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這是不變的兵家真義。
戰力的倚仗,更是大膽行動所不可或缺的自信來源。
豫東、豫西的鬼子總兵力並不算太少,但兵力歷來是高度分散駐扎,分薄於幾十個縣,並要在隴海鐵路沿線的據點負責防衛。而且,在淮陽血戰之中喪失了大部機動兵力,就只能龜縮於少數重要據點,已無力主動作戰。
抓住鬼子的這個弱點,楊天風便先置柘城和兩路偽軍於不顧,命令部隊大膽地穿插迂回,直指敵腹心——商丘。這樣突然的行動,大大出乎了日軍和張嵐峰的意料,效果驚人的好。
早八時許,三千多人馬化裝來到商丘城下,宋克賓騎馬赫然在前,趾高氣揚地率大隊進入城內,立刻刀兵相見,在反正官兵的引導下,向城內各個要害部門猛衝狂攻。
淪陷一年之久的商丘被光複的戰火所籠罩,駐防商丘的第四路軍措手不及,在凶猛的攻勢下倉惶敗退,張嵐峰和四路軍司令羅殿卿率先逃竄出城,向西面朱集狂奔。主將先逃,立刻引起了偽軍的崩潰性反應。
日本侵略軍佔領商丘後,由騎兵第四旅團接替日軍第十六師團和混三旅團而長期駐守朱集,掌握豫東八縣偽政權,負責搜集軍事、政治、經濟情報,指揮豫東偽軍作戰,策劃向抗日根據地的掃蕩。
張嵐峰這條忠狗,臨到危急時刻,立刻便想到了跑到朱集向主子求援。朱集(現商丘的梁園區)距離商丘有近十裡,不等張嵐峰等人趕到,已經聞聲而動,派出兩個騎兵中隊急赴商丘。
日本援軍趕到商丘,從西門而入,與郭支隊的一部人馬遇個對頭,在西大街展開了激烈的交火。這時,鬼子才發現對手不僅武器精良,且訓練有素,對街巷戰尤其擅長,依托房屋、牆垣牢牢地抵擋住了他們的猛攻。而敵人還在不斷增加,火力不斷增強,攻守之勢正在逆轉。
急驟如雨點般的馬蹄聲在城外響起,馬秉忠率領第二旅殺到西門附近,兩個騎兵團向朱集奔襲,一個騎兵團堵住城門,將鬼子包圍在城內。
鋼拳、槍榴彈、六零迫擊炮、集束手榴彈拋擲,郭松林親臨戰線,指揮部隊用猛烈的轟擊開始了反攻。
朱集,已是一片混亂,槍聲、爆炸聲、喊殺聲、馬蹄聲混雜,上千騎兵幾乎是從天而降,在鎮上狂砍亂殺,掀起陣陣腥風血雨。
張嵐峰、羅殿卿等人剛剛逃進朱集,喘息未定,殺神便腳跟腳地追趕而至,迅速衝破鎮外的防守,直搗日軍指揮中心安平寨。
商丘老城區舊稱“朱集”,原是明清歸德府商丘縣東北十八裡的一個村莊和集鎮。清朝鹹豐三年(1853年),朱集修築安平寨,上有城垛,建有東西南北四門。
19年,***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商丘縣縣長朱玖瑩,下令征集當時商丘縣所轄五十四鄉的民工,修築朱集森林寨。抗日戰爭前後的朱集鎮,繁華程度甚至超過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當時,朱集鎮的鎮區面積約三平方公裡,是商丘古城城內面積的兩倍多。
騎兵旅團長中佐久間少將做夢也沒有想到敵人的行動如此迅速詭秘,倉惶組織抵擋,利用安平寨的壕溝、寨牆勉強使兩個騎兵團暫時停止了進攻。但中佐久間知道形勢危如累卵,兩個騎兵中隊增援商丘未回,鎮上又損失了不少人馬,他手中的兵力已經不足三百,這是連勤雜人員都計算在內。
“閣下,援軍什麽時候能到?”張嵐峰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精神,沒有了橫征暴斂的張狂,象一條被打斷脊梁的癩皮狗。
“你的部隊呢,你的上萬人馬呢?”中佐久間狠狠瞪了張嵐峰一眼,這才想起,這個無能的家夥還帶來了一百多殘兵敗將,可有什麽用呢?
肯定是剿*共救*出了問題,敵人才能越過萬把人的軍隊,隱秘地來到商丘城下;如果不是商丘告急,兩個騎兵中隊也不會一去不返;如果不是兵力空虛,朱集也不會被敵人突襲得手……中佐久間越想越恨,恨不得上前踢死這個王八蛋。
張嵐峰唯唯喏喏,他不清楚情況,但也意識到是自己的部隊出了問題,可這卻是萬萬不能承認的。
騎兵團停止進攻,卻並未停止行動,一個騎兵團監視安平寨,提防敵人突圍,另一個騎兵團則在反正官兵和軍統人員的引導下,對鎮內的日偽機關進行掃蕩清除。
日軍佔領商丘後,便設立了“日軍陸軍特務機關”,該機關受騎兵旅團長中佐久間少將指揮,與開封聯絡部、商丘領事館、徐州聯絡部特務機關發生情報聯系。為收集情報,日軍在朱集設複興客棧、協大貨站、陽光醫院、東方旅社等十個情報點。
別人或許不清楚這些情報,馬玉名及豫東的軍統人員卻是知之甚詳。 現在,軍統在上海正與七十六號殺得難解難分,馬玉名早就接到戴笠指示,要盡可能多展開行動,另辟戰場。楊天風襲攻商丘的設想一出,馬玉名怎能不牢牢抓住,傾力相助?
“給徐州發電,給荷澤發電,讓他們出兵來援。”中佐久間用低沉的聲音發著命令。
敵人的兵力看來很雄厚,周邊小據點的人馬已經無濟於事,匆忙來援只能是被個個擊破。
隱約中,傳來了哭嚎聲,似乎還夾雜著日語的叫罵和哀求。
一個日本兵跑過來,臉色鐵青,報告道:“支那人正在把鎮內我國的僑民和商人都趕過來,似乎要利用他們作掩護開始進攻。”
中佐愣了一下,隨即冷笑起來,“卑鄙的支那人,要使用蒙古人的戰術嗎?”說著,他舉起了望遠鏡。
幾十個日本人被反正的急於表現的偽軍用木棒、皮鞭驅趕著,向安平寨慢慢走來。其中有青壯年,也有老人和女人,還有幾個小孩,女人們和小孩都哭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