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桓侯再生》第3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157章
“多謝皇叔謬讚,雍實愧不敢當!”顧雍客氣地回道。以劉備的身份,居然會對名聲並不甚顯著、且身屬敵對的自己如此客氣和藹,著實有些出乎顧雍的意料之外。

“元歎不必過謙,江東之人常言‘顧族子弟多才俊’,豈是虛言?”劉備笑著擺擺手說道,“前些日,曾有多位顧族少年才俊,奉子正公(顧修,字子正。顧族族長,顧雍伯父)之命至壽春出仕,此次元歎前來,正可一見,共敘兄弟之情!”

“多謝皇叔!”顧雍面現感激之色,心下卻頗感驚駭————劉備隻寥寥幾語,便迅速拉近了與顧雍的關系,更隱晦地指明了顧族已然投效的事實。“雍此次奉孫討虜之命求見皇叔,特為化乾戈為玉帛而來。”

聽罷顧雍的來意後,劉備笑而不語,下首的關羽卻忍不住沉聲駁斥道:“孫權目無天子,欺虐生靈,罪惡貫盈,人人得而誅之。我兄長討伐孫權,正是上安社稷、下慰黎民之舉,安可與此賊言和?”

“……這位當是關君侯了!”被關羽厲聲所驚,顧雍神色微微一變,但迅速又恢復了正常,仔細地打量了關羽片刻後,和聲說道:“君侯神威奮武之名,雍如雷貫耳。然先前之語,雍卻不甚讚同!”

“哼……”關羽冷眼睨視顧雍,輕哼一聲不語。

“皇叔、君侯可還記得十路諸侯討伐國賊之事?”顧雍不知為何,竟然轉移了話題,“當年國賊董卓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為拯救社稷於水火,天下十路諸侯共興義師,齊聚虎牢關下,討伐董卓。其時,孫討虜之父文台公亦曾親身參與,為破國賊,文台公甘當先驅,九死不悔,此何其忠義也。再說孫討虜之兄伯符公,叛國巨孽袁術妄篡社稷之時,伯符公亦親驅大軍討伐此賊。凡此種種,皆可表我主乃忠良世代之家。”

頓了頓,顧雍繼續說道:“我主雖知忠義孝悌,人倫大禮,然畢竟年齒尚幼,先前為奸佞所惑,故與皇叔有所誤會,而至兵戎相見的地步。但而今我主已明了前是與非,痛下決心誅除奸佞,還請皇叔寬宏大量,念及故情,化解我兩家恩怨,從此和睦相處!”

“顧元歎生得好口才!”一旁靜靜聆聽的徐庶突然出聲說道,“但可惜……口才雖好,卻不明是非,不辨形勢!”

“不知這位先生高姓大名,又為何道雍不明是非,不辨形勢?”顧雍眉頭輕蹙,和聲詢問道。

“在下穎川徐庶,字元直,雖是山野之人,但某些事理卻看得比顧大人更明了一些!”徐庶出列向劉備微施一禮後,回答顧雍道,“顧大人先前以孫破虜(孫堅)、孫討逆(孫策)曾為國伐賊之事,道孫討虜(孫權)是世代忠良之家,庶便不甚讚同————世代忠良之家,豈會私自藏匿傳國玉璽,擅殺欽封州郡大吏?(孫堅曾私自將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谘擊殺)世代忠良之家,會以傳國玉璽向叛國巨孽交換兵馬糧草?世代忠良之家,會為一己之私,向國賊曹操諂媚伏首?故而,庶以為所謂‘孫家乃世代忠良’一說實屬荒謬,而顧大人顯然便是一不明是非之人。如此奸佞之家,仁人志士皆可誅之,何況我主帝室之胄,又以征南將軍,假節鉞,掌征伐四夷叛逆之權,更是無可辯駁。”

“再者……”不待顧雍出聲反駁,徐庶繼續雄辯說道,“孫權倒行逆施,如今已成日薄西山之勢,覆亡不遠。江東有識之士盡皆棄暗投明,另擇高枝,顧大人宗族便是一例。人皆言顧大人乃是顧族之中最賢明、有遠見者,但今日一見,庶卻有些失望。

比之顧族諸位賢達,顧大人可謂是‘不便形勢’!”在徐庶依據充足的雄辯之下,顧雍一時無語,默然起來。

“呵呵……適才元直之言有些激烈,還請元歎先生原諒。”劉備笑了笑,向徐庶擺擺手,圓場說道,“但備亦以為元直所言字字珠璣,元歎世之高士,當不會不明此理。再者,眼下孫討虜最應擔心,當是荊州劉景升……”

“……臨行前我主曾經交代,願將虎林、海陽、樂安一線以西土地奉於皇叔,再以金萬兩、糧草萬石相贈,只求與皇叔暫緩刀兵一年。”顧雍沉吟了片刻,和聲說道,“國賊曹操其視皇叔為眼中之釘,必欲除皇叔而後快。其縱橫北方,勢力日盛,一旦覓得時機必然南顧,雍以為皇叔也需借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防范曹操。何不借此良機,暫與我主言和?”

“元歎此言倒也在理……”劉備思索許久後,點了點頭說道,“但我仍是無法應允!”

“這又是為何?”顧雍面色先喜後驚,疑惑說道。

“一者,我與景升兄早有盟誓在先,已結同攻同守之約。如今荊州大軍攻伐豫章諸郡,縱不為己,我軍也理應出兵策應!”

“這個不妨,皇叔盡可出兵,隻消做佯攻之勢即可!皇叔以信立本,但有允諾,我主即可放心。”顧雍急聲回道,“除此之外,皇叔還有何顧忌?”

“呵呵……”劉備眼中精光微閃,呵呵笑道,“元歎可能不知,江東戰事我已交與我家三弟翼德全權負責。孫討虜若要暫與我方罷兵,還需直接找翼德相談才行……”

“只要皇叔應允,張將軍豈會反對……”

“顧大人莫要以為我家主公故意推委!”徐庶接口向顧雍解釋道,“張將軍性烈如火,且麾下將士多有戰死江東者,與貴軍結怨頗深。我家主公若是貿然應允停戰,豈非會傷張將軍與麾下將士之心……”

“元歎若真是有意促成兩家休戰之事,恐怕還需前往丹陽,與我三弟商談方可……”劉備和聲說道。

“……”顧雍雖知劉備有推委之意,卻也無法再繼續遊說……

待顧雍無奈暫回館驛後,議事廳裡的劉備君臣舉目對視,一齊縱聲長笑起來。



接下來兩日,顧雍多次求見劉備,仍為締結休戰協議之事。劉備不厭其煩,每次皆盛情接見,但於協議之事,卻始終不松口。

至第四日,顧雍無奈地拒絕劉備君臣和幾位族弟的挽留,起程前往丹陽。

…………………………………

告急的文書從四面方傳回柴桑,讓年輕的孫權幾乎愁白了頭髮:

劉磐大軍攻入廬陵郡,破賊校尉朱然鑒於敵勢過大,未與敵正面交鋒,主動退避,另尋戰機。五月二十日,劉磐大軍不費吹灰之力攻克新興縣。隨即,劉磐一面統軍北上攻擊廬陵郡治西昌,另一面派遣偏師在劉周的引領下奪佔廬陵南部諸縣。

鄂縣方面,黃蓋領軍與蒯良軍死戰連連,傷亡極為慘重。荊州軍校尉文聘甚至兩次攻上了鄂縣城頭,所幸被陳武拚盡全力擊退。荊州軍兵力絕對佔優,且蒯良的手段層出不窮,黃蓋招架起來非常艱難。十來天下來,江東軍折損的軍力已經超過萬人。不得已之下,黃蓋只能向孫權遣使求援。

西線激戰連連,東線也同樣危機四起————張飛大軍兵分兩路,北擊三山,南襲新都。五月二十三日,三山令獻城歸降,張飛兵鋒直指虎林。

唯一能令孫權稍稍安心些的,也就是水軍了。繼前番三次小勝後,凌操再一次痛擊荊州水軍,破敵近千,俘、毀敵船40余艘。其子凌統孤舟突入敵軍陣中,斬將奪旗,甚至險些將荊州水軍統領黃祖生擒。

但水軍的勝利,卻根本無法改變全局的被動。



柴桑,議事廳中

望著手中的戰報,孫權眉頭大皺,以手蹙額。

“主公,黃督已是第二次求援了……”魯肅略顯焦慮地說道。

“……子敬,柴桑這裡還有多少兵馬可以調動?”孫權抬起頭來,沉聲問道。

“城中駐軍尚有萬余人,但必須用於防備柴桑之用!”魯肅略顯無奈地說道,“如今甘寧水軍已可毫不阻隔地侵入柴桑附近江域,若無重兵駐守,難保柴桑安全。張飛此人善於弄險,極有可能派遣奇兵走水路攻襲柴桑,若如此則後果不堪設想。主公,這萬余兵馬斷不可輕易調動。”

“嗬~~!”孫權長歎一聲,微微點頭說道,“還有其余兵馬可以調用嗎?”

“只有鄱陽大營還有萬余人,但這些士卒都是征募不足兩月的新兵。其余各地兵馬皆需防范敵軍進襲,無法輕動!”魯肅搖頭無奈說道。眼下劉表、劉備兵分四路進襲,孫權原本單薄的軍力立時更顯空虛。

“兄長,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緊征募兵員!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孫瑜沉聲勸薦道。

“不可!”張昭舉步出列,並不讚同孫瑜的提議,“如今豫章諸郡民心尚不不穩固,內部暗流湧動,若再不顧百姓意願,胡亂征募兵員,只會更加激起民變,廬陵便是前車之鑒!在如今情勢之下,若再有民變發生,局勢將無法控制!”

“主公!張公所言甚是,劉表、劉備必有大量細作潛入主公治下,一旦稍有異動,這些細作必會煽風點火,挑惹民變。”魯肅附和張昭的話說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魯大人,你倒是想出辦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孫瑜面色一沉,不豫地說道。

“以肅之見,而今欲求兵員,可行之法也只有兩策……”魯肅沉吟了片刻說道。

“子敬明言!”孫權精神一振,急聲詢問道。

“其一,向諸宗族大戶借調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為例,每族借調千人當不成問題。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過萬軍力。然而,以眼前之勢,諸宗族恐怕都會有所顧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主公!”

“若誰膽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孫瑜面上現過一絲戾氣,厲聲說道。

“仲異,休得胡言!”孫權眉頭微蹙,沉聲喝止道。孫權知今時不同往日,對諸宗族隻可拉攏,斷不可輕易逼嚇,否則只會將他們推向敵對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須速行。若有必要,我可親往遊說諸宗族相助!”

頓了頓,孫權繼續詢問道:“子敬,另一策是什麽?”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與文台公有舊,而且,主公可用‘二劉謀奪江東後、必然南顧交州’為由遊說之,請其出兵。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離太遠,待使者趕到交趾,恐怕便要費時半月有余。縱然士燮肯援應,由調集兵馬、籌備輜重,到最終出兵, 沒有一、兩月,恐怕派不上用場。”

“能請得一援就是一援!”孫權略一思索,決然說道,“可速派使者攜我親筆書信,前往交趾!”

“對了,子敬!”張昭忽然想起了什麽,出聲向魯肅詢問道,“元歎那裡可有消息傳回?”

“暫時還未有回訊!”魯肅搖了搖頭說道。

“不知元歎會否有危險?”孫權面現憂慮之色,沉聲說道。

“主公放心!以顧族的聲望,想必劉備不會為難顧元歎!只是這休戰之事,恐怕有些艱難……”張昭寬慰孫權道。

“……”孫權看了看魯肅,魯肅也只能無聲地歎口氣————這件事,魯肅實在是沒有半點把握。

“踏踏踏……”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滿面風塵的士卒來到廳外,大聲稟報道:“啟稟主公,廬陵緊急戰報!”

孫權心中一緊,急聲說道:“進來稟報!”

“荊州軍劉磐部包圍西昌城,攻打甚急,孫太守請主公加派兵馬救援!”進廳後,那士卒單膝跪地,從懷中掏出軍情絹書,大聲說道。

魯肅將絹書呈遞給孫權,孫權迅速地閱覽了一遍,面色大沉:“援軍,援軍,到處都要援軍,我哪來這麽多的援軍可派!”

“主公……”就在魯肅意欲勸薦孫權時,廳外突然傳來了喧嘩之聲。

“如蒙主公不棄,周瑜願為主公分憂!”一個清悅卻帶著幾分疲乏的聲音從廳門口響起。

“公瑾?”孫權君臣不敢置信地看著廳門口那略顯單薄的白色身影。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天天中文,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