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第230章 舊事
對趙昺來說,忽必烈的關心只是意外,他也不以為意,因為自己早晚都是他的菜,而他也沒想到動靜會鬧得這麽大,引得整個江南震動。一小說 ≦他關心的是能有多少人到了瓊州,當然也不希望江南百姓聞風而至全跑到了瓊州,現在雖經過多年戰亂江南保守說也有數千萬人口,來到這自己沒法安置,也養不活。自己條件也不太高能來個十萬八萬的就算沒有白忙乎。

 如今連應節嚴都知道有大批難民來瓊,說明還是有成績的。趙昺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前來,而他也暗中派人在沿海地區接引難民,安排渡船組織他們偷渡到瓊州。而以趙昺所知明清時期的生產力與現在相差不多,但清末時海南島上便有了二百多萬人口,土地和資源的承受力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有了崖州城外大片的為開墾土地,就是來個十數萬人也能安置的下,保證他們有田可耕,有屋可住。

 只要布置妥當明年春季就能播種,五月便可以收獲第一季稻谷,這樣起碼就能讓他們自足,不必依靠帥府供養。到了第二季收獲期,就有余糧可售,解決一部分軍糧問題。若是沒有大災,不消三年功夫崖州城外便會是阡陌縱橫,處處雞犬相聞的景象,一改出城三裡無人煙的慘狀,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之中,帥府的財政壓力也會大大減少。另外人口的增加,不僅對軍隊的供氧能力大幅提高,也能為軍隊提供充足的兵員,使軍事實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好事就得辦好,趙昺回到崖州城後當夜將自己建設大崖州的設想與應節嚴進行了詳談,取得了其的支持,兩人商議後又整理出近期展框架後,於次日召集吉陽軍州縣官員及前軍主要將領舉行聯席會議。除就當前的嚴峻形勢進行通報外,要求他們做好戰備工作的同時,也要準備安置大批前來的難民,讓他們充分利用人口大幅增加的機會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將吉陽軍建成帥府軍的大後方和生產基地。

 對於獨田嶺鐵礦,趙昺回來後就命黃顯耀派兵根據俘虜的交待前去抄了他們的老窩,主謀聽到風聲後已經棄家而逃,隻將那些擄掠來的勞工帶了回來。這些人在那裡幹了多年,有的人甚至被抓來了十多年,都是些熟手。他下令好生照顧,並爭取將他們留下來作為鐵礦的第一批工人,待都作院派人前來接收後便投入生產。

 趙昺早已算過那個私坊僅有百余人一年便能生產十噸左右的生鐵,這還不是滿負荷狀態下的情況,若是增加人手,加強管理,一年生產四十噸鐵問題不大。而在古代四十噸鐵,是什麽概念?!如果用4o噸鐵,造弓箭箭頭的話。一個箭頭算二十五克,四十噸鐵就能造出一百六十萬個箭頭。宋朝的步人甲在當時整個世界范圍裡,最重的國家化武裝軍隊的製式盔甲,一套有三十公斤,四十噸鐵就可以製造一千三百余件。這對武器的生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生,今晚我們就在此歇息一夜如何?”趙昺本想在崖城多盤恆幾日,以便安排好移民及開礦事宜。但突然有消息傳來,元軍攻勢猛烈,打下拱衛廣州的重要關隘大庾嶺,受到威脅的急忙移師淺灣,但敵將劉深率水軍緊追不舍,張世傑迎戰不利,遂與江萬載護衛皇帝前往井澳。他隻記的最後是跑到了雷州附近,結果是小皇帝落水,給嚇死的。這可關系到自己以後的命運,於是也草草結束自己的環島遊,取道島東準備返回瓊州,沒想到在昌化軍於暴風只能在此入港避風。

 “殿下,這裡簡陋,怕是不好吧,還是回驛館休息的好。”應節嚴看著屋外的風雨皺皺眉道。殿下這孩子閑不住,到昌化軍後便是暴風雨不斷,在屋裡憋了兩天就受不了啦,看今天風雨小了些便要出門。可這地方也沒什麽好去處,就到這‘載酒堂’來轉轉。

 “先生,東坡先生當年在此一住三年,咱們隻住一晚又有何妨。”趙昺聽了笑了,這昌化軍還不比崖城和萬州城,那裡雖小還有城牆圈著,這裡卻是連城池也沒有,州衙也十分狹小,只能屈尊住在驛館。

 “殿下執意要住,老夫也只能陪著了!”應節嚴無奈地說道,因為風雨很大,學堂都放假了,空出的生舍也夠他們住了。

 “先生,這載酒堂可有出處?”趙昺前世是遊覽過這裡的,那時候訂貨會之類的多會選在有吃有喝有玩兒的地方,海南島一向是選,他也借此東風遊遍了全島。但那會兒這裡叫東坡書院,喝得暈暈乎乎之下也沒聽清小導遊怎麽說的。

 “想是東坡先生取自《漢書?楊雄傳》載酒問字的典故, 名其屋為載酒堂的。”應節嚴略一思索回答道。

 “這裡好像小了些?”趙昺進了院左右看看,疑惑地說道,他那天雖然喝的多點,可還記的院子很大,房子很多,也非這麽簡陋,環境也好的多。他覺的即便後人重修,這差距也太大了。

 “殿下,老夫雖也是頭一次來,但還是知道一些往事的。東坡先生初到時頗為淒慘……”應節嚴歎口氣說道。

 趙昺從老頭兒的口中才知蘇東坡剛來儋州的時候,州官張中很敬重他,讓他住官房吃官糧。第二年,朝廷派湖南提舉董必去廣西察訪,在雷州得知蘇東坡居在儋州過得挺滋潤,這還了得。於是就派人把蘇東坡父子攆到了城外。蘇東坡一個外來人口,沒房子沒地,這日子可怎麽過呀!

 好在當地百姓還不錯,民風淳樸,不像京城的那些狗官趕盡殺絕,城裡都不讓住。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蘇東坡蓋起了三間茅草棚,算是有個住的地方了。盡管環境惡劣點兒,但怎麽說也算是個家。茅草棚周圍是一片桄榔林,東蘇坡便把自己的“新房”叫成“桄榔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