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匡扶大明》第六十七章 關山海
  感謝書友160729234250409、花滿城66、春三十郎、小指銀等書友的投票,萬分感謝,希望大大們多多支持,我一定會努力連載,讓你們看到一個爽快有趣、熱血曲折的故事的。  ————————

  此時,天空突然飄起了朦朦細雪,一點點、一絲絲、一塊塊的零星雪花從頭上陣陣飄落,為這平坦深遠的官道平添了一道景色。

  二人就在這漫天雪粉中,策馬疾馳。

  孫越陵的騎術經過鍛煉,也漸漸掌握到了策馬的要領,再也不會像開始一樣被顛的七搖八晃,而是隨著身下馬匹的起落,和馬匹保持一致的慣性,輕輕松松的握著手中的韁繩往前馳去。

  這一晚他們在寧遠中後所下馬歇息,由於戚遼的錦衣衛身份,所有一路的衛所、驛站都給與夥食供給及換馬之利,所以他們一路行來倒也沒遇上什麽麻煩。

  衛所內,想起了寧遠城中的冒險行為,孫越陵心有余悸,不禁問起了戚遼,道:“那個方逸塵究竟是什麽人,怎麽如此厲害,我看他的功夫恐怕只會在山城袁護法之上?”

  “是嗎?”戚遼聽後一臉凝重,道,“熊大人說過這個方逸塵原來是兵部員外郎,現在是關心堂南堂的分堂主。”

  “關心堂?”孫越陵記得袁宏道以前說起過,似乎還說過關心堂的總堂主是個內外雙修的高手,道,“這究竟是什麽組織?”

  戚遼緩緩道:“關心堂是京師第一大堂會,於神宗後期所創立。當年顧憲成、趙南星等人在朝中任職時,以“國本案”為源起,通過“京察、薦閣”等事,與萬歷天子鬥的不可開交。神宗一怒之下,下旨驅斥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黨人。當時此事鬧的漫天風雨,顧憲成、高攀龍等人雖然是離開了朝堂,但死心不息,仍然在無錫開設東林書院,妄議朝政、抨擊時局。”

  說到這,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顧憲成雖然退避江南,但仍有一夥與之相交莫逆之人並沒有離開京師,而是留在京師繼續宣揚東林政見、闡議國事,並成立所謂“關心堂”與無錫的東林書院遙相唱和。而這個方逸塵,很可能就是當年顧憲成遺留在京師的追隨者。”

  孫越陵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這個關心堂就是依附東林黨人發展起來的組織。至於東林黨,他在後世早有耳聞,據他所知很多東林君子其實就是資產階級商宦的代表,手中掌握著很多資源和權利。

  又依稀記得天啟朝中東林黨和閹黨可謂是水火不容,又問道:“那麽現在朝中掌權的,是不是東林黨?”

  戚遼冷笑一聲,道:“東林黨人自從成功擁立光宗繼位以來,再次重奪大權,對齊、楚、浙黨窮追猛打,如今的內閣六部監寺,多是東林黨人把持,居然號稱‘眾正盈朝’……”又冷哼了一聲,道,“要說現在掌權的,當然是當今天子,東林黨人就算再強勢,又豈能排斥群臣、無視天子嗎?”言中似乎對東林黨人憤憤不已。

  孫越陵突然又想起了聞香會,道:“聞香會在京師是不是勢力很大?”

  戚遼把酒壺拋給他,道:“勢力大不大我不太清楚,你所說的這個聞香會在京師也早就是經營多年,只是這些人行事低調詭秘莫測,從不如關心堂那般張揚,所以我們錦衣衛對他們的情況也知之甚少。不過,據說聞香會與宮內勢力有所勾連,只是我們手上拿不到把柄……”

  他知道孫越陵此番前往京師就是要從聞香會手中奪取美人,

所以才把知道的情況毫不隱瞞的說出來。  “哦!”孫越陵暗暗感到揪心,看來聞香會也不是什麽善茬,他此番前往京師救美,恐怕會困難重重毫不輕松。

  次日清晨,他們二人便冒著小雪,一路朝著山海關前進。經過了沙河驛、前屯衛等幾個驛所,在到達中前所歇息了一晚後,過八裡鋪,終於來到了巍峨雄偉的山海關城樓下。

  此時的山海關城樓已經被一片茫茫雪粉掩蓋,在漫天皆白之中,眼前這一片依山傍海、襟帶數十裡的古代堡壘群落,深深地震懾住了孫越陵。但見城牆高聳、關樓林立,氣勢磅礴、雄渾壯闊,縱然是在雪粉紛紛之際,也能讓人感覺到整個戰鬥堡壘群落的森嚴沉重。

  遠處山海關城牆北倚燕山余脈,南入渤海盡處,有如從天而降的巨型長龍,穩穩地卡在了從大明京薊腹地通往遼東的喉舌之處,將整個富庶生平的關內和烽煙彌漫的關外分為二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就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戚遼也不禁被眼前的場景給震懾,大力說出這句話來。

  孫越陵心中一陣觸動,這可是他第二次來到了這巍峨雄渾的山海關城樓,記得在前世來到這裡,雖說也是一片壯闊,但是遠沒有眼前如此氣勢萬千、震懾人心——他在前世所見的關樓已經殘消不少,甚至就連主城兩旁的東西羅城、南北翼樓也早就僅剩殘址,不複存在。

  此刻,他不由想起了在前世所寫的一首詩,緩緩念道:“冬來哪曉寒霜勁,劍舞春秋走龍蛇。可臨關山千重月,難涉遼東萬裡轍。忽憶督公城頭悵,更憐棄帥島上咳。世事消磨豈無懼,天生傲骨已堪折。”

  戚遼聽得他吟誦,讚道:“好詩。老弟不愧為江南士子,隨口吟來就是佳句。”頓了一頓,道,“不過,此首詩似乎略顯蒼涼悲鬱之氣,不夠豪情澎拜。你詩中督公、棄帥又是何意,恕老哥沒有聽明白!”

  孫越陵一陣無言,心想這首詩是他當年登臨山海關城樓,想起了寧遠退敵的袁崇煥和開鎮皮島的毛文龍,心中感慨二人同為大明重臣,卻不能相生相容才寫下此詩,可是如今又如何跟戚遼解釋呢?

  當下胡亂解釋說道:“嗯……這個督公就是指遼東巡撫王化貞,我覺得他憂心國事,所以心中肯定很憂愁;而棄帥……指的是在被遼南群島與女真苦苦作戰的毛文龍毛軍門, 我想他深入敵後苦寒之地,又缺少兵器糧餉,恐怕心中也是很不痛快吧……”

  戚遼聞言歎息一聲,道:“老弟說的不錯,毛軍門、東江軍,確實是苦啊。”

  孫越陵見他如此說,心中頓時一片輕松。

  在戚遼的通報下,二人順利過關,踏上了京薊之地,沿著寬闊的官道,往北京城進發。

  關內的富庶和繁華與關外衛所接踵、城堡連綿的景象形成反差極大的兩個世界。自從二人過了永平、開平之後,這種繁忙的景象更是被渲染到了極致。

  一路所來,只見商販、百姓、遊客、仕子、僧侶等往來不絕,縱然是在寬闊的道路之上,戚遼和孫越陵也不敢放馬狂奔,而是保持著馬速勻速前進。

  雖然是在寒冷風急的冬天,但這些往來之人似乎也興致勃勃,完全感受不到關外的沉重負擔和戰爭壓力。

  二人來到北運河渡口,只見運河中泊滿了來自江浙、山東和河間等地的船隻,這些南來北往的商船,把整個運河擠得滿滿當當,在微雪初霽的初陽下顯得一派繁鬧、嘈雜喧天。

  這個時候也隻好下馬,跟著那些商販和百姓們一起排隊過河了。

  戚遼並不想動用錦衣衛的身份強行搶位登船,畢竟那只是情急之下不得已的方法,現在北京在望,二人反而更是慢慢悠悠,一點也不著急,享受起這千裡轉進的旅途所見所聞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