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遣多少增援部隊,取決於到底有多少敵人活躍在清朝舊地,增援的人少了,無濟於事,多了又會影響正面戰場。
偏偏多爾袞就是無法確信,襲擊清朝舊地的敵軍數量。
盛京來報,隻說敵軍神出鬼沒,一天之內,最多有三座城池遇襲,根本無法統計敵軍數量,保守估計也在五萬人以上。
“而且還是清一色的精銳部隊。”盛京留守官吏信誓旦旦地說。
雖然他們沒見過神武衛,但不妨礙他們將神武衛誇大,否則的話,不就顯得他們無能嗎?!
再說也確實無法統計,並非盲目誇大。
“五萬精銳?”
如果帝塵跟多爾袞在一起,就一定能看破這個謊言。以南方聯軍之實力,尤其是異人軍團,沒可能調派五萬人北上。
可多爾袞無法做出如此判斷。
按常理推斷,要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拿下山海關,全殲山海關八千守軍,還要在清朝舊地製造如此大的動靜,五萬精銳並不算多。
“這就麻煩了!”
以敵軍五萬計算,想要奪回山海關,並且深入舊地,擊潰敵軍,保守估計也要安排十五萬大軍出征。
留守燕京的清軍只有五萬,而且還不能全部北上。
也就意味著,至少要抽調十三萬部隊北上,主力戰場就只剩下三十七萬大軍。相比兩路南方聯軍的三十三萬部隊,就不再佔據明顯優勢。
以如此兵力,想要擊潰南方聯軍,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多爾袞可不自大,敵對陣營的異人軍團能擊潰多鐸部,定然不凡。
思來想去,多爾袞只能取一個折中之法。
從兩路大軍中,各抽調七萬人北上,匯合留守燕京的四萬部隊,組成一支十八萬的大軍,北上攻打山海關。
以佔絕對數量優勢的浩浩大軍,爭取在一周之內,解決“後花園之患”。
至於主戰場,兩路清軍都暫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等到北路軍奪回山海關之後,再做打算。
原地堅守的話,多爾袞還是非常自信的。
嚴格來講,多爾袞的布置並無不妥之處,帝塵得到消息,心中卻是莫名一顫,生出一絲不安。
帝塵總感覺事情不會這麽簡單。
…………
轉眼之間就過去三天。
十四萬清軍已經折返燕京,跟留守燕京的四萬部隊匯合之後,北上山海關。順利的話,次日一早就能抵達關口附近。
南明陣營負責鎮守山海關的,正是皇家艦隊,包括一萬五千名火槍手以及一萬兩千名刀盾兵。
協助軍隊防守關卡的,還有百余門P1型火炮。
以如此防守陣容,即便清軍出動了十八萬人,山海關也能堅守三天以上。由此可見,這一場戰役,歐陽朔將南明陣營的資源簡直利用到極致。
即便如此,按眼下的進展,北上清軍只是完成多爾袞制定的作戰任務的時間,會比預期的一周,要長一點。
從根本上來講,並不影響全局。
問題是,接下來形勢的發展,對清軍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原本的大好形勢就一瀉千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逆轉。
變故出在一個被多爾袞忽視的方向——大西國。
按多爾袞的判斷,只要清軍不主動出擊,大西國定然會安於現狀,老老實實地呆在陝西、山西一代。
這本是很正確的判斷。
前提是,沒有歐陽朔給張獻忠寫去的一封密信。
“人的貪婪,是沒有止境的。”
在攻佔西安,全殲大順軍余部,佔領整個陝西行省,並且即將攻佔山西全境,
對張獻忠,對大西國而言,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勝利。足以讓他們炫耀一輩子。
好在張獻忠懷有一個“一統天下”的野心,再次上了歐陽朔的鉤。歐陽朔的計謀其實很簡單,說出去一文不值。
他只是對張獻忠說:“燕京城會引來一個軍事空當期,城池防禦空前虛弱。你如果真想一統天下,就必須拿下燕京。而這個難得的空當期,就是大西國唯一的機會。如果錯過,就只能偏安一隅了。”
張獻忠得信,自然是將信將疑。以他的人生經歷跟閱歷,實在想象不出,這世界上還有光做好事,不求回報之人。
南方聯軍費盡心思,又是在主戰場牽製清軍足以,又是攻陷山海關,吸引留守燕京的清軍,好不容易製造出一個空當,卻讓大西國去收割果實?
“這沒道理啊!”
張獻忠雖然將信將疑, 可到底還是上當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本來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明面上,張獻忠並沒正面答覆歐陽朔,暗地裡,他其實已經在悄悄集結大西軍,布置在京師附近。
一旦燕京真的空虛,張獻忠是不會猶豫的。
正如歐陽朔所言,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從其他方面考量,攻佔燕京,對一個旨在製霸天下的政權而言,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與價值。
這種誘惑,張獻忠根本無法抵抗。
戰役第三十九天,就在十八萬清軍離開燕京之後不久,十二萬大西軍突然殺入京師,直奔燕京而去。
張獻忠作為明末農民起義最著名的領袖之一,關鍵時刻,從不缺少豪賭一把的魄力。只要能拿下燕京,張獻忠也是不怕堵上大西國的國運。
面對十二倍的敵軍,燕京就算座天下雄城,也立即告急。
十二萬大西軍抵達燕京郊外之後,根本不做休整,連夜發起猛攻,務必在最短時間之內,拿下這座雄城。
張獻忠信心滿滿。
多爾袞收到燕京送來的求救飛鴿傳書時,心裡立即咯噔一下,臉色首次大變,再無平時的鎮定自若。
“原來,這才是敵人真正的底牌嗎?”
南方聯軍的動作完全出乎多爾袞的預料,徹底打亂了他此前的布置。等於是說,整個過程,多爾袞都是被歐陽朔牽著鼻子走。
歐陽朔制定的一系列作戰計劃,環環相扣,每一步看似不經意,也無太大殺氣,組合在一起,卻能撬動清朝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