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19零 合謀大計
  第一九零章 合謀大計

  眾人均是開心,聚在一起,商議一陣如何安排這批新人的事情,他們的食宿以及培養都是重要的事兒,一一說來,費時也不少,這才商量好。一句話:要讓他們覺得在軍器監比在國子監更有前途!

  只要做到這一點,他們的心也就穩下來,學起來也才快。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事一做好,就樹立起了榜樣,以後擴充軍器監就容易多了。

  事情一商量好,陳晚榮辭別眾人,趕去東宮見李隆基,準備討要出征前李隆基許諾的石墨和膽礬了。這是做玻璃必須要的原料,沒有這兩樣東西,就不能做出能生產玻璃的設備,化工也就不能量化,陳晚榮不得去找李隆基。

  哪裡想得到,一到東宮,剛稟報進去,高力士就迎了出來,遠遠就笑道:“陳將軍,你來得真是時候!太子正要找你呢!”

  李隆基找陳晚榮,肯定是有大事,陳晚榮不由得大是感興趣,問道:“高公公,你可知太子找我何事?”

  “我哪裡知道。你趕緊進去吧,太子在等著你呢。”高力士的口風很緊,即使他知道也不會說,先行透露那是犯忌的事兒。

  陳晚榮也不多問,跟著高力士去了。來到李隆基處理公務的房前,高力士道聲請,陳晚榮謝一聲,一步跨了進去,身後傳來輕微的關門聲。

  一瞧,只見李隆基正半躺半靠在椅子上養神,頗有點疲憊,聽見響聲,睜開眼來。不等陳晚榮施禮道:“過來坐下!”

  陳晚榮知道他是那種極心無二慮的人,在他眼裡只有公務,也不客套,應一聲,過去坐了下來,問道:“太子找臣,不知有何要務?”

  李隆基雖然有些疲倦,卻很輕松,居然開句小玩笑:“怎麽?沒事就不能找你?找你閑聊,不行麽?”

  陳晚榮絕對想不到李隆基這個盡公不顧私的人會說笑,不由得一窒,只聽李隆基接著道:“你從吐蕃歸來

  ,對吐蕃的事情最是熟悉。現在,長安的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吐蕃的天氣冷得更早,撤軍應該早點進行。這事,我雖然心中有數,還是想聽聽你的看法,畢竟你隨軍出征,對那裡的情況最是熟悉。”

  一說起撤軍這事,陳晚榮還真有些想法:“太子,對撤軍這事,想必您胸有成竹了。不過,臣還是要說兩件事,一是將士們的犒賞問題,二是征戰歸來的將士們最是想家,應該妥善處理。”

  至於軍械、給養、傷殘這些事情李隆基抓得很緊,根本就不需要提。

  李隆基點頭道:“如此大勝,朝廷必得犒賞,方才對得起將士們。這事,我已奏請父皇,派沈榷為欽差,前去北地勞軍。”

  沈榷現在是幽州刺史,又是一名臣,由他去再合適不過了,陳晚榮沒有異議。

  李隆基接著道:“至於將士們想家的問題,你還好意思說嗎?炮兵歸來,誰個不想家?你不僅沒有給他們放假,反倒是馬上就擴建炮兵了,哪有你這麽不體恤士卒的?”

  要不是睿宗有密旨,陳晚榮早就給炮兵放大假了,當然,這事不能說,陳象榮另找借口:“太子,臣是想來年大戰,炮兵還有大用,不能松懈了,得趁熱好打鐵,得先把炮兵擴建起來。至於他們放假的事情,臣是想分批進行,這樣既穩定了軍心,也不誤了朝廷大計!”

  李隆基微微點頭道:“將士們想家這事,也只能按照你這辦法來做了,分批給他們放假,讓他們回家去探親。”

  幾萬大軍一齊放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分批是必然。接下來,兩人商討了許多撤軍細節。等到商量完,李隆基問道:“你來找我,有何事?”

  “太子,臣在出征之前就問過太子,太子幫臣找的膽礬和石墨,不知如何了?”陳晚榮也不兜圈子。

  李隆基臉一肅,不緊不慢的問道:“
“你是來討賞的吧?”

  陳晚榮忙否決:“太子,您這可是冤枉臣了。沒有這兩樣,玻璃就做不出來,沒有玻璃,臣就不能做出其他的產品。”

  李隆基臉色一松,道:“你就又有賺大錢的東西了,我沒說錯吧?”

  陳晚榮一本正經的道:“太子,要是在以前,臣是想用玻璃來賺錢,可現在,臣不這麽想了。現在,臣有更大的構想,要讓軍器監舊貌換新顏,做出更多大唐需要的東西。”

  “哦!”李隆基頗有些意外,眼睛一下子睜大了,很感興趣的問道:“說說看,你要做些什麽東西?”

  陳晚榮信心十足的道:“太子,軍器監能做出什麽東西臣也不太清楚,不過,臣知道一點,只要臣的計劃實現,軍器監做出來的東西將會多得多,多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現在軍器監做的東西已經不少了,還能做出更多,李隆基還真不相信,翻著眼睛問道:“沒吹牛?”

  陳晚榮毫不示弱,反問一句:“太子,您說臣是那種吹牛的人麽?”

  對陳晚榮的品德李隆基是信得過的,不由得一愣,笑容出現在臉上,點頭道:“說說,你有什麽設想。”身子向陳晚榮傾了傾,眼睛也明亮多了。

  陳晚榮的計劃很宏大,要是能得到李隆基這位未來的明君支持,那麽問題就好辦多了,不由得精神大振,聲音也提高了許多:“太子,臣是這樣想的。一是把軍器監原有的技藝再更上一層樓,使之更加適用。二是發展一些於國計民生有重要影響的技藝。”

  李隆基擺手,阻止陳晚榮說下去,剖析道:“讓軍器監的技藝更加精湛適用,那是應該的。第二點能說得具體些麽?”

  唐朝沒有,而陳晚榮又熟知的科技實在是太多了,隨便說幾點都足以引起李隆基的興趣,陳晚榮略一整理思路,道:“太子,臣是想在大唐把化工推廣開來。有了化工,大唐就會更加強大,火炮的威力就會更大。”

  李隆基微微點頭,意示讚許。

  陳晚榮接著道:“第二樣就是臣想在大唐做醫藥,只要有了好的藥物,老百姓就會少受很多苦處。”

  “真能做出良藥?”李隆基很是吃驚的問道。

  古代的怪病很多,良醫束手的事情時有發生,若真能做出新藥,那是功德無量,影響極為深遠的事情,李隆基目光深遠之人,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出其重要性。

  在古人眼裡,治愈率達到百分之八十稱為良醫。如此之低的治愈率,要是在現代,肯定是給人罵得狗血淋頭,牢底都會坐穿。

  造成這種情況一是醫學不發達,對病理的研究幾乎沒有。二是,藥物奇缺,尤其是對症之藥更是難找。即使有,那些良醫也是做為“秘方”高擱之,不會輕易示人。

  陳晚榮真要做出好的藥物,那影響不是筆墨說得清的,用光所有的讚譽之詞都不為過。陳晚榮信心十足的道:“太子請放心,臣敢保證,一定能做出來。最不濟,治寒熱重症的藥物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讓人不敢升起任何懷疑的念頭,李隆基的眼睛瞪得老大,陳晚榮自從認識李隆基以來,就沒見他如此吃驚過。愣怔了老一陣,李隆基這才結結巴巴的道:“真能造出治寒熱重症的藥物?”

  寒熱重症是什麽病?虐疾是也!俗稱打擺子。這是流傳了數千年的傳染病,大爆發時,死人無數,給虐疾奪去性命的人數以千萬計,是中國歷史上最讓人頭疼的傳染病之一,無數的良醫為之束手。

  在古人眼裡,得了寒熱重症那是不治之症,非死不可。陳晚榮聲稱可以做出醫治虐疾的藥物,盡管李隆基心理素質極佳,仍是吃驚不已。

  這事,陳晚榮敢打保票,只是重重的點了一下頭,什麽話也沒有說。

  早期
治虐疾的藥物是用金雞納霜,後來發現金雞納霜不能醫治惡性虐疾。惡性虐疾的醫治,那是因為中國人的努力,發現青蒿素能治惡性虐疾,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首創,陳晚榮能不知道這事麽?

  只要有了乙醚,要提煉出青蒿素就不難了。乙醚,陳晚榮現在就能做,不過,因為沒有設備的原因,只能手工少量做,於唐朝沒有多大的助益。現在,陳晚榮改變了想法,他現在掌握了軍器監,軍器監就可以按照他的想法來運作,就可以造出大量的化工設備,到那時,乙醚能少麽?有了乙醚,陳晚榮再來提煉青蒿素,就不是問題了。

  中國之所以能在治療惡性虐疾方面走在世界前面,那是因為越戰關系。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打越南,中國進行大規模援助,不僅給了武器糧食,還派了二十萬軍隊換上越南軍隊的服裝和美國打。

  越南是熱帶叢林,氣候炎熱,很多人得了惡性虐疾,金雞納霜(奎寧)治不了,中國只能重新研究新的藥物。一連幾年都沒有進展,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研究人員從苦蒿裡發現了青蒿素,經過試驗之後,發現對惡性虐疾特別有效。

  唐朝少苦蒿麽?不少!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差的就是提煉出來的手段。只要有了軍器監幫忙,陳晚榮絕對能夠提煉出青蒿素。

  有了青蒿素,虐疾還是不治之症麽?

  得到陳晚榮的再次肯定,李隆基的興致陡增,大是興奮:“陳晚榮,你為朝廷做了這麽多事,最讓我開心的就是這件事。你一定要把治寒熱重症的藥物做出來!有了這藥,寒熱重症就不會奪去無數人的性命,這是傳之千秋萬代的大事!一定,一定要做好!”

  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可是很少見到,陳晚榮大受鼓舞:“請太子放心,臣一定做好!”

  李隆基右手在桌子上不住拍動:“你需要什麽原料,盡管說,我一定幫你辦好。對了,你要做藥物,需要幫手,我派幾個太醫給你,要他們襄助你。”

  用化學方法做出來的藥物與太醫們熟知的藥材治病全然不同,要是他們攪進來,陳晚榮別想做這事了,笑道:“太子好意,臣心領了。這事,有司馬道長幫忙,應該是夠了。”

  “誰?司馬道長?”李隆基又一次吃驚了。

  陳晚榮點頭肯定:“是呀,太子!道長已經答應臣,到軍器監做事,打理做藥物這事。”

  “站起來!”李隆基沒來由的喝一聲。

  陳晚榮給他弄得迷糊了,愕然問道:“太子,你這是做什麽?”

  李隆基並不回答,圍著陳晚榮轉了幾圈,很是想不明白:“你這人是怎麽了?居然連司馬道長都答應跟著你一起去軍器監做事。你可知道?父皇用高位,用殊禮留他,他都不應。我也想招他到東宮來供奉,他也不答應。你說,你給了道長什麽好處?”

  司馬承禎望重天下,想延攬的人何其多矣,上至皇帝,下至王侯,多不勝數,他沒有同意,卻給陳晚榮弄到軍器監去了,誰會不驚奇?

  陳晚榮明白過來,笑著解釋道:“太子,這也沒什麽好懷疑的。臣說了,要是道長答應做這件事,臣就教他更多的化工知識,他的煉丹術就會大放異彩,道長就同意了。”

  “道長一生恬淡無為,就好煉丹,你倒是會做人,投其所好!”李隆基忍不住笑了。

  陳晚榮一本正經的道:“太子,煉丹術做好了,會造福無數人,會做出不計其數的良藥。”

  李隆基對煉丹術深有了解,知道這話不假,點頭讚許一句:“既然如此,你就和道長好好合計,一定要多做些治病救人的藥物。”

  趁著他高興,趕緊撈好處吧!陳晚榮知道時機來了,眉頭一皺,有些為難的道:“太子,這是臣所想,只是這人手不太夠。臣今兒去國子監不過挑選了一百一二十人,這遠
遠不夠。”

  “一百多人?你還不滿足?我還以為你只能挑高瘋子一人呢。”李隆基先是一通數落,接著就是:“縣館的人,一個月後給你。至於民間的童子,這要來年去了。”

  唐朝地域遼闊,縣館很多,光是這行文就需要很多時間,一個月時間是必須的。能把時間明確下來,陳晚榮大是寬慰,此番來東宮沒有白費,值了!

  有了李隆基這話,軍器監擴大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鐵定了!

  接下來,兩人討論了諸多細節。李隆基問得很詳細,陳晚榮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中有不少現代科技知識,經過陳晚榮用適當的話語表達出來,讓李隆基聽得如癡如醉。

  李隆基的想象力極其豐富,在聽了陳晚榮一通解說之後,李隆基突發奇想,問道:“陳晚榮,依你的說法,軍器監在方方面面都會有所突破,在莊稼上有沒有新的構想?莊稼可是國之根本,要是糧食更多了,老百姓吃得飽了,這天下也就更加太平了!”

  他不提也就算了,陳晚榮差點把做肥料一事給忘了,經他一說馬上想起來,很是興奮的道為:“太子,這還用說麽,當然可以啊!太子,您是知道的,要種莊稼就得要肥料,臣知道做肥料的方法。”

  李隆基打斷陳晚榮的話頭:“是多養豬,還是多養牛?”

  陳晚榮在給李隆基解釋道:“太子,臣這法子不是農家肥。臣知道,有些礦石,也有利於種莊稼,不過,這需要經過處理。太子,您先別急,聽臣細說。”

  李隆基原本要打斷陳晚榮說話,聽了這話,只有忍住的份。

  陳晚榮先是舉個例子:“太子是知道的,炮彈要用硝石。硝石不也是石頭麽?經過處理,就有如此妙用。同樣的道理,這肥份用的礦石,經過處理之後,也就變了,可以用來種莊稼。”

  在古人眼裡,種莊稼的肥份要麽是腐爛的植物,要麽就是動物分泌物,用礦石來種莊稼,那是異想天開。李隆基原本想斥責陳晚榮妄誕,聽了這話,不由得大是讚同。硝石不為人看重的東西,經過陳晚榮處理之後,就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以用於戰爭。那麽,用礦石來種莊稼,難道真不可能麽?

  細細一想,並非沒有可能,李隆基也不斥責陳晚榮。想了想,道:“這又是一件關系蒼生的大事,你一定要做好。我看,你今天從國子監挑走了一百多人,肯定不夠你用,我決定,再從國子監給你兩百人。”

  人越多越好,陳晚榮也想要,不過,卻有顧慮:“太子,這事好是好,不過,他們不願意來,強趕著鴨子上架,留得住人,留不住人呀!”

  李隆基衝陳晚榮調皮的眨巴一下眼睛,點頭道:“這有何難?常言道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給他們升三級,難道他們不願意來?”

  兩級就讓很多人削尖了腦袋往軍器監裡擠,爵位升三級,那還用說麽?除了少數鐵了心要做官,想發財的人以外,估計會蜂湧而去。

  “太子英明!”陳晚榮大喜過望。

  這事一說定,李隆基馬上就找來徐堅,和陳晚榮商量,等到商量完,陳晚榮這才歡天喜地的離開東宮。

  陳晚榮來到唐朝,就今天的收獲最是出乎意料,有了這些人,這基礎就打下了。更重要的是,這是李隆基定下的,他登基以後,對這事肯定會倍加支持,那麽科技大時代已經呼之欲出了。

  陳晚榮是一路笑回去的,他所過之處,必是一長串的“呵呵”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