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戰神劉封》第289章 又是他
第二百八十九章又是他

 劉備在奪命的飛奔,沒有一絲停留。

 雖然年勢已高,但這門逃命的絕學,他卻一點都沒有耽擱下來。

 一路不停,劉備一口氣逃回到幾十裡外的沁水縣,得到池城所依仗之後,劉備驚慌落魄之心才稍有安穩。

 他一面在此間收攏敗軍,一面下令給河陽一帶的馬超,令其放棄北岸防禦,立刻率所部萬余步騎趕往沁水會合。

 兩天之後,馬超帶著這一萬完好無損的兵馬趕到,劉備的心情越加穩定。

 各路敗潰之兵聽聞劉備仍在,遂又蟻附而來,劉備聚攏敗兵,又得三四萬兵馬,加上馬超這一萬兵馬,勉強湊夠了五萬。

 十萬大軍,一戰折半,余眾又心驚膽戰,難以再戰。

 劉備心知無法再與劉封抗衡,遂決定會合張飛之後,果斷放棄河內,殘存兵馬退往河東郡,依仗箕關等險要之地據守並州。

 劉備在沁水等了兩天,等到的是劉封的大軍不斷逼近的急報,但卻始終等不到張飛前來會合。

 劉備的心頭愈加的焦慮,他隱約的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第四天,劉封的追兵前鋒已距沁水不出二十裡,就在這一天,劉備終於等到了張飛戰死的噩耗。

 聽到這個噩耗的瞬間,劉備幾乎暈厥過去。

 關羽和張飛,如同劉備的左膀右臂一般,幾年前關羽的隕命,幾乎讓劉備痛不欲生,眼下張飛又死,雙臂盡失,對劉備打擊之沉重可想而知。

 大哭半日之後,劉備只能心懷著悲憤之情,下令全軍西退

 幾天后,五萬殘軍全部退入並州,劉備遂留吳懿率軍一萬鎮守上黨郡,留李嚴率軍一萬鎮守河東郡,自率三萬殘兵向關中退卻。

 河東方面,盡管劉封先前已給魏延發有密令,令其率本部向黃河上遊運動,試圖擊破北岸的大陽,攻取河東截斷劉備的歸路。

 但劉備在河東方面的防禦做得還是相當的到位,魏延所部渡河未果,待到劉備退入河東郡後,這一路的作戰計劃只能宣告失敗。

 河內方面,劉封以主力在野王大敗劉備,沿途斬殺收降敵軍達五萬之多,比及殺到沁水縣時,劉備卻已退往並州。

 考慮到陝津一路魏延北渡黃河不成,退往並州的劉備又有太行山、中條山等群山之險,攻之不易,再加上連番作戰,自己的兵馬業已達到精神與體力的極限,諸般權衡之下,劉備遂放棄了繼續追擊。

 野王大勝之後,劉封對他的兵馬又做了重新的部署,以魏延率軍三萬,駐於弘農,向西防備潼關,以甘寧率軍兩萬,駐守於河內野王與沁水一縣,抵禦並州之敵。

 劉封本人,則自率五萬兵馬,改道向東,一路殺奔朝歌而去。

 朝歌城位於河內郡最東端,是河內進入冀州的門戶所在。

 司馬懿、蔣濟等輩挾持漢帝劉協移駕於朝歌之後,便將此地改為行都,並將所能控制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朝歌以西的汲縣一帶。

 司馬懿等眾所能控制的兵力,最多一萬五千,而且其兵力構成,不是河內一帶的郡兵,就是大族家仆佃戶們,正規軍人出身隻佔一小部分而行。

 這樣一支拚湊而成的軍隊,焉能抵禦劉封的百戰之師。

 倘若不是先前劉封被劉備所牽製的話,如果他可以,隨時都可以將這股意外中出現的新力量消滅。

 現在,劉備已經被灰溜溜的趕出了河內,沒有負擔的劉封,自率五萬大軍,挾著先滅曹操,再敗劉備之勢洶洶而來。

 一切的判斷都和當初龐統預料的差不多,當劉封的兵馬剛剛抵擋獲嘉縣,前鋒距離汲縣敵軍尚有百裡之遙時,司馬懿派出的使者就到了。

 這名使者,說起來算是劉封的老朋友了。

 此人,正是蔣乾。

 多年以前,周瑜攻克江陵之時,曹操就曾派蔣乾前去說降周瑜,但被周瑜果斷的拒絕。

 再到後來,劉封挾湘東二郡造劉備的反時,曹操又派蔣乾來遊說,試圖勸說劉封歸順,但亦為劉封委婉的拒絕。

 兩次出使的無功而返,使得蔣乾這位江淮名士,在曹操陣營中成了可有可無之人,自從長沙歸來以後,便被曹操所閑置。

 先前洛陽之役時,蔣乾正擔當著司馬懿老家溫縣的縣令,司馬懿挾漢帝反曹,也不知蔣乾是對曹操懷有怨意,還是早已看清形勢,果斷的站了司馬懿這一邊。

 當年的蔣乾長沙之行,雖然無功而返,但與劉封的那一面之緣卻留下了一個好印象,此次的出使,他正是自告奮勇,主動請纓。

 中軍大帳之內,武士林列,劉封高踞於上座,手扶寶劍,目光肅厲如電。

 片刻之後,帳簾起,蔣乾手持節杖,信步而入。

 見到威風凌凌,氣勢懾人的劉封,蔣乾仍無半點懼色,隻將手中那卷軸高高舉起,朗聲道:“大漢皇帝陛下禦旨在此,劉封還不跪接聖旨。”

 又是這一套,當年長沙時也是這般,這個蔣乾,倒還真是有意思。

 劉封冷笑一聲,昂首道:“恕臣甲胄在身,無法行跪接之禮。”

 當年曹操強敵環伺,尚敢不把漢帝放在眼裡,何況而今之劉封。

 這一次,蔣乾倒也沒再多擺天使的譜,即然劉封不肯跪,他也就不再勉強,便將那聖旨展開,大聲宣讀道:“大將軍劉封剿滅曹賊,有匡扶社稷之功,特加劉封為大司馬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睢陽縣公……”

 原來如此。

 這一串的頭銜,等於漢帝將軍政大權,一並都交給了劉封統領,盡管這些大權,劉封本身已擁有,但漢帝的這道聖旨,卻讓劉封的權力得到了法理上的承認。

 漢帝之旨自然是司馬懿的意思,這樣看起來,司馬懿此舉,已經是表明他打算歸順自己的意思。

 聽得蔣乾將那一大堆的封賞名號說完之後,劉封遂微微拱手道:“臣謝陛下隆恩。”

 左右將聖旨替劉封接了,蔣乾的表情這時已變得非常的溫和,拱手笑道:“蔣乾在此恭喜大司馬了。”

 “呵呵——”劉封笑了笑,擺手道:“蔣使節過獎了,來人啊,為蔣使節看座。”

 蔣乾下首落座,酒食果品奉上,劉封道:“陛下命我輔政,還允我劍履上殿,那麽陛下是打算南歸洛陽,還是打算讓我率大軍去朝歌輔政呢?”

 劉封這是試探性的威脅。

 蔣乾明白劉封的意思,忙道:“陛下已與仲達等眾臣商議過了,既然亂臣已誅,當然是要還都洛陽。此時此刻,想必仲達等人已護著陛下起駕前來,相信不出數日便可抵達此地。”

 司馬懿既借漢帝之手,給自己封了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銜,又主動的將漢帝送來,看來他的歸順還是極有誠意的。

 劉封微微點頭:“既然陛下願意還都洛陽,那我立刻派人著手去修整北宮。不過為了確保陛下的安全,我打算幾名得力的將領,前往朝歌接陛下還都,不知司馬仲達意下如何?”

 蔣乾並無半點猶豫,馬上道:“仲達有言在先,大司馬接旨之時起,軍國重事皆聽憑大司馬決斷便是,無需再聽旁人的意見。”

 劉封這才滿意,當即便命自己的親軍統帥陳到,以及老將張任,率軍兩萬前往朝歌“迎駕”,同時,又命司馬懿等“護駕有功”的眾臣,先行一步回往洛陽,以準備迎駕還都的諸般事宜。

 司馬懿到底是老謀深算,盡管眼下自己大權在握,但謹慎考慮之下,劉封還是決定先把司馬懿等大族名臣們和漢帝分割開來,直接將這批人綱入自己監視之下。

 “子翼先生,當年長沙一別,沒想到今日還有再會之時,真是造物弄人,世事難料呀。”大事定下之後,劉封心情甚好,便與蔣乾這位故人敘起了舊。

 蔣乾淡淡一笑道:“自大司馬據湘東二郡起事以來,世事便皆在大司馬的掌握之中,何來難料之說?”

 蔣乾的這一句反問,似乎是在暗示,他在長沙之時,早就看出劉封懷有雄心壯志,所以才會一步一步的謀圖至今。

 “哈哈——”

 劉封欣然大笑,舉杯豪飲。

 幾杯酒下肚,劉封忽然將左右不相乾的人屏去,目中流露著幾分詭秘,問道:“子翼,你和那司馬仲達也算有些交情, 我倒想問你一句,你覺得此人如何?”

 蔣乾心中飛快的揣測著劉封的言外之意,旋即答道:“曹操雖乃奸雄,不過我覺得,他對司馬仲達的評價倒是中肯。”

 曹操曾評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必然是心懷不凡之輩。

 蔣乾這話,似乎是在暗示司馬懿眼光敏銳,手段狠毒。

 劉封佯裝沒聽明白,笑道:“司馬懿護駕有功,又這般識時務,他立下這般大功,待陛下還都洛陽之後,我打算重用於他,不知子翼以為如何?”

 史上司馬家篡曹,盡管現下歷史已然改變,但劉封對司馬懿依然有顧慮。

 而今蔣乾是作為司馬懿一夥的代表前來,劉封此言,自然是在試探蔣乾。

 倘若蔣乾出言環護司馬懿,這也就意味著蔣乾選擇了站在哪一隊。

 在和諧的氣氛中,蔣乾輕咳了一聲,低聲道:“大司馬英明神武,莫非忘了曹操的前車之鑒了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