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赤色黎明》第一百二十三章 孫堅的逆襲
  從劉行他們出發開始,甚至已經做好了艱苦遊擊戰的準備。一千人只會數百萬人的山民,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做到這點,似乎不太容易。

  真正打起來,呂虔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有點太高估了敵人的戰鬥力。

  值得佩服的是敵人的裝備水平,還有正規軍的身體素質。甲胄比以前精良了不少,至少他們手中的兵刃,不會如同大漢共和國的士卒一樣,輕輕一削就斷掉;士卒在山路裡面前進了大半天的時間,卻還能夠及時組織反抗,內部也非常穩定不會輕易崩潰。

  換做是大漢共和國的話,最後的突襲足夠讓已經疲憊不堪的他們徹底崩潰。但明明已經累得不行,夏侯兄弟依然組織起了反抗,士卒們也是積極抵抗,並沒有完全崩潰。在這個時代而言,要做到這點已經非常困難。

  根據情報顯示,蜀漢軍已經開始任命了不少的監軍。這些監軍又被稱之為天子監軍,當然不是太監組成的軍隊,本質上就是一群政委,但卻是專門宣傳忠君愛國思想的存在。

  如果說,華夏共和國宣傳的是華夏萬族共和的概念。那麽蜀漢宣傳的,便是忠君愛國的皇權思想。說到底蜀漢的建立者,便是漢靈帝劉宏的嫡長子劉辯,他可是真正意義上登基當過皇帝的存在,和那個被群臣扶持上位的吉祥物劉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所當然的,整個蜀漢政權便是標準的帝國統治模式,劉辯依靠劉宏給他的遺產,成為真正乾綱獨斷的存在。甚至用了點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來逐漸分化麾下世家和武將的權力,以便更好控制這個國度。

  蜀漢的科研投入也是非常的大,王越的在巴蜀開設了墨家行會,幫忙鼓吹以民為本,忠君愛國的精神,其學術地位已經超過了儒家。在民間的地位,也僅次於五鬥米教。

  墨門本來就擅長科研,在他們的幫助下,科技樹也在順利攀升。劉辯對科技的投入也非常慷慨,佔據了國家總收入的22%,僅次於軍費投入,比教育投入還要高一半。

  各種因素,導致蜀漢軍的戰鬥力的確是暴漲。又有各種名臣猛將相助,於是輕松就佔領了關中地區,甚至都城也遷徙回了長安,甚至已經派了曹操,重啟絲綢之路。

  蜀漢正規軍的確不好對付,至少他們的思想堅定,經過專門的訓練後身體素質也非常不錯。呂虔覺得若他有三萬大軍,那麽或許可以嘗試著把這支部隊吃下來,但他目前只有二千五百人,想吃下這支部隊可不容易。

  眼看已經把對方逼退,呂虔也沒有繼續久留,而是開始緩緩離開,到下一個地點進行設伏。只可惜夏侯惇他們士氣本身已經沒有多少,當然不會考慮繼續進軍的問題。

  回到沅陵之後,夏侯惇就專門詢問過邊境的守軍,問問他們最近是否有部隊靠近。只可惜他們沒有通訊器,只能通過馬匹進行聯絡,一來一回少說也要五六天的。同時也要把這裡的情況先長安那邊匯報,又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

  有了這個時間,大部隊已經進入了零陵郡。與當地的分隊會合之後,人數暴漲到了三百多萬,直接朝著桂陽郡前進。進入桂陽郡那天,夏侯惇才收到前線的回復,說短期內並未看到有敵軍入侵。

  可這個時候,零陵郡的太守已經送來了緊急軍情,言一支偌大的蠻人軍團,正在集結,並且東遷,人數至少在數百萬之間。

  夏侯惇此刻隻覺得頭皮發麻,一方面長安沒有回復,但他坐鎮一方,發現如今這種情況怎麽都得做出決斷才行。一方面又有點擔心,畢竟三百萬大軍,放在哪裡都不容忽視。

  糾結了半天之後,夏侯惇下達了命令:只要對方沒有攻城掠地,放任對方東遷!

  這的確有當鴕鳥的嫌疑,不過比起和三百多萬人交戰來,放任他們離開更好。山民本來就不服王化,一直都是半獨.立的存在。漢化難,想要他們下山居住同樣困難。本身就沒辦法給蜀漢的稅收帶來好處,同時又會不斷起事造反給當地的治安和經濟造成問題。

  把這些人都遷徙出去,人口固然是損失不少,但本來就不服從帝國的存在,沒有就沒有了吧!至於華夏共和國那邊,遲一點自然會有人向他們問責,至於是否要對他們開戰,那也本來是國家的行為,他一個地方守將,還是不要多事好些。

  經歷這次戰鬥,夏侯惇和夏侯淵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為武人而言很不甘心,但作為一個合格的將領,他們必須要總結經驗,吸收失敗的教訓,心中已經做好了決定,下次不管如何都不會這樣狼狽了,甚至要讓對方見識見識他們的厲害!

  又過了大半個月,將近五萬的山民遷徙到了贛縣,並且經過分流,分別在華夏共和國的這四郡之地進行安置。好在糧食並不缺乏,也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薪水,否則財政只怕又要危險了。

  劉行他們這一千人之中,只有三十余人陣亡,部分是死於戰爭,部分則是死於毒物。五百萬人在遷徙過程中多少也損失了一部分,好在對於山裡人而言,這不過是常態。

  沙摩柯進入華夏國防學院少年班裡面就讀,這是原本就答應好的事情。老蠻王見華夏共和國履約,心裡也是松了口氣,安心幫助地方官府,安置自己的部民,迎接新的生活。

  對於華夏共和國來說,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不過是野心的開始。

  “五百萬人直接遷徙離開?那夏侯兄弟沒有阻攔?”孫堅看向身邊的文臣問道。

  此人年初隨家族南遷,據說原是徐州家族,卻因為被呂布禍害,不得不舉族搬遷。

  當時呂布封鎖了北部,他們只能朝著南邊轉移。又不喜歡那偽善的華夏共和國,於是繼續南遷,當時差點就打算進入桂陽郡境內,卻不想剛好被當時巡邏的孫堅發現。

  簡單交流之後,呂布對他的才華學識驚歎不已,以郡丞的身份邀請他。後者也感動,最後就隨著家族留在了海南郡,並且拜入呂布麾下擔任郡丞,他的名字叫做張昭。

  張昭和孫堅這個當過縣丞的二把刀可不同,是真正的內政人才。上任後在很短時間內,就把積壓下來的政務全部處理完畢,並且幫助孫堅規劃好了南海郡的發展思想和路線。

  與此同時,又有彭城嚴家、吳郡陸家等世家,在張昭的引薦下在南海郡定居下來,家族之中不少子弟開始出仕,陸康也在孫堅麾下當起了主簿。

  說來諷刺,歷史上陸康可是死在孫策手中,沒想到在這個時空,他卻投靠在孫堅麾下。

  至於外面的事情,孫堅也一直在留意,不管是蜀漢還是華夏共和國都是真正的強敵。劉焉之所以能夠存在那麽久,也就是地偏人少沒有佔領的價值,但卻也不可不防!

  眼看華夏共和國在南四郡閑晃了一圈,把別人數百萬人口卷走,更聽說夏侯兄弟征發的協從軍全部陣亡,本身也受到了損失這點,給他看到了逆襲的希望。親自前往刺史府拜見劉焉,請求揮軍北上佔領南四郡。

  孫堅目前掌握了海南郡的軍政大權,只是交州治所也在番禹,是故他的一舉一動總在劉焉的注目下。短期內也不算什麽,長期下來,心裡難免也有點不自在。

  “荊州乃蜀漢治下,我身為皇室宗親,不好對其攻伐!”劉焉卻並不讚成孫堅的提議。

  “刺史所言大謬!”孫堅卻是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荊州目前還在王睿治下,雖然算是蜀漢治下,但刺史王睿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狀態,並不願意徹底把軍政大權交付出來。刺史乃是今上親人,自然應當為君分憂,南四郡在刺史麾下,怎麽都比王睿麾下,讓今上更加放心一些。”

  劉焉老了,今年開始背後就長了背瘡,而且開始逐漸惡化。他知道孫堅是個野心份子,若他出了意外,兒子是否能夠順利尚未,只怕也是未知之數。說不得,到時候整個交州還給孫堅做了嫁衣。

  想了想,他咬了咬牙,允了孫堅北上攻略的奏請。卻是打算徹底把孫堅趕到荊南四郡去,來個眼不見為淨,甚至若能與之結盟,作為與蜀漢的緩衝地區,倒也是個不錯的結果。

  孫堅得到允諾,直接在劉焉的默許下,擴招了三萬大軍,然後帶著程普和韓當,連同剛剛招募的小將邢道榮和鮑隆,以張昭作為軍師,揮軍北上,不過五天時間就佔領了零陵郡和桂陽郡,更是之後更是在三天內佔領了長沙,兵指武陵郡。

  孫堅在長沙郡本來就素有名望, 在當地又招募了三萬大軍,一方面鎮守邊境,一方面隨著老軍一起攻打武陵,使得夏侯兄弟首尾不能環顧。這的確是有點乘人之危的嫌疑,但卻是直接被孫堅玩得很溜。

  夏侯兄弟只有三萬大軍,士氣本來不高,孫堅趁虛而入,直接就將其擊敗。最後不得不退往南郡江陵駐守,徹底放棄了南四郡。

  其實對於蜀漢來說,南四郡同樣沒有什麽開發的價值,這裡山多路少,本地漢民也不過二百多萬上下,戰爭潛力不足不說,經濟價值也不高。若非是國土不容損失,只怕劉辯早就放棄了這裡。

  只是主動放棄,和被動退縮卻是不同的概念。現階段夏侯兄弟不得不退回了南郡,但蜀漢和孫堅算是徹底扛上了。孫堅空空佔有南四郡,坐擁十萬大軍,但真正接手了這個爛攤子,卻也是無可奈何。

  劉焉少了孫堅這個禍害,卻也是安心關起門來當他的土皇帝。只是過了不久就背瘡發作去世,劉璋在群臣的推舉下上位,繼承了交州刺史職位。

  蜀漢軍卻是對孫堅的乘人之危非常不滿,於是也在謀劃著,把荊南四郡奪回來,並且討伐孫堅。只是文臣那邊卻並不同意,主要是南四郡打下來並沒有什麽好處,還要防禦劉焉和華夏共和國,軍力投入太大,地方稅收又不高,奪回的價值不大!

  最後大家都看向了劉辯,看看他打算如何聖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