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緊張肅殺的氣氛籠罩著設在陳村的前線指揮部,人們匆忙的進進出出,報告情況和傳達命令,參謀們從電話裡大聲詢問著敵情和戰況。八一中 文√網 ★★ ★
楊天風和幾個參謀、軍官正在商討著對策。
“予敵迎頭痛擊的目的基本達到,敵人亂撲了一陣子,似乎消停了。”楊天風看著傳來的情報,摸著下巴思索起來。
“或者有什麽別的舉動,沒準是在調整布置。”參謀郭亮猜測著說道。
“敵人大舉進犯,顯示了他們的決心,想憑借軍事上的勝利,佔領根據地,實現他們所謂‘鞏固的佔領’。”楊天風沉吟著說道:“此次敵情比我們之前預想的要嚴重,但我們已有足夠的應變手段。所以,不要過分緊張,加緊偵察。”
要說楊天風和當時人們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心態上的不同,思維上的差異。對於日本鬼子,他既不畏敵如虎,也不狂妄自大。即便是此次來勢洶洶的大掃蕩,他也並不是非常緊張,這便是心裡有底的表現。
“鬼子是不可能將這麽多兵力長駐一地的,這也就決定了掃蕩不過是一陣風似的行動。咱不怕鬼子來掃蕩,就怕他來了不走,當然,這對於鬼子是相當困難的。堅壁清野對鬼子後勤構成的巨大壓力,決定了他們掃蕩的時間一般不會持久。”
楊天風故意作出輕松的樣子,解釋道:“雖然這次來的人數比我們預想的要多,但每天消耗的物資也相應增加,我們就算一直後退不應戰,日本人每佔據一地總要派兵駐守吧,總要修路平溝吧,他們的兵力是越來越少,補給線是越拉越長,弱點暴露的越來越多。所以,只要他掃蕩的本質不變,我們就有辦法對付他。”
“本質?這個怎麽講啊?司令。”一個新來的參謀不解的問道。
“呵呵,說到這個本質,就是日軍掃蕩的目的,這可以從其動員和準備程度上來判斷。”楊天風無奈的笑了兩聲,對著大家說道:“比如說這次掃蕩,敵人準備的糧草物資並不是很多,而且並沒有征集人口徹底填平根據地的設想和計劃。試想,在空無一人的根據地,得不到一粒糧食,甚至連喝水都困難的環境下,日本鬼子的掃蕩就難以持久。這便是本質,一陣風似的快掃蕩我們不怕,要是……嘿嘿,相反,那就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了。”
怕久不怕快,不怕急攻怕蠶食,楊天風和參謀長等幾個高級軍官曾經深入的探討過這個問題,而且也取得了共識。根據地的動員能力,以及比較完備的道溝,充足的地雷,足以使日軍的掃蕩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於日軍的蠶食,那就將是非常艱苦的拉鋸戰了。而從此次日軍的動向來看,這種擔心可以免除了,雖然翻邊戰術暫時還沒有實施的有利時機,但就算在根據地內堅持也足以讓日軍吃盡苦頭。
現在可不比以前了,在根據地的核心區,很多村子都修了通向外面的覆頂壕溝,村落工事也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老弱婦孺的村民都被疏散後,空空如也的村子裡更是三步一小雷,五步一大雷。大批軍隊呈縱深配置,有完備的野戰工事依托,正嚴陣以待,準備給侵略者以血的教訓。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敵人在濉溪的山地與三縱陷入糾纏,或者再分兵露出破綻,被三縱尋機殲滅。這樣拖延一段時間,敵人物資耗盡,也只能黯然而退了。
楊天風最不願看到的便是敵人猥集一團,讓三縱難以下口。但情報很快傳來,敵人還就是調整成了這樣的布置。
憑借火力優勢,憑借野戰能力,敵人要象個刺蝟似的撞入根據地。實力的碾壓嗎?有些這樣的意味。難道非要舍長就短,進行正面阻擊,與敵人打硬仗?
歷史上,八路軍對付敵人這樣的掃蕩的手段主要便是拖和耗,堅壁清野、疏散百姓,小股部隊進行襲擾,大部隊跳至外線尋機作戰。等到敵人所攜的物資消耗光了,自然就退下去了。這也就有了日軍常以大隊為單位,在根據地內橫衝直撞,惹惱彭dh,才有了關家堖血戰。
“按照應變計劃進行調整,敵人要硬來,咱們卻也不怕。埋雷,大量的埋雷,不要擔心被敵人起獲。”楊天風說得很有信心,但心裡卻很不舒服。
放任敵人在根據地亂闖,那是不可能的。三縱不比八路軍,八路軍窮,反倒沒有太多的負擔。而三縱卻已經有了必須保衛的東西,兵工廠、煉鐵廠、煤化廠,這些都是三縱展的根基,不容有失。
陳支隊,直屬警衛團,再加上蒙團,總兵力有六千多,硬扛敵人還是有把握的。楊天風在心裡重新估算了一下敵我雙方的實力,眯起眼睛,又下命令,“命令,從陳支隊調一個大隊,與特戰二隊編為一部,尋機間道進入蕭縣,與宮山大隊擾襲敵後方,特別是津浦路沿線據點,敵之要害,敵之必守,要展開猛烈攻襲。”
你攻我所必救,我也打你所必守。楊天風可不是個吃虧的人,窺準敵人的軟肋進行反擊。敵想迫三縱決戰,他就要逼敵人回防撤兵。
“給參謀長電報——”楊天風低聲交代一個機要參謀,“支援一些武器,請新四軍協同作戰,襲擾鐵路沿線,減輕我軍壓力。要論打遊擊,新四軍還是挺厲害的。”
“明白了,司令。”機要參謀很了解楊天風的脾氣,知道這場反掃蕩要打大了,楊天風又開始調動聯合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上回的宿城之戰如此,鹿邑戰後也是一樣,現在又是故伎重施。
…………
“轟!”的一聲,一顆黑乎乎的地雷從地上破土彈起,在一米多高的空中猛烈迸射出耀眼的亮光,在煙霧中,石頭、碎鐵四下飛射,橫掃著周圍的敵人。
前踩後炸,鬼子嘗到了對手的陰險。一顆粗製跳雷,便放倒了十幾個鬼子。
其實地雷對於日軍來說並不算太陌生,在“一.二八”淞滬抗戰和熱河戰役中便領教過中國守軍布設的地雷。
遭到意外打擊的日軍變得小心翼翼,工兵上場了,手裡拿著“高科技”探雷器材——地雷探知棒。嗯,這東西聽著挺玄乎,挺厲害,其實就是一根長木柄前部裝上金屬探針。
使用時士兵躬身將地雷探棒以斜四十五度插入地面,通過接觸找尋地雷。這種探雷方式的優點是較為簡單,士兵一學就會。但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效率低,精度差,即便大批士兵排成密集隊形掃過雷場,也不能保證找到所有地雷。
那麽,日本鬼子有沒有更高技術的探雷裝置呢?回答是肯定的,有!金屬探測掃雷器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日本在一九三五年便研製出了九八式地雷探知機。可這東西質量奇差,可靠性很低,而且個頭太大。
雖然號稱單人可背負,但是參與測試的官兵認為這東西馬馱著都嫌太重,“皇軍”士兵那小體格還真承受不了。所以,那個大家夥此時還在研究所裡進行“減肥減負”呢!
而直到一九四二年以後,日本才終於研出攜行方便的地雷探知機,根據研年份將之命名為“二式地雷探知機”。應該說,二式地雷探測機裝備日本工兵使得鬼子的反地雷能力趕上了美、德等國的水準,從那以後,面對美、英盟軍還有國x軍的正規布雷戰術,準備充分的日本6軍便很少吃虧。
現在還是說地雷探知棒,作為一種簡易探雷裝備,這東西看著簡單易行,用起來卻不容易。理想狀態下,只要插點足夠密集,地雷探棒完整的覆蓋掃過的區域,雷區便會變為坦途。
但實戰中人總有失手,尤其是非專業的普通士兵,使用不夠熟練,心裡還有對地雷的恐懼,手一抖就可能會漏過去幾顆,這些漏網之雷對之後放心通行的日軍總會造成不少的傷害。
順便要感歎一下鬼子的死腦筋,你看美英部隊也有“地雷探知棒”,人家把步槍裝上刺刀,斜45度插在地裡,這不就是最好的地雷探知棒?為了對付德國人布下的地雷海洋,美英士兵可沒少用步槍刺刀在地上瞎戳。
而且,楊天風所編著的《地雷戰精講》裡面埋雷的花樣很多,有些路數根本不是正規的6軍地雷陣埋法。東一顆西一顆,你在地下戳戳捅捅一兩個鍾頭也不見得能找到幾顆雷,但你要是敢大步前進,沒準地雷就會找上來。
結果,掃蕩的鬼子便陷入了這樣一種兩難的境地:不掃雷吧,會被地雷炸;慢吞吞的掃雷,白圈一個接一個,跳圈似的一米米的前進,烏龜爬的度能抓到誰呢?
“啪!”的一聲,鬼子工兵的探雷棒觸了土下的夾子,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接連五顆連環雷便在腳下和身後次第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