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後方的一座小山包上,趙昺也在關注著這場戰鬥,宋軍幾乎是以一邊倒的優勢碾壓敵軍,打得痛快淋漓。但是他也清楚勝利是建立在強大火力的基礎之上,雙方的炮戰在自己看來更像是一場攻城戰鬥的預演,雖然宋軍在奪取西營後便迅速撤出戰鬥,並沒有搶渡護城河。
這場戰鬥在趙昺的經歷中可以說並不大,遠不如攻打揚州時的跌宕起伏,沒有與蒙元上下鬥勇鬥智的艱難;也沒有大膽將敵軍放入江東的驚險;更沒有在戰鬥最為殘酷的時候,他親自領兵衝陣時的慘烈。而這襄陽城池卻是他攻打的城池中最為堅固的。
趙昺歷數自己攻打的城池。第一座城池是廣州,那時他是抱著‘寧可戰死,不能餓死’的心態去打的,勝者眼前的問題迎刃而解,敗則輸光家底。所以能攻下廣州除了敢戰之心外,也是因為廣州城被蒙元拆了個七零八落,又加之守將怯懦,被他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奪了城池,現在想來勝的僥幸。
第二座城池是泉州,那時趙昺初登帝位,為了養活行朝一大幫子人,不得不進行的一場為了錢的‘劫掠’之戰,雖說打的旗號是為了報當年泉州血夜,蒲氏屠戮滿城宗子之仇,而實質上還是為了錢。不過這場戰鬥卻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組織攻城戰,學會了一些原則和技巧。
在此後收復江南的戰役中,趙昺可謂領軍破城數十座,而其中只有臨安和鄂州算是堅城。去歲開始的北伐也先後攻陷了揚州、壽州、徐州和應天府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堅城,但是與眼前的襄陽相比,還是遜色不少,讓他不能不重視。
首先襄陽的護城河的寬達百米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了,雖然對於見慣了大江大海的趙昺來說不算什麽,可是擋在前邊的卻是一座屯有重兵的雄城,他們會用一切手段阻止過河。而更加麻煩的是難以將大型攻城器械送到城下,總不能真的將護城河填平,不說消耗的時間和人力,這護城河與漢江相通,水流不但會將泥土帶走,還要設法將不斷湧入的江水排空,以現在的技術手段你怎麽填?
其次,正是由於不可能填平護城河,大型攻城器械的選項就被排出了,使得可以攻城的手段受到限制。一個是從城門攻入,另一個就是破壞城牆,還有一個是利用雲梯翻牆而入。這三種攻城方法,也是宋軍常用的手段,在實戰中廣泛運用。不過,趙昺以為對付襄陽城並不好使。
因為一座大城的城牆不僅僅是一道隔絕內外的牆頭,而是一整套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系,襄陽城牆的厚度幾等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跑馬和操練。每門城樓三重:閘樓、箭樓、正樓。這樣規模的城牆,大炮轟起來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除了城門設防嚴密外,城牆四個拐角的角台上還修有角樓,作用是輔助城門,觀察和防禦四面來犯之敵。整個城牆外側,每隔三十余丈有一座馬面,每個馬面寬八丈,從城牆向外伸出三丈余,高低、結構和城牆相同,使城牆外側成鋸齒形。每個馬面上建有可供駐守軍隊的敵樓,城牆和馬面上有女兒牆,牆上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擊的凹口和方孔,以利防守者從側面攻擊來襲敵人,讓攻城者三面受敵。
城門是防禦的弱點,且攻破後可以長驅而入。但是,這種方式隻適用於小城,而不適用設防嚴密的大城。在大城城門由外郭城、月城、甕城構成,環環相扣,所以古代如果要攻城門,就算層層突破穿越了箭樓的封鎖線,終於打到了甕城,依然難以入城。
甕城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小城,套在主城門的外面,起到保護主城門的作用。主城門開在正面的話,甕城的城門就開在兩側,正面沒有門,沒法攻擊。且甕城門前面,還有羊馬牆等防禦工事,起到遮護的作用。所以無論是用火藥的大炮,還是發射石彈的配重投石車,直接命中城門幾乎不可能。
用爆破的方式破門也不容易,因為城門和城角是最容易被攻擊的位置,一般在城門上面和兩側守方會集中各種武器保護城門。再有城門除了有一道釘有大銅釘的厚木門以外,還有玄門,千斤閘等,即使擊碎城門,馬上就下玄門,或者落閘。
更讓攻方抓狂的是城門一般還不是一道,大部分有前後兩道門,加上甕城僅城門就有四道。待你進入甕城還會遭到城上面守軍全方位無死角的攻擊,所謂‘甕中捉鱉’的典故就是來源於此。即使可以將城門全部被擊碎,甚至城樓被轟塌,城牆被爆破,仍然有很多的辦法可以駐成臨時的防禦工事,任然能夠起到屏障的作用,所以就算一炮擊毀了城門,十幾米長的門洞也足夠設置障礙,甚至乾脆將城門封死,讓你無法通過。
剩下的選項不多了,翻牆入城不說你千辛萬苦冒著箭雨和飛石終於抵達了城下,豎起了雲梯。還有幾千年勞動人民集智慧和技巧創造的守城器械等著你。
撞車:一種專門用來撞擊雲梯的工具,在車架上系一根撞杆,杆的前端固定有鐵器,當敵人的雲梯靠近城牆時,推動撞杆將其撞毀或撞到。
叉竿:是一種既可抵禦敵人利用飛梯爬城,又可用來擊殺爬城之敵的工具。當敵人飛梯靠近城牆時,利用叉竿前端的橫刃抵住飛梯並將其推倒,或等敵人爬至半牆腰時,用叉竿向下順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橫刃亦可擊殺不少敵人。
飛鉤:有四個尖銳的爪鉤,用鐵鏈系之,再續接繩索,待敵人衝到城牆下,準備登梯攀城之時,出其不意,猛投敵群,一次可以擊殺擊傷數人。
夜叉擂:又名“留客住”,這種武器是用直徑一尺、長一丈多的木頭為滾柱,周圍密密地釘滿了“逆須釘”,釘頭露出木面5寸,滾木兩端安設有直接兩尺的輪子,再系以鐵索,連接到絞車上。當敵人聚集在城下時,即投入敵群之中,然後絞動絞車,可以起到連續碾壓敵人的作用。
礌石和滾木:都是守城用的石塊和圓木,也是古代守城方準備的最簡易守城工具,我們在電視上也能經常看到,城牆上的守軍常常用一些普通的大石塊、圓木,在敵軍攀登城牆時,拋擲下去,以期擊中敵軍,減少攻城力度。
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東西是不是已經頭大了!而且守軍能夠在其中隱蔽而安全地集結兵力,選擇合適的時機發起短促的反擊,這種反擊離城很近,可以得到城頭投射武器的有力支援,這樣往往會使攻方陷入兩難境地,所以牆也不是那麽好翻的。
至於采用火炮轟塌城牆的方法,趙昺也曾試想過,但他作為‘發明者’對當下的火炮的性能太了解不過了。號稱‘重型火炮’的大炮用來對付小縣城的城牆還是可以的,但是用來轟擊襄陽這樣的堅城實在是太困難了。自己弄出的火炮想作為城牆的終結者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首先當前的火炮使用的是黑火藥,貫徹力和威力與後世的黃色火藥相差甚遠,加之城牆多是用土夯築,具有良好的吸能性,進一步削弱了炮彈的威力;其次,火炮的精度不高,難以做到指哪打哪,難以保證對同一個點進行多次命中。
再有從遠處使用大炮,慢慢地轟擊城牆,直到獲得足夠大,足夠多的缺口,守方手忙腳亂,來不及修理,才會將主力投入攻擊。即便如此,防守方如果人力充裕,也可以在缺口內外修建起簡單的寨牆,起到和甕城相似的作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防守方實力強大,人力物力充裕,意志也足夠堅定的話,是很難被攻下來的。
對於此歷史上是有深刻教訓的,趙昺記的該是二百年之後,那時的火炮技術水平應該與當下自己鼓搗出來的相近,那時在西亞曾經爆發過君士坦丁堡之戰。土耳其為了攻破城池,鑄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火炮,這些大炮如此之大,以至於僅僅將炮運到君士坦丁堡,就是一個耗盡國力的事情。每一門炮都由百頭公牛,數百名工匠,上千名勞力的照料下,沿途還要有軍隊護送。
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擊城牆,巨型大炮的每一發炮彈都足以摧毀一部分城牆,但仍未能轟出缺口。由於巨型大炮裝填彈藥極需時,拜佔庭守軍能夠在每次炮轟後修補大部分的破壞,而守軍只有八千人。最後土耳其人仍然需要投入巨大的兵力強行攻城,後來憑著一扇被拜佔庭人忘記關上的小門才攻入城中。
趙昺當下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來鑄造巨炮,而他面對的敵人與自己兵力相當,且還能夠動員上萬的丁壯參加守城,所以破壞城牆的方法並不現實。考慮再三,剩下的似乎只有翻牆而入的方法最為現實和實用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