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戰神劉封》第293章 建國
第二百九十三章建國

 劉備恨得是咬牙切齒,但恨歸恨,就連他自己也清楚,眼下自己的實力,勉強自保都成問題,更不用說為三弟報仇了。

 祭拜過張飛後不久,劉備就對他手頭現有的兵力做了重新部署。

 野王一戰,損兵竟有五萬,且多是久經戰陣的老卒,目下劉備合三州之後,勉強只能拚湊出七八萬的正規軍。

 並州方面,劉備命吳懿與馬岱分別駐軍於太原郡和河東郡,僅有軍不到兩萬,試圖依仗著並州之險來勉強保住此州。

 雍涼方面,劉備又令李嚴和李恢分別率軍五千,駐軍於陳倉和祁山,防備漢中之敵。

 潼關方面,劉備命趙雲率軍一萬駐守,以此作為長安東面的屏障。

 如此分派部署之下,長安方面所留有的機動兵力,隻余下不到三萬左右。

 為了彌補兵力上的缺乏,劉備不得不下令在雍涼並三州大力的募兵,同時又對西涼的羌胡許以重利,向其借以驍勇的胡騎。

 當劉備在艱難的恢復兵力時,劉封也沒閑著。

 由於河內之戰的勝利,以及司馬懿的歸順,整個河北幾乎已無敵人。

 這般情況之下,劉封便令凌統、潘璋等將,各率其軍,約四萬的兵馬,分數路向河北進軍,幾路兵馬長驅直入,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兩月之內,幽冀悉平。

 劉封北伐大獲成功,疆域得到空前的開拓,盡管他的地盤很大,但將士百戰疲憊,新得諸州人心未撫,短時間內倒也無法再大規模的興兵。

 於是,劉封分派諸將鎮撫各州的同時,自己則率十萬兵馬回歸洛陽,正式以大司馬的身份輔理朝政。

 劉封打仗是有一套,但治政卻非他強項,這一點,他倒也有自治之名。

 故而在回歸洛陽之後不久,劉封就以漢帝的命義,拜龐統為尚書令,令其代自己全權處理諸般政務。

 同時,劉巴、蒯良、顧雍等諸般文臣,或是元從有功之臣,或是歸降的有名望有實力的新臣,劉封也不吝惜封賞,令他們名列九卿,各盡其才。

 至於武將方面,劉封也大肆的封賞,魏延、黃忠、甘寧、馬謖等將,分任前後左右將軍,其余陳到、徐庶、文聘、孟達、潘璋、凌統等新舊之將,亦各有升賞。

 漢帝還都後三月,青州臧霸等半割據半獨立等勢力,眼見劉封已坐穩中原,大勢已定之下,不敢再有猶豫,紛紛的將家眷送往洛陽為質,而臧霸本人亦自請卸青州刺史之職,入朝為官。

 劉封趁機便準臧霸之請,封其為鎮北將軍,調其入朝為官,並改任蔣琬為青州刺史,令其接替臧霸之職。

 青州之事一解決,東方便已無憂,中原戰爭創傷在慢慢的醫治,吏民之心也在逐漸歸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面發展。

 這一年春,有人開始不安份了。

 第一個不安份的人就是馬謖,他公開上表朝廷,大肆的頌揚大司馬劉封的功績,請求漢帝封劉封為國公,以表其功。

 兩漢以來,稱國公者唯有王莽一人,世人皆知稱國公便是向篡取帝位邁出的第一步。

 當年曹操之時,朝廷中也曾一度掀起一股支持曹操稱魏公的輿論,當時曹操是采取默許的態度。

 本來漢帝已經被逼無奈,打算封曹操為魏公的,只是後來連戰連敗,搞得曹操無心再去想此事。

 眼下劉封所處的環境,與曹操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實力劇增的同時,劉封當然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相應更高的權位。

 於是,在劉封的默許下,繼馬謖之後,龐統、蒯良、劉巴等重臣,紛紛向漢帝上表,繼而則是各州各郡的地方大員,亦是群起而效仿。

 雪片似的上表飛向朝廷,漢帝劉協沒有理由,也不敢拒絕,無奈之下,隻得下詔,封劉封為宋公。

 劉封自然是學著當年曹操的樣子,上表自謙,婉拒了漢帝的封賞。

 漢帝也知劉封是在走過場,於是只有再度下詔。

 三讓之後,劉封不再推辭,遂欣賞接受了漢帝的封賞,正式稱宋公。

 在劉封的暗示下,劉協不僅封了劉封為宋公,而且還賜以他象征權位的九錫之物,並劃譙郡、梁國、沛國、陳郡、山陽郡、濟陰郡、汝南郡、陳留國、彭城國,總計九個郡國,作為劉封宋國的封地。

 劉封稱宋公之後,以陳留為其宋公國國都,並立子劉裕為世子,同時,對朝廷文武大臣,多授予了宋公國的官職,將朝廷的軍政處置機構,逐步的轉入自己的公國體系中來。

 劉封坐擁荊益交揚等十一州之地,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稱公建國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反對之人自然是有的,但也都是一些蚍蜉撼樹之輩,根本無法逆轉大勢。

 不過,劉封的稱公建國,卻讓西邊的劉備坐不住了。

 就在劉封升格為宋公後不到三個月,劉備就派使者前來洛陽,向漢帝表奏自己為關中王。

 劉封好歹是先稱公,而劉備這廝,直接就奔著王爵而去,這味口還真夠大的。

 不過這也難怪了,先前無論劉備對劉封有多恨,但二人反曹的立場卻都是一致的。

 而且,劉備是漢帝親口承認的皇叔,並擁有著朝廷所封的左將軍頭銜,至少在名份上,他要比劉封這個“野軍閥”要高很多。

 但是現在,劉封將漢帝奪到手,不但從法理上獲得執掌軍國大權的資格,而且竟然是稱公建國,這般的地位,一下子不止將劉備甩出了幾條街去。

 劉備豈能咽得下這口氣,為了蓋過劉封一頭,也為了能夠找到一個為手下封官加爵,拉攏人心的理由,權衡再三之後,劉備決定稱王。

 劉備的表奏抵達洛陽之後,劉協自然是看不到的,而是直接的送到了劉封的手上。

 看到劉備的這道表奏,劉封笑了。

 自稱宋國公以來,劉封就一直在盤算著西征劉備,一統中原的計劃,現在,劉備的稱王,正好給了他十足的借口。

 三天之後,漢帝下詔,削去劉備皇籍,斥其為謀逆叛賊。

 朝野上下的大臣們很快就嗅到了火藥味,群臣紛紛上表,斥責劉備逆賊,自立為王,請求漢帝下詔發兵討逆。

 漢帝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他在派人征詢了宋國公劉封的意思之後,確定劉封準備攻滅劉備,方才敢下詔,命劉封以大司馬的名義,統帥全國的軍隊,討平劉備逆賊。

 調兵的命令很快由宋公府中發出,全國的各地的軍隊迅速的開始集結,一個月之內,各軍相繼集結完畢,劉封遂以討賊的名義,下令西征。

 滅曹之後,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劉封手中所掌握的正規軍將近有四十余萬,此番為了一舉滅劉備,除鎮守京師洛陽,以及諸要害之地外,劉封總計調動了多達三十五萬的兵馬。

 至於劉封攻滅劉備的戰略,正是采用了司馬懿臨死之前所留給的那條“滅劉遺計”。

 河北方面,劉封以前將軍魏延為北路軍統帥,令其統兵十萬,兵路三路,分別由雁門、常山和河內三郡向並州發起進攻。

 南路方面,劉封委任黃忠為統帥,會同馬謖、孟達將兵五萬,分別從陳倉和祁山方面進攻關隴。

 中路方面,劉封自統二十萬大軍,其中以文聘統兵五萬,自南陽對武關發起進攻,從東南面威脅長安。

 劉封自將十萬步騎,由洛陽而發,經弘農軍正面進攻潼關,並以甘寧率五萬水軍,沿黃河逆流西進,同劉封的十萬步騎水陸並進。

 三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而發,從北中南三個方面,對劉備所統治的三州展開了半圓形的進攻。

 劉備方面似乎已經料到他的稱王,會招致劉封的軍事打擊,所以在其大封群臣的同時,也在緊鑼密鼓的布署著諸路的防禦。

 經過一年多的恢復,劉備已經將兵力勉強的擴充至了十萬,劉備的計劃是,依靠著關中四塞之固,山河之險,謹守不攻,以持久戰逼退劉封的進攻。

 至於並州方面, 能守則守,不能守便放棄,兵馬丁口退回關中,集結全力退保雍涼二州。

 正如劉封事先預料的那樣,北路魏延軍自開戰以來,連戰連捷,先後攻取常山、樂平、雁門、新興等郡,兵鋒直帶並州刺史部太原郡。

 劉備見並州形勢不利,遂將並州五萬戶丁口遷入關中,三萬兵馬撤入關中,駐宇於蒲阪津一線,以阻擋劉備軍由此地西渡黃河。

 敵軍棄守並州之後,魏延所部長驅直入,半月之內掃滅並州,除留部分兵馬駐守之外,八萬精銳南入河東郡,擺出一副準備西渡黃河的態度。

 除了北路魏延軍之外,其余兩路進兵都受到了阻礙。

 黃忠的漢中軍團就不說了,憑借著秦嶺天險,劉備方面隻憑一萬的兵馬就堵住了黃忠的北進。

 至於中路,劉備親率五萬精兵坐鎮潼關,劉封的主力軍團,水陸十五萬大軍,一連強攻半月都沒有任何進展。

 夏末秋初之季,雙方在潼關一線陷入了僵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