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匆匆上馬,原路返回谷地村。
此時天色已近黃昏,在玉米地辛勤勞作整天的人們相繼收工,正聚集在田邊喝水歇息,朝北邊冒出滾滾黑煙的火山口指指點點,似乎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尼古拉勒住韁繩,打了個手勢示意喬森吹響集結號。正在田邊歇息聊天的民兵聽見號聲,連忙整理武器、跳上馬背,不出五分鍾就聚集到尼古拉跟前。
尼古拉簡單講述了一下伴隨火山複蘇生的種種危險征兆,並將剛剛在沼澤邊獵殺的火蝠屍體展示給民兵們觀看,宣布從現在開始進入最高警戒狀態,民兵連就地駐防,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火蝠焚毀農田。
年輕的民兵們立刻行動起來,以小隊為單位沿著農田拉開防線,懷著緊張的情緒嚴密關注迷霧沼澤一帶的動靜。
這時一群社員圍了上來。他們也聽說即將有魔物來襲,詢問尼古拉自己能幫忙做些什麽,還有人提議連夜收割玉米,爭取在魔物到來之前盡量避免損失。
尼古拉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就讓他們回家等候消息,如果真想幫忙,就多打幾桶水來,堆放在民兵小隊的駐地,在對抗火蝠的時候多少能揮一些作用。
與此同時,彼得找到喬森,讓他馬上返回谷地村,去村公所找馬利克告知火蝠入侵一事,請馬利克盡快以魔導通話儀向寇拉斯堡當局以及王子殿下匯報災情,請求支援。
喬森接受了這個至關重要的使命,當即飛馬遠去。其余的民兵守在田邊,隨著夜幕漸深,沼澤上空星星點點的火光顯得愈明亮,如同滿天流螢朝著農田這邊飄蕩過來。
這時通往村口的大道上傳來耕馬嘶鳴和連綿不絕的車輪聲,剛剛下工回家的谷地村社員又趕著馬車回來了,拖車上堆滿了鐵桶、木盆之類的容器,隨著車輪顛簸出叮叮當當的碰撞聲,好不熱鬧。
彼得被這場面搞迷糊了,跑過去打聽了一下才得知大家放心不下農田的安危,回家匆匆扒了幾口飯就自的趕回來協助民兵抵禦魔物。馬車上的容器都是準備用來裝水的,因為尼古拉之前說過——向火蝠潑水可以熄滅它們身上的火焰,並且大大妨礙飛行能力。
這些勤勞樸實的農家漢子雖然不缺乏勇氣,卻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無法像民兵那樣布下嚴密的戰陣對抗火蝠,但是,向敵人潑水並不需要什麽精湛的武技或者訓練有素的戰術。
“鄉親們都想竭盡所能幫助民兵連擊退魔物,為守護田園貢獻一份哪怕很微薄的力量。”彼得向尼古拉和巴芙拉轉述社員們的心意,心中的感動溢於言表。
尼古拉和巴芙拉也被鄉親們保衛家園的勇氣打動,沒有拒絕他們的好意。在尼古拉的安排下,谷地公社的青壯社員補充到各個民兵小隊,成為“預備役的預備役”。除非事態惡化到了失控的地步,尼古拉不希望這些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參加戰鬥,隻給他們安排了一項任務——盡可能多的儲備冷水。
田邊就有一條小溪,村民從田邊到溪流之間來回奔波,不出一個鍾頭就沿著田埂排開一條由無數水桶乃至瓢盆組成的古怪防線,全都裝滿了清水。
這期間又有幾批援兵趕著馬車來到“前線”,其中甚至不乏女人和孩童的身影,這讓尼古拉既感動又不忍,肩頭的責任又加重了幾分。
6續趕來的谷地村社員還自帶了裝備,馬車上裝滿了五花八門的武器,什麽鐵鍬、鎬頭、鋤頭、鐮刀、乾草叉之類一應俱全。農家人當然不會準備昂貴的盔甲,也沒有什麽精銳的兵器,只能拿農具臨時充數。
彼得從拖車上抄起一支長柄鋼叉,隨手揮舞了兩下,感覺還挺趁手。駕車的農家少年跟他年紀相仿,每天都會去彼得開辦的公社小學上課,很恭敬的稱彼得為“老師”,告訴彼得這是一柄乾草叉,夜間“看青”護田的時候用來對付刺蝟、獾和猹之類偷吃玉米的野獸也很給力,一叉子下去就有肉吃了。當然,碰上野豬或者熊這樣的大型猛獸乾草叉就不頂用了,只能用來壯膽而已。
“凱爾,這種長柄鋼叉你還能找來多少,我有用。”彼得若有所思的說。
農家少年凱爾咧嘴笑:“老師,乾草叉家家都有,一兩百柄不成問題。”
“很好!你多找幾個小孩,通知各家把乾草叉送到民兵陣地去,替換民兵通常裝備的短劍和短矛,這種長柄武器對付火蝠更有效,至少攻擊火蝠的時候不用擔心燙傷自己的手。”
彼得雖然年紀小,性格也不夠穩重,畢竟是堂堂的牧師先生,是中央政府下派的駐村幹部,在村民當中頗有威信,同齡少年尤其尊他為偶像。他的命令立刻得到執行,民兵們手中的短矛和短劍大多換成鋼叉。長柄武器似乎具有一種奇妙的心理暗示,能夠提升持有者的自信,或許這是“一寸長一寸強”在心理層面的體現。
這時彼得又在一輛馬車裡現了有趣的東西。這是一捆遠東鄉村地區比較罕見的鐵絲網,從細密的編織工藝來看,多半出自大兔子窩鎮某位侏儒工匠的巧手。
“凱爾, 這些鐵絲網是幹什麽用的?”
“上次我老爸去大兔子窩鎮趕集,一個侏儒商人說拉開鐵絲網能擋住狐狸和狼獾,我老爸就買了一捆把果園圍起來,狐狸和狼獾的確是變少了,可惜擋不住猴子……”凱爾騷頭苦笑。
“猴子?”巴芙拉搖晃著尾巴走過來,“彼得,你偷人家果子啦?”
“凱爾說得不是我,是山上的野猴子。”彼得笑嘻嘻地對小貓女招手,“你來的正好,看見那邊兩棵大樹了嗎?兩樹距離差不多十八尺,我要在兩棵樹間拉開一面鐵絲網,你也來幫忙。”
“你拉開鐵絲網,是不是打算用來攔截火蝠?”巴芙拉好奇地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