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第一神射》第337章 鳳雛險計
ps:第一~感謝書友我是阿晏的打賞同時感謝書友無魂d傀儡的月票支持

 ——

 由於知道張遼的武藝比起來歷史上的他已經要高出許多,因此曹性方讓他率軍前去阻擊甘寧。f只不過讓銀河射手沒想到的是,張遼的武藝固然已有進步,但身為東吳猛將的甘寧似乎也不曾原地踏步,因此當曹性帶著城內的數千人馬從樊城退出來後,第一個看到的便是右臂已然受傷的張遼。

 甘寧的後一擊的確犀利,再加上環境場地等因素,終張遼還是沒能擋住這位東吳悍將;不過甘寧走的了不代表別人也能走的了:在張遼身後的大軍阻擋下,三萬余人的東吳軍終也就逃出一萬余人,至於身為甘寧副將的董襲蘇飛二人是盡數被擒。

 雖然沒能擒下甘寧,但今夜的戰果已讓曹性感到滿意。而經過這一戰後,劉備軍離襄陽城的距離也就十分相近了。在和外出伏擊各城門處的劉備軍盡數匯合後,曹性隨即便在樊城附近扎下大營讓將士們進行休整,以待來日揮軍渡江攻打襄陽。

 ——

 翌日——襄陽城城守府

 和前幾日的輕松氣氛相比,今日城守府裡的氣氛無疑沉重了許多,而府內眾人此時的臉色也都不太好看。在府中的沉寂持續了好一陣後,一把忽然響起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裡的寧靜:

 “亮思慮不周,致使我軍在樊城大敗,請都督責罰。”

 諸葛亮的話音剛落,剛從樊城敗退回來的甘寧頓時開口道:“都督,此戰之敗皆因末將無能,請都督不要責怪軍師。”

 聽到甘寧這番明顯是在為諸葛亮開脫的話,同在府中的龐統倒是不由得感到一絲羨慕:雖然他和諸葛亮齊名,但在東吳軍中的人緣卻遠遠比不上這位同門好友;可以說如果今天開口請罪的是他龐士元的話,想必甘寧就絕對不會開口為他開脫了。

 “本都督何時說要怪罪爾等?”周瑜終於淡淡地開口說道:“孔明之謀已算高明,縱使是本都督親至,也不一定能輕松看破。”周瑜這話無疑是點明樊城之戰之所以會敗不是因為諸葛亮不夠高明,而是曹性軍中也許有著為厲害的謀士存在。

 聽到周瑜的話後,甘寧自然是臉露喜色,但諸葛亮卻反倒是陷入到深思之中:老實說,直到現在他也沒想明白曹性到底是如何看破自己的計策的;就像周瑜所說的一樣,諸葛亮自問縱使自己遇上同樣的計策,只怕也難以輕松看破。

 任諸葛亮和周瑜如何想破腦袋,只怕也不會想到這一次的計謀純粹是因為曹性的穿越者身份而被看破;可以說如果不是早已對三國裡的猛將牛人十分熟悉,曹性根本就不會覺得聲名不顯的甘寧不敵呂曠有什麽不妥;但正是因為自己對三國裡的人物十分熟悉,曹性會肯定甘寧是在故意示弱,繼而讓賈詡猜到對方是在施行誘敵之計。

 因此無論臥龍鳳雛亦或是周瑜的智謀有多高,但絕對無法想到導致東吳軍在樊城大敗的真相。此時此刻周瑜等人也唯有把一切歸結於曹性軍中著實有一位高人的存在,因此會讓己方的謀算落空。

 見周瑜不打算追究,諸葛亮也就沒有繼續在樊城之戰上多加議論;不過當下他倒是沉吟道:““都督,如今曹性軍中既有能人在,想來早前定下的襄陽之計已不可取。”

 “不,襄陽之計大可繼續執行。”周瑜緩緩說道。

 “繼續執行?”諸葛亮先是一怔,隨即便已醒悟道:“都督之意,莫非是想借機…”

 “知我者孔明也。”周瑜笑道。

 就在此時,龐統忽然拱手道:“都督,如今敵我不明,不如就讓在下前去曹性營中走上一遭如何?”

 周瑜皺眉道:“士元欲使詐降之計?”

 龐統頷道:“正是如此。”

 “此計萬萬不可。”諸葛亮也被龐統的大膽給嚇了一跳:“那曹性並非無腦之人,若稍有差池,只怕士元性命不保”

 “孔明,難道你就不想知道,到底是何人看破你的計策嗎?”龐統緩緩說道:“甚至於前年許縣之戰,莫非你就當真不想知道到底是何方高人所為?”

 “亮自然想知道此人身份。”諸葛亮坦白地承認了一句,隨即又道:“但若是要以士元安危相換,亮寧可不知”

 龐統當即一呆,顯然他也沒有想到自己在諸葛亮心中竟然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眼中不禁流露出感動的神色,隨即鳳雛的聲音便已再度響起:“孔明,能認識到你,當真是不枉此生…”

 還沒等諸葛亮再度勸阻,龐統的語氣已然變得無比堅定:“都督,就讓統前往一探曹性的虛實吧”

 周瑜其實也不想龐統去冒這個險,不過眼見連諸葛亮都無法改變他的心意,當下也唯有委婉地說道:“士元,縱使你欲詐降,那曹性又如何能信?”周瑜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龐統實行此計有多麽地艱難,希望借此來打消對方心中的念頭。

 “這有何難?”龐統淡然道:“統在東吳本就人緣不佳,若是再以下犯上公然頂撞都督,只怕在場諸位皆無一人會為在下求情。”

 這話一出,在場的東吳諸將頓時臉露慚愧之色,只因龐統這話確實是說到他們的心坎裡去了。

 “苦肉計嗎…”周瑜已然明白了龐統的意思,隨即口中便已歎道:“罷了,就依你之見行事吧…”

 ——

 在經過一天一夜的休整後,劉備軍的戰力也再次恢復到全盛狀態。雖然在樊城之戰中也損失了數千人馬,不過對於總數高達十五萬人的劉備軍來說,這點損失顯然並不足以讓他們停下前進的腳步。

 雖說樊城之戰己方獲得大勝,但卻也暴露了軍中猛將不足的弱點。因此在派人把戰俘送回鄴城的同時,曹性還另外寫了一封書信給劉備,請他派些猛將過來助戰。

 襄陽城和樊城的距離並不遠,甚至可以說就是隔江而治。不過未免己方在渡橋時再度受到襲擊,曹性還是先派出百余名斥候在渡橋四周進行徹底的查看,直到確定方圓百裡內皆無伏兵後,這讓大軍6續渡橋。

 雖然同為南郡重鎮,但襄陽城的堅固卻遠非小小的樊城可比;因此待大軍盡數渡江後,曹性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派人去仔細查看襄陽城四周的地形,順便也可以等待正從宛城運來的攻城器械。

 襄陽城外——曹性大營

 就在曹性和張遼徐庶賈詡在營中商議接下來的作戰計劃時,一名士兵卻忽然走進營中匯報,說營外有一形跡可疑的陌生人求見。

 “在下蔡和,拜見曹將軍。”這位陌生來客看上去十分平凡,但他說出來的名字卻讓曹性不禁大感意外。

 “蔡和?你是蔡瑁的什麽人?”曹性顯然還不太信對方所說出來的身份,因此方故意問道。

 “蔡將軍是在下的族兄。”仿佛是看出了曹性眼中的懷疑,當下蔡和又連續說出了一些昔日劉表麾下舊屬的名字以及事跡,然後便低頭靜候曹性話。

 在確定蔡和說的話並沒有什麽破綻後,曹性又看了看身旁的賈詡和徐庶,待兩人都齊齊點頭示意後,他這緩緩對低著頭的蔡和說道:“蔡和,若是本將沒有記錯的話,你如今應當是東吳之臣吧?”

 見曹性沒有再質疑自己的身份,蔡和連忙回道:“自從劉荊州身隕後,大兄雖為形勢所迫不得已歸降東吳,但其實心中一直欲為舊主報仇雪恨。”

 蔡和這話可謂是半真半假:當年在被東吳軍攻破襄陽城後,與孫堅結怨已深的劉表當即在府中自刎,隨後身為其麾下大將的蔡瑁則為了保存蔡氏家族而歸順了孫堅。但在歸順孫堅後,蔡瑁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手底的兵權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削弱。因此早在數日前得知劉備派軍攻取荊州,蔡瑁心中便已有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當然,為了能夠不讓自家兄長蒙羞,蔡和在解說的時候自然會稍稍地‘美化’了一下蔡瑁的信念。而為了能讓曹性意動,蔡和隨後又說襄陽城中除了蔡家之外尚有一些劉表舊屬不願歸降東吳,因此特地讓自己前來拜見曹性,希望可以助劉備軍攻取襄陽。

 對於不少荊州舊屬不滿東吳之事,有優秀情報人員在手的曹性自然是一早得知。不過當下他卻沒有馬上給予蔡和答覆,而是先派人將其請到另外一個營帳中稍作休息。而蔡和似乎也知道曹性需要時間考慮,因此當下倒是十分乖巧地跟著前來相邀的士兵一同往別的營帳去了。

 待蔡和走後,曹性當即便向營內的三人問道:“文遠、文和、元直,你們覺得蔡和之言是否屬實?”

 “只怕不假。”張遼第一個回道。

 “的確不假,但卻以在下之見,此計卻難有成效。”張遼話音剛落,徐庶便已開口道。

 “也是,有臥龍和鳳雛同在,縱使有荊州舊屬作為內應,襄陽只怕也不易得手。”曹性自然明白徐庶所擔憂的到底是什麽。

 “報”就在此時,營外忽然傳來一聲高呼,隨即一名士兵便已急急跑進營內報道:“啟稟將軍,營外有一遍體鱗傷之人暈倒在地。”

 “此等小事也需要匯報嗎?”曹性不由得皺眉道。

 那名士兵緩緩道:“此人暈倒前曾親口說有緊要事欲見將軍一面,故屬下特此前來回報。”

 “還有這種事?”出於對來人的好奇,曹性當下便和徐庶等人一同來到營外。

 就像那名士兵說的一樣,就在大營門外,此時正有一人躺倒在地,從他身上的血跡斑斑不難看出,此人早前定然是受傷不輕。只不過當曹性命人把此人翻轉過來之際,耳邊卻忽然傳來徐庶的驚呼聲:

 “將軍,那是龐士元師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