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桓侯再生》第3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175章
今天身體疲軟無力,只能勉強碼出3000字了!請大家見諒!

......................

建安六年,月初十晨。

天色灰蒙,秋風蕭瑟,細雨紛飛,別有一番淒涼意味。

廬江郡,舒縣之南十余裡,正是周瑜祖居所在。年前,周瑜正是由此起兵,迎孫策渡江南下,橫掃江東,定下了孫氏江東霸業。年之後,孫家基業已成空,周瑜也在狂瀾難挽的歎息中遺憾而終。

而今周瑜終能拋卻一切煩惱,落葉歸根,回歸故裡了!



千余軍卒腰系白色布條,執兵擎幡,肅立四周,魂幡如林。

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數十名士卒小心翼翼地將周瑜躺臥的厚重棺木,抬進早已挖好的墓穴之中,隨即便準備開始填埋。

“相公……你怎能丟下我……”一身素衣的小喬泣不成聲,芙蓉玉面之上淚水、雨水融成一片,似水明眸中早不複往日的明亮,努力想要掙脫身邊侍女的扶持,撲到周瑜棺木那裡去。侍女們不敢怠慢,拚盡全力將小喬拖住。

“啪嗒,啪嗒……”一剖剖泥土被推入墓穴中……

不遠處,張昭、魯肅等被俘孫家重臣盡皆神情肅然,默望著周瑜墓穴被逐漸填起,眼中的悲傷之色卻是完全掩飾不住地流露出來。

三日前,簡雍將周瑜屍身即將送抵廬江安葬的消息,告訴了張昭、魯肅等人。與周瑜關系最善的魯肅傷感之余,嘗試著向簡雍提了出請求————希望能前往廬江,為周瑜送葬。

魯肅本也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是身為俘虜,而且三番兩次拒絕簡雍的說降。但出乎意料,簡雍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且還悉心為魯肅、張昭等人做了安排,讓他們與小喬一道前往廬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注:這首古風詩歌是屈原的《九歌。國殤》,是追悼為國捐軀的將士的祭歌。)

周遭肅立的千余軍卒突然一齊吟唱起來,聲音低沉而悠長,雄渾、悲壯、淒涼……悠悠然回蕩在天際之間

“……恩?”輕噫了一聲,魯肅側耳聆聽了起來,神情無比專注……

半晌後,魯肅仰天長歎,仍由秋風寒雨從自己面龐掠過,兩行熱淚自其眼中無聲滑落。“公瑾……你聽著了麽?是《國殤》……是敵方士卒為你而歌的《國殤》……”

軍士們一遍遍地吟唱著《國殤》,天天中文不息……

………………………………………………

廬江城,南城館驛的一間房中,張昭、魯肅二人盤膝對面而座。

雖然身為俘虜,但張昭、魯肅等人卻也受到了廬江太守李通的禮遇,一眾人等都被安置在南北城兩個館驛之中。在館驛中,張、魯等人可以自由行動,只是不能外出。

自舒城返回廬江之後,張昭就將魯肅將至自己房中,但兩盞茶的工夫過去,兩人竟沒有說一句話。

“休矣,休矣……”張昭歎了口氣,突然開口說道。

“……”魯肅默然,輕點了點頭。雖然張昭的話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魯肅卻完全領會得其中內涵————孫家已徹底……休矣!

利用為周瑜下葬一事,劉備成功地贏得了江東士族、百姓之心,也將贏得諸多孫家舊臣之心,尤其是那些軍中將領。

不遠數百裡、不顧艱難險阻,將周瑜遺體送回廬江故裡;以錦帆水軍全軍為周瑜護衛送行;為周瑜籌備隆重非常的葬禮;以張飛為首的劉備軍將校齊在周瑜墳前為其躬身行禮……一切的一切,

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卻又……尤其聽得那曲由千余士卒吟唱的《國殤》之時,徐盛、朱桓等被俘將領盡皆泣不成聲……魯肅知道,徐盛等人的歸降恐怕只是時間問題了……但面對當時的景象,連魯肅自己都抑製不住心中的激蕩!



張昭說了那四個字後,房內再回歸寧靜。兩人默然靜坐,各自思索著什麽。

“張公、魯公可在?”房外突然傳來一個清矍悅耳的聲音。

張、魯二人同時警醒,發覺這個聲音頗為陌生,並似熟識之人。愕然對視一眼後,魯肅出聲應道:“我二人在此!敢問尊架何人?”

“不才劉備,願乞二公賜見!”房外那人聲音溫和恭謙地回道。

劉備???

張、魯二人面色愕然,眼中同時射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楞了片刻後,二人急忙起身,由魯肅上前開啟房門。

房外站著兩人,一人面白而相貌奇偉、神態溫和有禮,但周身卻也隱隱然有一股令人懾服的氣勢,另一人身材極為魁偉,猶如黑色鐵塔一般,相貌極其威武,正是劉備軍中魁首之一————平南將軍張飛。魯肅、張昭等人來廬江後,曾被其召見過一次,而且在周瑜葬禮上也曾會面,故而識的。

“劉備見過二位大賢!”白面中年男子就在門外拱手施了一禮,和聲說道。



張昭、魯肅將大哥和我迎入房內,各自躬身還禮。

“張大人、魯大人!這位便是我家兄長……”我分別為大哥和張昭、魯肅等人做介紹,“大哥,這位是張大人,這位是魯大人!”

此次我是先行返回的廬江,目的正是為親自主持周瑜的葬禮。所以要禮葬周瑜,一則的確是出自我對他的敬重之意,但更為主要的原因,還是要借此收取人心。目前有大量的孫氏舊臣舊將淪為我軍俘虜,內中不乏忠義之輩。而這些人通常都是身具大才之賢者,如張昭、魯肅等人。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投效,不但有助於迅速穩定江東局勢,而且對大哥的大業也將是極為得力的臂助。對這些忠義之輩,僅靠威逼利誘是遠遠不夠的,最好的辦法就感化其心。

周瑜的殮葬,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我將這個意圖以快馬飛報大哥後,大哥也非常讚同。其實在周瑜下葬之時,大哥也已趕到廬江,不過周瑜下葬時並未親臨現場。大哥的身份和我不同,他還要顧忌到荊州那裡的反應。而由我出面,就沒有這層顧忌了!

此次張昭、魯肅他們主動要求為周瑜送葬,其實正中我下懷。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讓大哥說服他們歸順!

“二公宏才偉略,備素有耳聞,今日得見實乃三生之幸!”大哥面色欣喜無限,和聲說道,“冒昧來訪,還乞見諒!”

“薄有虛名,豈能當皇叔盛讚!”張、魯二人齊聲自謙說道……

分賓主入座之後,大哥正色說道:“先前備與孫討虜累有紛爭,非為私怨……”

…………

房內的氣氛起先有些尷尬————大哥熱情非常,張昭、魯肅卻是表面恭敬、內裡冷淡!

但大哥的言行氣中,別有一分獨特的感染力。隨著交談的不斷繼續,氣氛也逐漸活絡了起來。

“……自中平(中平年)始,社稷淪落,黎民疾苦,天下間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人煙滅跡……”大哥面色悵然,長歎說道,“備不自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然隻恨才疏學淺,輾轉多年未有所成!”

頓了頓,大哥懇切地對張、魯二人說道, “二公滿腹經綸,皆國士之才,備若能得二公相助,興複社稷有望,撫慰黎民可盼。還請張公、魯公不吝指教!”

“不知皇叔可願應承一事?”沉默了片刻後,張昭出聲說道。

“張公請講!”

“皇叔平定江東,孫討虜一脈已絕無回天之力,大勢早去!”張昭語帶懇求地說道,“還請皇叔以仁德為懷,莫要與叔弼、季佐二位公子追究,以全孫家血脈!”

“君子不絕人之嗣,備雖不敢自居君子,亦知此理。孫文台時之英雄,備亦頗敬之,豈能行此不義之舉?”大哥毫不猶豫地點頭說道,“張公盡可放心,孫討虜一族備必會妥善安排,不妄害一人!江東其余陣亡將佐眷屬,備亦會命人好生贍養!”

張昭、魯肅二人對看一眼,無聲歎了口氣,隨即同時躬身行禮說道:“既蒙皇叔不棄,願效綿薄之力!”

“二公請起!”大哥急將兩人扶起……



張昭、魯肅應該是孫家舊臣中最難說服的人了,但如今在大勢所趨之下也選擇了歸順。有他們為范,再勸降其他人難就要小許多了!

事實的發展,也確實如此————在大哥的親自說服下,孫家舊臣陸陸續續地歸順,就連被關押了數月乃至一年有余的徐盛、呂范、朱治等人也是如此。

………………………………………

月中,孫翊、孫匡兄弟被錦帆水軍送至廬江。

月下,孫氏兄弟及孫家眷屬、並周瑜遺孀喬氏被移至壽春郡臨淮縣定居。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天天中文,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