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巨浪》第4卷 4龍鬧海 第12章 自私代價
戰鬥打響的時候,如果說高野為調整聯合艦隊本部與第一艦隊的交戰順序而手忙腳亂,那麽李玉民這邊就完全可以說是手足無措。

 日本艦隊打出的第一批炮彈全都瞄準了領頭的“黃河”號。

 當時,“黃河”號是艦隊速度最快的戰列艦,又是旗艦,所以跑在主力戰鬥群的最前面。另外,“黃河”號的外形特征最為明顯,即便在夜晚,訓練有素的日軍了望員也能通過其高大的司令塔做出準確的判斷。

 萬幸的是,第一批炮彈全都落空了。

 這時,李玉民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向左轉向。

 李玉民為什麽選擇“難度”更大的左轉向,而不是右轉向?

 當時,主力戰鬥群位於薩蘭加尼島東面大概五海裡處,了望員報告敵艦的炮口閃光出現在薩蘭加尼島北端,而薩蘭加尼島的南北長度大概是十三公裡,也就是七海裡左右。因此,主力戰鬥群與日本艦隊的交戰距離應該在海裡左右,即一萬千多米。

 不得不佩服日軍了望員的那雙“夜貓”眼睛,即便當時月光明亮,能夠看到十公裡外的艦隊,而且辨認出艦隊的性質,確實不是一般的眼睛。

 問題是,李玉民為什麽不下令右轉向?

 據事後推斷,李玉民肯定懷疑日本聯合艦隊早就等在了薩蘭加尼島北面,而且用島嶼做掩護,等著主力戰鬥群上鉤。如果主力艦隊右轉向,將近一步拉近距離。同時與日本聯合艦隊保持平行站位。最終以艦隊決戰的方式打完這場戰鬥。

 相對而言,艦隊決戰應該對主力戰鬥群有利,畢竟十艘打艘,主炮更是達到了八十五比十四。另外,日本聯合艦隊裡只有兩艘長門級戰列艦配備了十英寸主炮(實際威力遠不如美國海軍的MK6型十英寸艦炮),主力戰鬥群則有三艘戰列艦配備了四百毫米主炮。$君$$堂$首$發$在主炮威力上也佔有明顯優勢。

 也就是說。在拚實力的戰鬥,日本聯合艦隊沒有任何優勢。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玉民卻下達了帶有戰術規避性質地左轉向命令。

 難道。他想逃走?

 即便要逃,也應該是右轉向。朝右側廣闊地大海,總比朝左側的薩蘭加尼島好得多吧!

 不是逃的話。李玉民又想幹什麽呢?

 只有一個解釋,李玉民想拉開距離!

 如果右轉向,日本聯合艦隊將憑借較快的速度追上來,同時交戰距離將縮短到一萬三千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十四英寸穿甲彈都能對雙方的主力艦構成致命威脅。此時李玉民再將航線向南偏移,不但甩不掉日本聯合艦隊,還會導致部分戰列艦艦首方向上的主炮不能投入戰鬥,只能用不到一半地火力對付日本聯合艦隊。相反。日本聯合艦隊能夠憑借速度優勢。一直保持相對理想地戰位,並且將所有主炮都投入戰鬥!

 顯然。右轉向的結果是,李玉民必須與日本聯合艦隊死拚!

 即便對手只有艘戰列艦,拚下來的話,主力戰鬥群地損失也不會很小,戰沉一兩艘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全部主力艦遭到重創,也沒有什麽奇怪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李玉民地私心了。

 如果主力戰鬥群失去了戰鬥力,就算在這場戰鬥殲滅了聯合艦隊,他也將淪為看客,今後在戰場上唱主角的將是祖壽清的快速戰鬥群。

 也就是說,李玉民不想跟聯合艦隊拚得兩敗俱傷。

 如此一來,他只能左轉向。

 通過左轉向,一來可以拉開距離,二來四分之三圈的轉向過程,主力艦之間的距離將迅速縮短。最後除非日本聯合艦隊大切角插過來,不然就將按照李玉民所希望看到的,通過遠距離炮戰決出勝負。

 在這類炮戰,日本聯合艦隊幾乎沒有勝算。

 首先,日本戰列艦沒有雷達,隨著交戰距離擴大,日艦的炮擊命率必然直線下降。另外,日本艦隊的主炮數量本來就比主力戰鬥群少,最終很有可能挨了兩枚炮彈都打不對方一枚。

 其次,日本戰列艦的裝甲相對薄弱(即便是最強大地“長門”級戰列艦地主裝甲帶最厚處也只有三百零五毫米,水平裝甲也只有一百二到一百八十五毫米),即便交戰距離達到一萬八千米,四百毫米穿甲彈(標準彈,當時主力戰鬥群的三艘配備四百毫米主炮地戰列艦還不能發射重型穿甲彈)也能輕易砸開“長門”級戰列艦的裝甲。另外,三百五十毫米穿甲彈也能在這個距離上輕易對付水平裝甲更為薄弱的“扶桑”與“伊勢”級戰列艦。

 最後,日本聯合艦隊戰列艦的主炮威力明顯差了一截,特別是遠戰能力明顯不如主力戰鬥群。同樣在一萬八千米的交戰距離上,“長門”級十英寸主炮使用的“高速穿甲彈”最多只能對付“五嶽”級,“昆侖山”級,“秦嶺”級與“庫島”級戰列艦,根本對付不了“南海”級與“長江”級戰列艦。而“扶桑”與“伊勢”級所用的十四英寸穿甲彈甚至連“秦嶺”級戰列艦都對付不了。

 當然,日本聯合艦隊可以選擇大切角逼近主力戰鬥群。

 只是這樣一來,其編隊內的艘戰列艦只能用艦首方向上的主炮開火,艦尾方向上的主炮難以投入戰鬥。李玉民則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打法,等著日本聯合艦隊送上門來,然後用優勢炮火打下勝利的基礎。

 問題是,李玉民有完成左轉向的機會嗎?

 完成四分之三圈轉向,肯定要比完成四分之一圈轉向花的時間多,而要縮短轉向時間,就必須加大轉向角度。這樣一來,十艘主力艦將聚集在一起,成為理想的炮擊目標。

 另外,航向轉過十度的時候,交戰距離將達到最近的一萬一千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任何一艘戰艦都難以抵擋十英寸穿甲彈的打擊。而十艘主力艦是尾隨轉向,也就是說,十艘戰列艦都要在日本聯合艦隊戰列艦的炮口下“晃一圈”。

 還有,在進行轉向的過程,除到達航線頂點附近,戰列艦上的所有主炮能夠向敵人還擊之外,其他時間都只有一半左右的主炮能夠投入戰鬥,火力密度,炮擊命率都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日本聯合艦隊也不會一直留在薩蘭加尼島北端,在主力戰鬥群轉向的時候,高野肯定會命令艦隊殺出,趁對手在海上“轉圈圈”的機會,搶佔有利的位置。以日本戰列艦的速度,達到這個目的並不是很難。

 最重要的是,艦隊這麽一轉,就是朝著薩蘭加尼島與巴盧特島之間的海域奔去了。

 當時,李玉民根本沒有在這個方向上安排偵察艦。因為該海域的平均水深不到十米,主力艦根本無法通過,所以只知道那邊不會出現敵人的主力艦。問題是,主力艦不能通過,不表示巡洋艦與驅逐艦不能通過!

 毫無疑問,李玉民這個帶有私心的戰術決定不但錯過了重創日本聯合艦隊的機會,還將主力戰鬥群帶入了險境,主動送到了高橋伊望的第三艦隊與井上成美的第四艦隊的魚雷攻擊范圍之內!

 聯合艦隊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都是以驅逐艦為主力的“水雷艦隊”。

 日本海軍為了彌補主力艦上的差距,不但非常重視魚雷技術的開發,還非常重視魚雷攻擊戰術。當時,日本新式驅逐艦配備的魚雷發射管比其他國家的驅逐艦都要多,而且其氧氣魚雷的性能更是大大超過了其他國家海軍配備的重型魚雷!

 另外,戰爭爆發前,日本驅逐艦一直在加強魚雷作戰方面的訓練。

 見到主力戰鬥群突然來了個左轉向,恐怕高野五十不但會感到驚訝,也會高興得忍不住笑出聲來吧。

 原本用來掩護側翼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竟然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伏擊部隊!

 如果當時李玉民向右轉向,與日本“水雷艦隊”交戰的就不是主力戰鬥群內的戰列艦,而是留在後方的巡洋艦與驅逐艦。而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都強調火炮威力, 其設計要求就強調了對付輕型戰艦(比如日本驅逐艦)的能力。說白了,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除了單獨活動之外,其主要任務就是為主力艦(或者商船)提供掩護,防止主力艦(或者商船)遭到敵人輕型戰艦(破交戰艦)的襲擊。

 在李玉民下達轉向命令的時候,後面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根本沒有跟上來!

 當然,高野五十是不會放過如此難得的機會。這可是擊敗大明帝國海軍主力戰鬥群的最佳機會。如果他能夠率領聯合艦隊贏得這場海戰的勝利,他將超越東鄉平八郎,成為日本海軍的“軍神”。

 隨著一道電令,早已“埋伏”到位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從斜地裡殺了出來。

 這時候,李玉民似乎預感到了危險,並且判斷出北面出現的是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並且發出了第二封電報。

 此時,剛好十點二十八分,比第一封電報發出的時間晚了分鍾。

 仿佛,勝利正在向日本聯合艦隊招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