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桓侯再生》第3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118章
壽春,郡守府偏廳中

“大賢何在?”劉備疾步匆匆地走入偏廳,語氣頗為急切地詢問說道。原本劉備正在書房中與徐庶、糜竺二人分析這幾日所搜集到的各方情報,忽然間孫乾遣人來報,道在市街之上偶遇到一位才識非凡的大才。愛才若渴的劉備聞聽這個消息,當即拋下手中事務,領著徐庶前往偏廳會見這位“大賢”。

“主公,大賢在此……”孫乾向劉備施了一禮後,指著身旁不遠處的一位葛衣布袍的儒士說道。

“……敢問先生高姓……”劉備稍一打量孫乾所指那名儒士,不禁對“大賢”的年紀如此之輕略感到一些驚異。但劉備並沒有將驚異表現在了臉面之上,毫不遲疑地向那名儒士微施一禮,熱切地詢問說道,“劉備這廂有禮了……”

“鄉野之人張懿,拜見劉皇叔!”那青年儒士急忙躬身回禮,自報姓名。

“主公,張先生見識高遠,非比一般!適才乾與張先生淺談片刻,即感深深拜服……”孫乾語帶敬服地向劉備說道,“乾知主公求賢若渴,特將張先生引薦於主公……”

“孫別駕謬讚了……”張懿擺了擺手,和聲說道,“似張某之才者,天下間以鬥計,以海量,懿有自知之明,不敢當孫別駕如此稱讚……”

“公佑乃是至誠君子,不擅虛言……先生不必太過自謙……”雖然尚未見識到張懿的才華如何,但其謙和的態卻已讓劉備頗生好感。再仔細地打量了一番之後,劉備發現這張懿相貌雖然算不得多麽俊秀奇偉,但周身上下卻散溢著一種卓而不群的非凡氣,眼中更是不時閃現出睿智的光芒。惟一可惜的是,此人眼似鷹眸,讓他的臉面顯得有些陰沉。

頓了一頓,劉備繼續說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百姓流離所其所。備不自量力,欲伸張大義於天下,然智術淺短,雖得賢才相助,而今也只能苟且一隅。今日機緣之下,得逢先生,實是劉備三生之幸。備鬥膽,請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曲賜教誨,開備愚魯……”

“……”知道這是劉備在考較自己,張懿淡淡一笑,從容自若地說道,“自董卓禍亂社稷以來,天下間曾豪傑並起,皆欲逐鹿爭雄,但大浪淘沙,時至今日余者寥寥————實力強橫無匹者如董卓、世家名門者如袁術、驍勇善戰者如呂布,皆如已夜空流星般瞬閃而逝……而今之天下,有能逐鹿者,惟有三人耳……”

“請先生賜教……”雖然張懿僅隻寥寥幾語,劉備的興趣卻已被勾起,急切地詢問道。

“許昌曹操為其一、皇叔為其二、江東孫權為其三……”張懿毫不避諱地將曹操列在劉備之前。

“莫非先生忘卻了河北袁家、荊州劉表、益州劉璋、西涼馬騰不成?”一旁的徐庶忽然笑著問道。

“這位是……”張懿看了看徐庶,和聲詢問道。

“不才單福……”徐庶淡淡一笑,報出了自己曾經的化名。

“單先生豈非明知故問……”張懿笑著說道,“河北自袁紹起,即已江河日下,而今袁家之主袁譚比之其父尚遜數籌。以袁譚之能,對上曹操,莫說爭雄天下,恐怕連自保亦是疑問重重。荊、益二州富庶天下聞名,本是可大有作為,但劉景升(劉表)、劉季玉(劉璋)卻無逐鹿之心,只能偏安一隅。至於馬騰,僅是徒具武勇之徒,且西涼之地內不安、外有異,根本不足掛齒……”

“話雖在理……”徐庶笑笑說道,“但先生莫非不知——那江東孫權累敗於我主之手,也已日薄西山,覆亡不遠。以孫權之勢,

談何逐鹿?”“皇叔與孫權之戰,懿略有所聞……”張懿不緊不慢地說道,“單先生當知————孫氏據有江東,已歷三世,民心頗附,更有江淮智能之士相輔。前番皇叔所以順利連取江東數郡,似乎也是佔了些荊州大軍牽製的便利……但往後,皇叔再進取其余江東郡縣恐怕就未必會那般容易。萬一皇叔兵事有所不利,已佔江東諸郡未必不會有所異動……以懿之見,只要孫權日後未有什麽昏聵之舉,恐怕尚有恢復元氣之日。若其引曹操為援,未必不能與皇叔抗衡幾載。若河北戰事了結,曹操必一力南下,屆時皇叔還有力剿滅孫權麽?真到那時,孫權甚至有可能乘虛反攻被奪諸郡,進而據長江穩固江東之地……”

徐庶聽後,笑笑點頭不語。

“先生所言在理……”劉備點了點頭,懇切地詢問道,“備當如何做,才可振興社稷,還請先生賜教?”

“欲興王霸之業,無非依托三者……”張懿淡然笑道,“一為天時,二為地利,三為人和。天時暫不可爭,但地利、人和卻可為。皇叔以仁德之名傳於天下,百姓皆願歸心、士人盡相投效。可以說,以人和而論,當今無人可及皇叔。皇叔欲興漢室、匡扶社稷,自然需以‘人和’為本,施行仁政,更收天下之心。進而,以人和圖謀地利、乃至天時。以眼下而言,北面曹操暫不可圖,但荊、揚、益州,皆可成為皇叔成就大業的地利之本。若能據而有之,何愁不能……”

…………

張懿款款而談,劉備不住點頭稱善,連一旁的徐庶也面露讚許之色,似是非常欣賞張懿的才能。

“先生胸有經綸而不傲,滿腹才華而不驕,大賢之稱實是名至實歸……”聽罷張懿的細致分析之後,劉備驚歎著說道,“不知先生是哪裡人士,師從何人?”

“懿是東平壽張人,曾有幸師從胡公毋班(胡毋班,漢末大儒)”

“東平壽張……”劉備擰眉略一思索,忽地說道,“先生與故陳留太守張孟卓(張邈)有何關系?”

“孟卓公正是懿族叔……”張懿面色略顯黯淡地說道,似乎想起了什麽悲痛的事情。

“孟卓天下義士、漢室忠臣。備嘗有幸與孟卓共討國賊董卓,只可惜……”劉備歎了口氣說道,“如此義士忠臣最後竟陷於另一國賊之手(注:張邈曾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但最終失敗,全家被曹操圍殺)……天理何存……”

“……”張懿面色深沉,低頭默然不語。

“劉備雖名微德薄,還請先生不棄鄙賤,出仕相助。劉備當拱聽明誨……”劉備長身向張懿行了一禮,懇切地請求道。

“皇叔不必如此……”張懿急忙還禮說道,“懿雖不才,既蒙皇叔不棄,自當效犬馬之勞!”

“得先生相助,備無憂矣……”劉備縱聲長笑說道,“我看先生似有疲態,不如且在府中先休息片刻。晚間我將設宴賀先生相投之喜……”

“多謝皇叔……”

…………………………………..........

待張懿隨府中親侍離去之後,劉備詳細地向孫乾詢問了他遭逢張懿的全過程。

“元直,你以為此人如何?”劉備領著徐庶回返書房,路上忍不住出聲詢問道。

“此人確是不世奇才,庶亦有些自歎不如……”徐庶和聲回道,“此人既是張邈族侄,不投曹操而投主公,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徐庶知道劉備的顧慮————張懿是兗州東平郡人,而兗州正是曹操的根基所在。常理之下,張懿應當去投效曹操才對。但從剛才的情況來看,徐庶也看不出張懿的表現有任何異常,而且站在徐庶的立場上,也不便多說什麽,以免產生嫉賢妒能的誤會。

“恩……”劉備點了點頭,暫時拋開了心中的顧慮,笑著說道,“若能多得似張懿般人才,我與元直擔子便要輕上許多……”

“是啊……”徐庶淡笑了笑,輕應了一聲,目光卻顯得有些深邃。

…………………………………………..

用了兩天時間,我逐一會見了有投效意願的吳郡幾大望族的族長。其中,除顧族是我親自登門拜訪之外,其余幾族都是被密邀至郡守府中。在全范的推波助瀾之下,顧、朱幾族都應承了投效之事,並允諾以人、財、物力支持我軍,以及讓其族中精英至大哥麾下效力之事。

九月十六日,原本我正打算親自去一趟富春,探視一番給我帶來莫大驚喜的陸遜,但一騎至秣陵而來的快馬迫使我打消了想法————孫權就交換“人質”一事已有回音。由柴桑而來的使者已至秣陵,並攜帶了孫權的親筆書信,而且使者聲稱書信必須親手轉交與我。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天天中文,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