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2卷 發家之路 第40章 皇家盛舞
放眼望處,前面偌大一座道觀,佔地極大,觀中亭台樓閣眾多,園林花草皆具,很是氣派,外圍以一道高牆。這哪裡是出家人修身養性的地方,分明就是皇家別墅。

 聽著陳再榮他們驚喜的話語,陳晚榮卻是不明所以,好在陳再榮了解他,給陳晚榮解釋道:“哥,這玉真觀是皇上專門為玉真公主修建的。說起玉真公主,其實很可憐的。出生沒多久,則天順聖皇后的婢女團兒誣陷德妃日夜詛咒則天順聖皇后,則天順聖皇后一怒之下把德妃給殺了,遺屍何處就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

 德妃姓竇,是李隆基、金仙公主、主真公主的親生母親,無辜罹難,屍骨棄於何處一直沒有找到。唐玄宗當上皇帝後,多次下旨找尋都沒有找到。

 宮闈之中本多血腥,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帝更是不惜大開殺戒,給她殺掉的無辜之人不可計數,這不用奇怪。陳晚榮四下裡一瞧,只見左近無人,這才放心,馬高二人正忙著吩咐夥計搬東西,架油幕,準備在這裡扎營了。

 “哥,你放心,沒有人,我看著呢,這種事我怎可在人前說。”陳再榮的警惕性很高,接著往下說:“去年皇上登基以後,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決心為母祈福,一心出家,皇上再三勸說無效,下旨給她們修建了兩座道觀。當時,正是農忙時節,百姓不得不放下農活來修道觀。惹得朝中大臣上書,說什麽陛下愛兩女,而造兩觀,燒瓦運木。載土填沙。道路流言,皆雲用錢百萬,皇上一面鼓勵百官上書,一面下旨繼續修道觀。”

 陳晚榮啞然失笑,這個睿宗。在歷史上沒有作為,並不是如人們想象的那般無能,還是有些手段,你要諫沒關系。我不僅不罰你,還鼓勵,就是不執行,既沒有“拒諫”地罪名,又保全了父女之情,真是好手段。

 “道觀修了近一年才修好,觀成之日,皇上親自駕臨,對兩位公主多所嘉勉。”陳再榮眉頭一皺。評論起來道:“皇上喜愛兩位公主。這自是無要厚非,只是大費民力修這麽大的道觀,大可不必。”

 陳晚榮笑道:“再榮,這些話以後不要說了。^^首發?君?子??堂?^^皇上愛女之心甚切自是不用說,以我看皇上是在懷念德妃,愛屋及烏,對兩位公主倍加寵愛。”

 “哥,我知道了。”陳再榮也知道這些話要是給人聽去。勢必招來大禍:“太子和金仙、玉真公主一母所生。感情極厚,時常往來於兩公主道觀。每當太子要來。公主必為之備,準備樂器、舞女,太子一到觀裡必是笙歌之聲大作。太子樂技精湛,羯鼓最精,每當太子演奏,觀外必是百姓圍觀,人山人海。”

 李隆基那麽傑出的音樂天賦,不招人聆聽反倒是不在情理中了,陳晚榮這才明白過來。隻覺得玉真這名字很熟,好象在哪裡聽過,隨口問道:“玉真公主叫什麽名字?”

 陳再榮雖是不解陳晚榮的用意,還是回答:“玉真公主字持盈。”

 陳晚榮一拍額頭,想起來了,原來這個玉真公主就是詩仙《玉真仙人詞》中地那位玉真仙人,這詩陳晚榮倒是記得“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詩仙給後人稱為詩仙,詩中自有一股飄然之氣,可專為出家人寫的詩不多,這首《玉真仙人詞》就是這不多中的一首,是以陳晚榮印象深刻。

 按照歷史的發展,這位玉真公主對詩仙很是推崇,正是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唐玄宗推薦李白,詩仙才得以入朝為官,才有要高力士脫靴,醉草嚇蠻書這些膾炙人口地故事流傳。

 只可惜,大才子李白現在才十來歲,兩人相識相知還要好多年,不能見證這仙文苑佳話,陳晚榮甚覺可惜。

 明了原委,陳晚榮兄弟二人不再躲得遠遠的自顧自的說話,幫著搬東西。高馬二人很會選地方,選在一個高處,此處離道觀稍遠,不能看得清楚,這是唯一不足之處。

 東西放好,眾人一齊動手,把油幕撐起來,再把東西搬進去。高清泰叫夥計趕車回長安再送些吃食、美酒過來,太子一般是在晚上演出,現在帶的吃食隻預備了一頓,自然是不夠,不得不再買。

 夥計領命而去。這是枯等,等到天黑還有老大一段時間,要不是礙李隆基地大名,想欣賞他傑出的音樂天賦,陳晚榮真不乾。

 事實證明這枯等之法再正確也沒有了,沒過多久,觀睹者聞風而來,原本空曠的野外一下子熱鬧起來了。這些聞風而來者,異常興奮,這讓陳晚榮想到現代社會的粉絲為了一睹偶像風采,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事情,沒想到在唐朝李隆基還有這麽多的“粉絲”。

 等了一陣,很是無聊,高馬二人商議商業聯盟的事情,陳晚榮幫他們出出主意。到了中午,高清泰取出食物,眾人吃過。然後高清泰提議,好好睡一覺,養足精神,晚上好看太子演奏。這提議立時得到陳再榮,馬致中的熱烈響應,倒在油幕裡睡起了午覺。

 都在為看演出做準備,陳晚榮無聊,隻得睡大覺。正睡間,給一陣歌聲驚醒,睜眼一瞧,只見陳再榮、高馬二人睡眼迷離,半睜著眼,嘀咕道:“太子演奏了?天色還早呢。^^首發?君?子??堂?^^”

 陳再榮反應快,道:“不是,是遊人們等得無聊在唱歌。”

 出了油幕一瞧,野外已經是油幕林立。來觀者不下千人之眾,不少人手拉手,以腳擊地,正在唱歌。敢情是等得無聊,自娛自樂起來了。

 正有不少人從四面八方趕來,以這速度推測,到了晚上估計得有好幾千人,這消息傳得真夠快的。

 一群國子監生員興衝衝地趕來。高漸、鄭宛如、鄭晴母女也在其中,陳再榮眼尖,首先瞧見了,一碰陳晚榮:“哥。鄭伯母,鄭姐姐他們來了。”

 陳晚榮順著他指點地方向瞧去,只見鄭晴挽著她娘,走在國子監生員中間,俏生生的,好象凌波的仙子般,格外顯眼。真沒想到她們也會趕來,陳晚榮迎上去,笑道:“伯母。您也來啦。”

 鄭周氏笑呵呵地道:“太子之音是何等的難得。我能不來麽?”

 “陳大哥,你也在這裡。我就說嘛,這等好事陳大哥焉能不來?”鄭晴脆生生的,見到陳晚榮很是欣喜。

 高漸,鄭宛如忙著過來見禮。見禮畢,陳晚榮請他們一起去上面,高馬二人和鄭氏母女見過禮。鄭晴她們帶的有油幕,陳晚榮自然是要幫她們支起了。高漸他們這些國子監生員個個一臉的興奮。緊挨著陳晚榮他們搭起了油幕。

 忙活完了。高漸湊過來:“陳兄,我們來唱歌。”

 唱歌自無不可。只是唐朝流行地歌詞陳晚榮一句也不知道,這不是為難人麽?陳晚榮笑道:“你們唱吧。”

 高漸笑道:“陳兄不唱,這歌唱起來還有什麽意思呢?”

 鄭宛如馬上附和:“就是麽!我們領略了陳兄地詩才,還應該領略陳兄的歌聲。”

 要是唱現代歌曲,陳晚榮唱得不算好,至少不會跑調,唐人地歌就麻煩了,連歌詞都不知道,談什麽歌聲,笑道:“你們唱,你們唱。”

 國子監地生員風華正茂,激情最高,早就手拉手著,圍成了個半圓。鄭宛如左手拉著高漸,右手拉著他娘,高漸另一隻手拉著陳再榮,陳再榮想也沒有想就拉住了陳晚榮。上陣不離父子兵,打虎不離親兄弟,陳再榮不拉陳晚榮,還能拉誰呢?

 處此之情,陳晚榮不得不加入了,隻得拉住陳再榮的手,左手還沒想到拉誰,就給一隻柔軟溫暖的小手握住了,一瞧之下不是別人,正是鄭晴,正笑語盈盈的打量著他。

 陳晚榮報以一笑,輕輕握著她的玉手。國子監生員、陳晚榮兄弟二人、鄭晴母女、高馬二人手拉手圍在一起,幾十號人佔的地方不小。

 唐朝國力強盛,老百姓日子過得不錯,造成旅遊成風。遊人並不是單純遊覽名勝古跡、探訪名山大川、踏青、賞花、古寺拜佛,還可以在旅遊之際舉行一些文娛活動,角抵、鬥雞、蕩秋千、蹴鞠、打馬球、踏歌、牽鉤,只要有條件都可以進行。

 他們這是踏歌,人與人手拉手,以腳擊地,踏出節拍,再唱起流行的歌詞,婉轉悠揚,極為動聽。詩仙的名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詩裡“踏歌”是唐朝很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

 陳晚榮和鄭晴靠得最近,聆聽著她悅耳地歌聲,悠揚悅耳,比起歌唱家也不見得就差了。她地歌聲最是美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眾人的領唱者了,只聽她唱道:“嘉錦筵之珍樹兮,錯眾彩之氛氳。狀瑤台之微月,點巫山之朝雲。青春兮不可逢,況蕙色之增芬。結芳意而誰賞,怨絕世之無聞。紅榮碧豔坐看歇,素華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侖之琪樹,厭桃李之繽紛。”

 這是初唐大詩人陳子昂的《彩樹歌》。陳子昂開一代詩風,為唐詩的興盛打下了基礎,一生詩作甚多,尤其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更是千古絕唱,千年不衰。他的詩在唐朝流傳極廣,會唱在不在甚眾。

 國子監這幫生員都是二十來歲的人,最喜歡嬉鬧,這一開唱那還得了,無不是放扯起嗓子跟著鄭明賣命的唱起來,歌聲遠遠地傳了開去,惹得那些遊人注目。

 本就有不少遊人在踏歌,只是沒有他們那麽賣力氣。唱得有聲勢罷了。反正大家都是枯等無聊,唱唱歌,解解悶也是一種樂趣,他們這一開唱正是投人所好。不少人加入他們地行列,跟著他們一起唱起來。

 一人唱,千人和,不一會兒功夫,整個原野為了片歌聲淹沒。李隆基還沒有演奏,倒先熱鬧起來了,也不怕喧賓奪主。

 外面是熱鬧非凡,而道觀裡地人根本就沒有乾預。你唱你地,我做我的,那些宮人依舊忙活他們的。這是公主“修道”之處,如此吵鬧也不怕擾了公主地清修,玉真公主沒有派人把遊人趕走,這份胸襟還是讓人佩服。

 一曲接一曲的唱和,也不知道唱了多少首,突然歌聲給一陣如雷般的蹄聲所打斷。陳晚榮放眼望去,只見長安來路上一隊軍隊開來。個個塊頭高大。盔明甲亮,威武不凡,胯下戰馬神駿,人如龍,馬如虎,氣勢如虹。

 陳晚榮在長安見過守城的禁軍,就沒見過如此雄壯的唐軍,不由得很是驚訝。只聽陳再榮很是驚喜地道:“龍武軍。龍武軍,哥。是龍武軍!”

 龍武軍是哪種軍隊,陳晚榮不清楚,不過從陳再榮驚喜的中可以想得到必是一支能處善戰的軍隊。只聽陳再榮異常興奮的道:“哥,龍武軍是由太宗皇上所選百騎而來,太宗皇上親選百騎為親軍,逐漸擴大成龍武

 原來和唐太宗有關,怪不得他這麽興奮,就是陳晚榮也不免幾分激動。唐太宗雖逝,但他地英雄事跡仍是鼓勵人心。

 龍武軍來到道觀前,立時象水流一樣分成左右兩隊,把道觀圍了個水泄不通。那些離道觀近的人象鴨子一樣給趕著飛奔,直到趕出二十丈,龍武軍背對道觀站崗了。

 “哥,皇上來了!真沒想到!”陳再榮已經看出苗頭道:“要不是皇上來了,不會出動龍武軍護衛!”

 這是清場,皇帝駕到,那是何等的重要,隻拉起二十丈的警戒線,沒有把野外遊人全部趕走,已經難能可貴了。

 “那不是要接駕了?”陳晚榮心想按照禮節,睿宗駕到,這裡的人都應該跪迎才是。

 陳再榮笑道:“不用。哥,你瞧,皇上不願擾民,並沒有乘龍輦,而是乘輕車來的。皇上最不喜歡的就是擾民,要是我們迎駕,他反而不高興。”

 睿宗碌碌無為,在歷史上沒什麽功績,不願擾民這份胸懷還真不錯,讓人服氣,雖然不是好皇帝,倒是個好人!睿宗“寬厚恭謹,安恬好讓”,做事低調,如此處置實是情理中事。

 道觀裡出來一群人,三跪九叩的把睿宗迎了進去,萬歲之聲響成一片。觀裡莊重肅穆,而觀外的遊人卻當熱鬧來看,一點尊重之意都沒有,要是睿宗知道他地威信在老百姓眼裡是如此之低,該當作何感想呢?

 萬歲之聲一了,緊接著響起地是“見過太子”的聲音,原來李隆基跟著睿宗一起來的。一聽太子駕到,原本看熱鬧的遊人不再嬉笑,臉上多了幾分肅穆,眼裡更多的是熱切之光。也不知道他們是尊重太子,還是想早點聽天太子的演奏。

 觀裡折騰了一陣,終於安靜下來了。只可惜,這安靜沒持續多久,長安路上又出現一隊軍隊,車輛相接,冠蓋相望,旌旗飄飄,不知道有多少人前來。

 陳晚榮望著來路,只見旗上有“太平”二字,陳再榮在他耳邊輕聲道:“哥,是太平公主來了。”

 太平公主權傾天下, 是睿宗之下最有權勢的人物,就是太子都沒有她權勢,怪不得這麽大的派頭。

 那些遊人臉上閃著驚異之色,不少人更是高呼“公主千歲”,跪地迎接,誠惶誠恐,比起見到睿宗更誠懇。

 在陳再榮眼裡,太子才是正統,這些人如此迎接很不對,不由得眉頭一擰,氣怒上臉。陳晚榮怕他惹出事,在他手上使勁一拽,在他耳邊輕聲道:“再榮,不可莽撞!”

 吸口氣,平靜一下,陳再榮點點頭,臉上地怒色散去。

 對於陳晚榮來說,不管太平公主現在多牛,要不了多少時間就會給李隆基誅殺,一點也不在乎,心想皇帝來了,太子來了,太平公主來了,這三個唐朝權力最大地人全聚齊了,這小小道觀就要上演一場好戲了。明爭暗鬥,不知道有多精彩!

 太平公主進了道觀沒多久,道觀裡傳出悅耳的絲竹之聲,遊人們精神為之一振,七嘴八舌地道:“開始了!”

 陳晚榮在心裡補充一句“應該叫皇家舞會開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