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帝國風雲錄》第3卷 1劍封喉 第79章 接納之策
  李虎考慮良久,斷然決定陳兵榆關,準備南下作戰。

  義軍從大山會盟到現在,實力都是打出來的。沒有實力的時候,膽子賊大,整天想辦法打仗以壯大實力,如今有實力了,反而瞻前顧後,總想保存實力。其實,越想保存實力,越是保不住,還是豁出性命來打方為上策,但是這件事現在不能說,要絕對保密。

  在座四個人,李虎是義軍總帥,董小醜和羅青漢為左右副總帥,鐵鷹的官職也改了,現在是義軍都監。為了保密,四個人決定南下作戰一事秘而不宣,先把軍隊調動到位,同時把糧草武器通過海路運到潤州,準備隨時進攻。

  馬擴先行稟奏遼東之行的經過,詳細說明了遼東形勢,並附上遼東義軍總帥李虎的書信。

  皇帝急召馬擴問詢。他最關心的還是遼金議和。

  馬擴如實稟奏。從各種跡象上來判斷,遼金兩國存在議和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有這種可能性,都是因為遼東義軍的突然崛起。隨著遼東義軍的崛起,遼東有了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不管倒向任何一方,都將直接改變遼東的局面。僥幸的是,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人,他們期盼回歸天朝,願意投奔大宋,願意為大宋衝鋒陷陣,收復故土。

  馬擴這番話讓皇帝沉思良久,隨即請來蔡京、高俅等大臣商議此事。

  馬擴遼東之行收獲頗豐,不但搞清楚了遼東目前形勢,也帶回來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李虎和遼東義軍。

  遼東義軍的事,大家早就知道。而李虎的事卻是上次馬擴出使金國回來之後說的,這件事從金國使者的嘴裡也得到了證實,但因為李虎不過是一股反賊而已,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這次不一樣了,從馬擴的奏章中可以看到。李虎從上京道突圍南下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力越打越大,如今不但在黑山一帶站住腳,還擁有十一個州縣,十幾萬大軍。幾百艘戰船,近百萬人口,如此實力,雖然不足以與遼國、金國抗衡,但可以影響到遼東局勢,地確可以稱之為遼東第三股勢力。

  從李虎的書信中。皇帝和大臣們都能感受到他期待回歸大宋的迫切心情。

  那麽,大宋是不是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

  大宋需要收復故土,這是祖祖輩輩的夙願,鬧得風風雨雨的王安石變法說起來是強國,其實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收復故土。大宋人為了收復故土,從建國那一天起。至今努力了兩百多年,如今希望就在眼前,豈肯輕言放棄?

  皇帝的父親,就是神宗皇帝曾在生前說過一句話。若有人收復燕雲,皇家將冊封此人為

  這句話皇帝一直記在心裡,如果李虎能收復燕雲,帶著燕雲回歸大宋,朕絕不吝嗇,朕就封他一個王,給他一個藩鎮。

  大臣們都不敢說話,皇帝已經把意思表達的很清楚了。

  收復燕雲是世世代代的夙願,但自澶淵之盟後。大宋還背上了強烈的屈辱感。皇帝既然決心洗雪前恥,那這事就沒有回旋余地了。

  澶淵之盟是在大宋軍事上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簽訂地。當時的真宗皇帝和主戰派大臣寇準為了贏得和平,和契丹人訂立了這一盟約。依照盟約,宋遼兄弟之國,以白溝為國界,宋每年給大遼三十萬歲幣,後來發生變故增加到每年五十萬歲幣。

  說實話,這點錢對大宋來說不算什麽。當時大宋年財賦收入超過一億五千萬貫,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需要耗費三千萬貫。一年五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其中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但是,這個盟約某種程度上是對契丹人強大武力的屈服,契丹人因此瞧不起大宋人,這對於以華夏正統、天朝上國自居的大宋君臣們來說,其屈辱感之強烈可想而知。

  這麽多年了,大家所以能忍受,一方面是因為五十萬歲幣和動輒上千萬的
軍費比起來,微不足道,另外更重要地原因是,即使花費了浩大軍費,也沒人承擔得起戰敗的罪責,更承擔不起武將們功高蓋主、尾大不掉的後果。

  大宋的國策是以文製武,這使得大宋的君臣們不得不在忍受屈辱和鎮製武人的算計中掙扎,這種掙扎讓他們極度痛苦,也讓國祚和百姓為此付出了慘重地代價。

  今日君臣也是在屈辱和算計中痛苦掙扎。

  昔年太祖杯酒釋兵權,定下了以文製武之策。綜其原因,是自安史之亂以來,兵連禍結,兩百余年不斷,驕兵悍將們演出了一幕幕叛亂、割據、混戰的悲劇,太祖為了根除自中唐以來“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惡習,隨改兵製,重集權,而其中之精髓就是“以文製武”。

  宰執們據此奏稟,認為此事稍有不慎,可能釀成藩鎮之禍,如此則得不償失。

  皇帝很生氣。收復故土,洗雪恥辱,和藩鎮之禍比起來,孰輕孰重?故土收復了,恥辱洗雪了,大宋更加強大了,難道還不能鎮製藩鎮之禍?難道還沒有辦法解決一個藩鎮?難道還讓一個漢虜顛覆了乾坤?

  這倒是大實話。如今燕雲十六州還在契丹人手上,如今大宋還要每年向契丹人輸送五十萬歲幣,如今中原還處在契丹人鐵蹄威脅之下,這時候首要考慮的是收復故土,是重建中原屏障,至於藩鎮地問題,那是將來的事,將來再想辦法處理。現在什麽事還沒有做,卻首先擔心未來的事,這也未必太可笑了,如果做事都這樣瞻前顧後,那還能做成什麽事?還能建功立業?

  皇帝決意要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大臣們不敢反對,但又害怕開啟藩鎮之禍,於是他們順著皇帝的意思,給出了幾個對策。有誓言,誰能收復燕雲故土,就封誰為王,如果李虎將來收復了燕雲故土,再封王也不遲。

  其次,建藩鎮要慎重。燕雲十六州乃中原屏障,不能建藩,不能讓遼東漢虜控制了中原屏障。李虎要以幽燕為藩鎮,不能答應,最多允許其建藩鎮於平州路,為大宋戍守幽燕東大門。

  再次,不能無償給予援助。雖然我們需要遼東義軍衝鋒陷陣,但也不能養虎為患。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虜,和蕃種胡族沒有區別,不值得信任,一旦把他們養成了一頭大老虎,那中原就危險了。不要忘記,藩鎮之禍就是從蕃虜安祿山開始,我們千萬不能重蹈覆轍。所以,援助可以,拿戰馬來換,否則一個子兒也不給。

  另外,考慮到將來的遼東局勢,還需要制定一個“以虜製虜”之策。

  今日漢虜李虎主動投宋,其動機很明顯,就是為了生存,他在遼東實力最弱,如果沒有我們的援助,極有可能敗亡,所以,等到將來我們收復了燕雲之後,李虎和他的遼東義軍會不會為我所用,是不是絕對忠誠於大宋,誰都無法預料,為此,我們在利用漢虜攻打幽燕之際,繼續結盟於契丹人和女真人,遠交近攻,合縱連橫,讓遼東三股勢力互相撕咬,竭力消耗蕃虜的實力,為將來大宋軍隊北上征伐,實現中外一統之大業創造機會。

  說簡單點,就是先利用李虎攻打幽燕,消耗契丹人的實力,同時在合適時間結盟女真人,聯金攻遼,如此則萬無一失,就算李虎敗亡了,大宋依舊可以與女真人聯手,消滅遼國,收復故土。

  皇帝對這個計策非常滿意,隨即下旨,讓秘書丞趙良嗣先去見見遼東義軍地特使,大概談談,如果這位特使接受大宋皇帝地安排,則派宰執去具體商談,一切順利的話,將親自召見。

  趙良嗣領旨,到了馬擴府上,見到了黃涉。

  黃涉看到他之後,失聲驚呼,而趙良嗣也是神情大變,又驚又喜。兩人不但認識,還頗有交情,異地重逢,悲喜交加。

  “你怎麽到了大宋?怎麽改名叫趙良嗣了?”黃涉急不可耐地問道。

  趙良嗣黯
然長歎,苦笑無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