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想要擁有更多的人口,單純依靠漢人女子的子宮去增加人口數量,那樣的速度真的會很慢很慢。
真要保持血統的純淨,以漢國建立之後的漢人族裔數量,人口也就將近千萬,要是混血兒也布承認是漢人,人口的數量肯定還要再減少。
以人口千萬來計算,絕對不是人人都處在生育的適齡年紀,能夠生育的婦女至多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
同時這一百五十萬能懷孕的婦女,她們在當前的衛生條件以及科技水平現狀下,不是人人都能安全將嬰兒生產下來。
生出來的嬰兒也同樣不是人人都能建康地成長起來,以現如今的普遍機率而言,十個嬰兒大概只有六個才能最後長大成人,如此之大的夭折率在古時候是一種普遍現象。
人從生出來到成為新的繁衍個體至少需要十三四年,每一輪新生代都需要一段成長期,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寡人等不了那麽久。”劉彥從來都沒有掩飾過自己的野心:“若真的沒有足夠的人口,向外擴張是奢望。便算打下來,沒有人口過去利用,又有何用。”
眾臣僚不止一次聽劉彥講過類似的話,包括當前的年代是漢人擴張最好的年代,不抓住眼前的機會必然會遭受苦難。
只要是中樞重臣,對於當前漢人的構造其實都有明確的印象,東漢末年漢人自相殘殺,又歷經兩次大范圍的傷寒,人口從官方記錄的五千六百萬急速下降到七百六十萬。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劉彥不是詩意上來了,他乘坐在馳道上面的車內觀看不斷風馳而過的風景:“山川大地常在,人卻是一代又一代。”
要真的看血統的話,劉彥建立的漢國人口能不能人口突破千萬是個未知數,需要大概十五年左右才能擁有一批成為勞動力的人口,那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再則有一件事情,諸夏的祖先一開始也就那麽點人,是在不斷的征服過程中吸收融合了戰敗部落,慢慢讓己身的部落得到壯大,要是單純以血統來確認族裔,包括劉彥在內的任何一人,沒人敢說自己身上的血統就是初代的諸夏血統。
都說是諸夏了,就代表是多個族裔的結合,以文化形式產生思想上的認同感。
一個民族絕對不能放棄對其他民族的兼並和融合,其實那也是增加基因庫的正確做法。
簡單的說,同袍兄妹或是姐弟絕對不能結合,一開始並不是排斥亂倫,其實就是明白了生出來的後代會有各種基因疾病。
人與動物的不同就在於知道錯了會去做出改變,動物會一再近親結合產生後代,由於動物的智商也就那樣,除非是身體上有明顯的缺陷,要不然智力是不是達標根本難以看得出來,可人真的就不一樣了,沒人希望自己的後代會是一個智障。
出巡隊伍已經轉回,再次從高顯走馳道路線,他們這一次的目的地是馬石津。
劉彥在東北平原那邊的巡視時間攏共五天,大略視察了幾處,對當地有個直觀的印象也就足夠,並不會深入到更北或是更東的區域。
這個地方與漢國其它區域不一樣,秋季的時候就會開始降雪,臨近秋季中旬的時候就該是滿地冰雪覆蓋。
劉彥去草原因為遭遇有敵軍來襲被耽擱,和在東北被冰雪困住,兩者雖然都是被迫停頓,可是兩者真不是一回事。
比起被敵軍牽扯住,來自大自然的困難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至少那些敵軍並不會對劉彥造成真正的威脅,就算是出巡不對自己搞不定,也會隨著時間地往後推移,不計其數的勤王大軍趕去增援。
大自然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人所能抵抗的,要是突然來一場暴風雪,有防寒準備死傷也必然是會出現,想要開通一條路走出來,可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很湊巧的事情,出巡隊伍剛剛回到高顯,就傳來那邊突降暴雪的消息,室外的任何勞動都無法乾,交通也是被切斷。
“丞相府在事先已經進行抽調奴隸的工作。”呂泰會跟隨到馬石津才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陛下前些時候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批。”
到下雪季節之後,東北這邊除了貓冬就沒什麽其它事情能做,漢國才不會放著那麽多的奴隸無所事事。
奴隸待在東北不但會造成浪費,是物資和勞動力的雙重浪費。畢竟不能任由奴隸被凍死餓死,該增加的衣物得加,然後是每時每刻也要燒,爐子、大炕、篝火啥的,就算是當地木材隨處有,可消耗的都是事先儲備的木材,可不是被冰雪凍到難以燒起來的木材。
漢國現在極度缺乏勞動力,東北進入到降雪季節之後,開發必然是要停頓。將奴隸從東北抽調出來,去一些同樣會下雪卻沒東北那麽苦寒的地方,乃至於是去壓根不會下雪的地方,繼續發光發熱才是那些奴隸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高顯往涿縣,高顯往馬石津,兩條馳道每天都在向內地運送人和物,劉彥這支隊伍出發的時候,恰好是另一批滿載奴隸的車輛出發。
先秦先發明出來的馳道,它的好用超乎想象,速度和裝量輛未必有多塊和多重,可是比起單純用雙腿趕路,或是傳統馬車運輸,那就顯得快和載貨量多了。
“修建這兩條馳道耗費兩年多,死傷也是超過二十萬人。”桑虞還是一次不經意間看過相關的文件:“當地有足夠的木材資源,要是換作其余地區耗時會更長,死傷也會更多。”
修路從來就沒有簡單的時候,那還是有專門的勘探師來指定路線,不懂得選擇修路的路線會更困難。
“單是涿縣到高顯的馳道就死了五萬多奴隸,包括殘疾的那些。”劉彥對馳道很重視,每一條馳道是怎麽修建起來,修建過程又有多少耗費和死傷,都有親自查閱資料:“那還是我們珍惜奴隸小命的前提。”
劉彥記得很多修路的資料。
李唐為了修通前往蜀地的道路,開鑿棧道就是數千人一批又一批地犧牲,反反覆複又隔了幾代人可算是修成了,死傷要以數十萬人計算。
到近現代的時候,華人漂洋過海要去淘黃金,然而黃金並沒有淘到,是被成批成批地送去修各種路,北美的鐵道每一塊枕木下面都是一具華人的屍體並不是開玩笑。
他們現在利用的這一條從高顯到馬石津的馳道,耗時要比涿縣到高顯的那一條多,死傷方面也是更重。那是因為這一邊的地形更為複雜,其中的幾個地段不得不開山,幸虧是有了火藥,要不然不知道要修到什麽猴年馬月,死傷也必定是要再多上數倍。
劉彥第一次踏及馬石津是漢國沒有建立之前,那個時候他們是被迫撤離長廣郡,還是先到廟島列島喘息,後面找到了位處遼東半島的這處修生養息之地。
馬石津其實就是現代的旅順,這一邊有著天然的深水港,可以十分便利地建造處港口。它這一邊不但有天然深水港,外圍還有環形的雙臂,隻留下一條通道提供船隻進入,作為軍港可以更大肯能性避免遭遇水面敵艦的突然襲擊,可要是被堵了想出去也不容易,算是有利有弊。
出巡隊伍要進入遼東半島,首先就要通過一條綿長十余裡的城牆。這一條城牆的建立原因,是當時的慕容燕國來攻,劉彥那個時候可沒有多少兵力,用不多的資源咬牙建立起城牆防線,也讓慕容燕軍後面覺得強攻代價太大而選擇退兵。
劉彥利用系統建立起來的城牆防線也就這一處,後面是建設宮城才又利用,像是臨淄和新長安的宮城城牆,其實就是利用系統來建造,並非是夯土結構,是采用的石料。
現如今慕容燕國已經被滅,雖然還有慕容殘部,可是離遼東半島太遠。包括遼東等地和半島皆為漢土,遼東半島這一處城牆其實是已經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僅是駐守五百人作為象征意義。
進入到遼東之後,能夠明顯區分出與東北的差別,可以看到林林落落的村莊,也能看到城鎮,就是要比起內地還是會顯得荒涼許多。
“東北大量降雪,這邊僅是出現降雨。”庾翼沒搞懂那是什麽現象,他其實也沒來過遼東半島:“兩地相隔不遠,卻是兩個景象。”
劉彥還不止一次親自經歷過一邊在下雨,沒走一步的另一邊卻是一滴都沒有的呢,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他們進入到遼東半島,看到的就是一片繁榮。
遼東半島人口最多的時候將近百萬,雖然不是聚居在一個城市,可到處都能看到村莊和城鎮,自然還有被開拓出來的農田之類。
現如今的遼東半島人口依然還有五十余萬,算是位處邊疆地區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之一,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劉彥落魄的時候就跟隨,不缺乏一些功勳的家屬,他們也是以天子心腹之民自居。
劉彥出巡到這個地方,百姓是萬人空巷出迎,整個車站包括周邊,一眼看去除了人還是人,一陣又一陣的口號喊得地動山搖。
“陛下。”蘇樂完我看去已經垂垂老矣,被推選出來作為覲見劉彥的代表,一身的盛裝:“陛下時隔八年之後,可算又來了。老朽也終於再一次見到陛下。”
劉彥其實是已經忘記眼前的人是誰,一來是對蘇樂完我這個在長廣郡首批接納的羌人家族的族長印象不深,再則就是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真不容易將每個人都記清楚。
當然了,劉彥才不會明明白白地說不認識,很親切地微笑,問一下過得怎麽樣,多少兒孫了之類的。
“過得好,兒孫也多,都在為陛下效力。”蘇樂完我還特意提了提遼西郡的郡守蘇東,說是自己的嫡長子,小時候不止一次見過劉彥。他後面又提到幾個,或是作為地方官,或是在軍中,儼然就是一家子都在給劉彥乾活:“老朽年紀大了,就在這邊養老咯。”
劉彥這才記起來了,這一家子原本是羌族,不過也是漢化得差不多了的羌族,是他起家時主動投奔過來的其中一個家族。他下一個念頭是,一家子竟然有六人充任地方當官,最出息的做到了一郡的郡守,差一些的也是縣裡有份量的職位,別說還有另外的四人在軍中,職位最高的是校尉,算得上是一個官宦之家。
他們的本性是蘇樂,已經改成了蘇姓,不會是異族成為漢人之後混得最好的一家,卻也看著混得相當不錯,類似蘇家這種歸化漢人並不少,歸化胡之中混得最好的是原本為匈奴人的騫建同。
迎接儀式很快就結束,之後就一場官方主導的狂歡,劉彥肯定是要參與進去,就算裝也要裝出記得功臣和善待從龍之民該有的樣子出來,要不然少不了會有刻薄寡恩的汙點。
漢國是有歸化胡混出頭,只是佔了其中很小的比例,中樞大約只有百分之九十九點無數個九,中層由歸化胡出身卻混出頭的大概會佔百分之十左右,基層會達到二十左右,其實真正的話語權還是掌握在祖上就是漢人的手裡。
現在的漢國官方戶籍只有一個民族,戶籍上不是漢籍肯定無法參與到體制內,劉彥不需要搞少數民族的工程給國際乾,深切知道國民在民族的分成是越純粹越好。
到上船之後,劉彥特別讓人找來蘇東的履歷,一看之下蘇東的能力未必有多麽出類拔萃,可還算是屬於盡忠職守的那一類型。他看另外一個做到校尉的蘇北履歷就漂亮得多。
“蘇家戰死疆場的直系族人就有十七人,旁支更多……”劉彥其實對所為的官宦之家是有忌憚,他很清楚所有的官宦之家隨時都能成為世家乃至於是門閥:“不管子孫後代是怎麽樣,至少任何一代的開拓者都有付出。”
有付出就該有回報,要是辛苦了大半輩子,卻是什麽價值都沒創造出來,哪怕是有創造什麽也無法對子孫後代有幫助,那跟白活一場又有什麽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