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對於韓定軍所顧忌的事情,段虎又何嘗不知,也很清楚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見其去意已決,而且加上他又年老體虛,段虎不得不點頭同意了他的辭呈。不過段虎隻準許他辭去軍職,至於攻打幽州得到的封賞,則依然照舊,並賞賜了大量的珠寶玉器。韓定軍的提前離席,讓段虎無疑感到非常難過,原本他將韓定軍調派過來打幽州就是為了能夠讓韓定軍憑借實打實的功績,擔任陵關行軍總管,全全負責征討九戎國事宜,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最後被段冰的一封信給攪亂了,這又怎麽讓他不生氣。
韓定軍的離開牽動了不少人的心,畢竟他手下掌握了六萬精銳鐵騎,這批人馬無論放到哪裡,那都是最為精銳的軍隊之一,足以讓不少人對其垂涎三尺。在段虎同意韓定軍的辭呈當天,關山月、趙炎、紀維謙等等大將們紛紛派人來對韓定軍的離開表示一番虛情假意的遺憾,然後毫不掩飾的直奔主題,希望段虎能夠將韓定軍麾下的軍隊調派給自己指揮。韓定軍的副手呼延正也跑了過來,跟段虎說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完全指揮這支軍隊,希望段虎能夠找一個合適的將領充當統領,他願意繼續充當副手從旁輔佐。
經過北疆草原歷練的騎兵的確堪稱精銳,能夠指揮這樣一支軍隊是任何一個將領的夢想,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為這支鐵騎選擇一個合適的統帥,那也是極費腦筋的事情,少有不慎,就可能會毀了這樣一支精銳。段虎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最終將這支軍隊分為兩支,一支調派到了白義的手裡,將其麾下戰士擴充至五萬,呼延正依舊擔任副將,剩下的人則向南調派給了黃烈。將一部分鐵騎調派給黃烈,自然沒有人會有反對的意見,雖然黃烈沒有能夠攻佔一城一地,但是他憑借一己之力便將禦天公主和陳俊兩大諸侯的兵力完全吸引到了自己那邊。其能力之強無人能敵。
然而突然竄起地白義卻讓很多人感到不滿,從最開始白義被封為安東遊擊使,到現在將一隊精銳鐵騎劃分在他麾下,其受寵之重讓人嫉妒不已,幽州境內的大小武官也都開始對他產生了抵觸心理。白義是個既聰明又務實的人,也感覺到了這一點,不過他卻沒有向段虎申訴,而是默默的訓練著麾下的軍隊。以求盡快將其掌握,盡快建立與之相稱的功勳,這樣便能夠將眾人的嘴給徹底的堵上。
幽州地人事安排好了以後,段虎給予禦天公主的三天期限很快就臨近了,雖然段虎提出的條件極為苛刻。但是以段虎如今的兵勢他們卻又不得不點頭同意。之後,禦天公主派出了一個段虎也算認識的人充當使者,來和段虎做最後的交涉,這人就是當年和文霖齊名的衝陣軍統領劉若拙。也是禦天公主麾下的第一猛將。
在經過一番寒喧問候之後,劉若拙將禦天公主最後地條件說了出來,陵關以及陵關以北的土地可以給段虎,陳俊也願意為這些年的戰鬥紛爭做出賠償,但是雍州和益州之間那塊有爭議的土地卻絕對不能交給段虎。因為在那塊土地上的那兩個銀礦不但是支撐現在汴京朝廷地主要收入來源,也是陳俊和禦天公主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果交給了段虎,那樣這三股勢力將會面臨最為嚴重的財政危機。到時軍隊發不出軍餉,官員拿不到糧餉,地方建設開支得不到保證,最終可能會令到整個勢力的崩潰。
段虎雖然對這兩個銀礦極為垂涎,但也清楚自己除非動用武力,否則很難將這兩個銀礦拿到手,不過幸好段虎地財政現在還算充裕,要不要這兩個銀礦都無所謂。於是他接著這個由頭。便將要求陳俊做出的戰爭賠償。由金錢改為了現在極為需要的耕牛,而且數量是極為驚人的三萬頭。雖然段虎提出的這個賠償依舊極為苛刻。但並非不能接受,為了避免段虎再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劉若拙立馬答應了下來,並立刻與段虎簽訂了停戰盟約,速度之快讓段虎覺得自己好像吃
了一個天大的虧一般。
相比起幽州的平靜無事,並州現在卻鬧得不可開交,一股針對各級官員地大清洗,以蒼隴為中心,四周蔓延開來,段虎建立起來的龐大密探機構開始運轉起來。從最開始的漢王世子段冰被軟禁,到柳含嫣、丁喜、賈淵三位當朝最具權勢的人被請入刑部問話,不過兩天時間,原本在各個部門投閑置散的三名酷吏被段虎委以重任,審訊的權力覆蓋了整個段漢的官員機構,上至王府王妃,下至普通的百姓。雖然各級官員並不清楚公孫命、湯固和連都三人到底在審訊寫什麽,但是從問詢地范圍來看,這件事情必然不小,而且這些年一直隱匿不出地黑熊也出現在了刑部,便足以說明問題。
在段虎下令查辦段冰越權一事的第四天,第一份從蒼隴快馬送來地刑案文書送到了段虎的手裡,這上面簡單的介紹了一些審訊的過程,並且寫了最終的結論段冰越權、私通外將一案,主要是段冰、賈淵之子賈晉、林重師之子林凡和呂梁之子呂子烈四人所為,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能。
看完這份結案文書之後,段虎很輕易的就發現了其中有問題,主要是文書上面的印章只有李信一人,至於黑熊、稱心等五人的印章並未在其上,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是李信已經發現了什麽,並想要保護那個發現的東西,才會想要盡快結案。此外段虎也清楚段冰和他的一些伴讀如賈晉、林凡和呂子烈等人的確很有才能,但他們都只是一些小孩,絕對不可能會有心機借用信件裡面的閃爍言詞來讓韓定軍頂罪,能夠有這樣心機的人只有可能是那些久經世故的成年人。更何況在這個結案文書裡面,還有很多事情都沒有交代,比如那個送信的女衛現在在哪裡,為什麽會有柳含嫣等三人金印地通行文書等等。
段虎將自己的一些疑問寫在了結案文書後面。然後寫上“再察”兩個字,命人將文書原件送回,同時撤銷了李信查辦此案的權力,將主審之權交給了大理寺少卿公孫命。在結案文書送回蒼隴的第三日,第二份段冰越權一案的結案文書又送到了段虎的手裡,這一次的文書不但比前一起要多出許多內容,而且上面有了五個人的印章。
這次地文書將整個案件原原本本的述說了一遍,原來柳含嫣讓段冰跟在自己學習處理一些政務之時。段冰在查找舊檔案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段虎和賈淵等軍務謀臣們制定的一部分攻打幽州的戰略戰術,而且他很輕易的就發現了其中的漏洞。在發現了漏洞之後,他便和賈晉、林凡、呂子烈等人重新制定了一套戰略戰術,也就是那封信裡面提到的戰術,以韓定軍為餌吸引薛玄地大軍,徹底將薛玄的大軍殲滅在幽州。
當時段冰將這個重新制定的戰略戰術交給了柳含嫣和賈淵等人看,滿以為他們一定會讚同自己的做法。然而事與願違,柳含嫣等知道段虎的整個戰略計劃地人並沒有給予段冰任何的支持,柳含嫣甚至因為段冰擅自查看軍機文書一事,責罰了他,令到他在自己的伴讀跟前面子大跌。之後。出現了一個人給段冰建議,讓他越過兵部衙門,直接寫信給主攻的韓定軍,只要能夠將韓定軍勸說成功。那麽段冰地整個計劃就能夠實現,而這個人並未段虎麾下的官員,乃是一名普通學子名叫許進三。
段虎的官員主要來自各個學館,但是在正式任免之前,他們還要經歷一次實政考試,並且在最低級的縣令村正等位置坐上兩年,等完全熟悉了基層的實政運作之後,再行提拔到高位。這個舉措雖然令到很多學子文人不滿。但是對於段虎的政體卻非常有力,所以不過短短的七年時間,段虎的政體就由最初地混亂不堪逐漸變成了一個結構緊湊的完整政體,各級官員既有才能又有才乾,絕非其他勢力的政體可比。
雖然段虎的官員任免機制是非常好的,但卻堵住了很多文人學子的為官之路,不少的文人學子都是讀各種詩經出身,而
段虎的實政考試根本不會考這些東西。此外那兩年地縣令村正地任期。也讓不少自認為才比天高的文人覺得受到了莫大地侮辱。這樣一來,在蒼隴就聚集了一群對段虎不滿、卻又想要在段虎麾下任職的文人狂士。他們自稱為市中狂生,總是聚集在一起評擊當朝實政,其中各種學派的文人都有,最為著名的有六人,合稱六學士,許進三正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為首的則是上官宏的侄孫、鬼機學派中的常知派山主上官唯我。
這些狂士們論到實政操作,沒有一個在行,反而動嘴皮子挑毛病卻無人能及,由於他們有時候也的確能夠看到段漢朝廷所頒布的一些政令中的缺陷,加上因為上官唯我的這層關系,段虎對他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段冰也因為上官唯我的關系經常出席市中狂生的聚會,聽取他們對實政的見解,以及從柳含嫣、丁喜他們這些實政家身上聽不到的詩詞歌賦,其內心深處也極為羨慕這些狂生放蕩不羈的生活,段虎和柳含嫣覺得自己有時候的確對段冰太過嚴格,讓他參與這樣的聚會放松一下,也未嘗不可,所以未加干涉。
今年二月,段虎讓段冰搬出王府,在王府旁邊建了一個世子府,並允許段冰招募自己的幕僚,並將巴郡和南通兩個並州最肥沃的土地劃分給段冰治理,以鍛煉他的理政能力。世子獨自建府,公開招募世子府幕僚,這在當時的蒼隴文人界是一件極為轟動的大事,漢王世子段冰的才識早已名揚天下,神童之名無人不知,能夠輔佐這樣一位明主是世上任何一個文人夢寐以求的心願。另外只要能夠成為世子府幕僚那就等於是成為了段漢未來掌權者的近臣,只要段冰從段虎手中接過權力,那麽他們這些近臣想要魚躍龍門一步登天也未嘗不可能。
這樣一來就有不少人毛遂自薦,想要擠入世子府的這個門檻。然而段冰對世子幕僚地人選心中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在他的十二名幕僚裡面,除了李信的親傳弟子包明是段虎指定的以外,其余十一人全都是選自市中狂生,六學士也名列其中。
段冰在遭受柳含嫣的斥責之後,回到世子府內,便將此事告訴給了他的十二幕僚聽,但是許進三就立刻出了越權用兵這樣一個餿主意。然而精通熟悉段漢律法的包明非常清楚。如果這樣做了會有什麽後果,立刻堅決反對,並且大罵許進三地無知。可是論到口才,包明又怎麽可能是許進三這樣的市井狂生的對手,更何況在許進三的身後還有其它狂生幕僚的支持,很快包明就敗下陣來。在剩下的十名幕僚裡面除了上官唯我感覺事情可能沒有許進三說的那樣完美,而選擇了沉默不語以外,其他的幕僚狂生都極力地吹捧段冰的戰略戰術。鼓吹許進三的奇思妙想,說得段冰心花怒放,最終點頭答應下來。
在具體操作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也很清楚事情的嚴重性,所以事情做得非常隱密。許進三更是在專門分析了韓定軍地性格後,讓段冰在信件的最後加上一句承擔罪責的話,借此讓韓定軍代其受過,而蓋有柳含嫣、賈淵和丁喜三人金印的通關文書則花了一番手腳。
柳含嫣等三人地金印並不能直接掌握。他們只有在軍機處和論政殿議事的時候才能使用,平素都會存放在吏部印庫之內,由吏部掌印官將其封存,等要用的時候再取出來。在金印取出的時候,掌印官都會當著柳含嫣等人的面,揭開庫房的蠟封將金印取出,並當場在紙張上印一個印章,然後比對封庫之前的印章。確認無誤之後,才能交給柳含嫣等人使用,當柳含嫣等人用完後,再行封印時,又要在紙上印一下,比對取出之時的印信原樣。
之所以要使用這樣繁瑣地手續,主要是為了避免有人偷偷將印信換了,偽造施政文書。同時也是對朝臣的一種權力限制。那些蓋有金印的原樣試紙在使用了過後。一般都是立刻燒毀,然而許進三等人正好是抓住了這個漏洞。重金收買了那些負責燒毀印章原樣試
紙的官員,偷偷保留了一份原樣,然後通過一種特殊的手法,將紙張上面的印章轉印在一張紙張上面,最後由其中一名善於模仿筆跡的狂生幕僚,比照丁喜的筆跡寫了一封通關文書。
也正是認為這張蓋有柳含嫣等人金印地通關文書,使得韓定軍誤以為柳含嫣等人也對段冰地這個計劃表示讚同,所以才會不惜承擔一切罪責,堅決執行這個自作聰明的計劃。至於那個送信地女衛,是柳含嫣指派伺候段冰的女衛之一,經常隨段冰出入那些狂生聚會,不知不覺便愛上了那個風流瀟灑、口才一流的許進三,在這件事情上她完全是個無辜的女子,被許進三騙著送了這封信,回來的時候,便被許進三毒死滅口,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麽錯誤。
由於這件事情許進三等人做得非常隱密,一切線索都遮掩的很好,所以公孫命等人查起來非常困難,李信無意中從包明的口中得知了他曾經跟許進三爭執過這樣一件事,便感覺到此事與許進三有關。於是他便直接找柳含嫣、丁喜和賈淵等人商量此事,因為這裡面牽扯了蒼隴的眾多學子文人,而且還牽扯了柳含嫣的鬼機學派,就連段冰也牽扯進了這件事,最終四人商量最好將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之後李信在刑部提出了柳含嫣等人的建議後,黑熊等人拒不執行,在他們看來他們效忠的對象是段虎,其他人沒有資格指揮自己,於是便有了送到段虎手中的第一份只有一個印章的結案文書。
由於李信的反常舉動,引起了黑熊等人的注意,於是黑熊便派出密探密切監視李信等人,最終柳含嫣為了保護段冰,決定犧牲那些段冰的幕僚,派出女衛截殺所有參與此事和知道此事的文人狂生,並且讓人立刻將上官唯我押解到汴京,交給上官宏管束起來。那十個參與此事的狂生幕僚除了許進三被事先得到消息的段冰藏了起來,其余九人全部被柳含嫣的女衛給殺死,然而上官唯我卻在逃往汴京的途中被黑熊給抓住了。經過公孫命等酷吏的嚴刑逼供之後,上官唯我終於說出了實情,黑熊和稱心立刻派出手下人,搜捕許進三,同時那些文人狂士們也一個不落的全部被抓,一些和此事稍微沾了一點邊的官員也全數被抓入了刑部大牢。
至於主犯許進三的抓捕卻是極具戲劇性的,段冰藏匿許進三的地方正好就是許進三埋藏那名女衛屍體的地方,在黑熊的捍死親衛搜捕他的時候,有一名捍死親衛的嗅覺極為靈敏,立刻就嗅到了一絲非常淡的屍體腐臭味,順著這股味道便找到了許進三。在一系列證據和證詞面前,加上段冰此刻自身難保,許進三只能承認罪責,在當晚許進三便服毒自盡。
雖然一乾主犯皆已經身死,但是段虎並不準備就此罷休,在看過了黑熊等人的結案文書之後,立刻下令許進三等九名主犯雖以身死,但其罪未減,盜用金印、唆使世子違逆國法等罪行世間難容,其心可誅,著令夷其三族,以儆效尤。其余參與此事的官員一律處死,其家人削民為奴,男子發配玉門修建王城,女子則入官奴教坊,至於那些狂生文士削去一切公民,全部判處十年苦役,發配往各地官田,開墾荒地。至於上官唯我則幸運很多,只不過是杖責三十,並繼續在世子府留任,而包明則是整個事件中唯一受到獎賞的人,他被封為世子少傅,負責教導段冰段漢律法。
此外那些妄議軍務的大臣之子們也和段冰一樣,罰其身著囚衣,住囚牢,吃囚食,掃蒼隴街道三月,負責監督的就是公孫命等三名鐵面酷吏。柳含嫣、丁喜、賈淵和李信四人意圖隱密事實,全都官降一級,閉門思過一個月,而柳含嫣更是首次嘗到了段虎的家法,被鞭責三十,王府主事人改由林湄娘。
在段虎將出發決定發出去之後的第二天,賈淵、呂梁和林重師也向段虎遞交了罪己奏章,明言自己管教不嚴,以至於其子做出這等膽大妄為之事,自願罰奉一年。
段冰越權
一案被世人稱為段漢立國第一案,雖然其中牽扯的人並不是太多,總數加起來不到一千人,但是這裡面牽扯之人權力之大,卻是前所未有的。世子段冰、大王妃柳含嫣、權臣丁喜、賈淵、李信、林重師、呂梁等這七人,他們分別代表了段漢政權的幾個最為重要的權力首腦。段冰是未來的掌權者,柳含嫣是段漢文人的首腦,丁喜是眾臣之首、權臣中的權臣,賈淵是軍務文官之首,林重師是政務文官之首、李信是刑官之首,呂梁是一方掌兵大員,這等豪華的陣容足以將此案載入史冊。
比起段冰越權一案,另外一個段虎下令同時審理的案件,北疆商貿謀利一案所涉及的官員品級就小的多了,但是此案涉及的人員之廣卻遠遠的超過了段冰越權一案,不但囊括了豫州、並州、荊州和北疆的一部分官吏,更加涉及到了段漢政權裡新崛起的四大世家,最終因此喪命的人數高達十余萬,被禍及的官員有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