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噩耗,吐蕃軍中的將士們全都憤怒不已,要求噶爾欽陵立刻出兵予以還擊,可是噶爾欽陵略略思索了一下,便搖頭說道:“此事不妥。那唐蠻既然能夠火燒葫蘆谷,葬送我一萬大軍的性命,定然也能算出我軍將會展開報復,因此定然也提前做好了準備,我等若前去剿殺,一定會遭受唐軍埋伏,若是出兵少了等於送死,出兵多了更不行,因為我相信此時這夥唐蠻定然已經和薛仁貴取得了聯系,只要我出兵多了,薛仁貴一定會出城攻擊我營中將士,屆時我軍首尾難顧,更加為難。再者說了,我軍直到現在還不知道那夥唐軍身在何處?領兵將領是誰,如何能夠擅自出兵?”
將士們聞言頓時一片歎息之聲,他們聽了噶爾欽陵之言,也都知道噶爾欽陵考慮周密,頓時心中服氣,可是他們卻實在不甘心就這樣白白損失了一萬大軍,所以眼神中又都帶著強烈的不甘。
其實噶爾欽陵又何嘗甘心呢?他的四弟身亡,一萬大軍無一生還,還有可能他的三弟和麾下二十萬大軍也都全軍覆沒,這樣的仇恨該是如何的深?可越是這樣,他越不能動,作為一代名將,他首先要保持冷靜,他必須弄清楚新來的這股唐軍究竟有怎樣的實力?其主將是誰?性格特點是什麽?有什麽樣的優點和弱點?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將對方打敗,而在對一切都茫然未知的情況下去打仗,其結果只能是必敗無疑。
所以,噶爾欽陵決定先派探子探聽這股唐軍的虛實,再做決定,可是令他驚異的是,他一天之內先後派出了十幾波的探子,竟然沒有一人回來報告消息,心中不由得浮現出一種不祥的預感。
而事實證明,噶爾欽陵的擔心並不是多余的,就在第二天,他在派出了惹薩寺(即後來的大昭寺)的高手前去探聽消息之後,終於得到了消息,他前後派出的那十幾波探子竟然全被被殺死,殺死他們的是一個年輕的高手,那人無論是輕功還是武藝,都比這些惹薩寺高手還要高一些,而即便是回來的這位惹薩寺高手,也是在三名同伴被殺、自己也受了不輕的傷的情況下才勉強跑了出來。
可是令噶爾欽陵遺憾的是,他除了大致知道唐軍宿營的地點之外,竟然對唐軍的其他情況一無所知。
“真沒想到唐軍的著名將領竟然如此可怕,如此嚴密的封鎖消息,其用心可想而知,吾等要想得知詳情,除非是派大軍前去,可如果真的派兵前去,恐怕恰好會中了其圈套。我等還是稍安勿躁,暫且出兵不動吧,相信用不了多少時日,唐軍便會主動對我等發起進攻,而到了那時,我等再出擊亦不遲。”
噶爾欽陵絕對是一個懂得隱忍的大將,他的對策也是最恰當的,只可惜他的對手李顯正是利用了他的這種謹慎和隱忍,乘著噶爾欽陵隱忍不動的寶貴時機,搶修營寨,竟然將營寨修築的穩如磐石,再加上其獨特的地形,噶爾欽陵就算是派出十萬大軍,想要攻下也絕非易事。
如果噶爾欽陵知道他錯過了這場戰爭中可以翻盤的唯一機會,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種複雜的心情?
而事實如噶爾欽陵所料,這時候的李顯也的確與薛仁貴取得了聯系,他得知當初薛仁貴能夠攻取烏海其實也是噶爾欽陵的一個圈套,原來這噶爾欽陵早就料到薛仁貴會來這麽一手,所以他故意讓薛仁貴大勝一場,以犧牲數千軍隊,萬余頭牛羊的代價換取薛仁貴攻打烏海,然後再分兵攻打薛仁貴駐守的烏海城和屯駐大非川的唐軍輜重營,薛仁貴在得知噶爾欽陵的密謀之後,一度曾經想要棄守烏海,還師大非川。
可是恰在此時得到了唐朝援軍到來的消息,又通過前來與自己取得聯系的李顯部將張無塵得知,李顯竟然大破二十萬吐蕃軍隊,一把大火將這二十萬大軍燒為灰燼,後來又通過火燒葫蘆谷挫了噶爾欽陵的銳氣,同時為自己搶修營寨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心中頓時安定了下來。
“呵呵,這一次大王兩次用火,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跡,絕對可以像火燒赤壁和猇亭之戰那般載入史冊,我大唐得此將才,夫複何求?如此一來,戰局扭轉,我大唐絕對可以收復安西四鎮,並且乘機將吐谷渾納於治下,而且不是進行羈縻統治那種,當初李公果然沒有看錯人,只是大王如此功勞,會不會上演玄武門故事?而更深入的去想,大唐如果真的再出現一個唐太宗那般的人物,其實也不能算是壞事,最起碼比柔弱的今上要強了不知多少倍……”
想到這裡之後,薛仁貴突然不敢再想下去,只能決定把這件事放下,待得以後再去考慮這些,反正皇帝春秋鼎盛,朝中將領盡皆忠心耿耿,周王仁孝,短時間內絕對不會出現玄武門之變那種事的。
略略想了想,薛仁貴便給李顯寫了一封信,建議李顯不主動發起進攻,只是固守營寨,與烏海城互為犄角,吐蕃攻擊烏海則李顯襲其營寨,吐蕃攻擊李顯則薛仁貴襲其營寨,相信噶爾欽陵見討不了好去,反而在這裡空耗糧草,最後也只能無奈退兵。
薛仁貴的想法和李顯可謂是不謀而合,他們知道憑借著噶爾欽陵的強大兵力,就算是李顯和薛仁貴腹背夾擊的話,也未必能夠取勝,即便是取勝也定然會損失慘重,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堅守,以守待攻,迫使噶爾欽陵退兵。
而噶爾欽陵其實也知道唐軍的算計,可是知道歸知道,他卻沒有任何破解之策,因為無論是薛仁貴還是李顯那個神秘的家夥,顯然都不是智短之輩,他根本沒有辦法誘使對方主動出擊,只要對方盡皆固守,他是一點對策都沒有。
除此之外,李顯橫在吐蕃軍後方所帶來的最大困擾便是,吐蕃軍的糧道從此被斷絕了,因為唐軍的軍營所在地乃是吐蕃運糧兵的必經之地,只要吐蕃軍的運糧兵想要運糧,一定會遭到李顯大軍的劫掠。這樣一來導致噶爾欽陵想要對峙下去也已經變得不可能。因為一旦糧草斷絕,便是鋼鐵雄師,也定然會不戰自潰。
所以,噶爾欽陵仔細考慮了好幾天,最終也只能決定退軍。
“傳我將令,集結三軍,立刻撤退。”對於李顯,噶爾欽陵就像是吃下了蒼蠅一般惡心,可是他卻知道他現在根本無力收拾對方,所以隻好強忍心中的惡心,下令三軍撤退,放棄即將到手的吐谷渾。
“啊?大將軍,我等好不容易才取得了今日之果,如何竟然就這樣放棄?一旦放棄,末將恐怕數十年對於西域之籌劃,一旦化為流水,因此末將鬥膽,請大將軍萬萬不可放棄,大王只需將我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大將軍率領,防范好烏海之唐軍,另一部分由末將率領,攻打唐軍輜重營,相信只要給我十萬大軍,定然會在一個月內攻下輜重營之唐軍,若不能成功,末將願將首級獻於帳下。”
素和貴見噶爾欽陵想要放棄,頓時大驚失色,情急之下也顧不得禮數,扯住噶爾欽陵的袖袍,大聲說道。
卻見噶爾欽陵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素將軍太過小看輜重營唐軍了,當初吾之三弟統率二十萬大軍攻其營寨,結果又如何?吾三弟之兵力比起你那十萬大軍要多,而要論攻城略地之術,吾三弟也強於你,即便這樣最後都全軍覆沒,片甲不留,素將軍又有何能耐攻下其營寨?退一萬步說,就算將軍攻下了唐軍營寨,吾亦勉力守住了薛仁貴大軍之攻擊,我軍必然會損失慘重, 如今吾吐蕃舉全國之力也就這二十萬大軍,若是損失太多,還有甚力量能夠進一步擴張?而唐軍雖敗,卻能再度集結力量,如此一來,也就注定了我軍之必敗。因此在吾看來,我軍還不如保存實力,暫且回國,待得日後再乘隙攻略西域可也。”
“這,這……我素和貴苦心籌謀多年,本來想著以吐谷渾之地換來一生富貴,同時借助自身威望執掌吐谷渾,實現畢生夙願,哪知道此舉竟然半途而廢,毀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之唐將手中,火燒吾軍兩次,將士們損失二十一萬,這樣的瘋狂之舉便是古之名將,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莫非真是天佑大唐,我素和貴之圖謀注定不成乎?”素和貴雖然滿心的不甘,可是噶爾欽陵說的也很有道理,所以他隻好深深歎了一口氣,無奈的執行命令去了。
而就在噶爾欽陵下達了退兵的命令之後不久,就有人將消息報告給了李顯,李顯聽了之後並沒有絲毫的意外,而是笑著說道:“噶爾欽陵不愧為當代名將,竟然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出最恰當之選擇,只是吾已佔據先機,你便是諸葛再生,這一次也只能再承受一次失敗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