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化工大唐》第4卷 帝國碰撞 第23章 科技大學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十三章 科技大學

 陳晚榮原本是想逐步鋪開,沒成想,李隆基一到來,這事就變了,變成放開手腳大乾。五百國子監生員和兩千縣館生員,這可是大手筆,比起軍器監現有的生員還要多,陳晚榮他們能不高興得蹦起來?

 李隆基接著往下說道:“你們先別忙著謝,這些事件件重要,要是做不好,朕把醜話說在前頭,你們人人逃不了懲處。”

 陳晚榮想也沒有想,接過話頭道:“皇上,您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好了,包證不會出問題。皇上,您說,臣什麽時間說過大話?”

 “以前沒有,以後難說!”李隆基才不會順著陳晚榮的話說下去,逗得眾人大笑。

 等到眾人笑過,李隆基接著道:“你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得分個輕重緩急,朕就給你們分分。這些東西都要使用硫酸,硫酸最重要,這事就不用說了。做出硫酸之後,首先得把治寒熱重症的藥造出來,這可是幾千年的頑疾,隨時都有可能成災,不得不放在首位。”

 瘟疫號稱“史家筆下的漏網之魚”,歷代史家注重的是軍國大事,對於瘟疫往往是用最簡略的幾筆帶過,有些根本就不提。是以,我們現在無法探究瘟疫的規模、范圍、死亡人數、應對辦法。

 即使如此,也有一鱗半爪透露出信息,瘟疫奪去過無數人的性命,寒熱重症就是其中一種很厲害的疾病。明朝時,江南虐疾成災,奪去近百萬人的性命。

 寒熱重症,也就是虐疾,每到天氣轉熱時節,或多或少就會流行,有時會成災,這藥物的確是最急需的。

 對李隆基這說法,眾人沒有異議,齊聲道:“皇上聖明!”

 李隆基補充一句道:“朕也要下旨給全國,要地方官員先行收集臭蒿,只等著你們做出硫酸。”

 雖說要栽種臭蒿,只是,那也有一個過程,還是先收集起來才是。如此處置,讓人無話可說,陳晚榮他們從心裡佩服李隆基,又是一通頌揚之詞。

 “哦!”李隆基在額頭上一拍,仿佛想起了什麽,問道:“陳晚榮,你能造肥份,能不能醫治莊稼的病蟲害?”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以農業立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李隆基深知農業的重要性,無時無刻不在念叨著。

 他問出的又是一個困擾了無數人的問題,莊稼的病蟲害讓古人束手無策,葉天衡他們恍然,不由自主的看著陳晚榮。

 陳晚榮點頭:“皇上請放心,只要硫酸造出來了,就可以做一種防治莊稼病蟲害的藥物。”

 “晚榮,真有這種好事?”陳老實是泥腿子出身,一聽這話就忍不住了。

 陳晚榮非常肯定:“那是當然。要配這種藥,我們現在就能配,一斤膽礬和一斤石灰,與一百斤水混在一起,噴灑在莊稼的葉子上,就可以防治病蟲害。”

 “膽礬?”李隆基的眼睛一下子就睜大了,不無怪責的道:“陳晚榮,膽礬有如此此妙用,你居然敢用來做玻璃,你好大的膽子?玻璃再重要,能大得過種莊稼?”

 頗有點問罪之意。農業對於唐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葉天衡他們心裡都有些埋怨陳晚榮不知輕重。

 陳晚榮不慌不忙的道:“皇上,這您就有所不知了。臣之所以把膽礬用來做玻璃,而不是用來種莊稼,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收集的膽礬數量有限,要想大規模使用,是不可能的。再者,沒有臣需要的工具,也就不可能有這些產品,防治病蟲害從何說起?”

 想想也是這理,李隆基不由得釋然,擰起的眉頭松開了,問道:“真有效麽?”

 陳晚榮說的配方是最簡單,效果也不錯的農藥,叫波爾多液,早就在農業上使用,當然有效了。陳晚榮完全可以拍胸脯保證:“皇上請放心,包證有奇效。”

 話音一落,李隆基眼睛放光,不住搓手。他還沒有說話,葉天衡他們就相互議論起來了:“原來還有這種好東西,我們居然不清楚。陳將軍,你又藏私了吧?要不是皇上說起,你也不會說出來,真是的。”

 如此埋怨陳晚榮之事還沒有過,更別說還是當著李隆基的面,實在是這事太重要了。真要有這樣的農藥,莊稼就少受病蟲害,增收的糧食不知道有多少,有多重要就不必再說了。

 陳晚榮笑道:“不是我不說,是我沒有想起來。”

 李隆基指著陳晚榮道:“陳晚榮,如此重要的事情你要是再忘了,休怪朕對你不客氣。你知道這事對朝廷有多重要麽?不管你要做什麽,首先得填飽肚子。不能整個肚兒圓,一切都是枉談。這事太重要了!對了,光靠從田地裡撿,膽礬太少了,你有辦法做出更多的膽礬?”

 在座之人都知道農業的重要性,目光一下子集中在陳晚榮身上,靜等他的回答。沒有人說話,唯聞呼吸之聲。

 陳晚榮一笑:“皇上,這有何難呢?”

 一向穩重的李隆基一下子變得心急了,忙問道:“這要怎麽做?需要什麽材料?有困辦難你盡管說,朕一定幫你解決!”

 李隆基穩重若山的人物,要他發急很難,很難。陳晚榮就沒見到他如此急切過,不由得大是驚奇,略一沉吟道:“皇上,其他的難處也沒有,就是需要大量的銅,不知道朝廷能不能給?”

 銅在古代屬於戰略資源,用來鑄錢的。唐朝的開元通寶(應該叫開通元寶)就是用銅鑄造的,銅的需要量很大。有時,因為銅貴而錢賤,不良之人就把錢熔了去賣銀子,從中牟取暴利。

 銅關系到唐朝的經濟穩定性問題,把銅用來製造硫酸銅,這得李隆基首肯才行。

 此事關系重大,李隆基不由得發愣:“真要用銅?沒有其他的辦法?”

 陳晚榮非常肯定的點頭:“是呀,皇上!”

 李隆基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擰著眉頭思索起來道:“銅於朝廷非常重要,此事,朕一時難以決斷,得容臣多想幾日。”一拍額頭,忽然笑了:“朕真是瞎操心了,銅是由軍器監冶煉的,不夠用,找軍器監呀!陳晚榮,這事朕允了,銅的問題,你自個解決。”

 他還真會撂挑子,陳晚榮直發愣,只聽李隆基接著道:“肥份和膽礬就放在第二位,一定要盡快做出來。等你們做出來了,先在關中試用。然後推廣開去,幽州、中原、巴蜀、江南、江漢和嶺南都要用。至於純鹼一事,就先緩緩吧,先把糧食解決了再說。”

 關中,幽州,中原,巴蜀,江南,江漢,嶺南都是中國的幾大糧倉。關中就是“八百裡秦川”,正是憑借關中平原的沃土,秦國崛起,最終統一了中國。再加上長安就在關中,關中平原的重要性就不必說了,自然是要放在首位。

 長安的交通之所以那麽發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從各地調糧前往長安。一旦出現漕運不暢,關中就會出大問題,朝野震動是必然之事。先在關中試用,若是關中能夠支撐長安的糧食需求,漕運的壓力就會減少。

 李隆基的眼光放得很深遠,就是八字沒有一撇,黃瓜還沒有起蒂,太超前了。

 他說得輕巧,陳晚榮聽得一愣一愣的。關中八百裡秦川;幽州就是現在的華北平原,是唐朝在北方最重要的戰略屏障;天府之國的巴蜀;富饒的江南水鄉;江漢平原;嶺南的“珠江三角洲”,還有中原腹地,哪一個都是中國著名的糧倉。

 這裡的良田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只能說很多很多。相應的,對磷肥和農業的需求量也很多,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也不為過。要滿足這些糧倉的需要,就需要至少十年的努力,十年也未必能實現,純鹼還能排得上?

 把陳晚榮那副發愣的模樣看在眼裡,李隆基問道:“怎麽了?有問題?”

 陳晚榮這才驚醒過來,道:“皇上,不是有問題,是有大問題!皇上,您可知道,光是這兩樣就需要多少硫酸麽?不是幾萬斤,不是數十萬斤,也不是百萬千萬斤,是要億兆之多呀!臣,怎麽做得了這麽多?”

 “做不了,也得做到!做到了,封你國公!做不好,進天牢去吧!”李隆基非常輕松:“陳晚榮,不論你立多大的戰功,朕都不封你爵位,只有你把這些事做好了,朕才為封你爵位。朕就是要人看看,在大唐,除了軍功政才,象你這樣的人,也能得爵位!”

 得不得爵,陳晚榮不在乎,隻想著做事。

 “朕所說的,都是大唐的糧倉,關系國運。”李隆基接著道:“你要是做好了,比你滅十個吐蕃更有意義,封你國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也不敢說什麽!這困難是很大,這樣吧,先把軍器監擴大十倍,然後再視情況擴大。”

 “擴大十倍?”葉天衡他們的眼珠子差點掉在地上,驚訝之極的盯著李隆基。

 軍器監現在的規模已經不小了,再擴大十倍,那得多少人?佔多大的地方?想想就讓人頭暈,葉天衡他們不吃驚都不行。

 李隆基眉頭一皺道:“最需要的就是人手,朕目前只能給你這麽多人,以後再想辦法。”

 陳晚榮眼珠一轉,忙道:“皇上,臣倒是有一個辦法。”

 “哦,說來聽聽。”陳晚榮非常興奮的道:“皇上,您是知道的,光是這幾大糧倉,就夠軍器監忙上十年了,這需要的人手很多,我們得從現在就培養起來。臣是想,請皇上給臣撥一塊地,修建校舍,設課堂,把大唐那些聰慧童子集中起來,從小進行教授。”

 李隆基思索道:“這的確是個長遠之策。光靠從國子監和縣館調人,也不是長遠辦法。可行,朕準了!這人很多,不能放到國子監去了。得另外找個地方,修校舍。這是學習技藝,叫什麽名字好呢?”

 “科技大學!”陳晚榮是脫口而出。

 李隆基點評道:“這是學習技藝的,叫科技也不錯。大學,是不是有礙聖人之言?”儒家的經典裡面就有“大學”之說。

 陳晚榮另有解釋道:“皇上,借用聖人之言,不正好彰顯大唐重視技藝之學麽?”

 自從陳晚榮打理軍器監後,軍器監的變化非常大,李隆基看在眼裡。現在,陳晚榮又描繪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藍圖,前景更加美妙,李隆基這個具有上皇之資的明君哪會不去實現。想了想,道:“既如此,就這樣吧。等到建好了,朕親筆禦題。”

 有了李隆基的題字,那麽這所科技大學就可以長久開辦下去了。陳晚榮掌管這所大學,就可以按照現代大學的標準進行分科,系統的傳授科技知識。

 在唐朝開辦一所大學,讓現代科技理論在唐朝扎下根,是陳晚榮做夢都想的事情,只是沒有機會。現在,終於實現,陳晚榮是喜慰難言。

 當然,陳晚榮的機會把握得好,要不是李隆基想解決糧食問題,什麽時間才能辦成,陳晚榮還真說不清楚。

 李隆基的興致不減:“做膽礬的法子你還沒有說,來來來,說給大家夥聽聽。”

 葉天衡他們沉浸在軍器監擴大的喜悅中,就沒有想到這事。一聽這話,不由得齊聲讚同:“快說,快說。”

 陳晚榮道:“皇上,這事其實不難。就是把銅焙燒得發黑,再和硫酸反應就成。”

 “就這麽簡單?”李隆基很是意外。膽礬只能從自然界獲取,以他想來,靠人工製造,肯定很複雜,沒成想就一句話的問題,太意外了。

 不僅李隆基意外,就是葉天衡他們也是難以置信。玉真公主眼睛瞪得老大:“你不會是藏私了?”

 陳晚榮非常堅決的搖頭道:“絕對沒有。”

 用銅製造硫酸銅的方法很多,最適合唐朝的方法就這麽一種。先把銅進行焙燒,使其發黑,就是通過加熱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再和硫酸反應,就生了硫酸銅。

 陳晚榮說的絕對是真話,眾人不得不信。李隆基笑道:“這記錄上面要補充上去。這記錄可以刊印出來,分發給大家。記住,要保密。”

 這是必然之事,陳晚榮他們領旨。

 李隆基今天的心情本就不錯,再聽了這麽多好事,心情好到無以複加的程度:“陳晚榮,朕到你這裡來,你不會說不管一頓飯吧?快上酒菜,我們好好喝上幾杯!”

 這個新年雖然沒有歇成,不過,好事不斷 ,喜訊一個接一個,葉天衡他們格外高興,也覺得該好好喝上幾杯,齊聲讚同。

 陳晚榮吩咐下去,沒多久,酒席就擺上了。大家的心情都不錯,席間談笑生風,杯來盞去,其樂融融,直到興盡方散。

 年假一過,陳晚榮就趕去軍器監。一見面,大家略一互致問候,然後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陳晚榮把葉天衡、寇義兵他們叫到一起,商議開辦大學和軍器監擴大的事情。

 開辦大學這事,軍器監對那些生員進行培訓積累了一些經驗,正好用得上。不過,這次來的人大多是童子,年齡小,得培養好幾年,這課程就得變了,得從基礎抓起。

 陳晚榮以現代教育為藍本,進行一些調整,要讓這些童子具有不錯的文字功底,當然不能隻教詩書。要讓他們具有數學功底,這事好辦,僧一行就是數學大家,有他在,不是問題。

 文字功底和數學是基礎,寫寫算算是好的科技人才必須具備的本領,眾人也沒有異議。

 健康的身子是必備條件,陳晚榮建議對童子進行一些基本的身子煆煉,這事沒人反對。葉天衡就是身子好,這麽大的年歲了還能在軍器監忙碌,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事壓給司馬承禎師徒了。

 美術可以陶治情操,人都有個累的時候,累了搞點藝術,可以放松。這事,就交給吳道子了。

 眾人正討論間,姚崇來了。略一寒暄,姚崇直道來意:“我奉皇上旨意前來和各位商議軍器監擴大一事。在說正事之前,姚崇是忍不住了,要想說兩句。你們軍器監現在做的事情關乎國運,關乎華夏的未來,你們得多盡心力,姚崇這裡謝過了!”

 “姚相言重了,這是我們該做的。”陳晚榮他們忙謙遜。

 姚崇把一幅地圖展開,陳晚榮一瞧,地圖上用朱砂勾勒過,瞧筆跡應是出自李隆基之手。姚崇指著地圖道:“這是皇上親筆禦批,這裡有二十裡之地都劃給軍器監了。”

 “二十裡?不是說十倍麽?這不成了二十倍?”葉天衡太驚訝了。

 姚崇接著道:“皇上說了,現在的軍器監先擴大十倍,余下的,以後再擴大。這裡靠近龍武軍大營,軍器監以後的安全就交給龍武軍了。一旦有事,龍武軍可以就近增援。”

 軍器監有很多秘密,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守衛,這事壓給龍武軍再好也沒有了。

 姚崇指著地圖道:“青龍坊和敦化坊之間有一塊空地,差不多有一坊大小,就撥給你們做校舍。這裡靠近曲江,風景不錯,既可以學習,又能賞景,宜於做校舍。”

 “一坊大小,這不是和國子監一樣大麽?”劉懷德直縮嘴皮。

 “皇上說了,要辦就得把眼光放長遠。現在可能是大了些,等到全面鋪開以後,說不定還不夠用。”姚崇轉述李隆基的話:“現在要解決的是幾大糧倉,等到以後,還要推廣開去,整個大唐都要使用,一坊之地肯定不夠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