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148 哥舒翰做先鋒
  第一四八章 哥舒翰做先鋒

  怒江以北,正有一支大軍在快速開進,正是桑旺統領的吐蕃先頭部隊。

  墀德祖讚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自從做出與唐軍血戰的決定後,立即調整布署,一邊從其他地方調軍隊,一邊把駐守邏些城的部分軍隊調往北方,準備禦唐軍於怒江以北的另一條大河“犛牛河”。

  按照墀德祖讚的估算,唐軍就算進軍神速,人數眾多,要是在大草原上的話,倒可以齊頭並進,很快趕到。但這是吐蕃,道路不多,山勢雄峻,不便於大軍行軍,能趕到犛牛河的唐軍不會太多,渡過犛牛河的唐軍更少。那麽,他有足夠的時間來穩固犛牛河的防線,憑借犛牛河構築一道新的防線,他兵力少,不能與唐軍正面交鋒,采取拖延戰術。

  利用吐蕃地形複雜,糧草運輸困難的有利打件,把唐軍拖垮,等到唐軍糧草供應不上時,再和唐軍決戰,可以一戰而勝,保得吐蕃無虞。

  不得不承認,墀德祖讚的構想非常好,吐蕃交道不發達,道路稀缺,要想在這裡維持一支數十萬大軍比登天還要困難十倍。吐蕃窮,要想在吐蕃籌集到數十萬大軍需要的糧食,無異於癡人說夢,根本就不可能。

  軍隊一調集得差不多了,墀德祖讚命桑旺率領兩萬先頭部隊趕往犛牛河,而他自己親統大軍隨後跟來。

  桑旺也是一個通曉兵法的人,深知墀德祖讚的構想,對這一設想他很是讚成。畢竟,以吐蕃的實力,要想和唐朝數十萬大軍對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唐軍因有精良的裝備,良好的訓練,堅韌的兵士,一萬唐軍的戰力比起吐蕃兩萬軍隊都要強悍,吐蕃正面交鋒那是在拿雞蛋碰石頭。

  唐軍宜速戰速決,而吐蕃卻利於拖延,把唐軍拖垮了之後,趁唐軍撤退之時再來決戰,必會打一個吐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勝戰。

  說一句題外話:據歷史學家測算,在秦漢隋唐之際,一個中國兵士的戰力相當於二十個胡兵的戰力。到了兩宋和晚清時期,要四十個中國士兵才能抵擋一個鬼子兵。

  桑旺的任務也很簡單,就是第一時間趕到犛牛河,穩固這裡的防線,若是遇到小股唐軍,不必客氣,把他們趕進犛牛河裡淹死。

  桑旺一路行來,倒也順利,完全沒有遇到唐軍,渡過怒江之後,再有三五日就可以趕到犛牛河。

  “我還是希望冒出點唐人試我鋒銳!”望著五千身著鐵甲,人如龍,馬如虎的禁軍,桑旺很是渴望戰鬥。

  他的任務重,一路行去,很可能遇到唐軍。對唐軍的戰力,墀德祖讚再清楚不過了,一般的軍隊根本就對付不了,更別說還有數萬龍武軍參戰,就派了五千禁軍給桑旺,以備他不時之需。

  只要不是遇到唐朝龍武軍,桑旺還是很有信心打敗唐軍的。

  渴望歸渴望,現實歸現實,過了怒江,行了上百裡路,卻連唐軍的影子也沒有看見,桑旺隻好打消了現在與唐軍戰鬥的念頭。

  “啟稟大人,前面發現唐軍!”斥候飛馬來報。

  桑旺剛剛打消了與唐軍作戰的念頭,機會就出現了,不由得精神一振,問道:“在哪裡?有多少?”

  斥候喘著粗氣:“大人,就在前面十來裡處,差不多兩千人。”

  他可是帶了兩萬軍隊趕來,遇到兩千唐軍,要是吃不掉,那他就不是桑旺。正想著好事,就來了美事,這種感覺非常好,桑旺大手一揮,喝道:“傳令,排起戰鬥隊形!準備戰鬥!”

  命令一傳下,吐蕃軍隊立即變行軍隊形為戰鬥隊形,排成一個個方陣,在桑旺的指揮下,向北開去。要是從天空望去的話,黑壓壓一大片,好象烏鴉一般。

  桑旺騎在馬上,緊握著腰間的刀柄,眼裡閃著野獸般的光芒,鮮血是那麽的誘人,尤其是敵人的鮮血更是讓人衝動不
不已。

  行了差不多十裡路程,就見前面一支唐軍,盔明甲明,旗幟漫卷,陣勢整肅。

  “還是那般驃悍!”桑旺對唐軍是太熟悉了,一見熟悉的唐軍,立時評價起來。

  略略一打量,唐軍也是以戰鬥隊形迎上來,為首一個大漢,他身後跟著一面旗幟,上書“哥舒”二字。

  這個大漢正是哥舒翰!現在的哥舒翰已不是炮兵的將領,而是十萬大軍的開路先鋒。從石堡城起,哥舒翰就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華,郭虔瓘對他很是賞識。多瑪一戰之後,郭虔瓘和陳晚榮打商量,要借哥舒翰來做先鋒。

  哥舒翰的軍事才華自是沒說的,頭腦靈活,見事極快,更難得的是性格冷靜,由他來做先鋒,比起讓程曉天和費俊行做先鋒更好。

  請出哥舒翰是為了訓練炮兵,現在這事已做完了,陳晚榮沒有理由不同意,爽快的應允了。郭虔瓘原本怕陳晚榮不同意,得到答覆後很是高興,著實把陳晚榮誇讚了一通。

  郭虔瓘當即升帳,把任命哥舒翰為先鋒的事情一說,眾將既是意外,又是高興。哥舒翰和眾將相處時間雖然短暫,但是,他強悍的性格,過人的才華給眾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日落城一戰,若不是哥舒翰先行謀劃,說不定唐軍會給堵在積石山中。

  就這樣,哥舒翰帶著他的先頭部隊先於大軍出發。一路南下,遇到不少吐蕃的關隘,哥舒翰指揮他的部隊一一攻克。大多數是憑借他的才智,應用了恰當的戰法攻下的,只有少數是火炮轟開的。

  到達犛牛河,哥舒翰停留了幾天,給大軍修起了三座浮橋。等到這一切妥當之後,哥舒翰這才渡過犛牛河,向南推進。

  桑旺望著哥舒翰帶領下的唐軍,很是興奮的想:“我可是兩萬人,你不過兩千人,居然不逃,真是個瘋子!”猛的拔出彎刀,奮力一揮,大喝一聲:“殺!”率著吐蕃軍隊殺了上去。

  哥舒翰率領的是兩千輕步兵,既沒有迎上來,也沒有逃跑,而是變陣。原本堂堂陣陣的戰鬥隊形,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圓形,盾牌豎起,輕步兵躲在盾牌後面。

  和唐朝打了那麽多的仗,就沒見過唐軍使用過這種打法,桑旺很是好奇,心想:“肯定是要固守待援!看來,他們的援軍就在後面,一定要趁早殲滅掉!”

  主意一定,桑旺叫其他的軍隊圍在四周,讓禁軍殲滅唐軍。

  禁軍都是騎兵,身著鐵甲,訓練有素,一得到命令,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衝了過來,手裡的彎刀在日光下閃閃發光。

  騎兵打輕步兵,那是殺戮,吐蕃禁軍一點也沒有當一回事,潑風般衝了過來。一進入唐軍的射程范圍內,唐軍的箭矢如雨點般射來,不少禁軍中箭落馬。

  騎射和勝衣甲一樣,是唐軍最基本的要求,唐軍是人手一副弓箭,最起碼也要配備二十支箭矢。唐軍的騎射水平相當高超,一是因為唐軍有著良好的訓練,二是因為唐人好武,習武成風,民風強悍,身子素質好。

  唐軍的箭雨既準又狠,等到禁軍衝到近前,已是上百人落馬了。

  騎兵的衝擊力相當強悍,就算唐軍有盾牌也未必抵擋得住。然而,讓吐蕃軍意外的是,盾牌陣中突然冒出如林的長矛,明晃晃的矛扎在戰馬身上,戰馬悲鳴,人仰馬翻,原本整肅的衝鋒隊形一下子散亂起來。

  “這是什麽打法?”桑旺第一次遇到唐軍不按常規打法的事情,很是驚疑。

  重裝步兵是騎兵的克星,騎兵遇到重裝步兵很難有所作為,尤其是唐軍的重裝步兵,手裡有數十斤重的陌刀,那是騎兵的夢魘。輕步兵也能對付騎兵,不過一是代價太高,二是困難太大,只能偶爾用用,不能作為常規打法。

  第一次衝擊失敗,桑旺很是不服氣,命令禁軍再次衝鋒。唐軍還是用相同的戰術
對付,先是用箭射,然後用矛扎戰馬,吐蕃禁軍又落得個人仰馬翻。

  一連衝鋒五次,結果都一樣,桑旺鬱悶之中很是驚異的發現,唐軍手裡的長矛是吐蕃禁軍衝鋒用的長矛。用禁軍的長矛攻擊禁軍,桑旺氣憤得差點吐血。

  這些長矛都是唐軍繳獲的,哥舒翰認為有用,就帶了些,真的給他派上了用場。

  禁軍每一次衝鋒,都要傷亡上百,幾次衝鋒下來,付出了四五百人的代價,還是沒有把唐軍的圓陣打亂,要是再打下去,也是沒用。禁軍是桑旺的拳頭,不能這樣損失了,桑旺下令禁軍退下,叫其他的軍隊上來攻打。

  兩方開始了血戰,吐蕃軍攻,唐軍守,一直打了一個時辰,吐蕃軍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也是沒有撼動唐軍的圓陣。圓陣外面,吐蕃兵士的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鮮血把地面都染紅了,而唐軍卻是氣定神閑,打得異常輕松。

  桑旺現在處於兩難境地,明智的決定就是放過這支唐軍。可是,他能放棄麽?他是奉命來穩定犛牛河防線,若是不把唐軍殲滅掉,何來穩定一說?

  再打嘛,代價高昂得可怕,桑旺是退不得的進不得,心中的憋屈非筆墨所能形容。

  “無論如何,也不能放走這支唐軍!要不然,天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麽事來!”經過一番權衡,桑旺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吃掉唐軍,一咬牙,下達了命令:“禁軍,再上!”

  禁軍得令,又衝了上來。

  哥舒翰看在眼裡,一抹冷笑出現在嘴角:“吐蕃人終於忍不住了!是時間了!搖旗!”

  兵士搖動寫有“哥舒”的旗幟,只聽一陣如雷似的響聲突然傳來,震得大地都在抖動。

  桑旺一打量,只見前方出現一條流暢的水線,正向他們飛速湧來。

  “不就一支援軍嘛!瞧這模樣,不過兩千來人!我正愁氣沒地方撒呢!”桑旺看清情勢後,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大帥,這邊有唐軍!這邊也有!這邊還有!”親衛給唬得臉上變色,提醒桑旺。

  桑旺仍是不屑,四處一打量,只見前後左右都有唐朝騎兵,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向著吐蕃軍隊高速衝來。

  一共四隊騎兵,每隊人數不多,就兩千人左右。桑旺有兩萬人,對上一萬唐軍依然有兵力優勢,按理說是不懼。可現在不同了,他的軍隊和哥舒翰兩千輕步兵打了這麽長時間,消耗得差不多了,不僅是傷亡慘重,還在於士氣下降太多。

  士氣一盛二衰三竭,打了半天,吐蕃軍隊一點便宜也沒有討到不說,還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本身就對士氣的打擊很大。要是他把哥舒翰的兩千步兵殲滅掉的話,吐蕃軍隊的士氣就不是衰竭,而是高漲。

  可惜的是,情況並不是這樣。

  再者,唐朝騎兵突然出現,桑旺要想變更部署已經來不及了。

  最重要的是,兩軍交戰正酣之際,一方的援軍出現,不論人數多少,都會給敵人造出巨大的心理恐慌。

  不論是草原上的匈奴、鮮卑、突厥,還是吐蕃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野蠻落後,他們打仗是有利則進,不利則作鳥獸散。

  唐軍騎兵陣勢雄壯,人數眾多,吐蕃兵士看在眼裡,驚在心頭,也不知道是誰發聲喊“快逃”,呼啦一下,就逃掉一大片。

  唯一沒有人逃跑的就是禁軍了,依然是陣勢整齊,準備接戰。禁軍能成為吐蕃軍隊的中堅力量,的確不是幸致,哥舒翰暗中點頭讚許。

  “死戰!死戰!退者處死!”桑旺拔出彎刀,砍翻一個逃跑的吐蕃兵士。他的親衛也拔出彎刀,砍殺逃跑的吐蕃兵。

  經過他們一番努力,吐蕃兵的陣勢稍振,就在這時,唐軍騎兵已經衝到近前,唐軍手裡的弓箭發威,箭矢如雨般射來,射殺不少吐蕃兵士。
>
  距離差不多了,唐軍收起弓箭,綽起馬槊,朝著吐蕃軍隊衝去。馬槊之後是橫刀,經過唐軍的一番衝殺,吐蕃軍隊死傷不少。

  哥舒翰鐵了心要把吐蕃這五千禁軍吃掉,指揮兩隊騎兵前後夾擊禁軍。禁軍腹背受敵,體現出了良好的素質,一點也沒有慌亂,一分為二,手持弓箭,對著唐軍衝了過去。

  吐蕃人的騎射技術不見得比唐軍差,只是有一點,他們的弓箭沒有唐軍弓箭的射程遠,還夠不著唐軍時,就給唐軍的弓箭射殺不少,隊形顯得有些凌亂。

  禁軍在唐軍的箭雨打擊下,並沒有慌亂,依然衝了過去。等到夠得著唐軍時,拉弓放箭,不少唐軍中箭落馬。

  距離差不多了,禁軍收起弓箭,綽起長矛,一往無前的衝了過去。和手持馬槊的唐軍轟然相撞,人喊馬嘶中,兩軍落馬者不在少數,緊接著的就是橫刀對彎刀的砍殺了。

  兩軍近身肉搏,難分難解,一時難以分出勝負。

  哥舒翰當機立斷,留下兩千騎兵和輕步兵對付其余的軍隊,再調來一支騎兵對付吐蕃的禁軍。就算其他軍隊逃走也不要緊,只需要把禁軍給殲滅掉,就算勝利,還是一個大勝。

  當另一支唐軍騎兵衝過來時,吐蕃禁軍再也抵擋不住了,陣形立時大亂。唐軍氣勢大振,奮力砍殺,一陣凌厲的攻勢之後,吐蕃禁軍四散逃亡。

  禁軍是吐蕃軍隊的主心骨,禁軍已經亂了,其他軍隊就不用說了,亂得不成樣子,四散逃亡。哥舒翰指揮唐軍咬住禁軍不放,一定要全殲。

  追擊了足足三十裡路,禁軍已經所剩無幾,完全失去了戰力。

  再追已經沒有了意義,哥舒翰收攏軍隊,略一清點,傷亡不到兩千,而吐蕃傷亡過萬,桑旺兩萬軍隊短時間內不可能投入戰鬥。

  至於桑旺,哥舒翰派了一隊人去追擊,卻給他逃掉。這也不要緊,等到唐軍兵臨邏些城下之後,他就無處可逃了。

  這一戰的戰果輝煌,是哥舒翰當上先鋒以來的第一仗,打得非常漂亮。

  哥舒翰有著過人的才智,對吐蕃人的心思推測得很準確。知道吐蕃必然會派軍隊來穩定犛牛河, 一邊派出大量的斥候,一邊渡過犛牛河。

  哥舒翰派出的斥候不僅僅是唐軍斥候,還有吐蕃奴仆。奴仆痛恨奴仆主,唐軍給他們自由,給他們財主,把他們當人看,讓他們感激無已,哥舒翰交待的事情,他們自然是要完成。再加上他們對當地很熟,要偵知桑旺的行動很容易。

  哥舒翰對桑旺的情況一清二楚,而桑旺卻對哥舒翰一無所知,中了哥舒翰的計,大敗而歸也就在情理中了。

  這應該是吐蕃的先頭部隊,現在趁機進軍,必然會有莫大的好處。哥舒翰收攏軍隊,帶著他的軍隊又向南推進了。

  半天之後,北面一隊人馬飛馳趕來,正是程曉天帶著不多的人趕了來。

  程曉天要來應該是帶著大軍,不可能帶著這點人馬來,哥舒翰知道必有大事,忙迎了上去:“程將軍趕來,不知有何要務?”

  軍情緊急,也不寒喧,程曉天直說來意:“大帥要我暫時替你坐鎮。哥舒將軍,大帥要你趕快趕回大營,說是有要事和你商量。”

  哥舒翰大是奇怪:“有什麽事稱得上要事?所有的事情在進軍之前都商量好了,我們都清楚呀!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多瑪一戰後,郭虔瓘召集眾將商議今後行止,所有的事情都商議過了,有了一致的認識,現在又有要事,哥舒翰非常奇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