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抗戰驚雷》第256章 半自動步槍
敢走自製機器、武器的道路,楊天風腦中的資料自然是他的倚仗。同時,相信本國科學、工程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不崇洋媚外,不絕對依靠外援,堅持自力更生,這樣的思想則更加關鍵。

 “現在的工作時間為每天十八個小時,分白班和晚班,剩下的六個小時則是機器設備的維護和調整。每周停工一天,進行一次全面大檢修。”分廠廠長黎建業給楊天風做著介紹,“長官建議的單模引伸改為多模引伸,我們正在進行試驗,如果能夠改進成功的話,生產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

 由於槍彈生產對精度和一致性要求很高,零件的尺寸基本上是靠模具來保證的,一旦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大量廢品。所以,每一環節都要嚴格把關。按照當時的生產製造水平,每天檢查模具,並調整機床,雖然麻煩,但卻非常必要。

 至於單模改多模,提高生產效率,楊天風對此的希望並不算急切。

 “每天九小時的工作,她們能承受吧?”楊天風指了指正在工作的女工,“待遇呢,她們還滿意嗎?”

 “說是九小時,除去瑣事和吃飯休息,工作時間也就八個小時。”黎建業笑了笑,說道:“每個班管一頓乾飯,每月工資呢,學徒工是四十斤雜糧,二級工是六十斤,一級工是一百斤,特級工是一百五十斤。”

 一個月掙一百來斤糧食,還是雜糧,這真是——剝削啊!楊天風暗自歎了口氣,但要與當時的平均工資相比,卻又是相當不錯的待遇了。

 要知道,一九三零年的上海紡織工人,男工工資每月合米一擔多一點,女工只有六鬥左右,勉強糊口而已,而這還是十二小時工作製呢!

 而雜糧,則是稻米、小麥、玉米、高梁、小米各佔五分之一。如果糧食緊張,則用土豆、地瓜加倍充抵。

 這樣算下來,一個工人如果達到一級工的水平,就不僅僅是勉強糊口了,而是能保證三四口人不餓著。

 “他們更願意用實物結算工資,而且有更多的人想要進廠做工呢!”黎建業繼續說道:“其中就包括很多的男人,他們還不介意和女人掙得一樣多,只要一人進廠,全家都差不多能吃上飯了。”

 “招收女工是動員利用起閑置勞動力,青壯男人有屬於他們的工作。”楊天風擺了擺手,說道:“而且,我們是要做出表率,為那些已經建好或正在建設的民間工廠做出榜樣,在工人的待遇上,讓他們至少不要與我們相差太多。”

 “長官原來是這樣的想法。

”黎建業雖然執行得很好,但卻並不完全理解楊天風的心思,這麽一解釋,他便全明白了,這才是真正走全民抗戰的道路。

 “戰爭還要打很長時間,以後可能會更艱苦。”楊天風輕輕歎了口氣,說道:“相對於日本鬼子,人力是我們的優勢,但也不能使用過度。當兵、種地、做工,雖然都是為抗戰出力,但我們還是要盡量保證兵源的充足。而兵源,就是要從青壯男子中招募。”

 “長官想得長遠。”黎建業心中欽佩,伸手指引,“這些女工雖然還處在熟練的過程,但她們都很認真,都很珍惜這個工作的機會。長官請這邊走,看看槍枝的改造工作。”

 “已經有眉目了?”楊天風對這個改造項目並不著急,但若是成功了,卻也是為日後的大反攻奠定了基礎。

 “有了進展。”黎建業邊走邊介紹道:“但離流水線大批量改造還差得很遠。所以,我們期待著長官的指導。”

 “還是要多依靠你們的聰明才智,以及辛苦工作啊!”楊天風謙遜著,跟著黎建業從一處樓梯下去,進入了戒備更加嚴密的地下工廠。

 如何利用現有的武器,進行較小的改造提升性能,而不是全部推倒重來,既是省時省力,又是基於實際的生產能力的考量。

 步衝合一的“滅日”突擊步槍能夠利用現在的中正式、漢陽造的槍管或零部件,而部隊中還有很多的三八大蓋等日式武器,兵工廠也有為此而製造的6.5子彈生產線。這些,都不好棄之不用。

 楊天風起初有把三八大蓋的槍管一鋸成二,仿效波波莎衝鋒槍的製造。但權衡之下,衝鋒槍的耗彈量,以及子彈生產線的重建或改建,都是困難和問題所在。

 所以,楊天風最終的決定是子彈的生產製造不做改變,而研究制定出把三八大蓋改造成半自動步槍的工藝和流程。

 這樣的話,比衝鋒槍的耗彈量會降低很多,三八大蓋的槍管等零部件也可以有效利用,六五子彈生產線也不必改動,但卻使步槍有了能夠連續射擊的性能。

 其實,從武器發展的歷程來看,小口徑槍枝才符合潮流。而六五子彈重量輕,後坐力小,不僅士兵的攜彈量會增加, 射擊時也更適合亞洲人的體質。

 只不過,還是工業生產能力的問題,使楊天風不能一步到位,只能盡量利用現有的槍枝,改造後達到更強的威力。

 而基於六五口徑子彈的自動武器在歷史上早已有之,可以追溯到1913年費德洛夫所設計出的6.5mmm1913半自動步槍,又設計製造了ml916自動步槍。

 之後,費德洛夫把ml916擴展為一個槍族,包括自動步槍、輕機槍、坦克機槍、航空機槍等。m1916的成功在於它選擇了低後坐力的6.5mm槍彈,其後來停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九二四年紅軍決定隻使用7.62mm槍彈。

 而從槍/彈系統設計的角度看,蘇聯步槍假如沿降低槍彈威力這條路再走一步,就成了現代突擊步槍,但後來又回到老式手動步槍的彎路上,沒有跨過這一步。

 無疑,費德洛夫在減小步槍口徑、縮短步槍作戰距離和提高步槍火力方面是位“先知先覺”者,可惜受製於當時普遍的步槍遠射思想,他設計的半自動、自動步槍只能是曇花一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