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悠閑唐朝》第66章 李淵
  經過昨晚一宿的忙碌,葉文跟林小妹終於可以安心的睡去了,因為葉文沒有父母,林小妹也不用早起拜見公婆,所以就跟著葉文安安穩穩的睡個懶覺。  休息了一天后,葉文就接到了李二的傳召,讓他帶好那個相機,去往宮裡給李二照相。

  自從上巳節後,許多人都知道葉文那個神奇的照相機,而且看著照相並沒有什麽壞處,所以也希望葉文幫他照一張相。

  前幾天葉文以準備婚禮為由,拒絕了許多人請求他給他們照相的要求。

  但婚禮過後,葉文準備去程處默幫他們照幾張相,因為婚禮的時候他們也幫自己很多忙,葉文也要有所表示,只不過沒想到李二先召見了他,葉文也不好拒絕,就先去皇宮一趟,之後再幫程處默他們照。

  葉文被引領到皇宮的一處大殿裡,看到李二跟長孫皇后都在場。

  “拜見陛下、皇后。”葉文上前拜見道。

  “葉愛卿這個所謂的照相是何道理?之前可是有人跟朕說些鬼神之說。”李二拿起之前葉文給汝南公主照的一張照片看了看問道。

  葉文聽了也是嚇了一條,有人竟然拿照片做文章,還好前期李二不相信鬼神之說,要不然葉文能不能站在這裡解釋還是一回事了。葉文隻好把照相機的原理簡單的給李二和長孫皇后複述一下,只要他們聽的稍微懂一點就行了。

  “嗯,這個格物竟然如此厲害,葉愛卿家族的人都是奇人啊!不知道葉愛卿學得幾層?”長孫皇后聽完後驚奇的問道。

  “稟皇后殿下,微臣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而已,使用家族裡的東西倒還行,但要是製作出來就難了。”葉文當然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李二跟長孫皇后聽了稍微有些失望,但也不好強求什麽,隨後就開始讓葉文幫他們照相。

  葉文雖然不是專業照相師,但也摸索了一些技巧,也算是有模有樣。給李二和長孫皇后照了幾張後,李二和長孫皇后感到有些困惑,之前聽汝南公主講,是當時照當時相片就出來了,為何到現在都沒出來一張照片。

  “葉愛卿,為何沒有相片出來啊?難道出了什麽變故不成?”最後李二問出自己了疑惑,擔心葉文照不出來相片。

  葉文隻好解釋道:“稟陛下,當場出來的相片質量並不是太好,而且相片還那麽小,如果微臣回去洗的話,就能洗出質量很好且較大的相片。”

  李二跟長孫皇后聽了,稍微聽懂了幾分,這比照鏡子還清晰的相片竟然還有更清晰一點的相片。

  因為李二和長孫皇后不會擺Pose,葉文就讓他們換件衣服再照,免得照出來這些相片太過單調,他們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回到寢宮裡換裝了。

  葉文看他們聽自己的話回去換裝,也是感到暗喜,心想:能讓李二和長孫皇后這麽聽話的也沒誰了,希望以後他們不會以此來找我的麻煩。

  等李二跟長孫皇后換完裝後,看他們穿的還挺華麗,更是穿上了只有大場合才穿的衣服。

  葉文又照了幾張,最後長孫皇后又讓人抱來了晉陽公主,晉陽公主現在才一歲多一點,看著十分可愛,根據歷史上關於晉陽公主的記載,就可以看出她是個非常惹人生憐的小姑娘,可惜到了十二歲就早早的夭折了。

  葉文給晉陽公主照了幾張,長孫皇后又跟她照了幾張,最後李二他們三人又一起照了幾張。

  最後李二又喊來幾名皇子和公主,葉文又給他們照了幾張全家福。

  終於照完後,葉文準備收工告辭回去的時候。

  細心的長孫皇后想到李淵還沒有照相,又不能喊他過來照,隻好帶著葉文去李淵那裡,本來長孫皇后有著身孕不該帶著葉文去的,但長孫皇后擔心葉文的脾氣惹到了李淵,就只要親自帶著葉文去面見李淵。

  長孫皇后坐著步輦,而葉文在後面跟著,心想這以後再也不來宮裡照相了,太累。

  終於來到一處宮殿,長孫皇后先行進去,等了一會兒才讓葉文進來,葉文進去後,看到了坐在上首的李淵。

  對於李淵,起初葉文只知道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看了看歷史,歷史把李淵寫的非常的平庸,有多平庸呢?

  我們看看《兩唐書》是怎麽記載李淵的:當初,李世民一直勸李淵起兵,李淵非常生氣,下令把李世民抓起來,關在地牢,等候隋煬帝的發落。李世民急中生智,讓人送李淵兩個絕色美女。李淵一看自己屋裡有倆美女,哪還顧得上什麽其他事,春宵一刻值千金。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部下才又見著李淵。這時,有人才告訴李淵,那倆美女是隋煬帝的小老婆,你玩完了!李淵不得已隻好起兵造反。

  當初,李淵起兵後,大軍進軍關中,遭遇隋將頑強抵抗,天下暴雨,部隊無法前行,李淵張皇失措,除了埋怨李世民唆使他造反,還決定撤兵回太原。李世民力諫,並在帳外徹夜長跪哭號,拚死阻攔,李淵才答應不撤兵,繼續前行。李世民奮不顧身,最後連天上神仙都下來幫忙,終於攻下長安。

  當初……

  這種例子很多很多,總之,李淵非常的平庸。整個建唐過程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劃並指揮的,沒自己老爹、兄長什麽事,自己是任勞任怨,最後還被他們打擊迫害。

  但李淵是個平庸的人嗎?顯然不是,李淵很會韜光養晦,深諳道家思想。

  太原作為長安、洛陽東西兩京的北方屏障,不僅負責抵禦突厥人的入侵,而且還出產良馬,是國內最重要的牧場,可以說是全國精銳騎兵所在。

  隋煬帝就是因為知道這位置太過重要,不能隨便任命一個人就完事。最後,李淵因為能裝,隋煬帝很是放心地讓他去了太原。

  李淵身處兵家要地,負責抵禦突厥。每次突厥來臨,燃起狼煙的時候,平日享受酒色財氣的李淵就來了精神,立馬帶兵出陣。當著全軍將士的面,一頓彎弓連射,把突厥前鋒幾人全射下馬來,隋軍士氣大振,每次都逼得突厥铩羽而歸,佔不了便宜。很快他就把河東的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天下大亂,狼煙四起,許多人都勸李淵造反,但李淵並沒有造反,而是結交了很多商人,其中武則天的父親就是在那個時候跟李淵結實的。李淵靠著富商們的支持,招兵買馬,甚至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很多錢,讓他們四處結交豪傑,只要有點本事的都不惜重金,盡量的招攬過來。

  而且李淵很能忍,一直沒有著急動手,能忍者才能成大事。李淵做到了!

  等到時機來臨,李淵準備動手了,他又展現出比其他各路勢力高明的眼光,出兵直指隋朝的中央政權所在地--關中。可以說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成功了。而當時,竇建德和江南反抗勢力都在忙著建立自己的政權,稱王稱霸;瓦崗軍則忙著同洛陽的隋軍決一死戰。

  雖然他們的實力遠超李淵,不過很可惜,他們都沒抓住要害。

  李淵很樂意看著這幫人繼續和隋軍糾纏,為此他還給李密寫了一封極其謙卑的信,在信裡極力讚揚李密英明神武,說:您是反抗隋朝暴·政的中流砥柱,是我們這些人的老大,以後我們就都跟著李老大混了。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我願意幫您把西京長安攻下來送給您……說得李密好不得意,恍恍惚惚覺得自己已經是天下第一人了,更加賣力地和隋軍廝殺。李淵則很順利地攻進長安,站穩了腳跟。

  典型的漁翁得利!那些人到死也沒覺悟出李淵的老謀深算。

  不過很可惜,李淵有一個弱點,就是太重感情,這一點從他處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就能看出來。也正因此,導致了他最後的下場。

  有一次,李淵在抵禦突厥中失利,隋煬帝大怒,派人要把他綁到江都,砍腦袋。按理說,太原已經是李淵的地盤了,他要想反抗,那幾個所謂的使者根本就不夠乾。可是,李淵很老實地讓人綁了,一點也不想反抗。李世民急了,勸他殺了使者,立刻舉兵造反。而李淵卻搖了搖頭,說:“你哥哥還在人家手裡,現在舉兵不是把你哥給害了!”

  還好最後隋煬帝沒有殺他,讓他繼續擔任留守,抵禦突厥。

  從這裡可以看出,比心狠手辣,李淵不如劉邦,劉邦為了跑路,想都沒想就把自己兒女扔下車,而李淵寧願自己去死,也要保住自己兒子的一條命,兩個人性格差異如此巨大,導致兩人結局的不同。開國皇帝都很無情,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除了自己誰都可以犧牲!在這一點上,李淵還比不上他兒子李世民。

  李淵很不會處理家庭矛盾,尤其是涉及到皇位的矛盾。

  他顧及骨肉之情,卻不知道在皇家沒有什麽骨肉之情,皇帝的位子只有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其他的都是臣子,即使是你的叔叔伯伯見了也得行禮。李淵是個好父親,可在處理儲君的問題上,歷史不需要一個好父親!

  李淵極力維持李建成的儲君地位,可是卻不忍心罷黜勞苦功高的李世民。他不斷地給李世民加官厚賞,最後居然還出了個餿主意想把天下一分為二,讓李世民掌管東部。這能讓雙方接受麽!在這裡,我們看不到李淵的任何精明之處,只看到一位老父親在苦苦地彌補著兒子們之間的關系,他只希望家庭和睦。

  可惜,兒子們年輕氣盛,哪裡懂得父子兄弟人倫之情的珍貴,雙方招兵買馬,磨刀霍霍。李淵還沒決斷的時候,兒子們已經自行分出勝負。自己最後也被逼得交出權力,退居二線,當起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

  面對巨大的喪子之痛,李淵無奈地接受了現實。也許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不禁地淚流滿面,想起李建成、李元吉, 獨自悔恨吧。

  李世民呢,雖然他最後成功了,可是,他對當初老爹偏袒長兄,多少有些怨氣,更重要的是,他靠發動政變登上皇位,必須要證明自己行為的合法性,他只能不停地想辦法,開動腦筋,讓史家改寫建國史,抓住李淵的“平庸“大做文章,把李淵寫得很昏庸,甚至還有些猥瑣。

  從李世民開始,修史成了官方的事,私人不準私自編修史書。李世民樂此不疲地讓手下編寫史書,正史二十四部,唐朝所修就佔了三分之一!看來李世民也是修上癮了!

  不知道李淵是否知道自己居然被兒子這樣描繪。即使知道了也無可奈何,除了心裡發幾句牢騷,也只能裝作糊塗的樣子吧!

  人生難得糊塗,有時候糊塗也並非不是一種幸福!

  再加上,李世民太傑出了,傑出得完全蓋過了父親李淵的光芒,李淵的平庸也逐漸成了一種定論,後人懶得去細究這定論是否準確。

  歷史上,但從李淵的陵墓上,還是能看出端倪,李世民的昭陵選的是巍峨的山嶺,而給自己老爹,只是堆了個土包子,規模上有天壤之別!看那氣勢宏大,仿佛與天相接的昭陵,很少有人知道離此不遠還有座土墳,那裡也埋葬著一位帝王,他是大唐的開國皇帝。

  李淵的獻陵一直就這樣被冷落著,孤獨地塵封在歷史的角落裡。

  歷史就是如此,誰真誰假,又有幾人能說得清楚!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