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戰神劉封》第284章 定軍山
第二百八十四章定軍山

 劉封的密信上面只寫了三個字——定軍山。

 黃忠把信翻了幾遍,除了這三個字外,再找不出別的。

 他不禁面露疑惑,問道:“除了此信,主公還說什麽沒有?”

 使者答道:“主公說了,決勝的關鍵,就在於定軍山,老將軍探查此地之後,自然便會明白主公的用意。”

 黃忠微微點頭,遂令使者下去休息。

 放下手中的密信,黃忠的目光轉移到了地圖上,在陽平關之東,沔水的南岸,他找到了那個叫做定軍山的地方。

 理論上,陽平關只是鎖住了進入漢中的大道,其實沿山間小路,翻越祟山峻嶺,亦可繞到陽平關之東。

 只是,雖有小路可走,但糧食運輸卻難以為繼,大型的攻城器棋也無法運過去,單憑輕裝的士卒,根本無法攻下陽平關。

 這是表面的形勢,但黃忠相信,既然大將軍不遠千裡,將這一道密計送於他,那就必有其道理。

 於是,黃忠當即派出斥候,走山間小道,繞往陽平關之東,去探查定軍山一帶的地勢。

 幾天之後,斥候們帶回來了關於定軍山的詳細地形情報,當黃忠把些情報細細的分析之後,旋即想通了劉封的用意。

 原來這定軍山位陽平關東南一側,此山乃南面米倉小道通往南鄭的必經之處,因是米倉道崎嶇難行,自古以來鮮有人從米倉攻打漢中,故而定軍山的地位遠不如陽平關重要。

 雖是如此,但若佔據此山,則向東可威脅南鄭,向西又可威脅陽平關的側後方,雖然難以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在整個局勢上,亦會令敵人造成恐慌。

 定軍山一地,目下僅有千余敵軍在守備,倘若黃忠率一支軍隊南渡沔水,經小道繞過陽平,定能出奇不意的搶點定軍山,對陽平之敵造成極大的震懾。

 敵軍畏懼後方遭到威脅,定然會前來爭奪定軍山,如此一來,則可將敵軍從險關中誘出,肆機野戰將之殲滅。

 黃忠權衡之下,當即便準備發兵定軍山。

 當黃忠召集諸將,把自己的戰術構想道出去,厲鋒將軍張翼卻道:“定軍山守敵人少,咱們出奇不意的進攻,自可一舉奪之。只是,佔了此山,雖然可誘使敵軍分兵,但定軍山一帶地勢狹窄,不利於進攻,若是敵人只是在山下設寨自守,不肯出戰。那時我軍攻之不克,糧草又不濟,早晚還是得棄山撤走,豈非空勞一場。”

 黃忠捋須而笑,欣然道:“這一節我先前也曾考慮過,不過根據斥候帶回的情報,我想這定軍山一帶的山勢,當是上天賜與我們的一塊絕佳的用兵之地,只要能佔據此山,其余皆不足慮。”

 張翼等將,皆深信黃忠之將才,既見主帥這般有信心,便不再多言。

 這時的黃忠,心裡卻在感慨:大將軍遠在河北,卻能決勝千裡之外,真乃神人也……

 ##########

 幾天之後,黃忠的軍隊出發了。

 三萬大軍,黃忠留一萬守大營,以張翼為先鋒,兩萬兵馬輕裝南渡沔水,偷偷翻越米倉山,饒到了陽平關的東南面,三天后,出其不意的的出現在了定軍山敵營。

 當天適逢大霧,借著天氣的掩護,張翼率三千先鋒蜀軍殺入敵營,如切菜砍瓜一般,將千余敵軍殺得鬼哭狼嚎,血洗成河。千余敵軍幾乎全軍覆沒,隻留下幾十號人僥幸逃過屠殺,慌慌張張的逃回了陽平關。

 出其不意的攻取了定軍山後,黃忠便在定軍山腳,東西兩翼設下兩座大寨,分兵據守,營造出一副準備向東和向西,同時威脅南鄭和陽平關的陣勢。

 定軍山的失守,令陽平關守將趙雲頗為震動。

 因是劉備在中原與劉封爭雄,漢中的兵力已被抽調幾空,此刻,南鄭方向的守軍隻余下不足千人,這個時候定軍山落入敵手,對於漢中的人心穩定,必然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探明敵人兵力,確定偷襲定軍山的敵將是蜀軍主帥黃忠後,趙雲不敢小視,當即留五千兵馬軍陽平關,自率一萬兵馬趕至定軍山。

 針對蜀軍所下的兩個營壘,趙雲也分別背靠沔水,也設下東西兩座大營,試圖堵住黃忠東西兩面進兵的路線。

 當高據定軍山上,看到敵軍設寨之後,黃忠笑了。

 誘敵之計已然成功,張翼等諸將便紛紛請戰,要求全軍出擊,攻破趙雲所設的營壘。

 很顯然,趙雲也知定軍山易守難攻,己方兵馬又少,強行奪山必然不易。

 而趙雲又知蜀軍輕裝而來,所攜糧食必然不多,所以他才針鋒相對,隻設下兩寨,守而不攻。

 趙雲的目的很明確,他就是要耗到黃忠的糧食,逼其不得不自行撤軍,如此,則定軍山兵不血刃就可收復。

 黃忠的兩萬大軍越山而來,隻帶了不足十日的糧食,這也是張翼等將,主動請戰的最主要原因。

 黃忠當然知道己軍的優劣之勢,主動進攻是勢在必行的。

 不過,黃忠擔心的卻是,以優勢兵力強行攻破敵寨並非難事,難就難在,若是敵軍失利,退回陽平關去死守,自己奪取陽平關的戰略目的仍然無法達到。

 惟一的辦法,就是將趙雲在定軍山解決掉,自己的大軍趁著得勝之勢,跟隨著敵方敗軍一湧而入陽平關。

 在對定軍山一帶的地形,以及敵軍兵將布署等再度進行周密的偵察之後,黃忠決定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

 根據現有的情報,趙雲自率七千兵馬守備西營,這也就是說敵方東營的兵力僅有三千左右,防守能力相對要薄弱很多。

 黃忠的計劃很簡單,令張翼率軍八千,對敵方東營圍而不攻,借此來誘使趙雲西營之軍前去解圍。

 這個時候,黃忠所率的主力,就可以埋伏於定軍山下,對趙雲的援軍半道而擊之。

 趙雲欲要援救東營,必須要經過定軍山前的一片開闊平地,此間正是黃忠選定的伏擊之所。

 而定軍山的主峰之後,又有一塊天然的大窪地,該窪至少可以屯聚上萬人左右的兵力。

 且定軍山頂與山腳平南之距,最多不超過兩百步,這樣一個高差,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正適合山上的伏兵快速衝下。

 黃忠猜想,正是這般地利的因素,才是劉封讓他以定軍山作為破敵所在的原因吧。

 只是黃忠卻想不明白,當年劉封攻下益州之後,只在蜀中呆了不到半年就回往荊州,相信他對蜀中的般地利都不見得很了解,卻又是如何能對遠在漢中的定軍山如此熟悉?

 黃忠當然不會猜到,劉封其實壓根對定軍山的地形就不了解,劉封的那道密計,根據的卻是他對那段已然不存在的歷史的記憶。

 劉封記得,曾經的歷史中,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傾全力發兵攻打漢中,正是在定軍山一役,斬殺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從而攻破陽平關,打通了進入漢中的通道。

 當年那一役,劉備也是久攻陽平險關不下,最後才不得已將戰場改在了定軍山。

 所以,劉封就想,既然如此,那就證明定軍山地形,對於攻者一方應該有利,所以,他才密授了黃忠這破敵之計。

 劉封覺的以黃忠的用兵之能,只要給他稍加提醒,必然能和當年的劉備一樣,悟明這定軍山的重要性。

 事實證明,劉封的料想果然沒有錯。

 計策已定,次日入夜,各軍依計行事。

 當夜,副將張翼率軍八千,由右寨而出,對敵軍東營發動了夜襲。

 敵軍右營守將為吳蘭,兵力不過三千,因是兵少,故而在寨外方設鹿角,挖有重壕,工事構築的也算堅固。

 張翼借著夜色的掩護,多樹火把,令軍士四下擂鼓呐喊,營造出一副大軍來襲的假象。待到凌晨過後,夜風忽起,張翼便借著上風口,令士卒持火把攻營,將敵營西北側的鹿角燒毀大半。

 張翼的虛張聲勢,還有順風的火攻,使得吳蘭誤以為黃忠主力來攻,心驚之下,連派數騎飛奔向西營,向趙雲求援。

 趙雲恐東寨有失,本來打算去救援,但又擔憂天色正黑,敵人行跡不明,怕是中了敵人伏兵,故是一直猶豫未決。

 直到天色將亮時分, 趙雲連著接到吳蘭的數次求救,方才決定率五千兵馬離寨,直奔東營而去。

 此時的黃忠,早已率他的萬余兵馬在定軍山後的天窪中藏了一夜,山上夜寒,挨了一夜的凍,天色將亮時,他終於在山頂上瞅見了敵軍影子。

 舉目望去,只見數千的兵馬,正從定軍山前匆匆而過。

 顯然,山頂的天窪有效的隱藏了黃忠的行跡,使得趙雲派出的斥候,並未能偵知敵人埋伏,故而趙雲才敢大軍急行,毫無提防的從定軍山前經過。

 殺機漸露的目光中,熊熊的戰意燃燒起來,黃忠仿佛在夠感覺得到,手中那柄已然長鏽的寶刀,此刻正在興奮的顫抖。

 這位老將翻身上馬,手提著大刀,高喝一聲:“全軍出擊”

 令旗招展,鼓聲如雷,黃忠一馬當先,衝向山下。

 身後,一萬精銳的蜀軍,跟隨著這年逾古稀的老將,漫山遍野的向著山腳的敵軍殺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