策,鍾浩是絕對不會想著要去參加鎖廳試,碰碰運氣的。若是是為了參加鎖廳試,而放棄自己的官職和剛到手的爵位,鍾浩是絕對不會乾的。

 畢竟自己如今也是七品文官,還有爵位, 在大宋也算是混的不錯了,沒必要為了一個進士頭銜,放棄自己的官職和爵位的。再說,以他的水平,中進士的可能性也不是太高,倒是可就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好在如今大宋朝廷對有官人參加鎖廳試的限制已經很少了。

 說到底,鍾浩之所以答應去參加鎖廳試,還是對考中進士抱有一點希望的。畢竟自己怎麽說也在松林書院學習過一陣子,基本的應試詩賦和文章,還是能做一些的。鎖廳試的很多應試的有官人怕是水平還不如自己,而且鎖廳試的錄取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所以鍾浩才決定碰一下運氣。

 當初為了保護平民士子,朝廷命“有官人”鎖廳應試,單獨閱卷、單獨錄取的措施,如今卻隨著參加考試的平民子弟激增,變成了一項特權。省試的考中的難度,如今遠大於鎖廳試。

 而參加鎖廳試的有官人大都是官宦子弟,這些官宦子弟兩極化嚴重,固然有一些優越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尖子,卻也存在大量不學無術,想碰運氣的衙內二世祖,這就更增加了真才實學者的錄取幾率。

 鍾浩雖然算不得有真才實學,但是他自我感覺怎麽也比那些混吃等死的衙內二世祖們強一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