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赤色黎明》第四章 征程的起點
  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任命朱儁為南中郎將,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任命董卓為右中郎將;提拔李煜為討逆將軍,可自行擴軍到三萬規模。

  這個任命讓世家和軍方有點不滿,要知道東漢是以左為上,右為下;南北更不必說,更在左右之後,其中以北為上,南為下。如此看來,盧植和朱儁的排名,更在董卓和皇甫嵩之後,這叫世家如何能滿意?

  只是好在劉宏做出了補償,朱儁部允許有三千馬軍,而盧植更是統禦北軍五校二萬五千人。反而皇甫嵩麾下幾乎都是步卒,董卓麾下有些私兵,但大多還是以步兵為主。

  董卓如今尚未是涼州刺史,是故還沒有更多的財力去豢養更多的騎兵。麾下目前五百騎兵,都在他的私軍,已經快要耗光了他的儲蓄。

  至於李煜的討逆將軍,大家直接無視。將軍的確難得,四鎮四征姑且不說,左右前後四將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大漢有規矩,非軍功者不得為將,想要當將軍哪有那麽簡單。

  討逆將軍,其實就是個雜號將軍,算是臨時工一樣的性質。能不能轉正也不得而知,關鍵是也不被軍方和官方認可,空有將軍之名卻沒有將軍的榮耀和地位,在大家眼中,若非李煜還是自治區主事,只怕寧可要這個南中郎將的職位,也不願意當什麽討逆將軍。

  擴編三萬人才是實實在在的福利,如今國難當頭,世家們也不好反對劉宏的決定。

  對於李煜來說,兵權才是重要的,名義什麽的根本不重要,大漢本來已經在分崩離析的邊緣,到了群雄割據之後一大堆的雜號將軍誰在乎過?手裡有兵有錢有糧就好!

  詔書迅速發往自治區,至於何進表示讓吳越之地的守軍北上的請求,自然是駁回了。一則這些地方人口就不多,士卒也不多,同時受限於南方人的身材,根本不適合北上作戰。

  為了確保無庾,劉宏甚至通過墨門的渠道,給李煜送去了詔書。

  眼看國難當頭,王越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派人把東西送出雒陽,直奔自治區而去。在三天之後,就送到了李煜手中。真正的詔書當然不可能送到那麽快,不過墨門使用了馴養的信鴿,寫:詔封李煜為討逆將軍,擴軍至三萬,即日北上討賊。

  自從有了廉價的新紙後,信鴿的聯絡也變得普遍了起來,也能傳輸更多的信息。信鴿在天上飛,是故能繞許多彎路,甚至能避免被黃巾軍攔截。

  如此原本十幾天才能到達的詔書,在三天內就到了李煜手中。

  此刻的李煜,也在等待黃巾起義的後續發展,甚至想要看看劉宏打算如何面對。得知這次黃巾起義的規模,居然遠勝歷史。關鍵是後續才會陸續起義的青州黃巾、白波黃巾、黑山黃巾、徐州黃巾和江夏黃巾,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跟著大部隊一起起義,這的確是出於他的預料。

  江夏黃巾在趙慈的調度下,更是直接攻入了廬江郡。好在陸康聯合地方世家的力量,有效的守住了城池,只是地方卻是徹底糜爛。除了城池之外,請鄉裡幾乎被洗劫一空,地方豪強地主幾乎被殺,要麽就是被裹挾到了黃巾軍部隊之中。

  趙慈的部隊也從一開始的一萬人,提升到了三萬人,且越滾越大,有東進的傾向。

  廬江的東邊便是丹楊郡,而且距離陵陽很近,李煜也不得不擔心這趙慈會不會被權欲迷失了本心。關鍵還是他麾下有不少江夏蠻的酋帥,他們和自治區有仇,趙慈是否會因此被他們反過來裹挾著攻打自治區,也不得而知。

  有了朝廷的詔令之後,李煜直接招來程昱林銘等人訴說此事。袁渙第一時間查看自治區的財政情況,表示這兩年財政已經開始結余,扣除今年和去年上繳朝廷的稅賦之後,還有不少結余,別說組建三萬大軍,就算是組建五萬大軍都不成問題。

  只是考慮到後勤補給的問題,三萬人的確是最好的結果。

  南方多山,運輸不便。好在這段時間通過和北方的貿易,多少也買了大量的騾馬作為運輸工具,雖然都是駑馬或者騾子,好在運輸能力沒有下降,配合大量的板車進行運輸,可以有效的減少基本軍糧消耗。

  若有必要,甚至可以征調車馬行的馬匹和車輛,只是如此一來,交通和財政方面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好在本來不需要那麽節儉,才真是叫人松了口氣。

  “現在的問題,擴軍主要招募怎麽樣的兵源?若是自治區的百姓,他們大都接受過掃盲,所以加入部隊後能迅速形成戰鬥力,只是這樣的存在少一個都是自治區的損失!”林銘就招兵的兵源問題提出質問。

  “招募那些山民作為基礎士卒,以自治區的百姓作為中低級軍官如何?”李煜問道。

  “可行,只是自治區內沒有二萬以上的青壯,往別的方向進行補充,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征召,而且外地的山民大多都有寄生蟲病,體質也不是很好,作為兵源不可行!”林銘搖了搖頭。

  “其實主公忽略了個兵源,那就是南下的那些百姓!由於中原動亂,不少百姓進入吳越之地,也有不少希望能夠在自治區裡面定居。只是我們人口已經滿員,無法招納更多。不過若是給出名額,作為征兵的條件,這些百姓本身對黃巾賊又有仇,必然積極響應!”程昱卻是提了個醒。

  “最快可以什麽時候招收完畢?”李煜看向黃忠,他是軍方代表。

  “自治區外就有不少的流民,他們陸續建立了不少的鄉村,在自治區外就近居住。若是發動征兵,並許諾允許他們的家人進入自治區居住,則可在五天內招募完畢,並且可以簡單就地進行操練!只是屬下想問的是,這次北上,我等需要帶多少兵力,又該帶哪個部隊的兵力北上?”黃忠問道。

  這番話也是各個校尉們共同的想法,他們加入李煜麾下已經超過三年。至今都是在操練,最多也是軍隊演習,根本沒有對外作戰的機會。難得有個立軍功的機會,當然希望能夠選中自己。

  李煜也不免要考慮一下,最後讓黃忠、黃蓋和典韋三支部隊留守,帶關羽、李文、祖茂和楊浪北上,合計五校人馬。每校從兩曲提升到六曲,也就是三千人每校,五支隊伍合計一萬五千人,留下一萬五千人,在自治區鎮守。

  黃忠是縣尉,總領自治區軍事,自然不好北上;典韋學習未成也不好北上,黃蓋這邊稍微特殊一點,主要還是針對180年事件的後續處理。畢竟當時黃蓋,已經在零陵那裡戰鬥過一次,當時讓他們過去主要是回鄉探親,不是外出遠征。黃蓋也知道這點,不好抗議。

  這也看出了親疏的不同,這不李文只因為是李煜的族弟,所以就算也加入零陵那次戰鬥,甚至還親自戰鬥在最前線,卻還是有幾個隨軍出征,黃蓋則只能留下來坐鎮。

  李文也不好意思,隱晦表示他也可以不用出戰。只是李煜既然要北上,李文當然要跟著。且不說李煜只是一個文人,而且他也打算當一個純粹的文人,如今不得不被迫出戰,身邊自然需要有一個真正信得過的人來保護,還兼職幫他監督好這支軍隊。

  李文不管如何,都是他的族人,更是他的族弟,若他都信不過,那別人只怕也會覺得李煜是誰都不會相信了。再說任性點也好,有缺點的人才是最好的,李煜不好酒,不好色,兢兢業業,甚至拿出家產支援自治區的建設,如此十全十美的人只怕劉宏都要忌憚幾分。

  如今可好,徇私一下,結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陵陽李氏的崛起,說到底還是有私欲的,如此劉宏說不得也會放心許多。沒有**的臣子,才是最可怕的臣子。

  李煜這幾年的工作也沒有白費,隨著軍隊舉出征兵的旗幟,結果最先響應的卻是自治區的百姓。正所謂知恩不忘報,李煜給了他們好生活,給了他們好日子,更幫助他們掃盲,成為文化人,大家不是瞎子或者木頭,李煜有所需要,他們自然會效死。

  更別說這是保家衛國,趙慈隨時可能會東進,自治區很有可能會面臨危險。作為自治區的一份子,他們自然是義無反顧。

  相對而言,外面的那些百姓卻是很迷茫,為什麽自治區的百姓,會是如此積極。不過隨著黃忠他們表示,加入軍隊者,其家人可以進入自治區居住,成為永久居民。頓時又有不少百姓願意入伍, 前後不足半天的功夫,招兵工作超額完成,最後精選了其中二萬人。

  這些人年紀都是二十歲上下,或許已經成親,或許還是單身,有些也不過是剛剛成親。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有家人,甚至有別的兄弟姐妹。若是犧牲他們,可以換取家人的安全,那麽自然願意加入軍隊。

  他們可比那些沒有家人的存在要積極,也更加拚命的參加選拔。別的不說,就看著這股氣勢,被錄取幾乎是毫無疑問的。

  軍隊迅速編練起來,所有部隊打散重編,不少原本的士卒,最低都能成為伍長。同時文化課同步進行,所有士卒晚上都要上兩小時的夜課進行掃盲,墨門那邊出動了三百多名外門弟子進行協助,雖然沒有兵權,卻也負責文化教育,還有士卒們的談心和照顧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

  這也是李煜有意為之,更是政委和士兵委員會的雛形。這些墨門直接對校尉負責,直接在屯級單位開展工作,每人負責250個士卒的文化和生活,處理他們的矛盾,聆聽他們的請求。

  對外,這些墨門都是自發幫忙,不佔用軍隊編制,而且戰鬥之後就解散,對大漢的軍製並未有任何影響,是故就算傳出去也不會給李煜造成任何麻煩。

  “出征!”士卒招募編練完畢,李煜知道北征刻不容緩,當後勤準備完畢,頓時高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