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巨浪》第7卷 滴血珍珠 第9章 戰略投送
因為沒有足夠的相關情報,所以陸少豐來到海軍總參謀部之後,並沒有立即確定相關的作戰計劃。當時,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損失到底有多大,以及有沒有能力再次出港執行作戰任務。

 十月二十三日,海軍情報局獲得了第一份重要情報。

 當地時間二十二日上午十一點半,美國太平洋艦隊在航行了上萬公裡之後,終於回到了珍珠港。僅僅三個小時之後,即帝國時間二十三日上午八點半,相關的重要情報就送到了陳錦寬的面前。

 返回珍珠港的戰列艦只有艘,分別是“內華達”號、“賓夕法尼亞”號、“密西西比”號、“愛達荷”號、“加利福尼亞”號與“科羅拉多”號,而且這艘戰列艦都有不同程度的嚴重損傷。根據海軍情報局的初步分析,艘戰列艦各需要三到八個月的時間才能徹底修複,而且這還得看美國的船廠有沒有足夠的工人,以及足夠的備件。

 因為沒有更多的情報,所以暫時無法確認另外兩艘戰列艦已經在“關島海戰”戰沉,還是去了美國本土西海岸的船廠,沒有進入珍珠港。另外,美國戰艦的具體維修時間也無法確定,畢竟海軍情報局只能根據諜報人員的報告來分析美國戰艦的受損情況,在拿到照片,或者更準確的情報前,難以做出準確判斷。

 七日後,第二份情報送到。

 經過簡單的傷損處理之後,“加利福尼亞”號與“科羅拉多”號離開了珍珠港,在二艘輕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的護送下前往美國西海岸。幾個小時之後,“內華達”號與“賓夕法尼亞”號也在巡洋艦與驅逐艦的護送下離開了珍珠港,踏上返回美國東海岸的航線。

 根據這份情報,海軍情報局初步判定,沒有返回珍珠港的“新墨西哥”號與“馬裡蘭”號已經在“關島海戰”戰沉。當然。仍然需要更多的情報才能最後確定這兩艘戰艦是否已經戰沉。如果這兩艘戰艦隻受了輕微損傷,很有可能現行返回了美國西海岸,或者東海岸的船廠。

 另外。根據美國戰艦維修工作地安排情況,海軍也能初步斷定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大型戰艦修理能力。很顯然,當時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船廠只能同時維修四艘戰艦,不然不會讓相對較老舊地兩艘戰列艦返回東海岸進行維修。

 這些情報看上去與戰鬥無關,實際上卻直接決定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

 戰艦在戰鬥受損,返廠維修的時候,基本上等於“戰沉”。如果每次維修都需要返回美國本土東海岸地區。其往返一趟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因此,其維修工作所需時間就多出了三個月,戰艦執行戰鬥任務的時間就少了三個月。以帝國海軍戰艦受損的“頻率”計算,美國戰艦返回東海岸維修之後,其戰艦的平均利用率僅僅只有帝國海軍地三分之二。因此,美國海軍要想與帝國海軍保持同等的戰鬥力,就必須多建造一半的主力艦。

 由此可見。修船能力直接決定了海軍地戰鬥力。

 當然。很多情報都證明。美國正在全力提高太平洋地區地船舶修理。甚至建造能力。當時。珍珠港已經有兩座大型船塢可以為主力艦提供服務。另外。舊金山與聖迭戈也各有一座大型船塢。美國還在擴建舊金山與聖迭戈地修船能力。並且打算在洛杉磯、西雅圖與阿斯托裡亞各建造一座能夠維修主力艦地船廠。

 等這些擴建與興建船廠在兩到三年內陸續投入使用之後。美國在太平洋上至少有十二座可以維修主力艦地大型船塢。以及四座用於建造主力艦地大型船台。當然。很多配套地基礎與工業設施也在興建之。

 十一月十三日。海軍司令部獲得了第三份重要情報。

 “內華達”號與“賓夕法尼亞”號到達了巴拿馬運河。只是暫時沒能通過運河。因為被帝國守軍炸毀地船閘還沒有完全修複。無法讓這些“龐然大物”通過。

 在此之前。海軍情報局已經收到消息。“加利福尼亞”號與“科羅拉多”號已經分別到達了聖迭戈與舊金山港。並且在到達當日就被送進了船塢。

 由此,海軍情報局做出最終推斷,“新墨西哥”號與“馬裡蘭”號戰沉。

 其實海軍情報局的推斷並不完全準確。

 到次年年初,海軍情報局做了修正,在“關島海戰”戰沉的不是“馬裡蘭”號。而是“西弗吉尼亞”號。當時。被部署到太平洋艦隊地是“西弗吉尼亞”號,而“馬裡蘭”號一直在大西洋艦隊服役。

 戰時辨別戰艦的具體身份。特別是同一級戰艦的具體身份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戰爭時期,戰艦不會塗舷號,而同級別戰艦的外形相差並不是很大,各國海軍為了麻痹敵人,做到保密,往往在電報與件不會直接使用代號,而不會用其真實名稱。因此,搞清敵人戰艦的具體身份,是對情報機構地重大考驗。

 到此,才基本上搞清楚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具體情況。

 顯然,四艘在太平洋這邊維修的戰列艦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才能修複。那兩艘返回東海岸的戰列艦恐怕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重新形成戰鬥力。除掉兩艘戰沉的戰列艦,在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服役之前,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沒有可以使用的戰列艦了。

 另外,因為巴拿馬運河暫時無法通航,美國海軍難以立即從大西洋艦隊調遣戰艦加強太平洋艦隊。

 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樣,海軍總參謀部的高級參謀都顯得振奮了許多。

 實際上,帝國海軍第一艦隊的情況根本就好不到哪裡去。

 除掉戰沉地三艘戰列艦(“台灣島”號最後沒能回到那霸)之外,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也只剩下了艘殘破地戰列艦,而且都需要二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修複。也就是說,在第一批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服役之前,帝國海軍只有兩艘戰列艦可用,那就是從南大西洋返回地“東海”號與“南海”號。

 正是如此,為“南海”號製訂的改進計劃不得不推遲。

 除了兩艘戰列艦之外,“果敢”號能在十一月十日之前恢復戰鬥力。只是,按照海軍司令部的計劃,“果敢”號將被派往第四艦隊,今後其主要任務除了對付英國那兩艘戰列巡洋艦之外,將主要用來破壞北大西洋的海上航線。

 顯然,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數量仍然不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行動。

 在製訂相關的作戰計劃時,這個問題變得極為突出。

 即便有足夠的登陸兵力,在沒有足夠艦隊火力的支持下,登陸作戰仍然很難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另外,在陸戰隊發動進攻之前,美國為了獲得喘息機會,必然大舉加強關島的防禦。

 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十一月十五日,一支由近三十艘大型船舶組成的船隊到達了阿普拉海軍基地。

 這支船隊不但送來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三個滿員師(總兵力近八萬),還送來了上百門重型岸防炮,以及近十五萬噸的彈藥物資。

 二十二日,第二支規模更大的,由近五十艘船舶組成的船隊趕到。

 雖然這次送來的陸戰隊只有二個師,而且還包括了一支人數大概五千的工程部隊。但是船隊為關島守軍送來了至少三十五萬噸彈藥物資。據可靠情報,其至少有八十門十四英寸口徑的重型岸防炮!

 毫無疑問,這兩次快速海運集體現出了美國的海運能力與強大戰爭潛力。

 不說別的,日本恐怕半年也準備不出這麽多的戰爭物資與重型火炮吧。

 在驚訝之余,帝國海軍總參謀部,以及前來協助製訂作戰計劃的陸戰隊軍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美國海軍沒有在“關島海戰”佔到便宜,但是用其強大的海運能力,以及戰爭潛力部分挽回了海戰失利的損失,並且讓帝國首次感受到了強大對手帶來的巨大挑戰。 在此情況下,攻打關島就不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就連陸少豐都感到頭痛,那麽多重型岸防炮,沒有五到艘戰列艦根本就打不下來!

 怎麽辦?

 不打關島肯定不行。等到美國海軍緩過氣來,關島不僅將成為帝國海軍的眼釘、肉刺,而且還將成為帝國海軍南下攻打澳洲大陸的絆腳石。如果再在關島海域打一場海戰,恐怕笑到最後的就不是帝國海軍了。

 問題是,要打的話,怎麽打?

 五個陸戰師,超過十萬的防禦部隊,其留在關島的不會少於五萬人。

 另外,美軍不是日軍,美軍絕不缺乏重武器。

 如果艦隊不能提供持續有力的炮火支援,即便陸戰隊衝上了海灘,最後也會被敵人趕下大海。

 一時之間,攻打關島成為了當時最為棘手,也最為重要的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