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化工大唐》第4卷 帝國碰撞 第44章 1勝1敗
第四十四章 一勝一敗

 昊曦初上,建春門一如既往的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一天之際在於晨,早晨有著清新的空氣,美好的心境,還有對一天的憧憬,人們進出格外快活,仿佛有著使不完的精力似的。

 “北地大捷!活捉默啜!”一個兵士騎著快馬,疾馳而來。

 “北地大捷!活捉默啜!”進出的百姓先是一愣,繼而就是驚喜不已,齊聲歡呼:“大唐萬歲!大唐萬歲!”

 接下來的事就是和以往接到捷報時一樣,出行的不再出行,趕緊回家去慶祝,燃放爆竹,把這一天大的好消息告知親朋好友。

 不一會兒功夫,建春門就響起驚天的爆竹聲,還有人們興奮的吼聲:“北地大捷!活捉默啜!”

 不需要守門兵士吩咐,人們都知道該怎麽辦,忙著閃避,為報捷的兵士讓開一條道。

 這個兵士打馬從建春門下飛馳而去,他的身後傳來一片歡呼聲。兵士在大街上疾馳,老百姓早就給他讓出道路了,任由他飛馳,很順利的來到大明宮。

 守衛大明宮的兵士二話不說,直接讓路。只是派出幾個兵士跟著他進去而已。

 且說今天的早朝,李隆基仍是按照以往的規矩,早早來上朝,接受群臣的朝賀。朝賀剛畢,殿前兵士就進來稟報:“啟奏皇上,北地大捷,捷報已到殿前!”

 “北地大捷了?默啜呢?有沒有抓住?”不等李隆基說話,群臣興奮得忘乎所以,忍不住詢問起來。

 李隆基聲音提高道:“叫他進來。”

 群臣這才記起有些失儀,忙閉口不言,扭頭望著宣政殿門口,迫切盼望快點把報捷的兵士帶進來。

 報捷的兵士給帶了進來,李隆基一瞧,只見他風塵仆仆,身上全是汗水和泥土,一臉的疲憊,眼裡全是血絲,不住喘粗氣,不由得心生憐憫,道:“來啊,給他一杯熱水喝!”

 高力士應一聲,忙端著一杯水快步過去,遞在兵士手裡。兵士也不客氣,抓在手裡,三兩口就喝光了,這才舒服的吐出一口氣道:“謝皇上隆恩!皇上,北地大捷,小的奉命前來報捷!”

 “默啜有沒有抓住?”有大臣心急,問起來了。

 “默啜已被活捉!”兵士如實回答。

 “太好了!太好了!”群臣興奮得直跺腳。即使把後突厥的軍隊全殲了,要是沒有抓住默啜,那也不完美。要知道李靖當年滅東突厥,是把頡利可汗給活捉了的,這次好歹也要抓住默啜才算完成任務。

 “你下去歇著!”李隆基也是高興,右手一揮,兵士退出殿去。

 高力士接過戰報,打開,放在李隆基的禦案上。李隆基掃視一遍,環視群臣一眼道:“陰山一戰,炮兵轟炸了一天一夜,炸死突厥人無數,整個山塬都給染成了紅色。突厥人因而破膽,失去了鬥志,炮火一停,就衝下山塬投降。消滅突厥數十萬口眾,大唐未損一兵一卒,這是個奇跡!”

 “未損一兵一卒?”群臣還以為耳朵有問題,聽錯了,個個一臉的不信之色。

 李隆基也有些迷瞪,拍拍額頭道:“當日,陳晚榮就說炮兵能夠進行正面對抗,朕還有些將信將疑,本擬這一仗好好檢驗他說的是不是真的,沒成想,不僅是真的,還如此了得!數十萬口眾經不起一天一夜的轟炸,居然沒有了鬥志!”

 火炮是很厲害,不過,單純依靠火炮是不可能發揮出如此威力。轟炸一天之後,突厥人就失去了抵抗的信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受降城下一戰,突厥人傷亡慘重,讓他們的士氣低落。突厥人本來就畏懼唐軍,再給火炮轟炸一天一夜,死傷枕藉,僅余的一點鬥志蕩然無存。

 “皇上聖明!啟用陳晚榮,實是聖明之舉!”群臣馬上頌揚起來。

 李隆基只是點點頭,眉頭皺在一起,又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章,一陣打量,又納入懷裡,道:“姚崇,宋璟留下,你們都下去吧。”

 “皇上,北地大捷,朝廷應該慶賀一番!”有大臣喜滋滋的建議。

 “是呀,皇上!自從突厥反叛以來,北地不寧三十余年。突厥人滋擾邊關,殺戮無數,朝廷曾數次發兵進剿都不可得,如今一戰而定勝負,活捉默啜,北地從此康寧,實是不世奇功,不可不賀!”立即有大臣附和,還說出一大賀理由。

 這話說到群臣心裡去了,不過,李隆基卻不以為然,眉頭一軒道:“這有什麽值得慶賀的?是意料之中的事!今天不滅突厥,他日也要滅!都去公乾,不要再提!”

 李隆基不是睿宗,他有他自己的行事方式。睿宗原本是想做個守成之君,意外的發現他會成為大有為之君,每一個勝仗都是一份喜悅,讓他高興,不得不鬧鬧。李隆基雄材偉略,決心做明君聖主,再多的功業對他來說都不夠,北地大捷固然讓人高興,不過還沒有到讓他大舉慶賀的程度。

 越是能建功立業的人,越是不會因為勝利而慶賀!越是不能建功立業的人,越是看重勝利,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勝利都會高興慶賀一番。

 李隆基屬於前者!

 群臣雖是不願,也隻得領旨,退了出去。

 李隆基衝姚宋二人一招手道:“你們到前面來。”

 二人應一聲,走了上來,高力士搬來椅子,二人謝一聲,坐了下來。李隆基還沒有說話,宮外傳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大唐萬歲!皇上萬歲!”

 “皇上,您聽!”高力士忙提醒一句。

 李隆基聽了聽,微微一笑,道:“百姓要慶賀,他們就慶賀吧。高力士,你去給長安府傳旨,要他們多加注意,加強警戒,嚴防出事!”

 高力士應一聲,快步而去。姚宋二人忙頌揚道:“皇上聖明!”

 在如此歡慶時節,李隆基能想到這點,的確是難能可貴了,他們這是真心頌揚。

 李隆基搖搖手道:“把你們留下來,是要商議一些事情。張守珪送來的,不僅僅是捷報,還有很多事情,你們先看看。”把捷報遞給姚崇。

 姚崇看過,又遞給宋璟。

 等到兩人看完,李隆基問道:“你們以為如何?”

 姚宋二人對視一眼,姚崇率先道:“皇上,臣以為張大帥要求把安北都護府遷到原址上一事可行。自從突厥反叛以後,安北都護府一度數遷,現在北地平定,是到了該遷回去的時候了。”

 宋璟點頭道:“皇上,臣也讚同此議。張大帥建議朝廷在漠北駐軍一事,臣以為可以循太宗皇上時的舊例,在北地駐少量的軍隊即可。”

 李隆基發話了:“還有一點,你們以為怎樣?張守珪建議去漠北的軍隊,他們的薪俸應當翻倍。上面有一句話‘駐守三年所得,應該能花十年,你們以為張守珪能說出這樣的話?”

 他們絕對想不到李隆基會問這樣的問題,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只聽李隆基接著道:“要是朕沒有料錯的話,張守珪打仗是把好手,不過,說到這些花花腸子他還沒有,這應該是陳晚榮的主意。”

 對張守珪,姚宋二人還是了解的,打仗是一把好手,玩這種手段非他之長,不由得大是讚同:“皇上聖明!”

 姚崇遲疑著道:“北地苦寒之地,駐守那裡的軍隊,他們的薪俸本來就很高,要是再翻倍的話,有些匪夷所思了。”

 “姚相之言甚是,不過,有一句話說得也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朝廷真要如此做的話,臣想兵士會踴躍。畢竟,漠北相當苦,不比內地,要是沒有重賞,軍心難以維持。”宋璟思索著道。

 李隆基笑道:“北地苦寒,自古以來為兵士所厭,若無重賞,不可能維持軍心士氣,陳晚榮這一說法朕以為可行。還有一點,陳晚榮說駐守漠北的軍隊不應該過多,時間也不能太長,朕也以為可行。從秦漢以來,北地的駐軍叫苦連天,有重賞、縮短時間,應該能減輕這種痛苦。”

 說得沒錯,這的確是陳晚榮的想法。自從來到北地,陳晚榮對北地防務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知道從秦漢以來,北地守軍很不願意呆在這裡,因為這裡實在是太苦寒了。提高薪俸和縮短駐守時間,會起到一定作用。

 姚宋二人精通政務,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臣無話可說。”

 “兵士的薪俸提高了,對國庫是一個負擔,不過,以大唐的國力,還承擔得起!”李隆基很有信心,接著道:“他們說挾勝利之威,派軍北上,遣使於草原諸部,朕以為很有必要,此點不必再論。至於處置默啜一事,你們有何看法?”

 姚崇並沒有馬上回答,想了想,這才道:“他們要求在五回道上處置默啜,臣以為是不是再斟酌一下。默啜雙手是沾滿了邊關百姓的鮮血,不過,他畢竟是給活捉了,朝廷還沒有殺過被俘的可汗。”

 宋璟同樣有些擔心道:“默啜雖然惡行累累,殺他雖無不可,可是,這影響卻很大。當年,伏念被殺,這才使得突厥人有了戰心,方才立國,大唐應該吸取這一教訓。再說了,頡利可汗迫使高祖皇上稱臣,還有便橋訂盟之恥,可以說是大唐的生死之敵,太宗皇上都沒有殺他,要是殺了默啜,是否會激起事端?”

 李隆基點頭道:“你們的擔心正是朕所顧慮的。朕還沒有拿定主意,這才要你們一道來商議。不過,反過來一想,陳晚榮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默啜不是伏念,也不是頡利,他和這兩人沒法比。

 “伏念之死的確是大唐的錯失。裴行儉已經承諾饒他一命,他方才投降。得到裴行儉的承諾之後,伏念還抓了最早起兵反叛的傅溫,對大唐有功。裴炎忌功,伏念才給殺掉,這是朝廷的失誤,沒什麽好諱言的。

 “再說頡利,他當時是突厥的可汗,和大唐分庭抗禮,雖然他有逼迫高祖稱臣、兵犯關中的罪責,還是一敵國首領。突厥雖亡,仍是可以不死,大唐應該待他以殊禮。

 “默啜就不同,在他之前,突厥降服五十年,是大唐的臣子。突厥反叛,那是罪在不赦,再有五回道上的殺戮一事,默啜該殺!你們以為呢?”

 “皇上聖明!臣等無話可說!”姚宋二人最終還是想明白了,李隆基說的在理。

 李隆基得到他們的支持,決心一定,道:“既如此,朕這就下旨,把默啜押赴五回道斬首,祭奠冤死的邊民。傳旨給沈榷,要他為欽差,去五回道上祭奠!”

 “遵旨!”姚宋二人領旨。

 李隆基從懷裡取出一份奏章道:“這是哥舒翰從西域送來的,你們看看,我們好好議議。”

 姚崇接過,略一瀏覽,大是吃驚:“哥舒翰在西域打了敗仗?這這這……大食這麽難打?”

 “哥舒翰打敗了?”宋璟也是吃驚,伸手從姚崇手裡搶過奏章,一瞧之下,眼睛瞪得老大:“這個哈查隻還真是難以對付!”

 李隆基倒是平靜道:“哥舒翰此戰不能說敗,只能說是小挫鋒芒。自從怛羅斯之戰後,大唐在呼羅珊的聲望大漲,凡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是開城納王師。撒馬爾罕這些大城不戰而隆,歸順大唐。

 “這一帶富饒,得到百姓支持後,大軍所需要的糧草就不是問題,很充足。哥舒翰決定挾勝利之威西進,以最快的速度佔領呼羅珊。進軍很順利,就是在快到達伊拉克邊境時,卻遇到了哈查隻率領的大軍,兩軍相遇,自然是有一場大戰。”

 姚崇有些惋惜:“哥舒翰善於用兵,怛羅斯一戰打出了大唐的威風。可是,遇到哈查隻卻吃了敗仗,彌足可惜。”

 自從怛羅斯之戰後,唐朝在西域的形勢大好,遇到哈查隻的大軍後,唐軍不利,隻得撤退,已經丟掉不少地方和城池,委實讓人歎息,宋璟歎口氣道:“大唐與大食相爭百年,從來沒有佔到如此優勢,可是,這種優勢眼看著無法保持了。”

 李隆基比他們樂觀得多:“也沒你們說的那麽嚴重。哥舒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這一次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幾個,一是我們的兵力不足。哥舒翰手上的兵力總計不過十四萬多,要分兵把守城池,真正能用於作戰的不過十來萬。哈查隻卻調到了近五十萬大軍壓上來,是我們的五倍之多。

 “二是哥舒翰手中的兵力戰力差別很大,漢軍不多。漢軍之外,只有突騎施的虎兒軍還差可人意,其余軍隊只能充數,沒多大用處。而哈查隻的大軍是他一手打造出來的精銳,尤其是‘孔雀軍’,裝備之精良、訓練之嚴格、士氣之高昂一點也不比龍武軍差。更別說,孔雀軍的數量比哥舒翰手中的龍武軍更多。

 “三是哈查隻使用了一種火器,叫‘希臘火’。這種火器比我們的猛火油還要厲害,能夠噴出來燒人。兩軍相持的關鍵時期,哈查隻使用了希臘火,給他燒死不少人,哥舒翰這才不得不撤退。”

 李隆基頓了頓,接著道:“雖然是小挫鋒芒,傷亡卻不大,哥舒翰手中的軍隊還有十一萬多,與哈查隻正面交鋒固然有所不如,固守城池還是沒有問題。只要能守住呼羅珊的幾座重要城池,就能等到援軍。”

 姚崇問道:“皇上,您是要派大軍西去?”

 李隆基點頭道:“朕原本以為北地戰事要經年累月,沒有一兩年難以打完。隻用了兩個月就打完了,遠遠超出朕的預想。現在才是三月,大軍立即撤往隴西休整一個月,然後立即啟程趕往西域。用兩個月時間行軍,趕到呼羅珊與哥舒翰合兵一處,擊敗哈查隻,正是時候!”

 宋璟沉思著道:“皇上,可是西域路途太過遙遠,大軍西去,補給很成問題呀。”

 李隆基笑道:“關於大軍的補給問題,哥舒翰以為呼羅珊富饒,糧草不是問題,只要大唐不失去民心,糧草被服不用愁了。”

 姚崇馬上就問道:“皇上,那裝備呢?要從內地運輸的話,也是不堪其苦呀!”

 李隆基呵呵一笑,站起身來,很是開心的道:“這事, 就不必操心了,朕已經有辦法了。”

 “請問皇上,什麽辦法?”姚宋二人心急,脫口問出來。

 李隆基點點頭道:“要從內地運送武器,間關萬裡,費時費力,必然使得天下震動,朕不打算這麽乾。朕是想,要陳晚榮率軍西進,同時,要他帶領一批工匠去西域。有了這批良工,就能利用西域的材料為大軍製造盔甲兵器。”

 這的確是個好辦法,姚宋二人擊賞稱妙:“皇上聖明!此舉可行!”

 “哥舒翰要求調火炮去西域。以哥舒翰的看法,要對付希臘火非火炮不可。”李隆基眉頭一軒道:“北地打完了,火炮是該去西域顯威了。”

 姚崇問出一個關鍵問題:“皇上,希臘火如此厲害,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武器?”

 李隆基有些茫然的搖頭:“希臘火是什麽的,朕不清楚,哥舒翰也不了解。不過,哥舒翰說了,有一個伊拉克的著名學者不久之後就要來長安,你們安排一下,要好好接待,不要虧了他。等他到了長安,說不定能釋我們之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