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商人當立》第二百六十八章 蔡邕的考察(下)
蔡邕緊張的問道:“怎麽,最後失敗了,那收成怎樣?”

 “誰跟你說失敗了。那年因為大家積極性並不高,製造出來的肥料不多,只能夠三成的農田使用,結果使用肥料的跟沒有使用肥料的天差地別,那長勢相差一大截。”

 孟老漢咂咂嘴繼續說道:“不僅長勢差很多,最後收成的時候,使用肥料的多打了好多的糧食,據葉家最後統計出來的說法是多了兩成多的糧食。”

 “多打了兩成多的糧食,我們這啊,家裡田多的,普遍都能多養兩個孩子。所以當初很多人就後悔了,早知道那樣,就算晚上不睡覺,也要多製造一些肥料。”

 孟老漢說完搖了搖頭,他當年也是積極性不高,很抵觸,自己種了大半輩子的地,自認為肥料的作用不大。

 老漢的話讓蔡邕很無語又很振奮,無語的是原來這老漢也很能講故事,一直在吊他的胃口,振奮的是假如推廣開來,那麽整個大漢就能增收兩成多的糧食,那是該有多少糧食,能養活多少人。

 蔡邕又想起了耕牛,趕緊問道:“那葉家真的分給農民耕牛?”

 蔡邕到了遼東後春耕已經結束,所以他並沒有到田裡看到農民耕種的情況,於是問出了他的疑問。因為他非常清楚,一頭耕牛意味著什麽,一頭耕牛又是多大的財富。

 “有,有,很多人都分到了,小老漢我也有幸分到了一頭。”說道自家的耕牛,孟老漢不由的笑了起來,笑的很開心。

 蔡邕驚奇的問道:“很多人分到?這到底有多少人分到?”

 “老漢我只是一個莊稼漢子,我哪裡知道。不過有一點,就是去護衛營當兵的,這兩年葉家已經做到了每家都有一頭耕牛。”孟老漢信誓旦旦的跟蔡邕說道。

 “什麽?每家有一頭,葉晨的兵可是有八千啊,難道真的分了八千頭耕牛。”蔡邕睜大眼睛說道。

 他雖然是個書生,但是他並不是什麽都不懂,耕牛的價值整個大漢大部分人都知道,一頭耕牛就是一戶幸福的家庭。

 其實蔡邕不知道的是,葉晨的兵力不僅僅是八千,為了應對黃巾之亂,葉晨一度將兵力擴充到一萬五千人,這些人都是給發耕牛的,後來護衛營一部分卸甲成了屯田兵,不再正常的作戰序列,但是葉家並沒有將耕牛收回來。

 “我不知道葉家有多少兵,但是這十裡八村的你都可以去問問,哪家去葉家當兵沒有分到耕牛?不僅如此,莊裡每年也都能分到一些耕牛,雖然不多,但是每年都有,這要是分到,生活就有盼頭咯。”

 孟老漢提到耕牛,眼睛笑的都眯起來了。

 蔡邕粗列一算,這葉家恐怕要分出一萬多頭的耕牛,那就是養活了一萬多個家庭,這是一筆多大的投資啊。

 這讓蔡邕開始佩服葉晨,看來他在洛陽跟他說的都是真話,他真的用實際行動在造福百姓,他真的和他所了解的世家大族不一樣。

 蔡邕看孟老漢並不急著去幹活,所以就多問了很多問題,一問才知道有太多他所不知道的了,以前下鄉考察,蔡邕大多用看,很少去問當地的農民。

 現在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多問問。

 “孟老漢,你家當初為啥能分到耕牛?”蔡邕盡量用農民能聽懂的話來問,不在文縐縐的。

 “當初啊,葉家沒有大舉招收流民的時候,葉家每個莊子都會分幾十頭牛,老漢我有幸分到一頭,還有十幾畝地,嘿嘿,從那以後我家就能夠吃飽了,我家大娃也娶上媳婦了。”說道這孟老漢又再一次眯上了眼睛,滿臉幸福。

 “大舉招收流民?這事我聽過,可是我走了十幾個莊子,發現流民的比例不是很高啊。”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小兒子在遝縣幫葉家做事,我小兒子說了,遝縣可是安置了幾十萬的流民。我小兒子最怕我了,不敢騙老子的。”孟老漢臉上生出一股豪氣,不知道是因為他小兒子怕他,還是因為他小兒子現在為葉家做事。

 聽了孟老漢的話蔡邕心神震蕩,他在洛陽的時候就聽葉晨講,他在遼東安置了幾十萬的災民,開始蔡邕以為葉晨是為了名聲而誇大。

 假如孟老漢說的都是真的,那麽蔡邕對葉晨的看法就要完全顛覆了,以前他半信半疑,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麽葉晨就不是在做小善,而是舉家族之力在做大善。

 “遝縣,遝縣。”現在蔡邕滿腦子是遝縣,他想去遝縣看看,哪裡的災民過得如何。

 蔡邕覺得,大規模安置災民的遝縣更有代表性,如果他們生活安定,如果他們的生活像他在這裡看到的村民一樣,那麽就是一個成功模式,就可以向朝廷推薦。

 又跟孟老漢聊了一會兒,蔡邕決定先用兩三天的時間走遍周圍的莊子,然後就去遝縣。

 接下來每到一個莊子,蔡邕都要找幾個農民仔細詢問,結果都大同小異,葉家的確為這些農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們的生活狀態也跟其他地方的村民不一樣。

 蔡邕也走訪了一些非葉家的農莊,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態依然很糟糕,只能說比其他地方稍好,因為他們這裡沒有經受過黃巾之亂的荼毒。

 黃巾起義在遼東很快就被葉家撲滅,影響不大,加上這次烏桓不敢侵犯遼東,遼東相對其他地方反而好了很多。

 “爹爹,我們走過的那些莊子,如果要算投入,葉家已經在裡面投入巨資。”在回去的路上,蔡琰對蔡邕說道。

 “琰兒,這次爹爹為的是尋找讓大漢百姓不再挨餓的辦法,可是我仔細的算了一算,就算這些農民用了肥料後,增加三成的糧食,那也不會相差如此之大。這裡面好像有很多我們所不了解的東西。”

 開始蔡邕以為葉家底下的農民不挨餓的方法就是肥料,如果真的是如此,那麽只要整個大漢推行起來,那麽一切問題都能夠解決了。

 但是仔細一算,蔡邕發現事情並不那麽簡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