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化工大唐》第4卷 帝國碰撞 第30章 血債累累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十章 血債累累

 程務挺是唐朝大將,和突厥人廝殺了一輩子,死在他手下的突厥人不下數十萬之眾,按理說,默啜他們應該恨他入骨才對。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默啜他們對程務挺極為尊重,很是恭敬,低眉順目,一副顫顫兢兢之狀,生怕有一點不敬。

 從傭人手中接過香燭,默啜小心翼翼的點燃,舉在額頭前,大聲祝道:“程將軍:默啜率軍南下,程將軍在天之靈有知,請保佑我們一戰成功,拿下受降三城,回到河套的家園!”把香插在香爐裡,恭恭敬敬的三鞠躬。

 後突厥的大臣們也如他一般上香,小聲祝禱。

 祭祀完成,默啜這才率領群臣走出來。侯因賽一臉的不解,遲疑了一下,問道:“可汗,這是唐人的將軍,你們怎麽祭奠他呢?”

 默啜打量一眼侯賽因,把他的迷茫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大笑:“侯賽因兄弟,誰說唐人的將軍我們就不能祭奠了?”

 侯賽因更加難以理解了:“可汗,這唐人的將軍對你們可是有恩?”

 以他想來,除非程務挺對後突厥有莫大的恩德,否則後突厥君臣不可能去祭祀。然而,默啜的回答大出他的意料,只聽默啜道:“不是有恩,是有仇,有大仇!死在他手裡的我族子弟不下數十萬之眾,深仇大恨呐!”

 “這這這……”侯賽因結巴了老一陣,方才問出來:“那可汗還要祭奠他?用唐人的話來說,該當把他挫骨揚灰。”

 “哈哈!”不僅默啜笑了,後突厥群臣也跟著笑起來。

 瞧他們臉上的神色,一點也沒有把程務挺對後突厥的殺戮放在心上,侯賽因徹底迷糊了。笑過之後,默啜這才道:“侯賽因兄弟,你有所不知,我們大突厥人佩服的是英雄,不管是我們族裡的英雄,還是敵人的英雄,我們都佩服。程將軍當年率軍與我族大戰,殺死我族人不下數十萬之眾,我們不僅不恨他,反倒佩服他。只有程將軍這樣的大英雄,方才有如此能耐!只可惜,唐朝的皇帝不明,把他給殺了。唐人不愛惜將才,我們大突厥人卻憐憫程將軍蒙受不白之冤,這才為他立廟宇,塑金身!”

 作為敵人,程務挺殺了後突厥數十萬人,默啜他們不僅不恨他,反而為他立廟宇,塑金身,這事著實讓人能以置信。若不是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我也不會信。

 “不明白,不明白!”侯賽因不住搖頭。

 “你不明白,因為你不是我們大突厥人!”默啜也不多加解釋,率領群臣來到大軍前面,掃視一眼他的軍隊,來到高處,大手一揮,突厥大軍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可汗!可汗!”

 四十萬人爆發出的歡呼聲,是何等的雄壯驚人,聲浪直上雲天,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等到平靜下來,默啜這才提高聲音道:“大突厥的勇士們,今年冬天,我們的牛羊給凍死無數!這不要緊,會有人為我們補償!我,默啜這就帶領你們去唐人的地盤抄掠,奪取我們需要的糧食、茶葉、瓷器、絲綢,還有唐人水靈靈的女人!”

 “可汗!可汗!”這些東西都是突厥人的最愛,無不是振奮不已,齊聲高呼。

 默啜接著道:“這一次,我們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我們要拿下受降三城!我們要回到水草豐美的家園,我們祖先居住的河套之地!那裡,才是我們大突厥人真正的家園!大突厥的勇士們,我們回家吧!”

 “回家!回家!”大軍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

 關於河套之地,這裡不得不作說明。“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個套字就是指河套之地。

 河套之地是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的黃河彎曲部分。黃河在這裡先是沿著賀蘭山向北流,由於陰山阻擋向東流,最後沿著呂梁山向南流,形成一個“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之地土地肥美,水草豐茂,是難得的生養之地,匈奴、鮮卑、突厥都曾以此為家園,飼養牲畜,富饒一時。

 同時,河套之地又是連結華夏與大草原的戰略要地,是以歷代王朝花費很大力氣來經營。對華夏來說,河套之地的威脅主要在於兩個方向。一是河套之地的正面是關中平原,秦朝的都城鹹陽,西漢、隋唐的都城長安都在關中平原上。

 河套離關中平原不過七百裡之地,騎兵不過數天時間就可以趕到關中,威脅都城,這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只要稍有戰略頭腦的人都會因此而睡不好覺。

 盤踞這裡的遊牧民族很好的利用了河套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作為跳板威脅華夏。西漢時,匈奴就從河套出發,向關中進軍,曾經一度把西漢皇帝的行宮“甘泉宮”給燒毀了。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甘泉”,當是是天下震動,朝野不寧。

 “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東突厥可汗頡利率領十萬大軍,仍是從河套之地出發,兵臨渭水,威脅京都長城,要不是唐太宗沉著應對,會發生什麽樣的後果,誰也說不清。

 在宋朝以前,關中地區是“天下形勝”,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之一,若關中地區給威脅,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河套之地對華夏的另一個威脅方向就是燕雲之地。燕雲之地是中原腹地的戰略屏障,這裡有我們現在稱之為“華北平原”的糧倉,還有戰略要地“太行山”。燕雲之地若是給威脅,那麽中原腹地也會受警。

 因而,河套之地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只有把河套之地控制住,才能保證關中和燕雲之地的安全。正是從這點考慮,秦始皇在統一國家後,立即投入三十萬大軍攻打河套之地。蒙恬收復河套之地後,關中的正面威脅方才解除。

 讓人遺憾的是,那些貶低秦始皇的讀書人把秦始皇這一英明決策斥得一文不值,罵秦始皇是窮兵黷武。

 正是因為河套之地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漢武帝在衛青收復河套之地後,立即在這裡築城,不僅把河套之地打造成拱衛京都長安的戰略屏障,還在這裡飼養戰馬,積蓄糧草,河套之地成了進攻匈奴的戰略基地。

 要是沒有這些努力,規模空前的“漠北決戰”能不能不成功,誰也說不清。

 河套之地對華夏重要,對遊牧民族同樣重要。一是因為這裡是很好的戰略基地,能對華夏構成巨大的威脅,二是這裡水草肥美,宜於生息。是以,遊牧民族總是不遺余力的想佔有這塊肥美的土地。

 匈奴趁著秦末戰亂之際,重新佔踞河套之地,當時匈奴的戰馬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在這裡飼養的,由此可以看出河套之地對於遊牧民族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河套之地比起苦寒的漠北來說,氣候比較溫暖,遭受雪災的可能性大為降低。一場雪災,往往使得牛羊死傷無數,幾年也恢復不了元氣。今年遭受了這麽大的雪災,突厥人對河套之地更加思念,無不是想回到這塊風水寶地的曾經家園。

 默啜這話說到突厥人的骨子眼裡去了,他們能不驚喜莫名?歡呼聲良久難絕,過了老一陣,這才停歇下來。

 默啜雙手一拍,道:“帶上來!”

 蹄聲如雷,一隊突厥軍隊趕著上萬衣不蔽體的漢人過來。這些漢人是突厥擄獲的邊民,給罰作苦役,早就給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隨時都有可能給風吹倒。

 寒風如刀,吹在他們身上,不由得哆嗦起來。

 把他們的樣子看在眼裡,突厥兵士沒有一點同情心,臉上是譏嘲之色,眼裡是鄙夷之光,好象這些可憐的漢人是豬是狗一般,一點不值得同情。

 默啜只是淡淡的瞄了這些漢人一眼,很是冷漠的道:“勇士們:這些唐人是我們這些年擄獲的。他們,已經沒有用處了,我們不必再象養豬養狗一樣養活他們!我現在帶領你們去唐人的地方,擄掠更多的奴仆,唐人的女人任由你們享用!”

 “可汗!可汗!”遊牧民族的特長在於擄獲和破壞,這話正對他們的脾性,無不是興高采烈。

 “現在,我們就用他們的血來祭旗!”默啜下達了殺戮令。

 一隊突厥軍隊手持大馬士革刀,飛馬馳來,隆隆的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馬蹄濺起的雪花四處飛揚,他們手中的大馬士革刀在日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

 這隊突厥軍隊是默啜的精銳,裝備了大食人的大馬士革刀和鐵甲。隻一會兒功夫,他們就衝入了漢人堆裡,手中的大馬士革刀上下翻飛,劈頭蓋腦的朝手無寸鐵的漢人砍了下去。

 這些漢人本就虛弱無力,災禍當前,使出吃奶的力氣想逃走,可是,又能逃到哪裡去呢?不是給砍死,就是給馬蹄踩死。

 這是一場殺戮,血腥的殺戮!

 沒過多久,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不再響起,所有的漢人都做了刀下亡魂。滿地的屍體,鮮血來不及浸入雪裡,凝結成冰,一塊塊血冰在陽光下格外顯眼。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這幅雪景的底色是紅色,是鮮血染成的紅色!

 突厥軍隊沒少殺戮漢人,當年在五回道上一次性殺戮十萬邊民,一萬人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小意思,人人眼裡泛著紅光,大是興奮,手中的大馬士革刀幻出一朵朵刀花,大聲歡呼:“可汗!可汗!”

 默啜策馬來到這支軍隊中,大聲道:“大突厥的勇士們:你們殺得盡興嗎?”

 “不!”

 “沒盡興,這不要緊!”默啜開始鼓動起來:“唐人的地方有的是人,你們想殺多少就殺多少!用你們手中的彎刀,砍下唐人的頭顱,聆聽他們臨死前的慘叫!”

 “殺光唐人!”四十萬大軍爆發出驚天的吼聲。

 “勇士們,趕緊回家!”默啜大手一揮,突厥大軍就開始出發了,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四十萬大軍開動,那種聲勢非常駭人,驚天的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突厥人覆蓋了數百裡方圓。南下的不僅僅是突厥的軍隊,還有婦孺老幼,這是一場大遷徙。

 遊牧民族的征戰與華夏的征戰大不相同。華夏的征戰除了軍隊,就是運送糧秣的丁壯,婦女老幼是不會跟著去的。

 而遊牧民族正好相反,他們沒有後勤,軍隊一動,後面往往跟著不計其數的婦女老幼,因為他們要逐水草而居。

 匈奴是這樣,突厥還是這樣。戰國時,匈奴單於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準備和趙軍大戰一場,他們身後就跟著二十多萬族人,南下的就有五十多萬人口。

 不過,這五十多萬人口最終活下來的不過幾萬人而已,都給趙武靈王屠戮一空。當時,匈奴不把趙軍放在眼裡,軍隊在前面打仗,那些族人就在不遠的後方觀戰,以為這一仗贏定了。哪裡想得到,經過“胡服騎射”的趙軍驍勇善戰,匈奴大軍根本不是對手,潰敗的匈奴大軍踩踏死的族人不計其數。

 沒有在混亂中給踩踏而死的匈奴人,最後都做了趙軍的刀下鬼,只有為數不多的人逃掉。

 歷史雖然過去一千多年了,突厥人依然保持了這種習慣,李靖夜襲陰山後,唐軍不僅把東突厥的軍隊給滅了,還抓住了不計其數的突厥百姓。經過八十多年和漢人相處,突厥人也學會漢人的一些組織紀律性,默啜的軍隊不再象匈奴人那般宿營時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是住在專用的帳篷裡。

 饒是如此,跟在大軍後面的突厥百姓仍有數十萬之眾。

 幾十萬百姓,加上四十萬軍隊,加起來近百萬之眾,要不把數百裡方圓給覆蓋了都不行。

 說句題外話,中國史書上記載和遊牧民族大戰,遊牧民族一來就是數十萬之眾,好多人以為在誇大,其原因就在於此。

 經過半個月的行軍,默啜大軍離陰山不遠了。默矩飛馬趕來,很是興奮的道:“可汗,快到陰山了。過了陰山,就是唐人的地界了,可汗,您快傳令,要兄弟們加把勁,早點和唐人打上一仗。”

 默矩有勇氣,一說起打仗就手發癢,早就盼著趕到受降城大戰一場。

 “是該傳令了!”默啜點點頭:“默矩,你去傳令,不再前進了,就在這裡安營扎寨。”

 “安營扎寨?”默矩還以為聽錯了,一臉的錯愕。

 “沒錯,是安營。”默啜肯定一句。

 “可汗,這是為何?”默矩想不明白,明明要來和唐朝大戰一場,還沒有到唐朝的邊境就停下來,這太奇怪了。

 “快去!”默啜冷喝一聲,默矩不敢不去傳令。

 命令一傳下,大軍停止前進,安下營寨。突厥百姓在大軍營後五十裡之地支好帳篷,趕著牛羊去放牧。幾百裡范圍內都是人,都是羊群,原本空曠的草原一下子熱鬧起來,牧歌飛揚,飄蕩在草原上空。

 眾將也是不解,得到命令後,忙趕到默啜的王帳。此時的默啜已經解下盔甲,身著便衣,坐在王座上喝著滾燙的馬,很是愜意。

 “可汗,為何停止前進?”眾將齊聲質問起來。

 “前面是陰山!”默啜放下酒碗,抓起一塊羊肉吃起來:“八十年前,就是在陰山,我突厥大軍全軍覆沒。我突厥的所有子民都成了唐人的俘虜,給唐人做牛做馬,任其驅使。”

 630年,李靖夜襲陰山,端了頡利可汗的老巢,頡利可汗給嚇破了膽,倉皇出逃,致使幾十萬大軍沒有人指揮,唐軍抓住戰機,發起猛攻,最終滅了東突厥。

 陰山既是突厥人向往之地,過了陰山就到了他們最想回到的河套之地。可是,一想到頡利可汗當年亡於陰山一事,又不由得心膽生寒。

 眾將倒抽涼氣,只有盯著默啜的份,連話也說不出來了。他們搞不明白默啜這話的意思,還是少說為妙。

 頡利打量他們一眼,接著道:“頡利可汗當年在陰山敗軍覆師, 致使我大突厥滅亡。如今,我大突厥重新崛起,草原稱雄,絕不會再亡於唐人之手!我們不僅要跨過陰山,還要奪回河套之地!”

 右手重重砸在幾案上,發出砰的一聲響。

 “可汗,快下令吧!”眾將一聽這話,不由得為之一振。

 默啜沒有理睬他們,往下說:“我們今年南下比任何一年都要早,按理說,唐人不會有什麽準備,可以攻他一個出其不意。不過,我擔心一點,唐人可能料到我們會提前南下。若真如此的話,我們這一去,不正撞進唐人的圈套麽?你們也知道,唐人善長法術詐力,我們不得不防。”

 自從東突厥滅亡以後,突厥成了唐朝的藩屬,這在很大程度是促使他們學習漢文明,雖然沒有完全漢化,比起當初的突厥漢化程度相當高了,他們對唐人的權謀之術很是忌憚。

 默啜這話很有道理,眾將沉默了。過了一會兒,默矩問道:“可汗,那我們該怎麽辦?”

 “投石問路!”默啜猛的把一塊羊肉塞進嘴裡,眼裡精光四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