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宋》第四百零一章 打仗不再靠拳頭了?
收藏本書強製更新字體字體大小TTTTTTTT字體顏色黑色灰色紅色橙色綠色紫色深藍色棕色風格背景顏色默認小說閱讀網藍起點藍藍色綠色淡灰灰色深灰暗灰淡綠羊皮紙粉色滾屏全屏第401章打仗不再靠拳頭了?最初,濃煙剛飄起不久,江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打雷一般的聲音。這打雷聲接連不斷響成了一片,滾滾的濃煙反而被人忽略了。

古人並不知道光線傳播比聲音快,他們先看到煙火,然後聽到雷聲,卻並沒有把這二者聯想到一起。這煙火有可能是拔頭水軍戰船被焚燒而產生的,當然,也可能是方臘水軍的船隻焚燒而形成,不過,因為大家都見了方臘水軍出營時的威勢,所以後一種想法只是在腦海中轉了轉,卻覺得絕無可能。

其實,宋人是最早知道光線的“小孔成像作用”,著名文學家蘇軾曾發現了小孔成像以及銀版固定影像的現象,如果蘇軾不是被貶謫,導致他的學問在宋代不被尊崇,也許照相機已經相片會在宋代被發明出來,也許中國會提前發現某些光學理論……但這個時候,眾人都在憂心忡忡的望著下遊。

接下來,濃煙不僅沒有飄散,反而不斷有新的火柱飄上天空,在此期間,隱隱的雷聲一直響個不停。等到了傍晚,火光越來越亮,下遊方向已經紅透了半邊天,在暮‘色’中,那片火焰比晚霞更明亮。

方臘水軍出陣的時候,那龐大的數量嚇壞了所有人,這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敢猜想勝負的結果,只是希望海州水軍方面不要損失的太慘。此刻,眼見得暮‘色’蒼茫,江面上的雷聲還響個不停,太尉譚稹歎了口氣,豎起大拇指誇獎:“海州軍真是頑強啊,都打了一下午了,雖處劣勢,居然還纏鬥不休。嗯,看來,方臘軍不可避免地要被拖入了夜戰,但願夜戰能有轉機……至少,他們能多逃出幾艘船來吧?”

在場的將領中,多數都見識了方臘水軍出動時那浩大的隊伍,這時候,眾人都猜測海州雷火兵是處於下風。然而,一直處於逆境的隊伍,面對如鐵壁銅牆一般推進的巨船,鏖戰半日猶在堅持戰鬥,而且把戰事拖延到了晚上——這支隊伍該有多頑強啊。

這一刻,眾人雖然都未見過海州雷火兵當面,但都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默默向這支隊伍致敬。

真是頑強啊

因為最後的戰況不明朗,童貫等人一直放心不下,眾將聚集起來一直未解散,就枯坐在帳中等候最終結果。傍晚時分,方臘水軍部分的戰船零零星星的返回,但這些戰船都是小型戰船,並不是戰事的決定因素,這讓大家對戰況的判斷依然‘摸’不著頭腦——雖然返回的戰船全都是一副慘遭極度蹂躪的模樣。

童貫在帳中一邊指揮江寧府殘存的水軍人員冒險過江,打探下遊的戰況,一邊感慨:“沒想到海州雷火兵如此強悍,大約,摩尼教教匪也吃了不少虧,瞧他們的小船一副慘樣……可方臘水軍的大船在那裡?他們的巨型樓船、艨艟、鬥艦、大海鰍……怎麽都沒見返回?”

童貫這座軍帳就扎在江岸的大堤下方,大堤上時不時有瞭望的軍士下來,匯報方臘水軍的情況,方臘軍戰敗的船隻入營,全在岸上的監控下……當然,如果他們朝江北岸衝過來,童貫也有足夠的逃跑時間。

因為方臘水軍的空群出動,整整一天江面上幾乎沒有漁船,只有江水滔滔不停地向下奔流,所以,這時候方臘水軍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明顯。譚稹側耳傾聽著夜晚的風聲,風聲當中,那隱隱雷鳴聲依舊響個不停,而且有越來越清晰的傾向。太尉譚稹閉上眼睛,想了想,‘插’話說:“海州雷火軍真是堅韌——他們還在打。”

這種堅韌讓戰士們肅然起敬。

現代歷史教科書用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可信度敘說道:宋代是一個軟弱的王朝,俗稱“弱宋”——然而,據統計,宋代對外戰爭的勝率超過百分之七十,等同唐宋兩代的總和。

這種勝率就是依靠決定的堅韌取得的——兩宋時代,宋人軍事方面有天生缺憾。他們失去了所有的養馬基地,全國的騎兵只有三萬左右。而冷兵器戰鬥中,騎兵是王者。

因為宋人沒有足夠的騎兵,他們只能用‘肉’體對抗數量龐大的胡人騎兵。宋人的重裝步兵披掛的步人甲,重量達到四十余公斤。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鎧甲重量。除了步人甲之外,人類歷史上大多數鎧甲沒有超過三十公斤的,即使是騎士戰爭中著名的、鐵罐頭式的騎士全身鎧,也不曾達到步人甲的份量。

然而,現代考古學從墓葬挖掘中發現,由於五六個世紀都奉行佛教,大多數宋人已經幾百年不吃‘肉’了,所以他們的平均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一米七八的個頭在宋代已經是罕見的大高個了。就是這樣的身高體重,宋人用他們瘦弱矮小的身軀,披掛起罕見的重鎧,取得了在對外戰爭中堪比唐宋的勝利——這是何等的頑強與堅韌

一個身高一米五六的人,即使披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整體分量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而一匹戰馬重量約半噸,以時速六十公裡的速度撞向重裝步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步兵鎧甲在沉重,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豈能應付數以十萬計的西夏、遼國騎兵。

大宋的邊軍是頑強的,他們能披掛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排列出森嚴的陣式,面對西夏遼國騎兵的一‘波’*衝擊,並在百分之七十戰爭對外中取得勝利——然而由於體力耐力限制,吃素長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戰的,他們常常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卻無力對敗兵進行追擊……

如今,即使用最頑強的秦鳳邊軍來衡量,海州兵能夠在身處劣勢的情況下,依舊纏鬥整個下午,這種體力,以及頑強的死不認輸‘精’神,放在整個大宋已經是罕見的了。

意識到這一點,在場的諸位將領已不在意戰局勝負,隻記掛著經過這場慘烈的戰鬥,海州兵還能剩下多少人。

童貫這時也有點懊悔,如此一支頑強的軍隊,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榮譽啊,當初,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派人出營接應一下……他懊惱的說:“海州兵報上來的兵員是戰兵一千二百四十余人,輔兵兩千余人。咱家原本想著,這樣一個三千人的隊伍,居然讓船隊川流不息的運送補給物資……

啊,本相略略統計了一下,他們運送輜重平攤到每個人頭上,每個兵大約需要隨身攜帶四料(兩噸)的物資,哈,本相原本準備拿這一點,好好駁斥海州縣主薄一番,如今看來,倒是本相誤會了……他們一千余人能持續戰鬥整個下午,難怪需要攜帶很多弓矢、彈‘藥’、燃燒物了。”

長溪(即霞浦)知縣劉鎮‘插’嘴說:“張叔夜大人曾累次向朝廷舉薦雷火兵,聽說雷火兵的炮子都是用鐵蛋與鉛彈,每發一槍,不計火‘藥’的分量,光打出去的鉛子、鐵蛋就重約半兩。這一槍發出去,據說價值一貫錢。難怪他們要帶如此沉重的行李,難怪朝廷不願配置雷火兵做為常例。”

劉鎮是江寧軍帳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是長溪知縣,正九品官。他的管轄地在歙州,如今已經被方臘攻陷。整個大帳中,似乎數他的品級最低,比如童貫是樞密使——武丞相、涇國公;太尉譚稹是太尉,即國防部長;童貫屬下親信王稟是涇源路第七正將,從四品。

即便是睦州團練使王淵屬下小偏將、準備將韓世忠,也是從六品……但大宋朝的特‘色’是“以文禦武”,劉鎮是軍帳中唯一的文官,按照大宋慣例,他這個“九品”文官有資格指著“超一品”武官首領童貫的鼻子大罵,童貫還得給對方陪著笑臉,生恐一不小心惹怒文官集團——他活的還不如現代一位小科長偉光正。

所以劉鎮雖然官品小,但他在整個軍帳中慣常是橫著走的,大家議事的時候他想說話就‘插’嘴,不想‘插’嘴就化身“睡覺帝”……哦,馬上軍帳中就要增加第二位文官了,那就是與劉鎮同品級的海州縣主簿時穿時長卿。

劉鎮的‘插’話,解釋了海州兵攜帶大量物資的原因,同時也說明了朝廷不願增加雷火兵這一編制的緣故——‘花’費太昂貴,這不符合大宋的慣例。

大宋慣例是編流民入廂,讓民間流‘浪’漢越少越好。而火槍兵走的是‘精’兵路線,訓練一名士兵‘花’費巨大,真要這麽裝備禁軍廂軍,大宋有多少家底都不夠折騰。

太尉太尉譚稹是知道事件詳情的,他歎著氣‘插’嘴:“張叔夜大人的奏章,王相(王黼)、李相(李邦彥),梁承旨(梁師)都閱覽了,可惜,眾相一致同意放棄——朝廷養一名禁軍,每日不過五十文,再加一升米;可雷火兵隻發一槍,養活五名士兵一天的費用就沒有了……幸虧海州雷火兵只有一千二百人,如果人數再多一點,天下誰能養得起啊?”

從晉東帶領晉東黨項蕃兵趕來增援的府州鎮將折可求,也順著這話題感慨:“海州團練才有一千二百余人啊,我見方臘水軍開出去的戰船上千艘,人一千二百余人戰千余艘船,鏖戰至夜——這樣的軍隊,果然令人欽佩。”

在場的臨安縣團練使、新招降的梁山好漢宋江低聲‘插’話:“大人,那一千二百名戰兵不全是雷火兵。”

“哦”童貫立刻點了一下宋江:“我忘了你是從海州來的……”

這話一說,大家都別有意味的笑了起來——宋江這夥梁山賊不是朝廷招安的,他們是戰敗投降的,據說當初讓他們走投無路的,正是張叔夜指揮的一千余名“大將”,而那些大將當中,領頭羊就是時穿與李彥。

宋江臉上一絲惱怒的紅暈一閃而逝,他垂下眼簾,深深吸了口氣,繼續說:“海州團練是在崔莊團練基礎上建立的,據說海州團練分三個指揮,其中左右兩廂指揮各自有四百余人,我兄弟林衝擔任左廂指揮、主簿時修武親自帶領右廂,時修武的徒弟凌飛帶領炮隊、我家兄弟孫立則帶領騎兵。

其中,炮隊與騎兵各有兩百余人,騎兵歸屬於直屬隊,負責傳遞軍情以及斥候哨探,而左右兩箱廂中,一般是長槍手佔一半,另一半才是雷火兵……也就是說:整個海州不過四百余名雷火兵。至於剩下那兩千輔兵,基本上是伺候炮隊與馬隊的輔助人員——哦,還有軍官‘侍’從。”

這個說法,不僅沒有讓在場的人輕視海州兵的力量,反而讓大家張大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許久,折可求斷斷續續的說:“四百人……天爺,這仗是怎麽打的?”

水上‘交’鋒依仗遠程攻擊加短兵,當然,如果戰鬥進行到短兵‘交’戰的階段,想想方臘船隻的高大與數量,將領們不認為海州兵到了那種情況下還能幸存。所以這場戰事,長槍兵、輔兵這些的,都‘插’不上手,這些人已被軍帳中的老行伍自動忽略。而江面上持續不斷的鳴雷聲,也顯示這場戰鬥的的主力是雷火兵四百人,面對的是千名余條戰船——他們一直在戰鬥。

軍帳中一片沉默,眾人已經想不出話來評價海州雷火兵了。這個時候,江面上的雷鳴聲越來愈響亮,不一會兒,軍帳外,幾名濕漉漉的士兵相互攙扶著跑進來,童貫認出這是派往江對面的查探的士兵,他急忙站起身來,連聲催促:“戰況如何,快說快說。”

幾名士兵稍稍的喘息了一下,脫口而出:“敗了”

童貫劈頭就罵:“我固然知道勝敗如何——我想知道的是,海州兵傷亡如何?”

報信士兵茫然地相互的忘了一下,答:“未曾聽說海州兵傷亡如何?”

童貫跳腳大罵:“你們幾個吃屎的嗎?讓你們跑去南岸一趟,都探聽到什麽?無用的廢物?”

這個時候,下遊方向依舊火光衝天。與此同時,黑魆魆的江面上仿佛浮現出無數鬼火,這些鬼火自下遊逆流而上,快速的,飄飄‘蕩’‘蕩’的向江寧府這方向移動,堤壩上巡視的軍官見到鬼火出現,以為是得勝的方臘水軍返航,也慌慌張張的進入軍帳向童貫通報。他們才走到軍帳附近,只聽剛才返回的幾位水軍兄弟回答:“敗了,他們敗了——我等在南岸打聽到方臘水軍戰敗。

據說,約四成樓船沉沒,兩成樓船擱淺,剩下的大型船隻,被海州兵沿途縱火焚燒,逃回來的都是一些轉舵靈活的小船……據說,海州兵還在逆流追殺那些大型戰船,唯有船小才不被注意,得以逃歸……”

這個消息完全出乎眾人的預料,甚至顛覆了眾人的常識。許多人嘴巴張了又張,卻不知道如何評價。

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水戰嘛,就是距離遠了雙方互相扔石頭、‘射’箭,距離近了雙方跳上去廝殺,誰拳頭大船隻歸誰——但最終的勝利,還需兩船士兵相互靠幫廝殺。

海州兵只有四百人,即使加上長槍手也不過一千余人,輔兵可以忽略不計。而方臘水軍,光是順溜放下去的縱火船就有六七百艘,巨型戰船,以及四五百人的“小型”戰船,不計其數——就這樣還能被打敗,還被人少的一方逆流追殺……這世界,嗎?

這世界,真讓人看不懂了。

宋江這時候再度出聲提醒:“大人,海州拔頭水軍乃是當初時修武一手組建,如今拔頭水軍的統製官是我家兄弟,昔日登州團練指揮使、一丈青張橫。”

宋江反覆提醒大家“海州這支特別能打的部隊,其實都是由昔日梁山舊部統領”,其實,他這麽說是想引起軍帳內的童貫重視,並重用他。不過,軍帳內都是些老狐狸,大家對他話裡的隱含意思自動忽略。

這個時候,江面上炮聲越來越清晰,而且隨著炮聲,不時**出‘肉’眼可察的股股火焰,這火焰很明亮,照得夜空一閃一閃,即使身處軍帳中,也能見到閃閃的光芒。

童貫聽到江面上的動靜,他抬了抬眼皮,正在向帳內窺伺的士兵有眼‘色’,趕緊撩開‘門’簾進去匯報:“使相、太尉、諸位大人,下遊方向出現無數火把,且火把移動很快,水軍的兄弟們推測,這可是船上懸掛的燈火。只是不知過來的是哪方的水軍。”

童貫坐不住了,他起身邀請諸位將領:“乾脆,我等出去看看。”

這是十二月的冬夜,江面上寒風凜凜,滴水成冰。聽到這聲招呼,許多將領都在肚裡暗罵。但太尉大人當先響應,兩太監一先一後走出軍帳,向堤壩上走去,各位將官心中雖叫苦不停,可只能尾隨上去。

等出了帳篷,感覺到陣陣寒風,諸位將官趕緊低聲召喚仆人送來禦寒的衣物——可無論誰的禦寒衣物都沒有童貫輕巧,他的仆人遞上一件鶴氅,童貫隨意的披在身上,忽然說:“噢,我想起來了,難怪時長卿這名字我聽得很熟,原來他就是製作這件鶴氅的主人。”

說著,童貫緊了緊身上的鶴氅,悠然自得地說:“聽說三年前時長卿只是一名解差,負責護送海州舉子上京趕考,而海州舉子之所以邀請他沿途護送,是看中了他家製作的旅行用品……”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

小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書目,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下一頁。興宋閱讀提示:1、《興宋》版權歸作者赤虎所有,《興宋》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青豆小說立場無關。
2、青豆小說TXT網精心整理出全文字手打版的興宋全文閱讀,是廣大處於書荒中的又不願等更新的書友之必備網站。
3、興宋是赤虎創作出來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章節由會員添加,其目的為了宣傳如此優秀的小說作品和更多書友分享。
4、請廣大書友用實際行動(如:投推薦票、加入書架、宣傳本書、購買實體書/vip等)支持赤虎大大再接再厲寫出比興宋更好看的小說。

關於青豆土豆小說網手機版網站地圖手機土豆小說網RSS訂閱最新更新

青豆小說網做最好的全本小說閱讀網滬ICP備15036004第401章打仗不再靠拳頭了?_興宋_青豆小說

最初,濃煙剛飄起不久,江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打雷一般的聲音。這打雷聲接連不斷響成了一片,滾滾的濃煙反而被人忽略了。

古人並不知道光線傳播比聲音快,他們先看到煙火,然後聽到雷聲,卻並沒有把這二者聯想到一起。這煙火有可能是拔頭水軍戰船被焚燒而產生的,當然,也可能是方臘水軍的船隻焚燒而形成,不過,因為大家都見了方臘水軍出營時的威勢,所以後一種想法只是在腦海中轉了轉,卻覺得絕無可能。

其實,宋人是最早知道光線的“小孔成像作用”,著名文學家蘇軾曾發現了小孔成像以及銀版固定影像的現象,如果蘇軾不是被貶謫,導致他的學問在宋代不被尊崇,也許照相機已經相片會在宋代被發明出來,也許中國會提前發現某些光學理論……但這個時候,眾人都在憂心忡忡的望著下遊。

接下來,濃煙不僅沒有飄散,反而不斷有新的火柱飄上天空,在此期間,隱隱的雷聲一直響個不停。等到了傍晚,火光越來越亮,下遊方向已經紅透了半邊天,在暮‘色’中,那片火焰比晚霞更明亮。

方臘水軍出陣的時候,那龐大的數量嚇壞了所有人,這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敢猜想勝負的結果,只是希望海州水軍方面不要損失的太慘。此刻,眼見得暮‘色’蒼茫,江面上的雷聲還響個不停,太尉譚稹歎了口氣,豎起大拇指誇獎:“海州軍真是頑強啊,都打了一下午了,雖處劣勢,居然還纏鬥不休。嗯,看來,方臘軍不可避免地要被拖入了夜戰,但願夜戰能有轉機……至少,他們能多逃出幾艘船來吧?”

在場的將領中,多數都見識了方臘水軍出動時那浩大的隊伍,這時候,眾人都猜測海州雷火兵是處於下風。然而,一直處於逆境的隊伍,面對如鐵壁銅牆一般推進的巨船,鏖戰半日猶在堅持戰鬥,而且把戰事拖延到了晚上——這支隊伍該有多頑強啊。

這一刻,眾人雖然都未見過海州雷火兵當面,但都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默默向這支隊伍致敬。

真是頑強啊

因為最後的戰況不明朗,童貫等人一直放心不下,眾將聚集起來一直未解散,就枯坐在帳中等候最終結果。傍晚時分,方臘水軍部分的戰船零零星星的返回,但這些戰船都是小型戰船,並不是戰事的決定因素,這讓大家對戰況的判斷依然‘摸’不著頭腦——雖然返回的戰船全都是一副慘遭極度蹂躪的模樣。

童貫在帳中一邊指揮江寧府殘存的水軍人員冒險過江,打探下遊的戰況,一邊感慨:“沒想到海州雷火兵如此強悍,大約,摩尼教教匪也吃了不少虧,瞧他們的小船一副慘樣……可方臘水軍的大船在那裡?他們的巨型樓船、艨艟、鬥艦、大海鰍……怎麽都沒見返回?”

童貫這座軍帳就扎在江岸的大堤下方,大堤上時不時有瞭望的軍士下來,匯報方臘水軍的情況,方臘軍戰敗的船隻入營,全在岸上的監控下……當然,如果他們朝江北岸衝過來,童貫也有足夠的逃跑時間。

因為方臘水軍的空群出動,整整一天江面上幾乎沒有漁船,只有江水滔滔不停地向下奔流,所以,這時候方臘水軍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明顯。譚稹側耳傾聽著夜晚的風聲,風聲當中,那隱隱雷鳴聲依舊響個不停,而且有越來越清晰的傾向。太尉譚稹閉上眼睛,想了想,‘插’話說:“海州雷火軍真是堅韌——他們還在打。”

這種堅韌讓戰士們肅然起敬。

現代歷史教科書用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可信度敘說道:宋代是一個軟弱的王朝,俗稱“弱宋”——然而,據統計,宋代對外戰爭的勝率超過百分之七十,等同唐宋兩代的總和。

這種勝率就是依靠決定的堅韌取得的——兩宋時代,宋人軍事方面有天生缺憾。他們失去了所有的養馬基地,全國的騎兵只有三萬左右。而冷兵器戰鬥中,騎兵是王者。

因為宋人沒有足夠的騎兵,他們只能用‘肉’體對抗數量龐大的胡人騎兵。宋人的重裝步兵披掛的步人甲,重量達到四十余公斤。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鎧甲重量。除了步人甲之外,人類歷史上大多數鎧甲沒有超過三十公斤的,即使是騎士戰爭中著名的、鐵罐頭式的騎士全身鎧,也不曾達到步人甲的份量。

然而,現代考古學從墓葬挖掘中發現,由於五六個世紀都奉行佛教,大多數宋人已經幾百年不吃‘肉’了,所以他們的平均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一米七八的個頭在宋代已經是罕見的大高個了。就是這樣的身高體重,宋人用他們瘦弱矮小的身軀,披掛起罕見的重鎧,取得了在對外戰爭中堪比唐宋的勝利——這是何等的頑強與堅韌

一個身高一米五六的人,即使披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整體分量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而一匹戰馬重量約半噸,以時速六十公裡的速度撞向重裝步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步兵鎧甲在沉重,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豈能應付數以十萬計的西夏、遼國騎兵。

大宋的邊軍是頑強的,他們能披掛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排列出森嚴的陣式,面對西夏遼國騎兵的一‘波’*衝擊,並在百分之七十戰爭對外中取得勝利——然而由於體力耐力限制,吃素長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戰的,他們常常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卻無力對敗兵進行追擊……

如今,即使用最頑強的秦鳳邊軍來衡量,海州兵能夠在身處劣勢的情況下,依舊纏鬥整個下午,這種體力,以及頑強的死不認輸‘精’神,放在整個大宋已經是罕見的了。

意識到這一點,在場的諸位將領已不在意戰局勝負,隻記掛著經過這場慘烈的戰鬥,海州兵還能剩下多少人。

童貫這時也有點懊悔,如此一支頑強的軍隊,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榮譽啊,當初,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派人出營接應一下……他懊惱的說:“海州兵報上來的兵員是戰兵一千二百四十余人,輔兵兩千余人。咱家原本想著,這樣一個三千人的隊伍,居然讓船隊川流不息的運送補給物資……

啊,本相略略統計了一下,他們運送輜重平攤到每個人頭上,每個兵大約需要隨身攜帶四料(兩噸)的物資,哈,本相原本準備拿這一點,好好駁斥海州縣主薄一番,如今看來,倒是本相誤會了……他們一千余人能持續戰鬥整個下午,難怪需要攜帶很多弓矢、彈‘藥’、燃燒物了。”

長溪(即霞浦)知縣劉鎮‘插’嘴說:“張叔夜大人曾累次向朝廷舉薦雷火兵,聽說雷火兵的炮子都是用鐵蛋與鉛彈,每發一槍,不計火‘藥’的分量,光打出去的鉛子、鐵蛋就重約半兩。這一槍發出去,據說價值一貫錢。難怪他們要帶如此沉重的行李,難怪朝廷不願配置雷火兵做為常例。”

劉鎮是江寧軍帳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是長溪知縣,正九品官。他的管轄地在歙州,如今已經被方臘攻陷。整個大帳中,似乎數他的品級最低,比如童貫是樞密使——武丞相、涇國公;太尉譚稹是太尉,即國防部長;童貫屬下親信王稟是涇源路第七正將,從四品。

即便是睦州團練使王淵屬下小偏將、準備將韓世忠,也是從六品……但大宋朝的特‘色’是“以文禦武”,劉鎮是軍帳中唯一的文官,按照大宋慣例,他這個“九品”文官有資格指著“超一品”武官首領童貫的鼻子大罵,童貫還得給對方陪著笑臉,生恐一不小心惹怒文官集團——他活的還不如現代一位小科長偉光正。

所以劉鎮雖然官品小,但他在整個軍帳中慣常是橫著走的,大家議事的時候他想說話就‘插’嘴,不想‘插’嘴就化身“睡覺帝”……哦,馬上軍帳中就要增加第二位文官了,那就是與劉鎮同品級的海州縣主簿時穿時長卿。

劉鎮的‘插’話,解釋了海州兵攜帶大量物資的原因,同時也說明了朝廷不願增加雷火兵這一編制的緣故——‘花’費太昂貴,這不符合大宋的慣例。

大宋慣例是編流民入廂,讓民間流‘浪’漢越少越好。而火槍兵走的是‘精’兵路線,訓練一名士兵‘花’費巨大,真要這麽裝備禁軍廂軍,大宋有多少家底都不夠折騰。

太尉太尉譚稹是知道事件詳情的,他歎著氣‘插’嘴:“張叔夜大人的奏章,王相(王黼)、李相(李邦彥),梁承旨(梁師)都閱覽了,可惜,眾相一致同意放棄——朝廷養一名禁軍,每日不過五十文,再加一升米;可雷火兵隻發一槍,養活五名士兵一天的費用就沒有了……幸虧海州雷火兵只有一千二百人,如果人數再多一點,天下誰能養得起啊?”

從晉東帶領晉東黨項蕃兵趕來增援的府州鎮將折可求,也順著這話題感慨:“海州團練才有一千二百余人啊,我見方臘水軍開出去的戰船上千艘,人一千二百余人戰千余艘船,鏖戰至夜——這樣的軍隊,果然令人欽佩。”

在場的臨安縣團練使、新招降的梁山好漢宋江低聲‘插’話:“大人,那一千二百名戰兵不全是雷火兵。”

“哦”童貫立刻點了一下宋江:“我忘了你是從海州來的……”

這話一說,大家都別有意味的笑了起來——宋江這夥梁山賊不是朝廷招安的,他們是戰敗投降的,據說當初讓他們走投無路的,正是張叔夜指揮的一千余名“大將”,而那些大將當中,領頭羊就是時穿與李彥。

宋江臉上一絲惱怒的紅暈一閃而逝,他垂下眼簾,深深吸了口氣,繼續說:“海州團練是在崔莊團練基礎上建立的,據說海州團練分三個指揮,其中左右兩廂指揮各自有四百余人,我兄弟林衝擔任左廂指揮、主簿時修武親自帶領右廂,時修武的徒弟凌飛帶領炮隊、我家兄弟孫立則帶領騎兵。

其中,炮隊與騎兵各有兩百余人,騎兵歸屬於直屬隊,負責傳遞軍情以及斥候哨探,而左右兩箱廂中,一般是長槍手佔一半,另一半才是雷火兵……也就是說:整個海州不過四百余名雷火兵。至於剩下那兩千輔兵,基本上是伺候炮隊與馬隊的輔助人員——哦,還有軍官‘侍’從。”

這個說法,不僅沒有讓在場的人輕視海州兵的力量,反而讓大家張大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許久,折可求斷斷續續的說:“四百人……天爺,這仗是怎麽打的?”

水上‘交’鋒依仗遠程攻擊加短兵,當然,如果戰鬥進行到短兵‘交’戰的階段,想想方臘船隻的高大與數量,將領們不認為海州兵到了那種情況下還能幸存。所以這場戰事,長槍兵、輔兵這些的,都‘插’不上手,這些人已被軍帳中的老行伍自動忽略。而江面上持續不斷的鳴雷聲,也顯示這場戰鬥的的主力是雷火兵四百人,面對的是千名余條戰船——他們一直在戰鬥。

軍帳中一片沉默,眾人已經想不出話來評價海州雷火兵了。這個時候,江面上的雷鳴聲越來愈響亮,不一會兒,軍帳外,幾名濕漉漉的士兵相互攙扶著跑進來,童貫認出這是派往江對面的查探的士兵,他急忙站起身來,連聲催促:“戰況如何,快說快說。”

幾名士兵稍稍的喘息了一下,脫口而出:“敗了”

童貫劈頭就罵:“我固然知道勝敗如何——我想知道的是,海州兵傷亡如何?”

報信士兵茫然地相互的忘了一下,答:“未曾聽說海州兵傷亡如何?”

童貫跳腳大罵:“你們幾個吃屎的嗎?讓你們跑去南岸一趟,都探聽到什麽?無用的廢物?”

這個時候,下遊方向依舊火光衝天。與此同時,黑魆魆的江面上仿佛浮現出無數鬼火,這些鬼火自下遊逆流而上,快速的,飄飄‘蕩’‘蕩’的向江寧府這方向移動,堤壩上巡視的軍官見到鬼火出現,以為是得勝的方臘水軍返航,也慌慌張張的進入軍帳向童貫通報。他們才走到軍帳附近,只聽剛才返回的幾位水軍兄弟回答:“敗了,他們敗了——我等在南岸打聽到方臘水軍戰敗。

據說,約四成樓船沉沒,兩成樓船擱淺,剩下的大型船隻,被海州兵沿途縱火焚燒,逃回來的都是一些轉舵靈活的小船……據說,海州兵還在逆流追殺那些大型戰船,唯有船小才不被注意,得以逃歸……”

這個消息完全出乎眾人的預料,甚至顛覆了眾人的常識。許多人嘴巴張了又張,卻不知道如何評價。

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水戰嘛,就是距離遠了雙方互相扔石頭、‘射’箭,距離近了雙方跳上去廝殺,誰拳頭大船隻歸誰——但最終的勝利,還需兩船士兵相互靠幫廝殺。

海州兵只有四百人,即使加上長槍手也不過一千余人,輔兵可以忽略不計。而方臘水軍,光是順溜放下去的縱火船就有六七百艘,巨型戰船,以及四五百人的“小型”戰船,不計其數——就這樣還能被打敗,還被人少的一方逆流追殺……這世界,嗎?

這世界,真讓人看不懂了。

宋江這時候再度出聲提醒:“大人,海州拔頭水軍乃是當初時修武一手組建,如今拔頭水軍的統製官是我家兄弟,昔日登州團練指揮使、一丈青張橫。”

宋江反覆提醒大家“海州這支特別能打的部隊, 其實都是由昔日梁山舊部統領”,其實,他這麽說是想引起軍帳內的童貫重視,並重用他。不過,軍帳內都是些老狐狸,大家對他話裡的隱含意思自動忽略。

這個時候,江面上炮聲越來越清晰,而且隨著炮聲,不時**出‘肉’眼可察的股股火焰,這火焰很明亮,照得夜空一閃一閃,即使身處軍帳中,也能見到閃閃的光芒。

童貫聽到江面上的動靜,他抬了抬眼皮,正在向帳內窺伺的士兵有眼‘色’,趕緊撩開‘門’簾進去匯報:“使相、太尉、諸位大人,下遊方向出現無數火把,且火把移動很快,水軍的兄弟們推測,這可是船上懸掛的燈火。只是不知過來的是哪方的水軍。”

童貫坐不住了,他起身邀請諸位將領:“乾脆,我等出去看看。”

這是十二月的冬夜,江面上寒風凜凜,滴水成冰。聽到這聲招呼,許多將領都在肚裡暗罵。但太尉大人當先響應,兩太監一先一後走出軍帳,向堤壩上走去,各位將官心中雖叫苦不停,可只能尾隨上去。

等出了帳篷,感覺到陣陣寒風,諸位將官趕緊低聲召喚仆人送來禦寒的衣物——可無論誰的禦寒衣物都沒有童貫輕巧,他的仆人遞上一件鶴氅,童貫隨意的披在身上,忽然說:“噢,我想起來了,難怪時長卿這名字我聽得很熟,原來他就是製作這件鶴氅的主人。”

說著,童貫緊了緊身上的鶴氅,悠然自得地說:“聽說三年前時長卿只是一名解差,負責護送海州舉子上京趕考,而海州舉子之所以邀請他沿途護送,是看中了他家製作的旅行用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