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八年六月初九,黃河於大名府胡商口段潰堤。【全文字閱讀..】
次日,消息傳到開封,趙禎急令各州上報災情,以籌應對之法。等各州把詳細災情報上來之後,即使經歷過景佑年大災的大宋君臣也徹底懵了!
黃龍起舞!那條橫陳大宋的黃龍....徹底飛了!
依奏報所言,胡商段河道潰處二裡有余,濁浪奪岸而出,彌漫天際,吞噬京東西路,河北東西兩路數十州縣,一路向北肆虐。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不論是文彥博,還是趙禎早就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真正讓趙禎無法接受的是,黃河決口,一路北上,大有一往無前之勢,最後匯入白溝河,取界河水道入海。
文寬夫一語中第,早知今日,當初就應該聽他的,掘堤北引!!
趙禎和政整常的諸位相公寧可冒著水淹數十州的風險,也不願北引黃河,正是因為界河淤塘和黃河天險是大宋對抗遼國的最重要兩道防線。一個不甚失去這兩道防線,必引來遼國覬覦之心。
但是,如今的情況,卻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不但,京東各州彌於洪災,而且,想保住的兩條防線也徹底毀於一旦。
現在,黃河成了宋遼界河,原來的白溝河淤塘已經可以直接走大船,遼國若要侵宋,直接以船載兵,可直達開封百裡之外的黃河岸邊。
趙禎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臉色發白的在福寧殿外整整站了半天,最後還是李秉臣上前稟報,說是曹佾、潘豐求見,問趙禎見還是不見。
趙禎這才反應過來,急聲叫道:“見!見!速傳二人覲見!”
而在政事堂中。
陳執中、宋庠、龐籍皆是木然而坐,三人和趙禎一樣,都是追悔莫及,那日要是聽了文寬夫的,哪有今日危局?
反倒是文彥博臨危不亂,處事若定,一道道政令由這位‘年青’的相公之手簽發而出,盡其可能的挽回危局。
陳執中看著參知政事值房門前進進出出的各級屬官,忽然心生老態,暗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沒了當初的果絕?
...
六月十四,趙禎下罪己詔書,告慰蒼天,並令各州全力搶險救災,安置災民。各州征調民船民夫,朝廷各屬救災物資十日內轉運災情最重的河北兩路之地。
十日?如此天災大難,十日之內怎麽可能?!連征夫征船的時間都不夠。
可是,這麽荒唐的旨意,趙禎就這麽下發了,而且政事堂的文相公就這麽荒唐的接旨了。
更不靠譜的是,十日內,朝廷賑災的糧船竟也荒唐地到了災區!
大水還未退,賑災糧就已經到了,這他媽有點太離譜了!
很多人還以為,這是地方官員為了爭功,謊報政績吹出的牛皮.,根本想不到,觀瀾的糧船確確實實已經到了災區。
唐奕五月二十三接到官家拒絕掘堤平險的決定,就急令在各地的運力裝載糧食物資,向登州、海州集結;六月初九,堪堪在決堤之前趕到兩地待命。
另一方面,朝廷一接到各州災情奏報,曹佾、潘豐就覲見趙禎。
趙禎自然大喜過望,原來他知會唐奕讓觀瀾商合協助救災,但萬萬沒想到,觀瀾的動作這麽快。
能不快嗎?為了這一天,唐奕都準備半年多了。
趙禎大筆一揮,拍板將糧食轉運的路耗提到了一半,一百斤糧只要有五千斤運到災區即可。
呵呵....
從去年秋到開春,唐奕在全宋境內一共收購了兩百萬石糧食,趙禎給他一半!
賺飛了!
但是....
趙禎給了,他卻不能要...
一來,這是賑災活命的大事,這個錢他不能掙,要遭報應的。
二來,唐奕要借著這次賑災,為觀瀾的船隊打響名號。
所以,趙禎按往年賑災路耗四成,多給了一成,曹佾卻沒要,隻按正常路耗三成來算。而且,曹國舅偷偷地告訴姐夫,實際路耗不會超過一成,剩下兩成,會以民捐的形勢一並運至災區。
趙禎高興壞了,每逢大災,無外乎吃飽肚子,防止疫病,還有嚴防民變,這三件大事最為重要,而這三條都與一物有關.....
那就是糧!
有糧就不會餓肚子,死的人就會少,防疫病相對就會簡單很多,而災民只要有飯吃,自然沒人造反。
可以說,只要糧食還能運到災區,那不論是災民,還是皇帝,心裡就有底,大災之患也就去了一大半!
...
可是,趙禎慶幸之余,卻也有煩惱,因為朝中又不消停了...
陳執中,宋庠....請辭!
陳執中和宋狀元還真不是撩挑子,實在是兩人除了乾瞪眼,在朝中什麽忙也幫不上。
陳執中是孤臣,正臣,他在朝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握一個度,別讓朝廷因政見之爭內耗太重。太平盛世用這樣的人最好,慶歷新政之後,朝廷最需要的就是穩,這也是陳昭譽能在首相和內相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多的首要原因。
別以為三年不算長,在換宰相如同換衣服一樣勤快的北宋,這已經算是長的了。
而宋庠則是一個近臣,甚至是讒臣。他不管什麽鬥爭不鬥爭,也不管什麽對不對,錯不錯,宋狀元隻認準一條,跟著官家走,趙禎怎麽想的,他就是怎麽想的。
在朝中,他起到的是一個緩和各方衝突的角色,也是個太平閑臣。
但是,現在卻不行了,黃河決口還沒堵上,而且,很可能也堵不上了,河北數十州災情未解,這時候需要的是像文寬夫一樣, 敢挑擔子,有能力的治世之臣!
而且,誰都知道,這一次潰河,決不是一年、兩年就能緩過來的,大宋朝因此而生的危難還在後頭的。
大宋的文人還是有操守的,陳、宋二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事情,他們乾不出來。
況且,這次潰堤,二人自覺要付很大的責任.。還是那句話,當初要是聽了文寬夫的,可能就沒有後面這些麻煩了。
二人上本請辭,趙禎自然不準,正是用人之際,你們怎麽能走呢?
但是,陳執中去意已決,幾請幾拒,最後趙禎隻得準奏。
可是.....
問題來了,陳執中一走,誰來添這個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