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陸海巨宦》之28 工商初舉
  周一凌晨,求推薦票。^_^  ——————

  李光頭在海邊等著侄兒的消息,但等到的消息卻和他原先的預料大不相同:李剛既沒來,也不是李大樹拒絕他的邀請,而是李彥直規劃出了另外一條發財大計!李光頭從李介口中聽說了李彥直的規劃後,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介問:“二叔,怎麽了?”

  李光頭歎了一口氣,道:“你這個弟弟,真******是諸葛亮轉世!我原來以為他就讀書懂,沒想到連做生意都比你我強!”

  李介問:“那你是覺得這件事可行了?”

  李光頭道:“當然可行!這事就按老三說的定了!我負責海外的買賣,你負責省內搬運,三仔既然說得出這麽好的道道來,家鄉辦廠的事有老三這個鬼靈精在,那就一定誤不了!”

  李彥直的這個工商規劃想實現,需要有好幾個條件配套才行。

  第一是需求,這個是有了,幾乎不用考慮,只要產品能用,幾乎有多少就能賣多少。

  第二是運輸,海外的運輸由李光頭負責,李彥直也就不用管了。至於海內運輸,延平雖然位處山區,卻偏偏就有兩條交通乾道將它和省城福州聯系起來:一條是水路閩江,一條是貫通建陽、邵武、順昌直至福州的陸路——這是本朝洪武皇帝時就奠下的基礎設施,也是整個福建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建陽的紙、尤溪的銀、武夷的茶等都通過這條商道來往。貨物到了福州以後,又有官道可南通泉州、漳州轉浯嶼入海,或者北上浙江,從寧波雙嶼通番。海內的貿易是合法的,只要打通了官府的關系,搞多大規模都行,至於海外貿易這條重罪,則由李光頭一人主動背了!

  需求與運輸解決以後,剩下的就是生產的問題。啟動資金是不用擔心的,別說李光頭這兩年已經積下了一些資本,就是家裡那半窖白銀也夠他們用了!勞動力的問題也不是問題,嘉靖年間,中國的失業人口已大到影響社會治安的地步(雖然政府也沒統計),而福建更是一個地少人多的省份!哪怕只是管一頓飽飯也會有大把的人搶著來做工!

  經過一輪調查後,李彥直發現他家這時要辦手工業工廠,那簡直就是萬事俱備,隻待開工了!可是生產什麽呢?延平號稱窮鄉僻壤,可是這個窮字,是按照農業的標準來說,實際上這個地方資源多著呢!那些暫時用不著的就不用去數它了,單說四樣:銀、銅、鐵、茶!

  銀礦經過徐階的一輪整頓後,如今已納入官府的監控當中,李家在這裡面能夠拿到自己的一份利潤,算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盯著的人太多,又完全是資源導向型產業,附加值玩不起來,發展前途不大。因此李彥直便將目光先盯在茶和鐵上面。

  尤溪是中國南部最重要的鐵產地之一,不但礦藏豐富,而且冶煉規模相當驚人!私人小作坊不算,光是大型的煉鐵高爐就有二十四座之多!這樣的冶鐵規模,就是放到全世界那也是屈指可數!

  只是這些鐵場無論公私,大多有主,且其勢力糾纏盤結,不是輕易動得了的!李彥直也沒打算乾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深知一個人斷斷吞不下整條產業鏈,反正本地鐵價賤,便只打算買鐵料來生產以鐵鍋、鐵針、農具為主產品的鐵具,然後交由李介運到海邊出口。

  計劃既定,賈郎中便去購入第一批鐵料,陳風笑覓了一處地方作鐵廠,李剛則去招募了幾十個個後生,李大樹也將鐵爐、薪碳等都準備好了,

只等大師傅一到就開工。  不想,本地做鐵具的師傅,竟是一個也不肯來!為何?原來李家是在這次推翻余三田之後才發家的,在當地人看來他們就是一暴發戶!以前又沒做過鐵具生意,鍛鐵師傅們個個認為他們遲早得關門,因此都不肯來。李彥直雖號稱神童,但鐵鍋、鐵針這些東西,他也不懂得該怎麽做。

  李光頭本來已打算前往日本,聽說此事,又在浯嶼多逗留了半個月,幫忙尋找高手良匠。這時代出海通商之人品流極雜,從和尚到道士,從書生到漁夫,各色人等都有。至於出海的原因嘛,為錢的、逃荒的、避仇的、逃罪的,一時也說不清楚。而浯嶼的海商中,則剛好有兩個良匠,卻都是來自佛山的師傅,一個姓丁,一個姓許,李光頭便花重金聘了他們到尤溪指導鐵具的生產。等兩人都答應了上岸,李光頭才揚帆北上,前往日本。這兩位師傅一到尤溪,李大樹便宣布鐵廠開爐!

  李家的這鐵廠采用股份製,大頭自是李家,佔六成,鄭(慶雲)家佔一成半,黃(焯)家佔半成,剩下兩成,一成分給了本鄉三老,一成分由所有員工平攤——這兩成股份卻是在職股,鄉老在任、員工入廠時可以持股分紅,鄉老離任、員工離廠時便需交還。這種設置,自然是李彥直的安排,他給鄭、黃股份,是要拉他們下水做保護傘,給三老股份,是為了日後好辦事,給員工股份,則是要激勵士氣。這鐵廠只是李彥直要辦的第一家實業,往後若再要辦廠,他也打算這麽做。

  當然,這鐵廠真正出資的其實只有李家,鄭慶雲等是白得了股份,但鄭慶雲的商業眼光有限,這時還看不到這家鐵廠的遠大前途,對之也不怎麽放在心上,還有些擔憂李彥直因此而誤了讀書呢,只是人家一番好意,不好拒絕,開廠這天還是寫了一副楹聯相贈,李彥直趕緊讓人裝裱起來,又讓石匠刻成碑聯,樹立在鐵廠大門。

  “開爐咯!”

  李家鐵廠就這麽熱火朝天地開張了,但開張了沒兩天,就鬧出了事情!而事情就出在那兩個師傅上。

  那兩位佛山師傅倒也都有真本事!姓丁的師傅脾氣好,姓許的師傅脾氣大!沒過得兩天,那姓許的師傅就鬧了起來,原來李彥直定下的廠規,是將他們的酬勞與鐵廠的效益掛鉤,和李光頭當初在海上許下的略不相同。若是乾得好了,鐵廠產量能上去,那麽兩位師傅的酬勞會比李光頭許下的還多,但要是鐵廠產量太少,他們能拿到的錢就很好了!

  兩位師傅初來乍到時,見鐵廠地方這麽大,人這麽多,料來要達到李彥直規定的那個數量並不困難,因此就都答應了。誰料一乾起活來,才知道他們手下的那些後生竟然個個都是生手,力氣雖有,可什麽鐵爐旁的事情都不懂!就連使喚他們做事也出錯!因此許師傅就鬧了起來,大叫上當受騙,道:“要這麽下去,一個月下來也做不成一口鍋!”

  李剛是負責管理鐵廠的,好聲好氣地勸道:“大家都不懂,師傅你就教啊,教會了不就行了麽?”

  許師傅冷笑道:“教?怎麽教?三年學徒十年教!就算我有這耐性,你等得了十年嗎?”

  李剛覺得他太刁鑽挑剔,也有些不滿,旁邊的幾個後生被他罵得煩了,竟吵了起來!

  李彥直這時正在籌辦一個茶廠,打算由他娘和蘇眉去打理,聽到消息趕來,問出了什麽事,李剛道:“他自己沒本事,卻怨別人!”

  許師傅大怒道:“沒本事!誰沒本事!帶著這麽一幫生手,就是神仙來了也辦不成!哼!老子不幹了!”臨走前又甩下一句話, 道:“除非你們招一群熟手來,否則這鐵廠要是辦得成,我把名字倒過來寫!”

  一群後生也都怒吼起來,叫道:“誰稀罕你!少了你鐵廠照辦不誤!”

  許師傅被他們一氣更惱了,收拾完了包裹當天就走,任李大樹一家怎麽勸都不肯停留。

  李彥直見大夥兒氣走了師傅,對眾人冷冷道:“你們說,現在怎麽辦?”

  他年紀雖小,但畢竟是秀才公,又是東家,所以被他一說,後生們便都不好說話,有一個道:“咱們還有一位丁師傅呢。”

  便有好幾個道:“對啊!咱們還有丁師傅!”

  李彥直去看丁師傅時,只見他正老老實實地乾活,也不叫嚷,也不帶人,就自己在那裡乾,看他這樣子,是打算自己一個人做出一口鍋來了。

  李彥直看得暗中搖頭,心道:“看他的樣子倒是熟手,可他這麽乾,一年能生產多少鍋來?”說不得,隻好上前,道:“丁師傅,你不能一聲不吭在這裡埋頭做啊,至少得教教大夥兒。”

  “教?難啊。”丁師傅道:“老許說的也對,這幫後生雖然有力氣,可都是生手,這活兒我交代下去,他們做一件錯三樣,我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做。”

  李彥直道:“錯一次不懂,錯多幾次,不就熟了?”

  丁師傅道:“可我一個人,也教不了他們那麽多。再說,要他們把事情都做熟,怕也不是幾天的功夫能成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