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巨浪》第15卷 最後總攻 第25章 打打談談
科珀斯克裡斯蒂遭到炮擊的第三天,第二輪停戰談判結束。

 這次,是美國方面主動退出了談判,理由是帝國破壞了談判的基礎,在談判期間炮擊美國本土。

 論道理,這次帝國確實做得有點過分。

 按照之前達成的談判基礎協議,在談判期間,帝國要停止一切針對美國本土的軍事行動。

 只是,談判本身就是戰爭的延續,戰場上沒有公平,談判桌上也就沒有公平可言。

 在第一輪談判終結的時候,帝國戰時內閣首輔蕭鼎昆就直接照會了談判團首席代表,帝國有名的外交家薛祖輝,要求在談判中加碼,直接提出讓美國無條件投降,而帝國的唯一保證就是在戰後不肢解美國。

 毫無疑問,蕭鼎昆已經對談判失去了耐心。

 要怪,也只能怪美國獅子大開口。

 在第一輪談判中,美國提出了眾多的無理要求,比如帝國必須從美洲地區撤軍,最多保持戰前狀態,即帝國只在巴拿馬運河地區駐扎一支象征性的軍隊,與美國共管巴拿馬運河區,並且共同經營巴拿馬運河。

 暫且不說其他條件,僅此一點,就讓帝國無法接受。

 當時,帝國的戰略規劃中,戰後需要提防的敵人只有二個,一個是歐洲的德國,另外一個就是美國。

 最初,蕭鼎昆曾經考慮過在戰後肢解美國。

 為此。 蕭鼎昆甚至讓陸軍部、海軍部、外交部與內務部共同成立了一個臨時機構,專門負責擬定肢解美國的方案。

 按照現在比較認可地說法,當時蕭鼎昆準備將美國肢解成七大部分,即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東部與東南部的濱海地區,以芝加哥與底特律為中心的五大湖地區,中南部的密西西比河地區。 西南部的泛墨西哥地區,西北部的荒原地區。 以及以加利福尼亞州與俄勒岡州為主地西部沿海地區。

 問題是,肢解美國的關鍵問題是無法解決地。

 假如由帝國單獨佔領美國,就沒有肢解美國的政治基礎。 即便按照七大區的方式肢解了美國,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地區會再度謀求統一。 誰能料得到幾十年之後的事情?如果帝國的影響力逐漸降低,將無法阻止這些地區重新統一成新的美國。

 因此,要想肢解美國。 就不能由帝國單獨佔領美國。

 如果將德國、意大利、土耳其這些勢力引入到美國,那後果將更加難以設想。 說白了,德國也一直向將勢力范圍擴大到美洲地區,做夢都想在美洲地區獲得一塊立足之地。 如果讓德國控制了美國的部分地區,那麽德國地影響力很快就會遍布整個美洲地區,這與帝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也正是如此,蕭鼎昆最終放棄了肢解美國的想法。

 當然,要想打擊美國。 使美國難以再次成為可以與帝國直接抗衡的世界性強國,並不一定要肢解美國。

 當時,蕭鼎昆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美國國內的民主矛盾,改變美國社會的主體結構。

 美國之所以成為了帝國的頭號敵人,是因為其政權掌握在並不佔多數,卻佔據著大部分社會財富。 霸佔著美國社會高層地白人種群的手中。 如果能夠改變這一現狀,讓亞裔、墨西哥人、拉美人、以及黑人進入美國高層社會,成為美國社會的主導力量,那麽美國就不大可能與帝國敵對,反而很有可能成為帝國的盟國。

 因此,在第二輪談判的時候,蕭鼎昆完全放棄了肢解美國的想法。

 當時,蕭鼎昆甚至讓談判代表暗示美國地談判代表,帝國可以保證美國的統一與領土完整性,並且不會過分的干涉美國內政。 當然。 作為戰敗的一方。 美國總統,以及政府必須立即下台。 並且解散國會,按照帝國的要求重新設置政治體系,並且重新進行民主大選,建立新的民主政府。

 結果,也正是這一點導致談判再次破裂。

 顯然,借用帝國海軍炮擊美國本土城市,宣布談判終止,只是美國的口頭理由。 實質上,美國已經認清了帝國的根本企圖,即利用受到操控的大選來徹底推翻美國的政治體制,甚至徹底修改美國憲法,用設立新憲法,確定新地政治體制地方式來徹底改變美國的社會結構,從而達到完全控制美國地目的。

 即便再笨的人也能想到,在新的政治體制中,原先佔據著社會頂層的白人種群將淪落到社會最底層,而亞裔,特別是帝國後裔,以及與帝國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墨西哥人,還有那些一直對白人不滿的黑人,社會待遇極端惡劣的拉美人都將凌駕於白人種群之上,成為美國社會的實際統治者。

 作為白人的代表,美國政府自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步。

 既然談不攏,那就只有再次開打。

 十七日,第四艦隊開始炮擊休斯頓。 與科珀斯克裡斯蒂一樣,休斯頓也是一座以化工業為主的城市,而且還擁有美國墨西哥灣地區第四大的造船廠。 與科珀斯克裡斯蒂不同的是,休斯頓的主要居民是白人,而不是墨西哥人。

 結果,這場炮擊就沒有那麽“仁慈”了。

 炮擊突然開始,在持續了五天五夜之後,不但休斯頓的工業區被夷為平地,就連居民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休斯頓也成為了墨西哥灣地區自新奧爾良之後,第二座居民區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死傷平民超過了十萬的大中型城市。

 在這次地炮擊中,第四艦隊也首次派出了偵察分隊。

 效果非常明顯,在得到了有效的炮火引導之後,炮擊的效率比以往提高了數倍。 比如,在對付與休斯頓情況差不多的費城時,第四艦隊消耗了近十萬噸彈藥,而這次隻用掉了不到四萬噸炮彈就達到了幾乎相同的效果。

 二十四日。 第四艦隊再次炮擊了新奧爾良。

 因為新奧爾良在上次炮擊之後的重建工作還沒有進行,甚至連搜索救援工作都沒有完成。 所以這次炮擊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在二天之內,艦隊消耗掉了近二萬噸炮彈,結果也僅僅隻造成了不到三千人傷亡。

 到二十六日地時候,美國終於坐不住了。

 談判在二十七日重新開始,而第四艦隊此時已經到達了佛羅裡達州西北的彭薩科拉外海,正在為炮擊這座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所在地,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大地軍事基地進行準備。

 當天。 第四艦隊與美國小型艦艇集群爆發一場規模不是很大的戰鬥。

 打到這時,美國的小型艦艇數量也不是很多了,根本無法對第四艦隊構成威脅。

 當然,要想對付一座防禦嚴密的軍事基地,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就得鏟除掉外圍的炮台。

 也就在這個時候,白佑彬收到了命令,讓艦隊暫時撤了下來。

 第三輪談判的焦點仍然在美國政府地去留問題是。 帝國仍然堅持美國政府必須自動解散,國會也得重新進行選舉,而美國則希望能夠保留國會。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做出了讓步,答應在投降之後解散政府。

 問題是,美國政治體制的關鍵不在政府。 而是在其國會。

 雖然在戰爭時期,美國總統獲得了憲法授予的權力,以三軍統帥的身份指揮美軍作戰,從而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是,在美國的政治體系中,總統要受到來自國會與最高法院的直接限制,且國會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基礎,只要保留了美國國會,也就保留了美國地政治體系。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美國國會也掌握在白人種群的手裡。

 如果國會在戰後繼續履行憲法賦予的權利。 那麽就很難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瓦解美國地政治體制。 即不可能用正規手段修改美國憲法。 加上國會由白人種群掌握,也就無法剝奪白人在美國的特權。

 談判很快就陷入了僵局之中。

 二月三日。 談判休會。

 同日,已經得到了加強,編有三支作戰艦隊的第一艦隊再次炮擊了洛杉磯,並且在二天之後,到達了聖迭戈外海,開始炮擊美國本土西海岸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海軍基地。

 五日,第四艦隊也開始炮擊彭薩科拉,並且在一天之內就乾掉了上百座炮台。

 七日,美國代表主動提出重新談判。

 結果,美國代表仍然堅持應該保持美國的民主制度,也就是美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以維護美國人民的利益。

 第三輪談判的最後一次會談隻持續了三個小時。

 當天中午,帝國談判代表團就返回了帝國大使館,並且宣布終止第三輪談判。

 隨後,白佑彬就收到了由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命令:爭取盡快在美國本土登陸,攻佔美國本土南部地區的某座重要城市。

 這肯定是早就已經製訂好地戰略計劃,而且正是由蕭鼎昆親自下達地命令。

 既然美國政府不肯在談判桌上做出實質性的讓步,就只能通過血與火地方式迫使美國服軟。

 到此,陸少豐與余輝宏之間的爭論也偃旗息鼓。

 不再需要奪取前進基地,下一個目標就是美國本土的港口。

 從各方面來看,最理想的選擇肯定是密西西比河口處的新奧爾良。

 因此,在七日夜間,第四艦隊再次向西前進,準備為陸戰隊提供前期炮火準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