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70章 應對之策
  出了大明宮,會齊哥舒翰。哥舒翰第一句話就是:“陳兄,皇上怎麽說?會怎麽處罰你?”

  處罰陳晚榮,睿宗不願意,但他是皇上,不能不給群臣一個交待,處罰也就在所難免了。當然,睿宗是為了塞群臣之口,這處罰就有很大的彈性了,哥舒翰最關心的就是這事。

  陳晚榮一笑:“多謝哥舒翰兄掛念,沒事,不會有性命之憂。”

  哥舒翰可沒有絲毫喜悅:“陳兄,沒有性命之憂這話也太籠統了。不要你性命的法子很多,關一輩子,發配邊關都可以,這事不得不慮。”

  今晚之事因他而起,不確定陳晚榮無事,他心下難安。

  陳晚榮只顧著高興,沒有想到這層,一下子愣住了:“是呀!我沒想到這點。可是,聽皇上的口氣,還不至於吧。”

  哥舒翰看著楊思勖,問道:“楊大人,你看呢?”

  楊思勖皺著眉頭道:“哥舒兄,這事可難說了。朝中之事多變故,現在猜測也沒用,這得等到明天早朝才會明白。主要是看公主如何舉動了,若是她死咬著不放,皇上即使不想重處都不行。若真要如此,皇上能保得陳兄性命,已是很不容易了。”

  眾口嗷嗷,就是皇上也難辦,不得不讓群臣出氣。那麽,嚴懲陳晚榮也是必然了。

  哥舒翰眉頭擰在一起:“陳兄,若是在關一輩子和發配邊關進行選擇的話,陳兄選擇哪一種?”

  關一輩子沒有一點自由,發配邊關雖然苦點,至少還有自由,還可以四處走動,陳晚榮想也沒有想:“自然是發配邊關了。”

  哥舒翰非常堅毅地道:“陳兄。請放心。若陳兄真給發配邊關。哥舒翰一定跟你一起去。絕不失言。”

  他言出必行。陳晚榮不敢不信。笑道:“哥舒兄。你地好意我心領了。這事。就不必了。”

  哥舒翰堅決搖頭:“陳兄。這事因我而起。若不如此。哥舒翰於心何安?”

  陳晚榮雖對哥舒翰地經歷不太了解。也是知道他會成為一代名將。前途無量。勸解道:“哥舒兄。你還有大好前程。不必跟著我去受苦。哥舒兄大才。必然會做出一番驚天動地地大事。若是哥舒兄跟著我去受苦。埋沒人才。我於心難安。”

  哥舒翰還待再說。楊思勖笑道:“我說。二位不必爭了。這事如何處置。還沒有下來呢。如何應對。還得等明天早朝之後再說吧。”

  “也對!”哥舒不反對了。

  楊思勖臉色一肅道:“陳兄,明天早朝之事,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陳晚榮知道他才智非凡,如此說話必有見地,忙道:“楊大人,盡管明言。”

  楊思勖沉思著道:“以我之見,陳兄獲罪的輕重。將在明天早朝見分曉。到時,勢必有一番爭執,陳兄應該大展辯才,與群臣較量。陳兄說得越好,那麽,獲罪越輕。”

  話音剛落點,哥舒翰擊掌讚好道:“楊兄此言對極。陳兄,明天早朝,你就放開了說。怎麽好聽,怎麽說,不要有任何顧忌。即使大而無當的話,你也要說。”

  他對陳晚榮有所了解,那些聽起來漂亮,而沒有實際用處的話,陳晚榮不大想說,才有這番叮囑。

  這的確是為陳晚榮好,陳晚榮笑道:“謝哥舒兄提醒。我一定照辦。”開玩笑。真要給發配邊關,可不是說著玩地。陳晚榮決定一拚。

  哥舒翰接著道:“明天早朝,聲勢越大越好。我看,我們不能坐等。朝中,我也認識一些大臣,他們也欠我一些情,我這就去給他們通氣,要他們明天早上幫著陳兄。”

  楊思勖不等陳晚榮說話,忙道:“哥舒兄,那就快去。時間不等人,不能再擔擱了。”

  以睿宗對陳晚榮的好感,只要朝臣不鬧事,他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聲
援陳晚榮的人越多,那麽他越好說話,征罰也就越輕。對哥舒翰這提議,楊思勖自然是打心裡讚成。

  陳晚榮雖不願意,可也不是迂腐之人,也不反對:“那就有勞哥舒兄了。”

  哥舒翰很是興奮道:“二位,那我先走一步了。”帶著人,打馬而去。

  望著哥舒翰的背影,楊思勖長籲一口氣:“陳大人,哥舒兄在朝臣中的聲望不錯,有他出馬,十個八個有名望的朝臣聲援你不成問題。在他們地帶動之下,三五十個站到他你一邊,也不會有問題,這事就好辦多了。”

  只要不關一輩子,不給發配邊關,擁有自由,做不做官,陳晚榮不放在心上。聽了這話,也是放心。

  剛到大門口,就見鄭晴從府裡衝過來,顧不得其他,撲在陳晚榮懷裡,就哭了起來。陳晚榮和她相識以來,就沒見過她如此擔心過,很是愛憐的幫她擦去眼淚,柔聲寬慰道:“好了,沒事了,不要哭。”

  鄭晴點點頭,道:“人家不是哭,是高興!”自從陳晚榮離去,她擔心得很,要不是司馬承禎,吳道子他們勸住,早就去找陳晚榮了。

  陳晚榮摟著她的香肩,衝司馬承禎他們道:“回來遲了,讓各位久等他了。”

  司馬承禎他們和陳晚榮的交情自是不用說了,一見陳晚榮歸來,無不是長長的籲口氣,大是放心。吳道子,王翰拉著陳晚榮,笑得特別開心:“陳兄,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眾人進到屋裡,牛尚新叫人送上茶水,眾人坐定,一邊吃茶,一邊說起經過。等到陳晚榮說完,司馬承禎眉頭一皺,瞄了一眼鄭晴,沒有說話。

  鄭晴聰慧之人,知道他是有顧忌,笑道:“道長有話盡管說。”

  司馬承禎捋著胡須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貧道就直說了。雖然皇上承諾不傷小友性命,可是這事的處置方式很多。”

  鄭晴想也沒有想道:“不管皇上如何處置,我都跟著!就算是到天涯海角,我也無怨無悔。”聲調不高,卻很堅定。不容置疑。

  人生得妻如此,夫複何求?陳晚榮大是感動,在鄭晴的香肩上緊緊,輕聲道:“謝謝你!”

  鄭晴嫣然一笑道:“就算是要死,我們也要死在一起!”

  陳晚榮臉一沉:“不許說不吉利的話!”

  鄭晴順從的點點頭,不再說話。

  楊思勖代陳晚榮回答:“道長所言極是有理,哥舒兄正為此事奔忙去了。”

  司馬承禎捋著胡須,舒心地笑了:“哥舒翰手眼通天,人面廣。想必自有妙法,貧道是多慮了。”

  眾人相信哥舒翰的能耐,不由得放下心來。氣氛不再壓抑,變得輕松起來。說了一陣話,這才各自就寢。

  鄭晴有很多體己話要和陳晚榮說,兩人在一起又說了老一陣,這才睡了。

  次日,鄭晴大清早就起床,為陳晚榮上朝做準備。直到準備做好了,陳晚榮這才醒來,鄭晴忙前忙後。等到陳晚榮洗漱完畢,又端來早點,坐在旁邊,看著陳晚榮吃早點。

  陳晚榮在她鼻翼上一刮,調笑道:“上次,我上朝,你隻給我吃一點東西,這次怎麽端這麽多來?”

  第一次上朝時,鄭晴怕陳晚榮內急。鬧笑話,隻給陳晚榮呼了個半飽。結果是,陳晚榮運氣不好,居然遇到朝堂爭論,餓得是前心帖後背。

  舊事重提,鄭晴頓覺好笑,卟哧一聲笑出來:“管他呢,反正今天是去大鬧朝堂,沒甚好顧忌的。”

  楊思勖地主意。陳晚榮已經說給她知曉。才有是言。

  陳晚榮開玩笑道:“你等著瞧就是了,我今天去舌戰群臣。準叫這些自以為是的家夥刮目相看。”

  這不過是一句玩笑話,不過,鄭晴卻是信心十足:“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r />
  伊人地鼓勵,比什麽都重要,陳晚榮大是受用,把碗一推,站起身,整理一下衣衫,就要出屋去上朝。鄭晴叫道:“等一下!”

  陳晚榮愕然不解,看著她:“什麽事?”

  “把眼睛閉上。”鄭晴很是羞澀。

  陳晚榮已解其意,笑道:“要獎勵我?我得看著。”

  這場麻煩和鄭晴的關系很大,陳晚榮去解決這麻煩,鄭晴自然是要好好“鼓勵”一下陳晚榮了。

  鄭晴很是害羞:“把眼睛閉上嘛。”

  陳晚榮不願她過份為難,依眼閉上眼睛,鄭晴在陳晚榮嘴上親一下,羞得脖子都紅了。陳晚榮趁機摟著她,好好的香吻了幾個,鄭晴也不反抗,任由陳晚榮親吻。直到心滿意足,這才放開鄭晴,在她肩頭拍拍:“等著好消息。”

  鄭晴輕輕點頭,掛在陳晚榮胳膊上,相偕而去。

  楊思勖帶著龍武軍,早就在等候了。陳晚榮跳上馬背,衝鄭晴揮手,再和眾人揮手作別,疾馳而去。

  楊思勖並騎而行:“陳大人,你要打算怎麽做呢?”

  這事不太好預料,陳晚榮自嘲一笑道:“楊大人,這事,我現在還沒有譜,只能見招拆招吧。”

  楊思勖指點迷津道:“其實,這事關鍵就在公主身上。陳大人要注意公主的言行就夠了,要是陳大人能說得公主不為難你,這事基本上就過去了。”

  他也知道陳晚榮不在乎做官,降幾級品秩算是不痛不癢的懲罰,才有這話。

  崔是太平公主的人,只要太平公主不為難陳晚榮,那麽她那一幫子人也就不會吭聲了。這話是說到點子上,就是難度太大了,陳晚榮笑道:“楊大人所言不錯,就是不知太平公主如何想了。”

  楊思勖分析起來:“昨晚上,我琢磨了一宿,我以為太平公對你有兩種可能。”

  說到琢磨人地心思,尤其是琢磨政治人物地心思,陳晚榮就不在行了,忙請教道:“哪兩種可能性?”

  楊思勖笑言:“當然有好有壞,陳大人要聽哪一種?”

  陳晚榮想了想道:“當然先聽壞的。壞的讓人心思慘淡。再聽聽好的,心情也就好了。”

  楊思勖指著陳晚榮,大笑道:“陳大人,沒想到你還有這一手。好,那我就先說壞的了。要是太平公主死咬著崔一事不放手,堅持要皇上嚴懲你。那麽她的手下就會跟著她一道逼迫皇上。若真如此的話,皇上就難辦了,關一輩子,發配邊關就不是不可能了。”

  這是最壞的情況,陳晚榮點頭道:“是呀!要真是如此地話,麻煩大了。”

  楊思勖笑道:“其實,陳大人不必擔心,太平公主不會這麽做。”

  這話有點新奇了,陳晚榮忍不住哦了一聲:“請問楊大人。這話作何解釋?”

  楊思勖淡淡地點一句:“這就是朝局的微妙所在。”

  景雲年間地政爭越演越烈,朝局的確是微妙,陳晚榮也猜不透他這話的意思。楊思勖見陳晚榮有些迷糊。這才點明道:“無論如何,皇上都會留下你,要你繼續做火炮。當然,沒有火炮對公主地好處最大,有了火炮,有些事她就難辦了。”

  沒有火炮,石堡城打不下來,李隆基這個首倡其議的人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太平公主再施展手段。李隆基就大事不妙,這是她最想得到的結果。

  有了火炮,順利打下石堡城,李隆基只有功,沒有過,聲望會大漲,根基更加穩固。所以,對於太平公主來說,不讓火炮造出來是最好地辦法。要想不造出火炮。就要拿掉陳晚榮,即使不殺陳晚榮,也要陳晚榮不能造火炮。讓陳晚榮坐牢,或者發配邊關是最好地辦法。

  太平公主肯定想這麽做,只是她做不到,原因就在於睿宗。睿宗原本是一個無能地皇帝,在
歷史上他也沒有什麽建樹,連守成都稱不上。可是,陳晚榮地出現。給他建立功業帶來了希望。火炮的威力都知道。要是造出來,打下石堡城就是輕而易舉地事情。

  石堡城一下。唐軍席卷青藏高原,迫使吐蕃成臣,是奇功一件。睿宗這個在歷史上沒有功業的皇帝一下子就有了清名,史書寫下“破石堡城,吐蕃來歸”一語,足以讓他垂范千秋,成為有為之君。

  吐蕃主要是現在的西藏和青海一帶,唐朝地吐蕃遠比今天的西藏大,大很多。除了包括現在的西藏和青海以外,還包括阿富汗東北部領土,以及西域一部份。正是因為吐蕃擁有遼闊地疆域,才能在強盛的唐朝進攻面前屢敗屢戰,沒有亡國。

  在中國歷史上,吐蕃自有其特殊性,不得不說。

  自古以來,中國最大的邊患來自於北方大草原,秦漢時期的匈奴,後來的鮮卑,隋唐時期的突厥,宋朝地契丹、女真、蒙古,還有現代的羅刹鬼子,無不是從大草原威脅中國的。

  為了反擊大草原上地威脅,我們地祖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戰國時期地趙武靈王擊胡,大破北方胡人、匈奴百萬之眾,給他殺掉的胡人不下五六十萬之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擊胡,並且取得偉大勝利的戰爭。

  其後有蒙恬收回河套之地,漢武帝奮擊匈奴,衛青、霍去病橫絕大漠,打敗匈奴。再後來,李靖夜襲陰山,滅東突厥。蘇定方西征,滅西突厥。

  這些可歌可泣地英雄故事都是來自於北方,來自於大草原。

  青藏高原卻是一個特例,到了唐朝時都沒有一個君王能夠征服。真正對青藏高原大打出手的是漢宣帝,當時因為漢武帝擊破匈奴後,采取戰略追擊策略,經過二十多年的消耗,匈奴再也沒有恢復過來,最終分裂成兩部分。

  一部分西遷,這一部分最終滅了西羅馬帝國。另一部分於漢宣帝時期投降了漢朝,這標志著西漢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當北方邊患解除後,漢宣帝就開始對當時的西羌用兵,趙充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到了東漢時期,段炯、張煥也是對西羌作戰大勝的兩員名將。

  從漢宣帝開始,中國就拉開了爭奪青藏高原的戰爭序幕,只是沒有一個君主能征服這一片土地。就是唐太宗,也只是讓吐蕃暫時低頭罷了。

  要是石堡城打下來,唐軍大規模進軍,迫使吐蕃臣服不是問題。要是睿宗地雄心再大點,要是滅了吐蕃,那可是開天辟地以來地一件大事,其功業比起唐太宗滅突厥一點也不遜色。

  若真如此,睿宗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

  鳥兒愛惜羽毛,人愛惜名聲,皇帝愛歷史美名,這是千古不易地道理。

  睿宗為了自己的歷史美名,不惜得罪太平公主。若是太平公主太過分的話,那麽無異於把睿宗推向李隆基一方。以太平公主的精明,她是不會做這種蠢事,所以,到時她還不得不幫襯著睿宗。

  這道理明擺著,要是楊思勖不提醒,陳晚榮真的是想不到,笑道:“多謝楊大人提醒!”

  楊思勖搖手道:“陳大人不用謝。這道理,我也是才想明白。陳大人,這好處就不用我再說了吧?”

  話都到這程度了,他不說陳晚榮也明白,笑道:“楊大人高見。”事情已經明朗了,陳晚榮心情也不錯。

  不過,楊思勖打擊陳晚榮道:“陳大人,結局雖然已經明了,不過,斷不會如此順利,必然還有一番唇槍舌劍,你得做好準備。”

  太平公主那麽精明的人,肯定要撈取好處,在這撈取的過程當中,就存在很大的變數。比如,她先要試探睿宗的想法,要是睿宗不打算和她翻臉的話,她就要控制住陳晚榮,讓造火炮這事擱置。最好是等到她登基,再啟用陳晚榮來造火
炮,既有了歷史美名,也達到打垮李隆基的目的。

  這麽做,陳晚榮沒有性命之憂,可是她完全可以把陳晚榮發配邊關,或者找個借口關在大牢裡。即使如此,陳晚榮也是受不了,不得不小心應對。

  一句話,在陳晚榮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下,陳晚榮的吉凶依然難測。

  楊思勖和陳晚榮這番計議,可謂準備功夫做得十足,只是他們錯了,包括太平公主在內都錯了,他們太小看睿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