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掌握話語權!
民意是可以被強奸的,百姓是可以被欺騙的,只要是手段高,不會有太多麻煩,反而是會留下聖君的稱號。
打一頓,先是立威再說,遠遠比單純的辯論,更加有說服力。
在場讀書人的表現,也再一次證明讀書人沒有想象中那樣有氣節!
“書上,總是說要愛國愛民,可實際上,就會覺,愛國與愛民有時並不能並存,甚至是劇烈衝突的!”
“百姓的利益所在,是減稅,免稅,甚至是不收稅;而國家的利益所在,在於安全和穩定,為了安全必然建設強軍,必然要打仗或是準備打仗。二者在本質上,說是衝突的,是矛盾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我朝官員關注民生,士大夫無論在朝在野,都極為關注民間的聲音和疾苦;民間也喜歡議論朝政是非,無論對錯,朝廷一般也不予追究。也就是說,朝廷的大政方針一旦制定,老百姓很快就會知道,並給予褒貶,而老百姓的聲音也很容易就能上傳“聖聽”。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朝廷的決策是不可能不重視民間的聲音的。在很多程度上,受著民意影響。”
“於是,我朝議和派誕生了,主張對金議和。因為江南富裕,百姓生活安樂;可如果北伐戰爭打響,各種賦稅徭、兵役將無窮無盡的來臨,即便是北伐成功,也要花去大量的錢財去重建。那又會讓江南增稅。”
“議和派,有些是投降派,是對金作戰缺乏信心者,可是很大一部分是親民派。代表著百姓利益,代表著民意!”
眾多讀書人立時恍然,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
只是,更加迷惑了。
之前的言談中,這位公子是鐵杆的抗金派,可是說著說著有些傾向於議和派!到底是議和派,還是抗金派,在場的讀書人迷惑了。
趙樸繼續道:“只是有利於百姓的,未必有利於國家。少征收稅收,免稅,甚至是不收稅,固然符合民意,但是不符合國家利益。沒有充足的賦稅,朝廷無法運轉,軍隊無法建設,整個大宋都會徹底毀滅。北伐會帶來陣陣劇痛,使百姓利益受損,使百姓難以忍受。但是都要忍著。一旦在這個時候,向著民意妥協,整個大宋都完了。”
“我朝丟失半壁山河,原因很多,比如奸臣誤國,錯誤的聯金滅遼,軍隊戰力匱乏,指揮出錯等等,但根本上就是向民意妥協。全局崩盤;其實論及痹政。我朝痹政不少,金軍也很多。不必太過高看金國,也不必太過貶低我朝!”
“民意如水,可以潤萬物。也可以毀滅天地,為官者,要引導民意,而不是被民意所驅使。“
似乎說得有些累了,趙樸停下話,慢悠悠的喝起了茶水。
而這時,在場的讀書人卻是一片震撼,這個觀點太犀利了,犀利的心神,難以接受。
民意,至高無上,歷來朝廷都是重視民意,君王也重視民意,重視民意就是聖君,輕視民意就是昏君,違背民意就是暴君。可是趙樸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