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設於東漢末年,它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之內長期擁有諸多城池;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因此,潼關乃是軍事要地中的要地。
曉關位處霸水下遊,北面是連綿的塚嶺山,西邊是藍田,南面為盆地,東面是上絡之地。它的建立時期很難說清楚,該是在曹魏時期始置,經過西晉的加固,到了匈奴劉氏趙國後期又一再被擴建,形成雄關。
實際上曉關後面還有一個藍田關,不過因為前面有一個曉關的存在,導致藍田關的重要性不斷下降,藍田關年久失修之後已經是處於半廢棄的事實。
石虎讓冉閔隻帶一萬部隊,冉閔還真的就帶了一萬的部隊,除了部隊不是還要民伕嗎?沒有誰規定一萬的部隊限制帶多少民伕,那將近二十萬的民伕不算過份吧?
看二十萬民伕的構造,約是十四萬青壯,余下就是老弱婦孺。再看冉閔軍攜帶的輜重,畜力車超過三萬輛,糧秣至少有七萬石,另有一些軍械、布匹和雜七雜八的東西。
三萬輛畜力車,它們由四萬多匹馬和兩萬頭牛拉動,作為後備還有將近一萬匹馬和四千多頭牛。牛不用說了,馬其實有一部分是戰馬,之所以由戰馬拉車完全是出於偽裝。
冉閔與漢部的交易的兵器比較雜,大部分是槍頭、戰刀、箭鏃,少量的戰劍和馬槊,近戰兵器合起來數量達到八萬,箭鏃數量為二十五萬。甲胄方面鐵甲一千八百副、皮甲三千副。而這是後面一期的交易,沒有算上之前的兩年。
雙方交易中,食鹽和鹹魚的數量最多,多到冉閔提供給本部之余還能大肆向外販售,是冉閔近些年來的重要財帛來源。
“交易給我們的那麽多,劉彥手中的數量可想而知。”冉閔滿是羨慕地說:“短短四年從無到有,難以想象怎麽發展才有如今的實力。”
“正是!”王簡慢悠悠地說:“很多事情不是傳聞,劉彥手中甲士真的有上萬之多,那還是一開始的數量,現如今至少會有兩萬,那是各個國家舉國之力都難以辦到的事情。不止是步卒甲士,甲騎具裝亦有上萬之多!”
劉彥手中的甲士沒有兩萬那麽多,該是只有五千不到的樣子,畢竟後面沒有再“召喚”劍士,倒是非系統的甲士數量持續增加。
甲騎具裝指的是具裝重騎,劉彥手中真正的具裝重騎數量僅有一千五,也就是那支虎賁軍,其余的系統騎兵就只有人有套甲,馬匹並沒有甲胄防護。
當然了,任何一個勢力有多少數量的什麽兵種,哪怕是該勢力也只會有一些核心人員知道,外部更只能是依靠猜測。
“他們還有強弩兵和連弩兵。”蔣乾說的是泰山郡之戰時,漢軍新出現的兵種:“之前藏著掖著,是與鄧恆交戰才暴露出來。”
一片吸氣之聲就那麽出現了,有那麽多的甲士和甲騎具裝,再有相當數量的弩兵,他們就想不通劉彥到底是怎麽發展,才會有那麽強的生產能力。
“我們也會有強弩和連弩。”冉閔給部下打一劑強心劑:“最遲兩個月後就會運過來。”
冉閔與劉彥的交易很頻繁,就是交易方式上有些特別,劉彥需要的不是財帛,冉閔的支付方式是人。
前前後後的交易中,劉彥從冉閔這邊獲取的人口超過十八萬,大抵是一些雜胡居多。到後面的交易中,冉閔送去的晉人數量猛增,最後一批更是達到了四萬晉人的數量,就是青壯數量較少,大部分是老弱婦孺。
劉彥幾乎是來者不拒的態度,對於有大量的晉人老弱婦孺也沒有多說什麽,畢竟能看出冉閔是在安排起兵事宜,雖然是被佔了便宜,可是接收老弱婦孺等於在幫冉閔備戰,對於大家都是有好處的事情。
條攸激動地問:“多少?”
“兩千部強弩,五百部連弩。”王簡有些遺憾地講:“就是箭需要我們自己製造。”
“那都不是事!”條攸很是高興:“那可是弩啊!比弓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以冉閔攜帶的軍械,再武裝出五六萬人絕對沒有問題,他這一次進入關中是真的想要乾大事。
關中是一個好地方,哪怕是鄭國渠被破壞和荒廢,但依然無法改變關中是一個糧倉的事實。
因為石碣趙國的國策,羌族與氐族的精華族人皆是在襄國,等於是給了冉閔一個佔領關中的機會。他們都已經想好了,進入關中之後立刻控制潼關、曉關、藍田關,等於是鎖住了關東進入關中的咽喉,介時大有可為。
冉閔要入關中,除開一萬已經整編起來的軍隊和二十萬的民伕,後面陸陸續續還有自發性追隨搬遷的人。
龐大的隊伍抵達澠池,苻氏一族怎麽會不緊張?要知道這年頭軍隊和民伕其實沒有算得那麽清楚,青壯稍微武裝一下就能夠投入戰場。因此苻健攔下冉閔之後給出的理由就是,冉閔率領的人大大超出了石虎給的數量,拒絕冉閔進入關中。
“七日!”冉閔舉起了手握成拳狀:“七日為期限,介時若是苻健不讓開,便直接強攻!”
苻健可能是要最大限度的嚇唬冉閔,帶來的氐族兵該是有三萬左右?
石碣趙國雖然重視羌族和氐族這兩個打手,但是對兩族的限制也十分嚴重,例如羌族和氐族的精華人口都是被限制在襄國附近進行監視,地方上又嚴格限制兩族的族兵數量。
生活在西北的羌族絕對超過兩百萬,由於石虎的限制,成編制的羌族兵僅有八萬左右。要說私底下沒有更多的族兵是開玩笑,但因為被限制太死,無法公開整編,再有就是軍械難以大肆打造,暗地裡的族兵質量肯定是要比公開的那些差很多。
氐族這邊也是相似的情況,石虎允許氐族人在關中招募五萬的部隊,私底下多少有些不好算,但苻健帶了三萬過來等於是給了冉閔一個好機會。
“正兵大部分在這裡,只要擊潰他們,短時間內他們很難再聚兵。”王簡停頓了一下,等待眾人消化完信息,才又說:“比較麻煩的是後面,氐族必然與我們大肆交戰,襄國那邊的反應也該考慮進去。”
蔣乾樂呵了一下,說:“很簡單,就說氐族人要反。不管襄國那邊是否相信,將事態先攪渾總沒有錯。”
石碣趙國到處都有人在反,前一段時間西北的生羌還大肆作亂,那麽憑什麽氐人就不能亂?
因為各處都有暴亂發生,估計石碣趙國的中樞早就習慣了?就是想要捏造關中氐人造反有點難度,畢竟苻洪一直都留在襄國,氐族的精華也是在襄國附近,只要石虎稍微查一下就能知曉苻洪是不是真的要反,所以只能是混肴視聽,多爭取一些時間。
七天的時間轉眼即逝,冉閔利用這一段時間進行了多項準備,包括控制住澠池,整編了三萬的青壯。
要說起來,冉閔統軍絕對有一套,雖說之前那些青壯早就有經過訓練,可是用短暫的七天完善三萬人的整編真的沒有那麽容易。
“約苻健相見,介時吾率軍衝鋒羌兵中軍直取苻健首級,你等應付其余敵軍。”冉閔身穿重甲,坐騎朱龍馬亦是披上了甲具。他手持一杆馬槊,背後插著兩杆鉤戟,腰間懸著一柄戰劍,馬的一側有騎弓和箭囊:“一戰殲滅三萬羌兵!”
一眾人,哪怕是文士也全副武裝,每人都有一件騎戰用的鎧甲,就是坐騎沒有披甲。
澠池城內,遍處是準備著廝殺的士兵,最為靠近城門的是接近一千五百的甲騎具裝,其後是至少三千身披皮甲的步卒,再往後就是一些僅僅手持武器的步軍。
不用太注意看,冉閔的這支軍隊並沒有統一戰袍,看去就是五顏六色的紛雜。真實情況是,整個石碣趙國戎裝統一的也就是龍騰衛士,其余僅有各個大人物的親衛兵才會身穿統一製服,余下不管是郡縣兵還是什麽皆是沒有統一軍服。
甲騎具裝被認為是一國之精粹,有多少甲騎具裝就代表勢力多麽強。此前冉閔也是攢了不少的重甲,就是不能暴露出來,不過到現在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所謂。
冉閔麾下甲騎具裝的騎士基本都是來自於各個家族的成員,也就只有那些人能夠保證食物的充足和豐盛,才能夠有強健的體魄。
事實上也是那樣,冷兵器戰場比拚的就是體制,畢竟只有足夠的體質才能披上重甲揮舞兵器,讓骨瘦如柴的人去穿七八十斤的重甲沒走兩步不知道喘成什麽樣子,那還怎麽打?
眼見苻健毫不客氣地率領近兩萬大軍來澠池城外,冉閔先是在城樓上看了一會,最後冷笑:“諸君,奪取關中在此一役!”,說著率先下了城關,利索翻身上馬,大喝:“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