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赤色黎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瘋狂的假幣
第一批金銀銅錠開始隨著船隊回到舟山碼頭,船隊並非直接西行到東治縣或者永寧縣才開始北上,而是直接北上之後按照經緯儀回到舟山碼頭,這意味著航行技術的進步。

隨著貴金屬回來的,至於那些非金屬的礦石,由於不少技術還沒有達標,所以只能先找地方儲藏起來。很多礦石探礦員,按照烙印在記憶裡面的知識,他能夠分辨出來,但這些礦石到底有什麽用,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條件使用。

倒是石英和石灰石什麽的,可以用來冶煉玻璃和水泥。製作出來的水泥可以用於當地的居民房建設。畢竟李煜還正打算基隆港為起點,打造出一個海港城市,以後肯定會陸續遷徙一部分居民過去居住。

於是水泥廠和玻璃廠就這樣建立,第一批燒製出來的帶著顏色不太美觀的玻璃也在三月份的時候完成,以現代人的感覺來說很糟糕,但以琉璃的角度來說卻已經非常不錯。

三十多件琉璃製品,就這樣隨著船隊運輸了回來,為了小心不讓它們破損,可花費了不少心思。李煜拿到手裡之後,簡單跟隨船回來的技術員進行解說。

對方雖然有技術,到底是缺乏足夠的經驗,李煜要求每一件琉璃器皿,都得是無色透明的晶體狀,尤其不能有氣泡存在,比如如今這三十多件裡面,就有不少有點氣泡。

技術員這才知道,自己還是太驕傲了點,做出那麽點殘次品居然也好意思回來邀功。好在李煜對現階段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滿意,派人賞賜了技術工人們不菲的獎賞。當然,這些獎賞會直接送到他們在大陸這裡的家人手中,畢竟他們在那裡也沒地方花錢。

“誰能想到,如此精美的琉璃器皿,在元首的眼中居然還是殘次品。”袁渙這番過來,主要是來查看運回來的貴金屬,不過看到那些琉璃製品的時候,的確有點挪不開眼睛。又聽到李煜的評價後,不免苦笑著說道。

玻璃廠算是國有持股企業,本質上卻是李煜的廠子。國家對工廠具有監督監控的權力,但絕對不允許指手畫腳干擾經營,同時也不允許隨便把技術轉讓出售。否則就算是政府行為,也將被視為侵害他人私有財產的違法行為,相關人員必須要接受行政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畢竟在《憲法》裡面,第一條就明確寫著‘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李煜享有琉璃的專利,而且還爭取到了十五年的時間,換言之十五年內在華夏共和國范圍內,能夠經營琉璃並且以此牟利的,只能是李煜,當然國家也會的到一定的分紅,甚至少數管理層和技工也能享受到分紅。

“盡善盡美,這是我的座右銘。再說這種品質的存在,也的確不算什麽……如果曜卿想要,盡管拿一件回去便是。反正這玩意也不值錢,我打算按照平價進行出售!”李煜笑了笑說道。

“為何要這樣?按說這玩意出售給那些世家門閥,明明能夠換取更多的資金!”袁渙有點想不明白。

“大家都是華夏人,華夏共和國也不會只有揚州五郡那麽點地盤。以後當更好的琉璃低價出售的時候,那些世家門閥豈能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李煜笑道。

“非也非也,請元首把這三十多件琉璃器皿交給屬下處理,直接拿去大漢帝國,或者大漢共和國那裡進行拍賣。屬下到時候就報底價為三枚銅錢,最終獲利多少,是別人給出的價碼,他們要當傻瓜,就讓他們當去吧!”袁渙卻是否定了這個說法,然後提議道。

說來也是,本來大家都不知道這玩意的價值,

又因為這玩意主要只在李煜手中出貨,數量不定,是故袁渙完全能夠用拍賣的形式,把這些琉璃器皿給拍賣出去。他給出的底價是三枚,換言之就已經有了‘這玩意就值三枚銅幣’的暗示。若其他世家門閥還要為此爭破腦袋,那麽就算是真的傻X了,事後難道還能找袁渙的麻煩?

“那好,東西給你運作便是!”李煜也明白了袁渙的意圖,自然是把東西交給了他。

“那玩意真的那麽便宜?”袁渙走後,任紅昌有點不舍的問道。畢竟李煜一件也沒有留下,明明在她看來那些器皿的品相其實就很不錯。

“不過是燒沙子得到的東西,當然不值錢,值錢的是不過是燒製的工藝,那在現階段才是最值錢的存在。再說造型也好,還是顏色也罷都還不算一流,二流都算不上,更別說裡面還有礙眼的氣泡。這玩意給我說,一枚銅幣一個都不劃算!”李煜搖著頭說道。

“原來是這樣……”任紅昌這才釋然,畢竟女人對這種亮晶晶的東西,的確沒免疫力。不過知道了價值之後,那麽吸引力就低了許多。

“安心好了,等更好的琉璃器皿燒出來,我就讓他們製作出一套茶具或者餐具,直接擺在家裡,到時候隨便你怎麽看!”李煜也難得大方了一把。

“元首,現在是上班時間……請嚴肅點!”任紅昌不免嬌羞的回了句。

“是是是,我知道了……”李煜淡淡一笑,任紅昌如今這職業女秘的模樣,的確是非常撩人。奈何她在工作的時候,卻是最大限度的不回去談論兒女私情這點,也讓他佩服。

有了第一批貴金屬,自然就有第二批,越來越多的金銀銅開始匯聚過來,讓袁渙近段時間都有點合不攏腿。按照他的意思,這些金銀銅,應該盡快全部鑄造成新幣流入市場。

經過一年的發展,市場開始活躍起來,人口的增加也使得消費的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開始增加,於是導致貨幣的供應開始有點不足。如今在黑市裡面,一枚銀幣可以兌換一百五十枚銅幣,一枚金幣可兌換一百七十枚銀幣,似乎已經隱隱開始有人蓄意囤積金幣。

大漢帝國和大漢共和國的貨幣也出現一定的貶值,粗糙的工藝雖然還算有點防偽的能力,也是非常有限,至少對華夏共和國來說,兩個國家的鑄幣技術早已被破解。

他們兩國的貨幣,含貴金屬量並不大,使得質地非常堅硬,正因為這樣兌換成華夏共和國新幣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大。華夏大部分金銀銅礦並不容易開采,這不大漢共和國甚至打起了胡人奴隸的主意,依靠兩家的礦奴來填補開采成本的增加。

饒是這樣,兩國的新幣,貶值也依然非常迅速。發行量不足,還有品質不佳都是死穴。

已當上中央銀行行長的管邈,昨天已經表示兩國新幣的品質進一步下降,他們今天似乎就要針對這個情況,進一步下調兌換標準,確保百姓的利益。

更有甚者如林銘,此刻便是在袁渙發言之後,公開表示:“為什麽不推波助瀾一番,直接破壞他們兩個國家的貨幣體系,讓我們的新幣獨佔市場?”

最後他贏了,至少有六成的金銀銅錠立刻被秘密製作成更加劣質,但防偽技術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的兩國貨幣,開始流入市場之中。

或者說,通過楊浪的特種部隊,直接拿到兩國進行消費。對此楊浪也是抱怨了好久,說他們這些特戰隊員,可不是那麽用的……

效果卻是拔群,到了公元193年5月份,隨著大量的假幣進入兩國市場,而且假幣的品質越來越糟糕,百姓開始感到危機,於是開始大量擠兌。甚至寧願兌換成堅挺的華夏共和國新幣。目前為止,唯一沒有貶值,反而只是在升值的貨幣,便是它了。

兩國也曾經打算製作這種貨幣的假幣,但不管是鑄造工藝,還是防偽技術,他們都沒有這個條件仿造出來。就算仿造出來,在專門的宣傳下,基本上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假幣。

不知不覺,大漢帝國的金幣,最開始是三枚兌換兩枚華夏共和國的金幣,大漢共和國也是如此;到了現在,大漢帝國金幣,需要二十枚才能兌換一枚華夏共和國的金幣;大漢共和國那邊更糟,需要五十枚才能兌換一枚!

到了六月十五日,真正的經濟災害開始出現,這或許是華夏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家’級別的經濟災害。兩個國家的新幣,徹底失去信用,百姓不斷擠兌,寧可換回原本的金銀銅錠,要麽兌換成華夏共和國的新幣。

兩國的新幣,在這一天哪怕被鑄造得純得不能再純,百姓甚至是門閥對其也沒有任何信心。貨幣本來依靠的就是政府信用,信用破產的結果就是貨幣大幅度的貶值,和金銀銅的純度無關。

反之,通過大量使用假幣,華夏共和國低價購買了大量的原料,對本國的生產,甚至促進了徐州軍政府的經濟發展。同時兩地銀行早早停止了兌換其他兩國新幣業務,也保證了本國百姓的利益。

最終,其他兩國不得不全面廢除新幣,重新推出新的幣種。並且正式宣布,從此貴金屬含量恆定。劉辯以皇家名義作保,而大漢共和國則是世家門閥共同出面做保,終於是組織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

百姓們對新幣多少還有些疑問,這使得兩種貨幣發行之後,和華夏共和國新幣的比例,一直維持在三比一的程度。順帶的,華夏共和國新幣,也成為了最為堅挺的幣種,如同後世最不靠譜的米元……

華夏共和國也借助這次經濟危機,直接狠狠的宰了兩個國家一刀,賺得盆滿缽滿。兩個國家的經濟差點直接倒退回初始狀態,甚至不少士卒因為軍餉問題差點鬧起來。

最後好不容易彈壓下去,也對軍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經濟的倒退,使得不少門閥的資產也驟然縮水,使得門閥內部也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楊浪到現在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動居然能夠帶來那麽大的危害,按說這種情況在以前,根本不可能會出現。一切就這樣出現在他面前,容不得他否認。

無奈之下,也只能承認,果然時代不同,很多東西都不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