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戰神劉封》第256章 魯肅很鬱悶
第二百五十六章魯肅很鬱悶

 (感謝小莫、小夢、ih兄和男孩兄的打賞,以及無聊兄的月票,呵呵)

 數天之後,張任、嚴顏等所率的五萬蜀軍東出三峽,抵達江陵境內。

 早先之時,劉封已由襄陽秘密的到達江陵,在會見了張任等蜀將之後,劉封才向他們道出了此番用兵的真正目的。

 眾將聽聞竟是要與東吳開戰之時,自然是無不吃驚,但想到東吳如今的內亂之勢,旋即便明白了主公劉封的高明所在。

 對於這場“趁火打劫”之戰,蜀中諸將盡皆躍躍欲試。

 畢竟,先前自劉封平蜀之後,蜀中近有兩年沒發生規模的戰爭,西川經濟恢復如初,將士們養精蓄銳,一片欣欣向榮。

 如今這一戰,乃是蜀中將士們生平第一次出蜀作戰,故而以張任為代表的益州將士們,都懷著一顆亢奮之心,打算一展身手,向天下人展示他們蜀軍的實力。

 隨著益州軍團的抵達,對吳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一紙軍令發往荊州各地,各軍盡皆開動。

 襄陽方面,按照事先約定,由龐統率領的兩萬兵馬,自襄陽而發,沿漢水南下,直逼夏口。

 荊州南面,徐庶、沙摩柯、文聘等駐守荊南的三將,則率一萬五千之眾,由湘水北上,搶先一步攻取巴丘重鎮,奪取長沙北面的吳昌郡。

 江陵一線,劉封則率領由荊州軍和益州軍所組成,大約七萬的混合兵團,戰艦五百余艘,沿江東下,浩浩蕩蕩的殺奔東去。

 三路兵馬,總計十余萬大軍,直取江夏。

 江夏一線,原本駐扎有兩萬多的吳軍,但由於周瑜的反叛,再加上劉封先前的外交欺騙,在開戰之前,孫權已調走五千兵馬去往淮南。

 這也就意味著,此時整個江夏的吳軍人數,只有一萬五千余眾,而他們所面臨,卻是十萬之眾的敵軍。

 劉封大軍進攻的消息傳往江夏,一片嘩然,劉封軍尚未抵境,便有大批的平民開始逃亡。

 斬關羽、擒曹仁、降劉璋、敗劉備、殺曹洪……

 諸般的輝煌戰果,已是令劉封威震天下。

 而今他率十萬大軍殺來,江夏之人自然是聞風喪膽,那種恐懼,比當年曹操的南侵還要可怕。

 夏口城,郡府大堂。

 死一般的沉寂。

 在看過細作剛剛送抵的情報之後,夏口諸將如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所有人都低垂著頭,一副垂頭喪氣之狀。

 先前周郎之叛,已是對他們的士氣造成了沉重一擊,而今十萬敵軍壓境,無疑又是一次重創。

 此時的魯肅,鐵青著臉盯著壁上所懸的地圖,神色中流露著的是前所未有的焦慮。

 身為鎮西將軍,作為西線吳軍的統帥,這個關鍵的時刻,他所做的決定,將要關乎要全局。

 魯肅不得不慎重。

 此刻的魯肅,從未曾感到肩上的擔子如此之重。

 直到這時,他才感受到當年的周瑜,以一己之力去扛起抗曹的重擔,那是需要多麽大的勇氣與堅強的意志。

 現下的魯肅終於意識到,他是真的不如周瑜。

 猶疑了許久,魯肅長吐了一口氣,默默道:“敵人來勢洶洶,我軍只怕難以抵擋,我以為,現下當盡撤江夏之軍,全軍收縮到柴桑一線固守。諸位以為如何?”

 倘若是周瑜,決定既下,自是無人不從,又何曾會征求部下的意見。

 魯肅卻不敢獨斷專行,萬一這決策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他可不敢獨自承受責任。

 此言一出,諸將神色皆變,雖然感到驚訝,但卻沒有人提出反對。

 這時,右都督孫瑜卻沉聲道:“子敬,我軍不戰而退,似乎不太妥當吧。”

 魯肅歎道:“敵軍十萬之眾,我軍只有不到兩萬,兵力相差太過懸殊,不是我不願戰,而是根本無法戰。”

 “怎麽就無法戰了?”

 孫瑜冷哼了一聲,傲然道:“我東吳水軍,縱橫長江,無人能敵。當年赤壁之時,周瑜不也曾以區區兩萬之眾,大敗數十萬曹軍麽。而今的形勢,未必壞過當年,怎麽就不能一戰了?”

 孫瑜雖然深恨周瑜之叛,但當年赤壁大勝的輝煌,卻是記在自家吳軍的帳上的。

 “仲異呀,當年是當年,現在的形勢,可是全然不同了。”

 魯肅搖頭苦歎,無奈的道出了他的苦衷。

 當年之時,曹操雖然挾著逼降荊州之威而來,看似所向無敵,但卻潛藏著致命的失敗隱患。

 曹軍主力皆北人,不習水戰,收降的荊州水軍原本就不及東吳水軍精銳,當時人心不服,更是無法與東吳一爭高下。

 再者,當時的東吳內部,雖然文臣們大多主降,但武將們卻在周瑜的感召之下,擰成一條心,皆願死戰。

 士氣上,吳人並未處下風。

 但是現在,周瑜的反叛,因其強大號召力,已經給東吳軍隊系統造成巨大的分裂,士氣上極為低沉。

 而且,孫權目下正忙著平定周瑜之叛,根本無法抽身給予他們西線更多的後援,這與當年孫權以傾國之力作周瑜的後盾又有天壤之別。

 在自身這般不利的情況下,他們所面對的敵人劉封,卻又全然沒有當年曹操的諸般隱患。

 十余萬敵軍,可謂是上下齊心,士氣旺盛。

 作為水戰主力的荊州軍團,這些年來經過劉封嚴格的訓練,水戰方面與吳人的差距已經縮小很多。

 而且,這些荊州軍數年以來,隨著劉封西征北戰,皆是久經戰火考驗的精銳之士。

 相反,駐扎於西線的吳軍,多年以來一直都未經歷過什麽像樣的戰鬥,士卒們已是疏於戰陣。

 此消而彼漲,此時的形勢,確與當年赤壁之戰時截然不同。

 正是因為如此,魯肅才沒有跟劉封決一死戰的信心。

 只是,當魯肅將諸般不利道出時,孫瑜卻根本聽不進去,他鐵青著臉道:“江夏一地,乃我孫氏三代血戰而得,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而今若是不戰而棄,對我軍士氣必然造成沉重的打擊,甚至會影響到淮南的平叛之戰,子敬,這一點難道你就沒有考慮過嗎?”

 這一句,問得魯肅是啞口無言。

 魯肅是西線統率,他所要考慮的是打不打得贏這場戰爭。

 孫瑜實質上是孫權派來監視包括魯肅在內的西線諸將的,他考慮的,則是打還是不打,會造成什麽樣後果的問題。

 立場不同,自然決定了孫瑜無法從戰術層面來苟同魯肅的計劃。

 一時之間,魯肅不知如何來勸服這位“監軍”,而諸將中也沒有站出來附議孫瑜,沉默之下,氣氛變得尷尬起來。

 這個時候,諸將之中,一人站了出來,慨然道:“敵軍雖眾,又有何懼。魯都督若然不敢戰,我願率軍去與那劉封決一死戰。”

 眾人聞言一震。

 一雙雙的眼睛齊刷刷尋聲望去,只見慨然請戰那人,正是折衝將軍甘寧。

 魯肅一見甘寧出頭,眉頭頓時一皺,而孫瑜卻是精神為之一振。

 甘寧有多厲害,當年赤壁和江陵之戰中的諸般優異表現,孫瑜當然是知道的。

 而這些年來,魯肅對甘寧一直都不怎麽待見,這一點孫瑜也是知道的。

 甘寧在這個時候,以魯肅下屬的身份,站出來公然跟魯肅唱反調,明顯有借機揚眉吐氣的意圖。

 有些兩點,足以令孫瑜把希望寄托在甘寧的身上。

 也不多想,孫瑜當即便道:“子敬,既然興霸有克敵製勝的信心,我看這一仗可以一戰。這樣吧,你自率五千兵馬守夏口,我與興霸率其余兵馬前往赤壁迎擊劉封的主力,你看怎樣?”

 江夏之軍只有一萬五千人,魯肅這個名義上的西線統帥隻帶五千兵留守夏口,對付漢水而來的敵方偏軍,主力卻被孫瑜帶走,很明顯,這是孫瑜要借機奪取魯肅的最高統帥之權。

 只是,明知如此,但以孫瑜的身份,再加上甘寧這個“吃裡扒外”的家夥相助,魯肅別無辦法。

 暗歎一聲後,魯肅默默道:“既是如此,一切聽憑仲異決斷便是。”

 趁機奪了魯肅兵權之後,孫瑜以甘寧為前部先鋒,率一萬吳軍,兩百多艘大小戰艦,星夜趕往陸口,準備在此間重演當年赤壁之戰的輝煌。

 劉封軍方面。

 龐統的北路軍,因為兵馬較少的緣故, 南下之路受到魯肅步步為營的阻擊,進展緩慢。

 但在中路和南路,則是一路勢如破竹。

 兵發江夏五天之後,劉封所率的主力,和徐庶等南路兵團順利的會師於巴丘。

 旗艦。

 “庶見過主公。”

 步入船艙的徐庶,拱手道了一聲“主公”,這一聲“主公”,卻著實令劉封感慨良多。

 自從當初徐庶歸來之後,劉封一直在擔心,徐庶是否會上演曾經歷史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那一出。

 但是現在的事實證明,劉封把徐庶派來對付東吳這一招還是極為成功的。

 “元直,剛剛得到的情報,抵達陸口的吳將是孫瑜和甘寧,並非魯肅這個大都督,這件事你怎麽看?”劉封向徐庶詢問道。

 徐庶冷笑一聲,不以為然道:“不用多想,很明顯,那魯肅必是被孫瑜奪了軍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