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桓侯再生》第3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125章
“這位張大人………欲害劉皇叔麽?”諸葛亮眉頭微揚,輕聲說道。

“恩~~?”徐庶輕噫一聲,先是有些不解,略一思索後,似乎明白了什麽,“孔明,你是說……行‘試舉之法’會激起士族反對?”

“不錯!”諸葛亮點點頭,淡然說道,“若果真以‘試舉之法’代‘征辟察舉’,則天下士族,十成中將有六成以上者,必將視劉皇叔為死敵,另外三成將避而遠之,尤能歸心效力者,十中無一……“

“………”徐庶眉頭緊蹙,低頭沉思起來。徐庶雖有大智,但因其出身寒門,對於士族門閥的情況雖有所了解,但切身的體會並不很深。所以考慮“試舉法”時,徐庶盡管也想到可能會導致士族反對,但並沒有把問題看得多麽嚴重,始終認為是“利”大於“弊”!但如今諸葛亮的話卻不得不讓他重新審視起來。諸葛亮年紀雖輕,但徐庶一直認為這位“小師弟”(相對於徐庶、龐統、石韜等人年齡而言)的才能是鹿門眾弟子中最出眾。

“這‘試舉’之法,不拘一格、不分貴賤,可任天下賢才為用,的確是難得的選拔人才之法……”諸葛亮先是肯定了“試舉法”的利處,但隨即話風一轉,“但以今時今世而言,卻未必完全適用……若此時劉皇叔根基穩固,已有足夠實力與北方曹操抗衡、甚至已可戡平亂世,推行此法當可於社稷有利。但以今時之勢,強以‘試舉’代‘辟舉’,只會徒自取禍……”

頓了頓,諸葛亮繼續說道:“當今之天下,錢、糧、物力,十之五、六集於士族門閥之手。州、郡之事,亦難脫門閥宗族之力。諸族門閥,更是門生故吏、親朋舊交遍布天下……可說,若無士族門閥之助,任誰也難成就大事……以曹操論,若無曹、夏侯、荀、程、許諸族鼎力相助,他何以有今日之勢?……元直師兄可知,士族門閥對何看得最重?非是土地、非是錢糧,而是……取仕!察舉、征辟乃是門閥子弟取仕之道,若以‘試舉’代‘辟舉’,實是絕士族門閥的根本,他們如何肯依?此法一行,諸士族必將劉皇叔視為眼中之釘!”諸葛一族本也是徐州琅琊望族,即便遷至荊州後,諸葛兄弟也與荊州豪門望族蒯、龐、馬諸族關系莫逆,故而諸葛亮對士族門閥情況的了解,要比徐庶深刻得多。

“如此說來,此法是‘雖好卻不可行’了……”仔細思索後,徐庶默然點頭,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分析的正確性。但徐庶還是感覺有些遺憾————出身寒門的徐庶自然知曉,“試舉法”對寒門庶族的子弟是何等重要……

“呵呵……”諸葛亮淡淡一笑說道,“若將這‘代’換成‘輔’,未必不可行!”

“辟舉為主,試舉為輔!”徐庶眼睛一亮,拍案叫絕說道,“此法頗妙,既可任寒門學子為用,又不太損士族門閥之利,實是一舉兩得!孔明,你這一來,便為皇叔解一難題啊……呵呵!”

“……”諸葛亮不以為意地笑了笑,隨即略顯疑惑地說道,“從這位張懿大人為劉皇叔所提的‘增丁’之策看來,實是一位料事周全、頗有遠見之人,為何他竟會獻出這般‘絕計’?”

“……”徐庶知道諸葛亮並沒有嘲笑誰的意思,仔細地思索了一番後,出聲說道,“或許是智者有失……”

……………………………………………..

結束談論後,徐庶先命府中仆婢為諸葛亮安排膳食和住處,自己則乘車急往郡守府求見劉備。

郡守府書房,劉備正獨自一人察看這幾日徐、兗二州傳回的戰報,

突見徐庶深夜來訪,不禁驚異地說道:“元直,你不是有故友來訪麽?怎有空深夜來此?”“主公,庶有要事稟報,不敢耽誤!”根據今日議事時的情形,徐庶已知劉備對“試舉法”很感興趣,甚至還特地在議事後將張懿留下。

“莫非是雲長和子龍戰況有異?”劉備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前方戰情。

“並非此事……”徐庶搖了搖頭說道,“主公,是與張仲司的‘試舉選才法’有關……”

“哦~?”劉備疑惑地說道,“元直以為此法不好麽?”

“好是極好,但眼下卻不可行……”徐庶詳細地將諸葛亮的分析對劉備一一道來。

劉備由起先的驚訝,逐漸變成了認可,不住地頷首稱是。當聽到諸葛亮所提的以新舊兩法相輔相承的解決方案後,更是不禁拍案叫絕,欣喜地說道:“元直所思果然周全!我先前倒也是有些急於求成了……有元直相助於我,何愁大事不成?”

“謝主公誇獎…………”徐庶笑著說道,“但此法卻並非由庶所出!”

“哦~~?”劉備更顯驚訝,急聲追問道,“不是元直,卻是何人?”

“乃是庶之鹿門學弟————諸葛孔明所出!”

“就是元直那位今日來訪的故友?”劉備略一思索說道。

“正是!”徐庶點頭說道,“孔明乃是我恩師門下才智最佳者,月前才剛剛下山出師……”

“比之元直如何?”聽徐庶話中意思,這“孔明”竟似才能尚在他自己之上,不禁讓劉備驚訝中帶著幾分不信。

“孔明之才,倍於徐庶!”

“倍於元直???”劉備至今足跡已遍布大漢半壁江山,見識奇才傑士無數,但他相信————才如徐庶者,天下絕對已是罕有,曹操麾下的“鬼才”郭嘉、“鬼狐”賈詡、二荀等人,至多也就與徐庶相當。但現在徐庶卻說有人的才能倍於他自己,實在讓劉備感覺難以置信,“世間竟有如此奇才?元直,可否領我拜見這位諸葛先生!”

“庶深夜前來,一者為說那‘試舉’之事,另外一事正是欲請主公見見庶這位師弟!”徐庶笑著說道。

“既如此,不必遲疑了!元直,我們即刻動身……”劉備興奮異常,立即起身,也不更衣,拉上徐庶直接朝房外走去……

………………………………………….

軍師中郎將府,會客廳

“……德公座下,高弟何其多也!記得翼德曾對我言————鹿門學子藏龍臥虎,才高者可安天下,稍次者亦可為州郡大吏。其實我尚有些不信,以為如元直者已是天下罕有,屬鳳毛麟角之輩,不想今日居然又見才智與元直在伯仲之間的諸葛先生,方始信然!”與諸葛亮一番詳談後,劉備不禁歎服不已,同時亦明了————這位最多20出頭的的年輕人,無論在戰略眼光,還是在智謀、政務等諸方面,的確擁有可比肩徐庶的才能。

“皇叔過獎了!”諸葛亮淡淡一笑說道,“元直師兄是恩師門下佼佼之人,亮之才實不足掛齒!”

“先生高才,勿庸置疑!鳴於天下,於先生而言,只在返掌之間耳!”諸葛亮的謙遜,更讓劉備好感倍增。幾乎是毫不猶豫,劉備立起身形,長身朝諸葛亮行一大禮,懇切地說道,“備雖有心安定社稷,撫慰黎民,但隻恨自身無德無才,與關、張二弟輾轉多年也未有所成。後幸得元直相助,才僥幸得如今局面。由此,備更感如元直、先生般大才是何其重要!今日,劉備恬顏,懇請諸葛先生襄助!”

“……”諸葛亮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感動之色————以劉備皇叔之尊,左將軍、豫州牧之職、且擁四郡之力,能夠對自己一介白身之人恭敬如此,天下間絕對罕有!

“皇叔請起!”諸葛亮先將劉備扶起,隨即躬身回禮說道,“亮有一事,請詢皇叔!”

“先生請講!”劉備急切說道。

“亮請聞皇叔之志?”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自量力,欲以信為本,以仁為基,攬四方英傑,伸大義於天下。上安社稷,下慰黎民!”劉備略一思索,肯定地說道。

“皇叔若不相棄,亮願效犬馬之勞!”諸葛亮微微頷首,再不推委,躬身行禮說道。

“先生請起!先生請起!”劉備大喜過望,急將諸葛亮扶起,欣喜地連聲說道。

“恭賀主公又得賢才,如龍飛天!恭賀孔明師弟得逢英主,才得所用!”徐庶在旁笑著說道。其實,諸葛亮的歸降早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元直,多謝了!”劉備也向徐庶施了一禮,“若非有你相薦,我難得孔明先生相助!”

………………………………………….

翌日,劉備召集文武議事,當眾任命諸葛亮為左將軍府參軍,協助徐庶參謀軍略機務。

與此同時,劉備宣布————日後選拔人才,仍以“辟舉法”為主,但輔之以“試舉之法”,予寒門子弟入仕機會。但具體如何操作,將由徐庶、孫乾、張懿、諸葛亮幾人共同協商決定。

劉備這一決定,並未傷及士族最根本利益,廳中出身士族的官吏仔細思索後,也覺可以接受。與此同時,出身寒門的文武將官也是身同感受,欣喜不已。

“……”張懿面呈欣喜,但眼中卻帶著一絲異色掃向徐庶、和廳下略顯神秘的諸葛亮。

恰好諸葛亮也在留意張懿,兩人目光一交,同時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

諸葛亮面上異色一閃而過,隨即展顏微笑,朝張懿微微頷首。

張懿頷首回禮後,掉轉目光,眉心不為人察地微微一皺————不知為何,諸葛亮那和煦如陽光般的微笑,始終讓張懿心中有種堵堵的感覺。

…………………………………………….

十月初五,經過幾個輾轉後,曹操的急書幸運地未遭遇趙雲風騎軍的阻截,傳至彭城。

曹仁、臧霸、呂虔閱信之後,稍一商議,決定立即按照曹操信中方法驅逐敵騎軍。而曹操退敵方法中的第一步——“堅壁”,其實已經開始執行。而第二步——探敵,也正在緊張地進行中。

另一方面,趙雲在察覺到泗水易渡處皆已有敵軍斥候把守探察,知道再行渡河騷擾,將有可能被曹軍堵在泗水之東,遂果斷地放棄再襲下邳的打算。

曹軍始終堅守不出,也讓趙雲有些無可奈何。而且增援的青州援軍中,有千余輕騎,對風騎也已構成很大威脅。與趙影、華揚(風騎第二曲都尉)、張翔(風騎第三曲都尉)及各屯軍司馬仔細商議之後,趙雲決定領軍奔襲淮陰,再調曹軍出城救援。

…………………………………………

鹿門山腳,四名鹿門學子回首顧望著山上的書院,顯得頗為留戀。

“嗬……”石韜歎了口氣,收回顧望書院的目光,轉頭對另外三人說道,“士元,公威,廣元!你們將欲何往?”就在昨日,龐德公突將龐統、孟建、石韜、崔宏四人招至靜舍之中,告訴他們已可出師,日後究竟選擇走何道路皆由四人自行決定。

“我欲先往襄陽,再往江東一行!”龐統以其特有的洪亮聲音說道,大而有神的雙眼中不可遏製地流露出興奮的光芒。

“……”崔宏搖了搖頭,無奈地笑道,“士元,你當真要與孔明、元直一比高下?”

“哈哈……”龐統朗聲笑道,“若無可稱的對手,此生有何意思?你們幾個呢?”

“我去許昌!”孟建毫不猶豫地說道。

“我將先觀天下之勢,再做決定!”石韜笑笑說道。

“我與廣元之意相同!”崔宏也笑著說道。

“日後縱各為其主,亦是鹿門同窗!”龐統探出右手,沉聲說道。

“永是鹿門同窗!”孟建、石韜、崔宏同探右手,與龐統之手疊加一處,齊聲說道。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天天中文,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