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化工大唐》第3卷 長安風雲 第218 凶相畢露
  第二一八章 凶相畢露

  “皇上這過河拆橋!”有人不滿的大聲說道:“去年皇上剛複位時,對公主是何等禮遇?如今,拿臉子給公主看!要不是公主把兒皇帝從禦座上拎下來,親手扶著皇上坐上去,他能做皇上嗎?”

  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殺中宗之後,立了一個娃娃皇帝,兩母女乾起了控制朝政的勾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當時,娃娃皇帝坐在禦座上,沒人敢拎下來,就是太平公主抓住小娃娃,放到一邊,親手扶著睿宗坐到禦座上。

  這件事朝野皆知,睿宗也感激不已,是以一直對太平公主很好。

  想想去年,睿宗對太平公主是何等之好,連姚崇、宋璟、張說、沈榷他們要睿宗把太平公主放到洛陽去,免得她乾預朝政,睿宗不僅沒有采納,反而遂了太平公主的意願,把他們給貶了。

  現在,睿宗卻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不看太平公主的臉色,直接任命姚崇為欽差,這事想想就讓人氣憤。太平公主給說得氣憤不已,右手重重一下拍在桌子上,臉色鐵青。

  睿宗之所以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而乾綱獨斷,一是睿宗現在的聲望如日中天,深得老百姓的擁護,朝中原本不把他放在心上的朝臣不敢不表示忠心了,一句話,睿宗現在的地位穩若泰山,不需要再借重太平公主了。

  歷史上的睿宗處理國政總是本著一太平公主,二太子的做法,大玩平衡,就沒有多少事情違逆個太平公主。原因就在於,並非睿宗不想乾綱獨斷,而是他的根基不穩,不得不如此。陳晚榮的到來,讓這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原本要依賴太平公主的睿宗完全獨立了不說,還能乾綱獨斷。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要是太平公主也加入籌謀來年大戰的話,不用想都知道,來年大戰不一定失敗,至少不能達到睿宗給後突厥以致命一擊的戰略目的。

  太平公主一加入,肯定要安插她的人手,會與李隆基發生衝突。軍事上需要的是專一,甚至是獨裁,兩人的意見相左,互不相能,就成了多頭馬車,朝令夕改,前方將士無所適從之下,能不出問題麽?

  再說了,這一仗關系甚大,影響深遠。若是唐朝給了後突厥致命一擊,那麽漠北將再無戰事,重新回到唐太宗時期的升平景象。唐朝就可以集中精力和大食爭奪西域。

  自從漢武帝派張騫鑿空和番以來,到了宣帝時,匈奴歸降,北方的威脅解除,西漢對西域的策略調整,不再視西域為盟友,而是視為屬邦,經過一番經營,西域最終臣服於西漢。到了東漢,經過班超、班勇父子的經營,西域和華夏的關系更形緊密。

  到了唐朝,西域完全成了華夏的一部分。不過,西域這個詞歷代變化很大,唐朝時的西域比起漢朝時的西域范圍更廣,包括中東的部分地區。原有的西域已不是問題,新的西域,也就是部分中東地區,為大食所控制,唐朝在西域,也是華夏在西域第一次遇到一個大對手。

  要是把大食擊敗,唐朝就會在西域拓邊極廣,其意義非常非常深遠,就是比起漢武帝擊破匈奴一點也不遜色!

  這是一件歷史功業!一件讓人眩目的歷史功業!

  任何一個帝王都會怦然心動!

  為了完成這一歷史功業,唐朝就得集中精力來做。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給後突厥致命一擊,睿宗已經決心來年不僅要打,還要大打一場,仿效漢武帝當年的“漠北決戰”,大軍橫絕大漠,也在所不惜!

  出於這種需要,睿宗不用精通兵法的李隆基,難道用半吊子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只是看到李隆基籌謀給她帶來的壓力,卻沒有理解睿宗的用意,想插上一手,她能不吃憋麽?

  為了完成這一使命,睿宗是鐵了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誰擋在前面
誰倒霉!

  “公主,我們得聯名上書,要皇上……”一個大臣很是氣憤的發言,太平公主揮手打斷他的話頭:“現在上書,無異於自找苦吃。皇上不會聽我的!”

  現在這種情況下,太平公主的人要是跳出來生事,睿宗會手軟麽?現在的睿宗,要聲望有聲望,要勢力有勢力,要是借他們跳出來的機會把太平公主的勢力給清除了也不是問題,這是撞刀口,實為不智!

  “公主,那您說怎麽辦?”蕭至忠也知道現在上書不是時機。

  太平公主也是無策。她有很多想法,要是在去年,肯定行得通,現在卻行不通了,原因就在於主客易勢了,睿宗的地位穩固了。

  想了一陣,太平公主束手無策,煩躁的揮揮手,道:“你們先下去吧!”

  眾人知道她心煩,也不敢多擔呆,立即告辭。

  太平公主不住在屋裡踱步,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恨恨不已的嘀咕,折騰了小半個時辰,也未見消停下來。武崇訓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就在這時,一個人出現在門口,太平公主不見則已,一見之下,不由得大怒,喝道:“竇懷貞,你不是要躲著我嗎?”

  竇懷貞仿佛沒有聽到太平公主的怒斥似的,臉上的笑容疊了一層又一層:“公主,臣哪會躲著您呢。臣是適才不方便見公主。”

  “現在你就方便了?”太平公主沒好氣的反問。

  竇懷貞笑道:“公主,適才蕭大人他們趕來,人多嘴雜,也議不出什麽事來。臣有一策,只能出臣之口,入您之耳,不能對第三人道。”

  “原來你早就有辦法了?”太平公主的不滿刹那間消散,一臉的笑容:“坐下說吧。訓兒,你下去。”

  武崇訓應一聲,退了出去,把門關起來。讓他驚奇的是,門外站著一個人,中等個頭,眼睛明亮,身著華服,正四處打量,好象這裡不是公主府,是鬧市一般,任由他觀瞧。

  “你是誰?”武崇訓眉頭一皺,出言相詢。

  “你不配問!”這人很是傲慢的道。

  太平公主的兒子就是朝中大臣見了面都得恭敬相迎,這人居然如此傲慢,武崇訓不由得大怒,臉色一變,就要喝問。這人卻道:“別吵,驚動了屋裡的人,你會吃不了兜著走。盡管你是公主的兒子,你一樣要吃苦頭!”

  “他明明知道我的身份,還如此說話!”武崇訓驚訝不置,終於忍住了沒有喝斥,問道:“請問先生高姓大名!”

  “我說過了,你不配問!”這人仍是那般高傲。

  明知這是太平公主府上,還如此高傲,這人的來頭不小,武崇訓也不惹了,隻得離去。望著武崇訓的背影,這人嘴角一扯,不屑的冷笑。

  屋裡的太平公主問道:“竇卿,你有什麽主意?”

  竇懷貞並沒有直接回答,道:“公主,若要臣說出計較,臣得先請教公主幾個問題,還請公主如實告知臣。”

  太平公主淡淡的道:“說吧。”

  “請問公主,甘為人臣,還是要人為臣?”竇懷貞的問題很是犯忌,不過,在太平公主這裡卻不存在。

  “何以如此相問?”太平公主所謀人人皆知她要當女皇,竇懷貞是她的心腹,對此事是心知肚明,如此相問,太平公主大是好奇。

  竇懷貞回答:“若是公主甘為人臣,一切作罷論。若是公主要人為臣,臣的法子或許有用。”

  太平公主略一整理思路:“竇卿,本公主所謀,你是知道的。若是為人臣,我犯得著處處較勁,與隆基那小子過不去麽?去年與他聯手誅亂,我還真沒把他這個毛頭小子放在眼裡,可轉眼間,這小子就表現出精明勁頭了,連我也自歎不如。”

  這是大實話,去年她和李隆基聯手平亂時,李隆基不過
是個未經歷朝政磨練的年青人罷了。而太平公主已是在朝局中打滾數十年的人物了,根本就不把李隆基放在眼裡。直到李隆基展現出過人的才氣,她才知道她的看法錯了。

  竇懷貞點點頭,接著問道:“請問公主,您打算如何實現宏圖大志?冀希望皇上傳位於您麽?”

  太平公主花了這麽大的精力,不惜中傷李隆基,為的就是要睿宗傳位給她,點頭道:“這有何不妥?”

  竇懷貞搖頭道:“公主,以臣之見,這事在以前可,現在不可!原委想必公主已經明曉了。吐蕃這一仗,太子的聲望急劇提升,老百姓一說起他,就要讚一聲英明。若是皇上不傳位給太子,而是傳位給公主您,老百姓會答應麽?朝臣會同意麽?”

  去年的李隆基在朝中的勢力要是一棵小樹苗的話,那麽,現在他的勢力已經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了。去年只有姚崇、張說這些少數重臣反對太平公主,現在,朝中反對她的人就多得多了。

  要是讓朝中大臣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進行選擇的話,絕大多數大臣會選李隆基,原本觀望的大臣也會如此選擇。

  誰叫吐蕃一仗是由李隆基首倡,他起了那麽大的作用呢?他的精明,大臣都看在眼裡。相形之下,吐蕃這一戰,太平公主幾乎沒有影響力,沒有做出什麽貢獻,大臣的眼睛也不瞎,他們看在眼裡。

  “民心,大臣之心都在太子那邊,公主以為傳位之事能成麽?”竇懷貞再問一句。

  歷史上的睿宗因為太平公主老是中傷李隆基,不勝其煩,突然傳位於李隆基,打亂了她的陣腳。在那種情形下,睿宗都不會傳位給她,現在更加不可能了。

  妹妹再親,能親得過兒子?只需要一想,就明白這結果,太平公主不由得默然了。

  過了一陣,太平公主問道:“竇卿,你以為我該怎麽做?”

  竇懷貞想也沒想:“公主,臣以為非常之事,必行非常之法!”

  “何為非常之法?”太平公主眉頭一軒,眼睛陡然明亮起來:“你不會是要對皇上不利?我告訴你,這絕對不可以!你要是敢對皇上不利,我饒不了你!”

  她一心想當女皇,這點沒錯。不過,睿宗是她唯一的兄長了。幾兄妹就剩下他們兩個,這親情她也格外看重,絕對不會允許竇懷貞做這種事情。

  竇懷貞笑道:“公主請放心,臣絕不會做這種事。臣有一石二鳥之計。”

  “一石二鳥?具體說說!”太平公主來興趣了。既不傷害睿宗,又能把皇位弄到手,那是最好的結局,要她不心動都不成。

  “請問公主,皇上最喜歡的兒子是誰?”竇懷貞的問題讓人摸不著頭腦。

  太平公主雖不明其意,仍是回答道:“是隆基那小子。”對這個侄兒,她也很欣賞,一提起來就是小子長小子短的,很是親昵。

  只是,天意弄人,他們兩人都是雄心勃勃的人物,只有一個能成功。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

  “公主仁慈,不忍兄妹之情,可否忍得姑侄之情?”竇懷貞的眼睛睜大了,很是緊張的盯著太平公主。

  這是關鍵時刻,太平公主一句話,就是腥風血雨,竇懷貞盡管早就想好了,仍是不免心頭狂跳,能清晰的聽見怦怦的心跳聲。

  “舍得如何?不忍又如何?”太平公主並沒有馬上作答,而是反問一句。

  竇懷貞忍著心跳道:“若是公主不忍心,臣也無能為力。若是公主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為重,臣方可著手進行此事!公主如何決斷,還請給臣一個準信。若公主甘為人臣,臣自當無異議。若公主以天下為重,臣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你的一石二鳥之計就是從隆基身上著手?”太平公主問道。

  “公主英明!
”竇懷貞承認道:“皇上喜歡太子,也倚重太子。要是突然之間,太子沒了,皇上倚靠誰去?皇上看重親情,這對他的打擊必然很大,很可能是萬念俱灰。皇上雖有幾個兒子,可是,只有太子政才卓越,其他幾個兒子皆是庸才,沒有了李隆基,誰還能與公主爭天下?即使皇上不傳位給公主,傳給其他的兒子,公主也可以把持朝政,治理天下。”

  要是李隆基死了,在皇位的爭奪上,太平公主就沒有了對手。睿宗那幾個兒子,皆是庸才,就算他們坐上了皇位又能怎麽樣?以太平公主的勢力,要掌控朝政,還不是易如反掌?

  這事太有吸引力了,太平公主的臉上泛起了紅光,胸口急劇起伏,呼吸粗重,眼裡厲芒四射,久久沒有說話。

  竇懷貞知道她是在權衡得失,這已到了關鍵時候,只是靜靜的等待,也不催促。

  時間在無聲中流逝,竇懷貞感覺特別壓抑,一顆心快從胸腔裡蹦出來。

  終於,太平公主平靜下來了:“你打算如何做?”

  竇懷貞的壓抑感頓消,知道她已經有了決斷,忙道:“公主,太子一身好武藝,進出都有陳再榮這些武藝高強之士護衛,要想行刺,那是不可能。再說了,即使行刺成功,動靜這麽大,誰個不知?查探凶手的呼聲日高,皇上也會下旨緝拿凶手,難免沒有水落石出的時候。至那時,公主必成眾矢之的,此事不能為。”

  太平公主不太同意他這話:“我就不能仿效去年,再來一個宮變?”

  竇懷貞搖頭道:“公主,以臣愚見,此一時,彼一時。要是在吐蕃一戰之前進行宮變,成功的可能還比較大。現在嘛,不會成功了。皇上的聲望如此之高,會有人跟著公主蹈不測之淵?”

  吐蕃一戰,睿宗已經由無能之君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聖君雄主,誰會反對明君聖主呢?

  太平公主啞口無言,竇懷貞接著道:“臣結識一位奇人,善長胡人之術,能在讓人毫無查覺的情況下,置人於死地。公主請想,要是太子無疾而終,那會是什麽樣的結果?到那時,公主只需要去太子府上大哭一場,最好是哭得暈了過去,痛不欲生,誰還會懷疑公主?

  “皇上必然是萬念俱灰,公主趁勢而起,這天下還不是公主的天下?”

  美妙的前景已經給他描繪出來了,只是太平公主卻出奇的平靜:“人在哪裡?”

  “回公主,這位奇人,臣已經帶到,就在門外候著。”竇懷貞忙回答。

  太平公主眉頭一掀:“叫他進來。我要見見這位奇人!”

  竇懷貞應一聲, 打開門,道:“雲相大師,請進。”

  不把武崇訓放在眼裡的那人大步過來,等他進屋後,竇懷貞把門關上,為太平公主引介道:“公主,這就是雲相大師。大師,這是公主,快見過。”

  雲相施禮道:“雲相見過公主!”

  “雲相,你有何能耐?”太平公主打量著雲相,淡淡的開口。

  雲相非常簡潔的回答:“雲相的能耐不多,能完成公主的心願就是。”

  “那我如何謝你?”太平公主再問。

  雲相的回答讓太平公主很是意外:“雲相所好者唯財色,不貪權勢。權勢這東西在別人眼裡很有吸引力,在雲相眼裡一文不值。不如坐擁美色,飲酒為樂!”

  這種事不能曝光,只能做,不能暴露,要是給雲相抓住把柄要挾,那就是大麻煩。他不貪慕權勢,只要美色金錢,再好解決不過了。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太平公主右手重重拍在桌子上,猛的站起來,喝道:“來啊,把這兩個不要臉的狗東西給我打出去!”

  變起倉促,竇懷貞和雲相愕然不語。就在這時,門咣啷一聲就開了,一群兵士手執棍棒衝了進來,一陣亂棍下去,竇懷貞和
雲相鼻青臉腫,倉惶而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