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洪峰畢竟是段虎唯一忌憚的將領,從趙炎入侵南齊雲州開始,便很清楚對方是想要利用他對南齊的忠心,逼他放棄擴軍練兵的大好時機,回援揚州。當過了幾天后,如他所料的那樣,從揚州一連發出了六道金牌令箭,要求他立刻回兵救援之時,他開始由於是否應該遵從。如果遵從的話,眼前的大好局勢必然盡喪,到時段虎和六大寨天一道,連成了一片,即便洪峰再怎麽出色,南齊也只有坐以待斃的份。若是不遵從的話,那麽他本人的內心又無法接受,之前他違令不救援建安,主要是因為他很清楚只要遷都,就可以化解危難。然而這次不同,揚州已經是南齊東北方的最後一個州郡,眼下趙炎已經佔據了雲州和黃州,身處揚州的南齊國君根本無處可逃。
在經過了一晚上的靜思,洪峰做出了他有史以來最冒險的決定,同時也正是這個決定令他徹底的和南齊皇室決裂,將自己推入了死局。他沒有理睬南齊國君的金牌令箭,而是將守衛瀘州根基的士兵全部撤走,集中所有兵力攻打六大寨。在呂梁的軍隊還沒有追趕上來之前,洪峰憑借自己的破釜沉舟之勢,在短短的兩天之內,攻克了六大寨四座城池,逼得六大寨投降歸順。之後他又馬不停蹄的全力攻打天一道,逼得天一道不得不從建安撤兵,集中兵力抵抗她的攻勢,使得守衛建安一線的楊繼業能夠抽出手來馳援揚州。
反觀呂梁在洪峰的兵馬全部從瀘州撤出以後,他便立刻出兵將其佔領。然而洪峰在撤兵之時做了一些手腳,使得呂梁無法順利接收瀘州,同時從瀘州南下的道路和橋梁全都被洪峰毀掉了,致使呂梁根本無法派兵襲擊其尾部。呂梁畢竟是段虎的四大鎮將之一,用兵手法絕非常人可比。在得知洪峰拿下了六大寨,並且兵逼天一道之時,他立刻放棄了一州一地的得失,放棄瀘州,親自率軍從東部的雲州穿過,兵勢直逼建安,逼迫楊繼業不能回軍救援。這次他比洪峰做得更絕,離開瀘州之時。在瀘州地大片原始山林裡,到處放火,借著天干物燥,將整個瀘州變成了一個火盆,而且隨著火勢逐漸擴大,在北風的作用下,已經快要燒到洪峰如今所處的六大寨了。
如果在這個時刻被楊繼業留下守衛建安的十五萬人馬,能夠不管建安。配合洪峰對天一道用兵,洪峰也未嘗不能夠在呂梁馳援之前將天一道消滅。然而守衛建安的統帥是楊繼業的嫡系親信,深知楊繼業對洪峰的仇恨,落井下石都來不及,有如何會為幫助洪峰立下不世功績。在洪峰破了六大寨。全力攻打天一道之時,他以楊繼業走之前的留手命令為借口,拒絕出兵協助洪峰,以至於天一道有充足地人馬來布置防守。一直撐到了呂梁緊逼見建安準備夾擊洪峰為止。
洪峰深知建安於己的重要性,如果建安被呂梁拿下了,那麽洪峰就真的成了一直孤軍,徹底的被呂梁和天一道圍困。雖然形勢緊急,但洪峰也非省油的燈,他以三萬人為餌,製造繼續攻打天一道的假象,躲過了天一道的眼線。親自率領大軍,連夜翻過了小荒山,出其不意的從側面襲擊了呂梁地親弟弟呂強部人馬。短短的一柱香時間,呂強所領五萬人馬全軍覆沒,呂強當場戰死,洪峰大軍直逼呂梁本陣。所幸呂強能夠拚死奮戰,為吳興武率領麾下騎兵從側翼重擊洪峰的本陣大軍製造了機會,致使洪峰大軍停滯下來。給予了呂梁充足的時間從建安撤軍。回到雲州。
這次呂梁和洪峰的交手,以洪峰大勝而結束。呂梁不但損失了將近十萬人馬,就連自己地親弟弟也戰死,而洪峰則損失了六萬降軍,其根本未曾受損。在擊退了呂梁之後,洪峰立刻進駐建安,同時接收了建安的楊繼業部十五萬人,以違抗軍令之罪殺了楊繼業的親信。之後實力大漲的洪峰重兵南下,橫掃天一道全境,在沒有外援地情況下,天一道節節敗退,各城城主和統兵旗帥也都紛紛投降,不到六天的時間,天一道
便被洪峰徹底的殲滅,天一道掌教真人神秘失蹤,喪失近十年之久的台州和海州兩地被重新收回南齊版圖。此刻洪峰實力大長,掌控了前天一道的所有資源,還坐鎮建安這個龍興之地,頗有成為段虎第二的架勢,使得南齊朝廷不敢再計較他沒有遵從君命北上馳援的罪責,反而派人大加讚賞他的功績,並且還給他封了王。
雖然洪峰表面上看起來極為風光,但實際上卻如履薄冰,此刻他在朝中已無援手,以前那些認為他忠君愛國之人全都因為他這兩次抗命而改變了想法,認為他是狼子野心,竊國之賊。與之相反地是原本被那些忠君老臣所鄙視的楊繼業卻因為能夠在趙炎攻克揚州之前,及時帶兵回援,救大齊於水火之中,而被眾人稱為了齊之國柱。在楊繼業和趙靜有心操縱之下,他們絲毫不提洪峰牽製天一道,令楊繼業可以從建安脫身的功勞,而是將所有的救君之功全都攬在了自己身上,令到楊繼業在南齊朝野的聲望已經超過洪峰,被南齊國君封為了上柱國。
雖然楊繼業及時回軍救援揚州,但是單單一個楊繼業並不足以阻擋趙炎前進的腳步。且不說趙炎麾下軍隊的素質遠遠強於楊繼業,就連其用兵之法也略勝楊繼業一籌。趙炎在南齊之時,曾備受洪峰重視,頗有收為傳人的架勢,一生兵法傾囊相授,為了讓其歷練,所以才會讓他從底層將領做起,沒想到最後竟然便宜了段虎,所以當聽到趙炎歸順段虎之後,洪峰感到追悔不已。經過這些年獨自帶兵地經歷,趙炎已經將所學兵法融會貫通,雖然無法和洪峰那如神用兵相比,但是也足以令他獨當一面。
在最開始地時候,楊繼業的突然回軍地確讓趙炎感到了一絲麻煩。他選擇了規避,避開楊繼業那一支體力充沛、士氣如紅的援軍,才有馬賊常用的戰法,由胡小娘和雲天壯兩員大將襲擾楊繼業大軍,令其疲於奔命。與此同時楊繼業被封上柱國,志得意滿,每每與趙炎對陣,都想要一舉將趙炎拿下。以彰顯自己地勇武,殊不知趙炎已經布下了陷阱等著他來上當。
原本按照趙炎的計策,可以一舉將楊繼業擊潰,並且乘勢拿下揚州,令南齊亡國,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本不應該出現在揚州的兩支人馬突然出現,打亂了趙炎所有的計劃。由陳俊、禦天公主親自率領的兩股人馬在揚州配合楊繼業。一舉將趙炎大軍擊潰,逼得趙炎退守黃州,負責斷後的魯大壯當場戰死,所幸用來殲滅楊繼業的陷阱起了作用,阻擋了這三股人馬。令趙炎可以順利地收拾殘軍,在黃州一線布置防線,將敵方擋在了揚州境內。
原來洪峰之所以不馳援揚州,主要是他親自給陳俊和禦天公主寫了兩封信。信中指明了唇亡齒寒的道理,迫使陳俊和禦天公主不得不帶領人馬南下揚州,馳援南齊。正好此時北方出現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冰凍天氣,大雪將道路堵塞,令黃烈等人馬無法動彈,這才使得陳俊和禦天公主能夠放心的帶兵南下。
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做為整個攻伐南齊之戰的策劃者段冰組織這麽多人馬攻打南齊,與洪峰對陣。雙死傷多達四十萬等等這些只不過是一個誘餌,他真正的目的是東部聯盟地燕州、益州、漳州和瓊州四地。這一目的除了段冰本人、軍機處眾臣、黃烈、白義等人以外,其他人一概不知,而趙炎則是第一個從陳俊和禦天公主突然出現在揚州這一情況,而察覺到不對勁的人。
趙炎非常清楚有水師都督甘池和兩頭巨型龍蜥把守的天江絕對不可能讓這兩股多達六十萬的人馬通過,他們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天江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甘池和兩頭巨型龍蜥都被從瓊州和揚州之間地水師營寨調開了,能夠隨意調遣水師都督甘池和兩頭巨型龍蜥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段冰。雖然不明白段冰要做什麽。但是趙炎還是竭盡自己所能將陳俊和禦天公主拖在了揚州的戰場之上。
北方。就在陳俊和禦天公主率本部
精兵南下之後,早已被人淡忘的南北燕王在門下謀士地引誘下突然組織自己的數千門客。陡然發動襲擊,一舉將禦天公主的死忠之臣漳州節度使徐猛擒殺,迅速的掌握了漳州和燕州兩地,奪回了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力。然而還沒等他們屁股坐穩,早已受命在燕州邊境集結軍隊的白義以兩州內亂無人主事為由,殺入燕州。另一方面黃烈也將早已調集好的軍隊,迅速的攻入益州,在短短地時間內,攻克了與汴京雍關相對的小雍城,徹底的斷掉了汴京跟外界的一切聯系,令大秦汴京成了一座孤城。而天江之上,甘池的水師已經封鎖了瓊州段的水路,兩條巨型龍蜥則在天江中下遊的水底來回遊走,不準江面上出現任何船隻。
在燕州雖然北燕王親自率軍抵抗白義的萬騎軍,然而白義卻絲毫不跟北燕王做正面對決,利用自己對燕州地形地了解,四處侵擾一些小城池,一點點地消耗掉禦天公主辛苦建立起來的軍力。這一種近乎無賴地打法,使得北燕王空有滿腔戰意,卻絲毫沒有地方施展出來,只能追著白義屁股後面收拾殘局,令他不時的破口大罵白義的龍鑲中郎將名不副實。
白義也不管北燕王如何漫罵,更加不顧及自己名聲,依舊我行我素的遊鬥著,一點點的挑起北燕王的火氣,並且也將坐鎮漳州的南燕王引到了燕州境內。當南北燕王全都率軍圍剿白義之時,白義故意做出敗退的樣子,將南北燕王引到了燕州最大的河流劍河附近的小平原上,然後做出與之決戰的假象。在當天晚上,他便命人掘開劍河河堤,將劍河之水全部放出,瞬間淹沒了地勢較低的燕王駐地,四十萬南北燕王大軍毫無抵抗的被冰冷的河水淹沒,附近七個村莊全都浸泡在河水之中。一個時辰之後,白義不費吹灰之力,將南北燕王的勢力全部凍死在河水之中,其中還包括數萬留守村莊的平民百姓,至此之後,白義毒將之名不禁而走,人人為之驚懼。
相對於白義輕松拿下燕州和漳州兩地,位於南邊的黃烈就打得非常辛苦了,駐守益州和瓊州的人馬全部都是追隨陳俊多年的老兵老將。陳俊這次雖然出兵南齊,但是卻有感不安,所以沒有將自己真正的精銳帶走, 讓其留守兩地。對於這些堅守死戰的軍隊,用任何計策都是徒勞無用的,黃烈只能憑借自己軍器、戰力以及兵力的優勢,用強攻方式,一城一地的將其拿下。
所幸黃烈麾下李昊、文霖、曾輝及高巍等將領無一不是當世良將,所率軍隊也是段虎麾下僅次於獸騎兵和捍死諸部的強兵,加上在他手中握有工部最新製造的攻城器械,益州和瓊州兩地的城池絲毫無法給他帶來任何阻礙。反而是攻陷城牆之後,清剿城內殘軍給黃烈帶來的頗大的傷亡,高巍、曾輝都在清剿殘軍之時,被人偷襲受傷,攻克城池的時間也被拖得很長。最終黃烈采納了李信的建議,任何做城池攻克以後,如果殘軍依舊躲在民宅中頑抗的話,便放火焚城。黃烈這種不惜背上罵名也要盡快結束戰鬥的方法,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焚燒了三座城池之後,其他城池在攻破之後,即便殘軍不願意投降,也會被他們認為要誓死保護的城中百姓揪出來,獻給黃烈大軍,以換取活命的機會。
在黃烈的一系列強攻之下,益州、瓊州各地潰不成軍,陳俊留守在兩州的軍隊最終退守到了瓊州東南角、天江出海口的龍口城。對於這最後的殘軍,黃烈沒有趕盡殺絕,而是隻圍不打,日夜命人勸降。然而三萬六千多名陳俊殘軍斷水斷糧的困在龍口城三天后,全部自盡,無一人投降黃烈,史稱這三萬六千多人為龍口忠烈士,後人也在此建廟立祠,紀念這三萬六千多名忠烈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